痧是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

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于肘窝、俼窝、颈前两旁出现青紫痧筋为特征。常见于夏暑季节,其他季节也偶有发病,必须及时救治。治宜以逐秽、祛暑、化浊、开窍、除湿为原则。

热痧由于暑热秽浊内阻,病变以经脉胃肠壅闭为主。寒痧因寒湿中阻,以致阳气被遏,升降失常。绞肠痧缘于暑湿之邪阻遏中焦,以致气机闭塞,上下不通。

痧是怎么回事?痧是离经之血,、痧是代谢废物、痧是体内堆积的毒素

“痧”即体内带毒的血和体液,通常在拍打过的皮肤上呈现,颜色有粉红、深红、青紫、紫黑、黑色等。痧出现后达到一个峰值,继续拍打会逐渐消失。红肿、包快、表皮白粉也是痧呈现的不同形态。

痧中的毒有四类:

风寒暑湿类外邪之毒;

各类疾病之毒;

长期服药及各种合成加工食品在体内形成的药毒,拍打时闻到的各种化学异味就是排毒现象;

负面心态与情感产生的毒素,此毒更大,远胜外邪和药毒,是造成病的主因。

用痧自我诊断的基本原则:有病就出痧,无病不出痧;病重痧就重,病轻痧就轻;痧色越深,说明体内之毒、寒、湿、热等病气越重。有些痧还会伴随包块、红肿出现。知道有病,但不必拘泥于病名,能通过拍打拉筋退痧、止痛,就是自愈有效。出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想出多少就出多少,而是有多少病才会出多少痧。健康者大力拍也不出痧,病者轻拍也会出痧。

对出痧的颜色可以用以下原则判断:

潮红色:正常;

红色:风热,多见于亚健康;

紫红色:瘀热,容易酸痛;

青色:痰湿,容易疲劳;

紫黑色:瘀滞,发炎,体内毒素积滞,经络淤堵严重;

黑色:多是重病,慢性病患者或长期服用药物者。

不管是什么颜色的痧,都代表着机体内的毒寒湿热等毒素被拍出来,也说明相关脏腑的毒素正在被拍出,治疗已经开始。拍打跟拉筋一样,既是诊断又是治疗。

凡出痧则说明有病,无病不会出痧。经络淤堵严重者出痧较快,拍一分钟不到就会出痧,且痧色较深;反之则出痧较慢,痧色较浅。但出痧并非诊断并的唯一标准,疼痛更准确,痛但不出痧也说明有病,因此痛则不通。

有的痧会在身体上移动,说明气血在调整,拍打激活气血的持续疗效好。

有些人先出红痧,拍打时间久后出深色痧点、痧块、痧条,严重者出深色硬包块。有些人即使明显有病也不易拍出痧,比如病重的人因气太虚而无力推动血行,需多次拍、长时间拍打才能慢慢调出痧。

出痧是否是血管被拍破?

受西医的影响,许多人,甚至某些“中医”也对拍打出痧的现象感到怀疑和害怕,认为是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会伤害身体。这是天大的误解!

其实人的血管就像软水管一样,在水管畅通的情况下,对水管拍打和施压,受压处的水就会立刻流到其他不受压的地方。所以,血管内如果没有淤堵和毒血,拍打时干净的血就会流到他处,不会出痧。痧是拍打拉筋强化的气在血液和体液中过滤出的毒素和垃圾。若非如此,毒素和垃圾就会继续混在血液和体液中导致淤堵,形成病体,或曰异体,就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形态,如肿瘤、包块、痰湿、赘肉等等。简言之:拍打拉筋是清扫、过滤血液、体液,将其中的毒素和垃圾变成可以化解、排出体外的新的物质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痧。

