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板块属于业绩稳定增长的行业,属于人们消费必备的一个板块。消费板块是值得长期持有的板块。消费也是巴菲特投资组合里面持有时间最长,贡献利润最大的板块。

白酒有着超长景气周期,需求更显良性。历史虽会重演,但却不会复制,本轮白酒景气周期的背后推力仍然是需求,但良性需求和茅台限价,将推动本轮白酒迎来超长景气周期。我们前期提到的供给端力求长远,需求端真实可信”

白酒行业如何好

1、从产品特性来看,属消费品行业、高毛利、有成瘾性、有社交属性——赛道好、经济社交活动的刚需
2、从消费市场来看,白酒消费总量难以提升,但中国正在走日本之路,消费升级、消费分层——高端、次高端白酒受益
3、从行业竞争来看,高端白酒寡头接近垄断,次高端、中端、低端竞争刺刀开始见红,集中度开始提升
4、从定价权来看,主要在于品牌和渠道——有定价权
一、产品特性
从消费品研究框架的三个维度:品牌、渠道和产品对白酒行业的特点进行总结,白酒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品类单一,创新难度大
对于消费品来说,一条典型的成长路径就是跨品类延伸,比如康师傅和雀巢都是通过品类创新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不同于其他食品饮料子行业,白酒很难实现品类创新,具有典型“品类单一,品牌众多”的特点。因此,白酒企业通常采用多产品线的结构来进行市场扩张,如洋河蓝色经典采用的是跨价格带的品牌组合系列,而茅台采用的是单一主导产品模式,依靠品牌拉力实现全国化高端产品的全覆盖。
2、 白酒行业市场容量巨大
据统计,目前国内白酒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人民币,位居食品饮料板块第一,白酒总市值超万亿,市值占比达到整个板块的55%。2016年,我国白酒产量1358.36万千升,同比增长3.23%,销售收入6125.74亿元,同比增长10.07%。
3、白酒呈现区域分布(分散性)地方酒企较多
白酒行业的市场容量巨大,但生产企业的数量众多,据酒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白酒生产企业约有2万多家,而上规模的企业却仅有1500余家。另外,不同地理区域对白酒文化、口味和品牌的偏好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市场分散化现象明显,市场集中度偏低。这种分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业收入的分散,另一个是区域分布的分散。
首先,从收入规模看,2016年前五大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占行业比例仅为15.49%,其中茅台、五粮液两家行业龙头分别只有6.34%和2.81%的市占率,相比之下,啤酒行业CR5已经达到72.13%,资源优势相对集中;在地域分布上,白酒上规模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数个省份,山东、四川的上规模酒企数量超过200家,贵州、安徽、湖北以及多个东北省份的酒企数量超过60家,而湖南、浙江等省份则拥有不超过20家。
4、不同档次酒价格弹性高
不同价位白酒的推广模式和渠道营销要素有着不同的特点,产品定位和营销模式能否匹配是衡量产品运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指标。高端酒运作的核心要素是品牌力,次高端的核心要素是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渠道能力,中高端酒的核心要素是终端的掌控和营销推广能力,而中低端的核心要素就是品牌知名度和网络分销能力。
白酒行业的毛利率水普遍较高,其中高端品牌酒企的高毛利率尤为突出:据统计,2016年白酒行业平均毛利率为71%,净利率为29%。相比之下,啤酒行业销售毛利率仅在36%左右,净利率仅为4%,大幅低于前者。在高毛利的优势下,白酒价格空间更大,利润弹性更高,这就决定了白酒的渠道利润允许多级分配,代理买断品牌+传统经销+密集分销+团购+电商,多渠道并存,可进行渠道和终端拦截。
5、具有文化消费、聚饮消费的属性,和餐饮关联度高
白酒是文化附着力很强的行业,其承载的社交礼仪、文化传承等消费因素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因此,白酒企业在市场推广中会更多地挖掘和塑造其独特的品牌形象,而品牌的诉求点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文化、工艺等。
不同于其他消费品以满足自身温饱为主的消费特性,白酒的消费场景中包含其特有的社交等其他属性。自从中央出台限制三公消费的相关政策后之后, 白酒的政务消费需求已经被充分挤压 ,现阶段白酒的消费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社交性消费: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商务宴请、居民的日常交际及婚宴丧宴消费;
2 )礼品性消费:居民的节日期间或者日常求人所托时的送礼需求;
3 )投资性消费: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的保值能力带来投资需求。
白酒特殊的社交 、礼品 、投资 消费属性给白酒的需求带来相对独特的“刚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酒是在经济发展、人际交往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中所必不可少的刚需品。
二、消费市场
1、啤酒和葡萄酒等酒类对白酒的替代性较小,市场自给自足
根据WHO的数据,目前我国的酒精类饮品消费结构中,以白酒为代表的烈酒占比为24.6%,啤酒和红酒的占比分别为71.7%和3.7%,考虑到白酒的度数较高,白酒仍旧是国内酒精消费的最主要构成,目前啤酒和葡萄酒等酒类对白酒的替代性较小。