血管壁的结构是网状的,一般情况下网很密,当拍打形成的气汇集到淤堵或毒素的地方,这些淤血、毒素就会和气发生生化反应并被过滤成痧,痧的粘度很大,有的近乎固体,所以受压时它不会很快溜走。在它被拍打时,血管也被拍打,血管的网眼被拍打增大,痧毒就会从撑大的网眼中继续和气发生生化反应,形成各种容易被排出的微小颗粒没有的直接从毛孔中如粉尘挥发,有的被汗液、眼泪、鼻涕带走,更多的随大小便排出。人体不断被拍打,痧毒就会不断形成并被挂在血管壁的网上。就这样,痧毒排出来了,但血管并没有被拍破。有些患者不放心,专门跑到医院用各种仪器检测,结果证明血管并未被拍破。大家可做测试:拍打出痧后,继续拍打出痧位置,只要拍打时间、力度足够,约1-2小时内,痧会当场消失。有些人不仅做了实验,而且将出痧、痧色变深、深到极限后再逐步变浅的整个变化过程。

痧与气血:

痧的颜色深浅不同,形状不同,有的痧会变得红肿,瘀紫,看上去很恐怖,其实这是拍打后毒血、毒液被气过滤的结果,说明排毒清淤正在进行中,是气冲病灶现象,是好事。用手摸揉时无论痛否都属正常。病越重,痧越容易变红肿、瘀紫,说明自愈疗效好。刚拍出痧时说明体内阴毒在被调出,被拍处和全身都逐步发热,有时会忽冷忽热,说明体内阴阳正在博弈。手和脚发冷说明体内寒气正在排出。所以用痧来解释“一阴一阳之谓道”非常形象。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描述的“ ”状态,阴阳如风箱一来一往,阳升阴降,阴降则病除,达至阴阳平衡。或曰:随着痧和红肿消褪,病情会随之好转。拔火罐、刮痧时出痧毒的道理也是一样。如果拍打出的痧、肿处摸起来很疼,说明此处经络淤堵太严重。

痧会在体内游走形成脑血栓和心梗吗?

许多人对痧的去向迷惑不解。有些从未实践过拍打的医生用想象来胡乱解释,吓唬患者,说痧会游走在血管中形成脑血栓或心梗,这是典型的无知和偏见。

拍打拉筋的排毒不是打扫垃圾这种纯粹的物理清理,而是首先聚气行气,将气血集中一处后,再将气将血液、体液中的毒素、垃圾化解成很容易排出体外的痧,即毒素和垃圾的物理形态、化学性质都变了,变成了可以被排出体外的物质,而非重新溶入血液的物质。痧看上去很大、色深,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可以被体内各种“清道夫”细胞吞噬、消化、分解、排出的极小微粒。换句话说,痧本身就是从不健康的血液中过滤出来的垃圾毒素,因此绝不会逆向回到健康的血液中去。简言之:痧只能走排毒的渠道被排出体外,而非重新进入人体。而凡从体内排出之物,都是垃圾和毒素!这就是造物主的奇妙设计,自愈力的神奇所在。

痧毒排出的最大渠道是皮肤。因为皮肤上布满汗毛孔,每个毛孔都跟鼻孔一样在不停呼吸,痧被拍打拉筋导致的阳气化解为极小的微粒,小到眼睛看不见,而汗毛孔却比这些微粒大得多,微粒便经毛孔挥发到空气中,皮肤出汗、发痒、出疹、起包、散发异味也都是皮肤排出痧毒的现象。除汗毛孔外,人体所有孔窍都是排毒渠道,包括口、鼻、眼、耳、二阴等,因此打嗝、呕吐、流汗、流涕、流泪、耳屎、放屁、大小便等现象,都是排毒的具体表现,也叫气冲病灶。一言以蔽之,凡是从体内向外排物现象都是排毒和排垃圾。

痧的颜色会自动地逐渐变浅、消失,这个过程不是毒素被身体吸收了,而是毒素从以上描述的孔窍中排出了。反之,如果没有拍打拉筋导致的生化反应,这些体内的毒就不会发生生化反应并被过滤成痧,而会继续形成淤堵和病体。之所以气能将毒素化为痧,就是为了防止其继续演变为病体,并将其变为可以被身体孔窍自然排出的生化形态。所以拍打拉筋期间人的体味、汗味、大小便味道、颜色都会比平时更明显。不过,痧的形成和排出都需要耗气,所以人感觉疲乏和各种气冲病灶现象都正常。

现代医学认为,清除机体有害异物的过程,可以激发免疫系统的功能,大量自造干细胞,排出坏死细胞,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和组织创伤的修复能力。所以拍打除能够迅速改善循环、疏通经络之外,痧消褪的过程实际就是无需注射的血清抗原疗法,可提高自身清除异物的能力,提高免疫功能,这是拍打的另一种功效,也称为拍打的“后效应”。

中医理论认为,痧为阴毒、寒湿之气的凝结体。拍打先调出痧,随后人体发热,被拍打的局部及全身都发热,越痛发热越快,阳升则阴降,阳气就将阴气化解,病痛即除。

无论用中医的气化学说、阴阳理论还是西医的细胞理论、免疫学说,都不过是人类用有限的只是对造物主创造的深不可测的自愈力的方便解说,如果要真正理解自愈力之谜,就只能在实践中真修实证,用心领悟。悟,只能靠心!

什么是痧?

痧是经络气血中的瘀秽,俗称痧毒,它阻碍气血的运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所以中医里有百病皆可发痧的说法。在临床上我们把患者皮肤上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刮出的红色、紫红色斑点、斑块儿称之为痧,痧是形成诸多疾病和加速人体衰老的有害毒素,也可以说是从微循环中分离出来的瘀血以及病理产物。

为什么会发痧?发痧了怎么办?如何防止发痧?

天气越来越热,经常会遇见学生发痧的现象,所以在网上找来一篇防止“发痧”的小常识,发在这里,希望能帮助大家及时应对学生发痧。 “刮痧”的痧指痧病。在炎热季节,冒暑远行,贪凉,大量饮冷水,或者淋了雨,或是暴食暴饮,接触了秽物臭气等,都会发痧。它使人一时气血阻滞,发病猛烈,必须急救。

刮痧历史久远,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患病时,不经意地用手或石片在身上抚摩、捶击某一部位,有时竞使病得到缓解。时间一长,自然形成.砭石治病法,就是“刮痧”的雏型。

中医先辈认为人体与自然近似,躯体如大地,血管神经如水道。当水道瘀塞时,土地无法灌溉,当血管神经不畅通,就会产生疾病。“百病皆起于瘀”。经过刮痧,畅通血脉,辅以拔罐,使瘀塞直接拔除,就达到了整体疗效。

刮痧是治中暑的传统民间疗法,其适应范围广,仅据古籍记载即有一百多种:感冒、发热咳嗽、风热喉痛、急性肠胃炎、风湿病症、急性腹症、坠肠痧(小肠痧气)等。

治疗痧症也并非刮痧一种,还有抓痧、撮痧、扯痧、挑痧、薰痧、浴痧等方法。

轻度发痧,常见头晕、头闷胀痛、两目发花、周身不适、胸中郁闷、四肢发凉、脉迟治缓等。要马上用瓷调羹蘸清水在两肘窝或两(月国)窝,或在脊椎、颈部两侧,由上而下地刮,使皮肤变红,出现紫点为止。也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蘸清水轻轻捏提上述皮肉,使之产生痧点。同时服用仁丹或金灵丹。 当痧病发作重时,有腹部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头汗较多、烦躁闷乱、面白肢冷、脉沉伏等。要先用三棱针或空针头,常规消毒后,在(月国)窝部表浅发紫的小脉管上刺入放血。同时口服十滴水或玉枢丹、无极丹等。

痧病极重症时,病人已经昏迷,要送医院抢救。

砂发是怎样形成的

发砂就是痧病,俗称发痧。也称臭毒、青筋、瘴气,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

发痧多发生在夏秋之间。它是一种常见的流行病。发痧一症,自明清以来,各路医家多有论及,民间流传辨痧、治痧也很普遍。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引起病症有两个原因,内因与外因。内因是此人肺气不足,肺主荣卫,肺气不足,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外因是环境之中空气污浊,湿热蒸腾,火性气体多。比如汽车中,空调间里,这里的空气就很差,肺虚的人肯定要受害。这内因与外因撞到一起,人就发痧了。病理是湿热秽浊郁积肌表,经络不通,就出问题了。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发痧和轻症发痧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发砂了一定要早治,迟了只怕变成其他内症。比如胆结石等,很多都是痧毒长期郁积变成的。千万不可吃补药,一切补性的东西都不能用。发痧的人全身无力,往往会被认为是虚了,进补,就出很大问题了。这种急性疾病民间通用的治疗方式是刮痧、揪痧和揪脖子。