我国白酒以国内自给自足为主,出口和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极低。根据同花顺数据,2018年,我国白酒出口量为1715万升,进口量为263万升,而同期我国白酒产量为871万千升,白酒出口量和进口量占我国白酒产量的比例分别为0.2%和0.03%,即我国白酒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以自给自足为主。
2、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三公消费大幅下降,大众消费成主流
行业经过2013-2014年的深度调整,在黄金十年里累计的部分弊病得以出清。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是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高端白酒消费结构主要由个人消费和商务消费为主,在经济形势不发生大的变化下,行业将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以我国白酒龙头茅台为例,限制三公消费之后,党政军消费占比已经被压缩到很小的比例。在 2016年3月两会期间,袁仁国董事长公开表态,茅台酒公务消费比例已降至 1%。而茅台酒销量并未由三公消费大幅萎缩而下滑,商务消费及个人消费已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支撑。经过深度压抑后的消费开始强势反弹,有效地承接了政务消费留下的市场空间。
3、老龄化难以支撑白酒消费总量提升
预计未来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将保持低位 ,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明显,将难以支撑白酒消费总量的提升 。
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当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数有明显的上升,但从2017年我国出生率开始回落,其中2018年新生人口为1962年以来最低值,预计2019年出生人口将创历史新低,只有1100万左右。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生育成本高导致大家不愿意生;二是由于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90年代后出生人数减少,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导致适龄结婚和生育人数的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加快进入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2年的9.4%提升到2017年的11.4%,且随着出生人口的降低,未来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快。由于白酒的消费以中青年人为主,随着出生人口的降低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长期来看,白酒消费总量将难以提升。
4、消费升级、消费分层
与2011 年前后不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由投资驱动切换至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居民消费承接对公消费、投资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助推器,居民收入持续分化,消费整体从消费升级大浪潮逐渐进入消费分层新时代。
2019 年白酒涨价的核心背景是财富分化、消费分层,重在边际定价。高端白酒定价逻辑是边际定价,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主要集中于高端消费群体,仅有很少一部分人群影响定价。同样是茅台价格上移打开了行业价格空间,涨价向高端、次高端传导,但经济背景是财富分化、消费分层,同时投资与收藏属性持续凸显。
三、行业供给
1、政策(消费税)影响较大
政策方面, 消费税政策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行业政策方面,市场化运作之后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对于白酒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行业的景气度有较大的影响。白酒行业的消费税采用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计税办法,是白酒行业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历史上看,消费税政策的调整会对白酒行业景气度产生影响。白酒消费税的征收方式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趋严,回顾白酒行业的景气周期波动,消费税政策的重大调整会对行业景气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1998-2003年第二次行业调整期间,2001年白酒消费税新政将白酒的计税办法由从价定率调整为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加大了白酒行业的消费税负担,高端酒品牌议价能力较强,可以将消费税增加的影响转嫁给渠道和消费者,且从量定额的征收对高价酒影响更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的调整。
2、名优白酒供给受微观产能限制
白酒尤其是名优白酒供给受微观产能限制,产能限制主要体现在:
(1)生产周期的限制:白酒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当然不同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不相同,也就造成不同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不同,一般情况下酱香酒工艺的基酒生产周期最长,生产周期的限制也就会带来名酒的产能限制。
(2)优质酒出酒率的限制:所谓出酒率就是在特定生产环境下单位粮食所产出的酒精含量50%的白酒产量,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名酒优质酒出酒率,从而增加名酒的供应能力。
以贵州茅台的生产工艺为例 ,茅台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长达6年。茅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特点为“三高三长”,“三高”是指茅台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蒸馏酒;“三长”是指茅台酱香型白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酱香型白酒基酒酒龄长。 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六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 个月, 制曲及贮存一年、制酒生产一年、且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 、勾兑后还需要再贮存一年,总计需要6 年,这样茅台酒的实际供应就会严格受限于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流程中的基酒产量限制。
3、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
近二十年我国白酒行业经历了四个典型发展阶段。其中1998-2003年由于政务打压,白酒行业处于结构调整期;2003-2012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产业自身的发展,产量、价格迅速增加,为白酒行业的黄金发展期;2013-2015年由于整治三公消费,白酒产量增速大幅降低后整个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15年至今白酒行业进入分化加剧期。
行业前5占比仅为 18%,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目前我国白酒生产企业大约有20000多家,而规模以上的企业则不到1500家。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对白酒的文化、品味和口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导致市场分散化现象明显,市场集中度偏低。目前我国白酒行业市占率前5的占比大约为18%,而国外烈酒行业的前5大品牌占比大约为66%,集中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近年来由于消费升级趋势,虽然白酒消费总量下降,但高端头部企业的销售量却在提升,预计未来行业分化会继续进行,白酒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4、白酒产销总量下降,酒企分化加剧 ,盈利提升
白酒产量进入 产销下行 阶段。这一阶段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GDP增速维持在6.5%-7%,投资活动热度下降。从产业背景来看,我国白酒产量进入到产销总量下行阶段,白酒产量从2016年1358万千升减至2018年的817万千升,2019年1-10月进一步减至635万千升。
高档酒停止降价,开启新一轮涨价周期。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逐渐转型,消费对GDP的贡献占比增加,居民人均收入快速提升,中高收入人群的数量增加给高端白酒消费的复苏带来了新的推动力,高档酒停止降价,开启新一轮涨价周期。2015年8月,52度五粮液(普五)的出厂价格由每瓶609元调整到659元,同月,飞天茅台的终端价格从1099元调整到1199元,涨幅近一成。2016年3月,五粮液再次宣布普通出厂价恢复到679元。2016年5月,泸州老窖涨价15%,涨价后38度国窖1573中国品味零售价为1888元,团购价为1450元;52度国窖1573中国品味零售价为2588元,团购价位1980元。2016年7月,茅台的一批价从每瓶850元涨至900元,并于当年8月再次涨至965元,此后一路上涨,2019年茅台一批价已突破2000元。
行业分化加剧, 龙头企业挤压式增长 。行业总体规模下降,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全国名酒开始加快推进品牌,产品,渠道和组织等全方位的市场下沉,极大地挤压了全国大范围的区域性品牌的生存空间,一些中小酒企退出了市场或是被大酒企收购,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563个下降到2018年的1445个。
虽然白酒行业整体销售规模下降,但龙头提价以及集中度提升,行业总体盈利能力提升。由于高端白酒提价,以及集中度向头部集中,规模以上酒企的利润总额从2016年的797亿元增加至2018年1251亿元,利润增速重回两位数,2017年、2018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9.1%和21.6%。
四、行业竞争格局
消费升级在白酒行业快速发酵,白酒高端化趋势明显,次高端及以上白酒增速明显快于中低端白酒。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背景下,预计我国白酒消费总量将稳中有降。尽管目前高端和次高端白酒产品的市占率不如中高端和低端产品,但是高端白酒未来更具发展潜力,主要原因是:
一是白酒有较强的社交、面子属性,尤其是极具稀缺性的高端名酒,有不可替代性;
二是随着国内消费升级,高端白酒在品质、品牌上的竞争优势将日益凸显;
三是高端白酒更具有收藏价值、送礼价值,更受白酒爱好者青睐。
具体来看:
高端白酒:由于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居民购买力提升,我国高端白酒行业正处于复苏状态,同时政务消费下降显著,个人消费崛起。且由于目前市场上高端白酒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这一轮高端白酒的景气度将长期延续,健康发展,高端市场仍有增量空间。预计未来3-5年,中国高端白酒规模复合增速能保持在20%左右。
次高端白酒:由于高端酒受到产能和生产周期限制的影响,供应紧张的格局难以很快改善,次高端将承接部分高端酒的消费者群体;同时,在消费升级作用下,部分中端酒消费者消费水平将逐渐升级至次高端价格带。因此,整体来看,预计次高端白酒将在未来仍有可观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3-5年,次高端白酒增速也将保持在10%以上。
中低端白酒:目前我国白酒行业中低端白酒市场占比较高,预计销量占比接近80%以上,销售额占比达到40%,但随着行业整体的消费升级和存量下降趋势下的挤压式增长,低端酒市场空间将整体萎缩。
经过 2013-2014 年行业这波深度调整,白酒行业的品牌格局进一步清晰。一线高端白酒主要以飞天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 为主,占据绝对强势地位;次高端白酒主要由全国名优酒构成,包括剑南春、郎酒、水井坊、汾酒、沱牌舍得(品味舍得)、酒鬼酒、洋河等;地方强势品牌白酒基本以各地方龙头企业构成,包括古井贡酒、口子窖等。
不同档次白酒竞争格局呈现 截然不同状况,越高端竞争格局越稳定。
目前国内的高端白酒市场基本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新生品牌难以进入,是白酒行业的“最优赛道”;
次高端白酒竞品基本以全国名优酒为主,种类相比于高端白酒要丰富一些,地方白酒想进入次高端与现有次高端白酒进行正面竞争,难度比较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进入空间;
地方强势品牌白酒主要以地方龙头企业为主,包括口子窖、老白干酒等,基本以大本营市场为主要收入来源地,在大本营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竞争对手以本地酒企为主。
1、高端白酒:市场竞争形成寡头垄断
历史上高端白酒的竞争格局主要有三轮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龙头集中度不断提升, 最终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第一轮变化是在2000-2007年,主要受从量消费税的影响,行业向高端发力,高端品牌泛滥;
第二轮变化是在2008年-2012年,主要受政商消费推动,高端白酒价格不断突破天花板,逐渐形成少数企业垄断竞争阶段;
第三轮主要是2012年开始,受三公限制政策影响,高端白酒进入调整期,高端龙头形成寡头垄断地位。
高端白酒具有高壁垒,形成茅五泸为代表的寡头垄断格局。目前高端白酒主要以飞天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 为代表,外加少量的梦之蓝、内参等。高端白酒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品牌价值极高,具有稀缺性。也正因为如此,高端白酒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一般白酒品牌很难打入。目前来看高端白酒的市场地位排序已基本确定,在消费者心中也已基本固化,现有高端白酒市场寡头垄断的格局将会更加稳固。
受益于消费升级,高端白酒需求提升,供给不足带来价格持续提升。自2012年以来,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后,经过数年的蛰伏和调整,三公消费已基本出清,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快速崛起的民间消费对高端和次高端白酒需求增加。但以茅五泸为代表的高端白酒由于对酿造工艺、优质出酒率和贮藏时间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从根本上决定了高端白酒产量的释放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从2015年开始,供给短缺带来价格的持续提升。
2、次高端白酒 :竞争格局存变数,市场规模有提升空间
高端白酒批价上行,使得次高端白酒性价比突出。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改善,高端白酒批价持续上行。而次高端白酒在行业调整期价格带大幅回撤,相比2012 年行业景气高点具有较大差距,目前整个次高端价格带基本稳定在300-600元价位段,在高端白酒批价上行的过程中,使次高端白酒的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凸显,也为次高端白酒价格打开了向上空间。
随着消费升级,部分中档白酒消费群体将逐步升级到次高端价格带。2013年至今,次高端白酒价格大多有所下降,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提升63%,主要次高端白酒价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回落,相对购买力大幅提升。
3、低端酒:没有定价权,价格维持低位
由于中低端酒同质化竞品较多,竞争激烈,没有定价权,低端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因此不能盲目提价,因此只能将价格维持在低位进行竞争。2015年以来高端白酒启动涨价周期,价格一路向上,而中低端白酒的价格却无法上涨,平均价仍维持在150元左右。

白酒有什么特性?

特性?
1、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2、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3、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
4、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
5、白酒是世界上蒸馏酒自有香型最丰富的品种,香味有酱香、清香、浓香、米香、凤香、兼香,还有其它地域性香型如(董香型,又称药香型
、豉香型、芝麻香、四特香型又叫做特香型、凤香型等)

感觉白酒行业股票都是牛股,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感觉白酒行业的股票都是牛股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1点就是白酒行业的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蓝筹股,他们这些公司基本都有比较好的成长性,所以说它的价值也会不断上升。第2点就是有很多的机构都会在这些股票里面抱团,有大量的资金进入,那么他们就会越走越牛。白酒板块的股票总数是比较少的,买来买去就是这么几只,他的辨识度非常高。

一.蓝筹股

这一些能够上市的白酒股票,基本上他们都是有蓝筹股的性质。他们这一些股票他们的业绩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他们的业绩增速也是比较不错的。在这样的一个基本面之下,也就是意味着他的股价也应该要随着他的业绩越来越好。因为他的业绩一年比一年好,所以说他的股价通常也会一年比一年高。

二.机构抱团

从资金的角度上来讲,这是因为机构持续的在白酒板块抱团所导致的。就是因为白酒板块基本上都是蓝筹股,所以说有很多的基金机构他们都非常的喜欢去购买白酒板块的股票。因为都看好,所以说就会导致他们都选到同一只股票,那么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这只股票里面,它的股价自然就会持续的爬升。

三.辨识度高

还有就是白酒板块这些股票总体是比较少的,整个板块也就十几二十只。这一些个股每一个都是非常不错的,它的辨识度是非常高的。只要有异动,那么就会有很多的资金关注到他们,那被买入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旦龙头股贵州茅台带头发动了一轮行情之后,那么后面的那些股票也都会用补涨的情况去持续的上涨,把整个白酒板块都推升到一个高价。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关注+转发哦。

中国白酒的特点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
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白酒板块持续走低,为何白酒板块总是大起大落?

白酒板块作为股票当中的万年青,买它肯定没有错。但是最近白酒板块却是大起大落。让众多股民的心情也随着它起起落落。那么白酒板块为什么总是大起大落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白酒板块受节日的影响比较大。通过长时间的对股票市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每逢重大节日的时候,白酒板块总是一路飙升,股票价格高居不下。这也和我们国家的习俗相关,在重大的节日的时候我们总是要互相走访,联络一下感情,大家聚在一起好好聊聊。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喝酒来助兴,这就刺激了白酒的消费。白酒销量高了以后,企业的业绩也就变好,股票价格也就随之而上升。另外,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拜访我们的长辈,而白酒作为送礼的必备佳品,必然会在市场上热销。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白酒板块的高升。而我们一年当中节假日也有很多,所以白酒板块也因为受到刺激而上升。

另一方面,白酒板块在重大节日上升之后,随着节日的过去,市场上的白酒销量也就随之下降。而股票是紧随市场的变动而变动的。在白酒销量一下降,白酒板块的整体股价也就随着而下降。而且,我们国家现在的白酒市场非常火热,很多白酒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完全脱离了自身的价值。甚至被很多不法经销商进行囤货,惜售,来进行炒作白酒价格,严重扰乱了我们国家的白酒市场和白酒的价格体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的进行整治,频繁的出台文件政策,给白酒市场降温,让白酒真正是让我们普通百姓喝的产品,而不是炒作的产品。每当政府出台政策限制白酒企业之后,白酒板块也会随着而下降。

所以,白酒板块受到诸多的因素影响,而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