「痧」是经络气血中的「瘀秽」,俗称痧毒。刮出来的痧究竟是什么呢?

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保健,有很多人可能经常的去刮痧,在刮痧以后,人体的皮肤表面会出现许多红色的物质有很多人对此不理解,下面就为大家解释刮痧的一些常识。刮痧刮出来的“痧”是什么?是身体在排毒?出痧越多越好?

首先,刮痧刮出来的“痧”是什么?是身体在排毒?

痧,是经络气血中的淤秽,俗称痧毒。痧会阻碍气血的运行、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的交换,容易引起多个器官病变,中医上还有百病皆可发痧所说,足以能够说明刮痧对身体的好处。

临床上,把身体皮肤上用专用的刮痧器具刮出来的红色、紫红色的斑点或板块称为痧。可能从表面上看,痧和淤血差不多,但是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平时不小心划破或摔倒淤血了,人会疼痛,活动也会受到限制;但是在刮痧的部位出现的看似淤血的斑点,随着痧的排出,疼痛会减轻甚至消失,行动也不会受限,和因淤血引起的是截而不同的现象。

刮痧时,各部位出现的痧是渗于血脉之外,存在于个组织之间、皮肤之下的离经之血。痧消退时,痧的颜色会逐渐的变迁,直至消失,这个过程并不是毒素全部被身体吸收了,而是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将毒素分解并排出体外的过程。人的血液、组织剪有多种防御的因素,免疫系统中的淋巴和吞噬细胞,就可以通过复杂的生化过程,将异物、毒素等排出体外,保证体内环境的安全。

其次,刮痧时,是出痧越多越好吗?

很多人都认为刮痧刮出一大片红、刮到“大红大紫”才是刮痧的最好境界,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刮痧并非出痧越多、颜色越深、越疼越有效果,刮痧的部位和力道等若是掌握不好的话,一味的止追求出痧的颜色和多少,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皮下浅层的血管网出现破裂,甚至可能导致皮肤坏死。一般来说,刮痧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有疼痛感就可以停止了。

痧真正的要全部消退的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但是在刮痧结束后的几个小时里,痧痕就会明显的褪去很多,强行使劲的刮、胡乱的刮,不仅痧痕不能消失,皮肤还很可能会受损,若是穿弧线长时间痧痕无法褪去的情况的话,最好及时的去检查一下,避免感染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正确刮痧,有些注意事项需要提前清楚

正确是刮痧方法如下: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洗净,先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刮痧是顺序一般是由上至下、有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者由内而外,不要来回的刮动;力度要适中,不要忽轻忽重,每次每处大约刮20下即可,皮肤出现微红色即可。刮痧是应该要避风,不可再电风扇或对流风处刮痧。

刮痧虽有很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因风寒导致的颈肩部不适、后背酸痛、消化不良等人群是可以适当的刮痧的,但是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刮痧,例如有皮肤过敏或破损、气血不足叫虚弱、处于经期和孕期的人是不适合刮痧的,若是这字恶人刮痧,可能就不是在养生而是在养病了。

所以,由此看来,刮痧是刮出的痧,是渗于血脉之外,存在于个组之间、皮肤之下的离经之血,刮痧可以起到疏通经络、驱邪祛湿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出痧越多、颜色越深越好,一般刮到皮肤出现微红色即可,而正确刮痧。

以上是关于刮痧的相关知识以及刮痧的注意事项,大家在刮痧的时候千万不要随意的刮,一定要先认真的学习基础的手法和知识,在出现了疾病以后,首先要去医院进行检查,但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进行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