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都是721的格局不只是团购,你看看互联网的其他行业,最后剩下的也就是2-3家。互联网其实比传统行业更加集中,寡头效应更加的明显。因为最终拼的资源,以及资金的效率,最终资本会推动合并,就像最近的打车软件一样,资本不允许持续的烧钱,都需要盈利,并且合并后就会形成很大的话语权,面对商家的话语权,面对广告资源谈判的话语权,甚至是面对用户的话语权。只有寡头才可以实现规模的盈利,这个就是商业的本质,最终还是利益导向。这两种模式都是在做平台,只不过拼多多的模式明显要更轻更纯粹更中心化,但与当年团购网站相比拼多多能成功核心外在环境区别在我看来有二,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熟人生态链成熟和物流产业这么多年来规模化后的成本边际递减。内在原因嘛就是拼多多无其他电商公司普遍的偶像包袱,草根式地为了流量可以不择一切手段,不顾一切地压榨社交传播红利,然后获得了腾讯的支持后,更加肆无忌惮。
社区团购为什么会集体熄火?烧钱补贴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我早都忘了,但我依稀记得社区团购很火,但又不是很火,艾玛,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互联网现象,好像结束了,但好像又没完全结束,大家有没有发现,到现在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赢家。
参与这场大战的各方好像快挺不住了。十荟团,我之前经常在我们小区群看到有人发购物链接,后来搜了一下,当时做的挺大,最近被爆出大幅度裁员,甚至传出总部长沙业务都要停了;还有什么兴盛优选,从去年年底开始不断发生动荡;还有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自己没发展起来,还拖累了东家的主营业务;还有之前京喜拼拼裁员,美团优选巨亏。
社区团购各路诸侯真的不想再打仗了,因为弹药和士兵都紧缺,大家好像要集体芭比q了。
其实社区团购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非常有“前途”,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被寄予了厚望,其成长之路也非常有中国特色:烧钱砸-融资-上市-竞争-收割。
这是理想化的发展之路,但现实是残酷的,如今看来,大家可能熬不到收割市场的那天了,这个时代的产物正在慢慢熄火,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金主大佬,这是为啥呢?其实任何事情的衰败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津贴的取消
想必你我在“社区团购”刚出来的时候应该能感受到,如果我们去买东西,价格肯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当时这些卖菜平台也是,特别是前期,如果价格没有诱惑力,谁会用你这个平台?所以,这些社区团购平台还是逃不出中国特色的APP营销模式。
当时各大商家给出的津贴非常诱人,社区团购的很多日用品都比线下超市便宜很多。不仅是这样,还有很多线上活动,比如一元秒杀等。就是这样的模式吸引了很多用户。
可是好景不长,这些平台开始受到监管,2020年底的时候,相关部门针对这些平台,要求其严格遵守“九不得”。种种禁令一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没有了价格优势,慢慢也就失去了光环,人们又开始到超市买菜了。
其次则是模式本身的暴雷
社区团购随着几年的疯狂发展,似乎人人都知道了,但很多问题就慢慢出来了,有人说社区团购服务不到位,自己提货的时候,买的洞底被随意堆放。我就碰到过一次,不过不是随意对方,而是包装出了问题,最后退了。都说覆水难收,破镜难圆,各种问题的直接暴露让美好的事物无法回到从前,所以,大家就逐渐放弃这样的购物方式了。
最后就是没有真正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
自从电商出来之后,实体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平时的生活用品,更愿意自己到超市等场所购买,是不是?后来社区团购火了,一开始冲着这种新方式,更主要的还是价格上的优惠,可是脱离了“低价”的噱头之后,其优势就不明显了。
社区团购说白了就是企业趁着一股东风发展起来的,这是好事,毕竟很多互联网产物都是趁着一股风出现的,只不过社区团都在成长的道路上,就像拔苗助长一样,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自然就走向了熄火。
不过在我看来,这或许就是一次洗牌,对整个移动互联网来说意义重大,以往信奉为真理的发展模式可能不能生搬硬套了,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同时也说明,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时代结束了。
商业逻辑|如何选择有前景的行业?
写作背景:
加入007半年以来,每周都有在“应付”完成作业,一直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写作定位,到底要写什么样的内容,所以每周都是不同的内容,也因为是这样没有给自己带来系统的成长,所以经过反思在这个月我决定把自己的输出内容做一个清晰的定位——商业。
那我为什么要去写商业内容?以及为什么我会觉得它有价值呢?
我们身处一个商业时代,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关于未来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做好未来的选择和规划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就像马化腾说过一句话, 有的时候你什么都没做错,只是你老了。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每个人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焦虑,所以今天我的第一个选题就是如果找到有前景的行业,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我们没有打算换工作换行业,未雨绸缪或者学习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发展潜力的方法论都是很有必要的。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学习帮助我自己以及跟我一样的人逃离焦虑,建立自己的认知护城河。
网上有一组数据,17年全球最富有的8个人的总资产与世界上最贫穷的一半的人口(36亿)一样多,而2014年是85个人,2010年是388人,这组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到全球财富的分配是极其不均等的,少量的人拥有了大量的财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财富的急剧分化?
我们在这场商业认知的竞争中该如何选择?
谈到职业选择,第一个我想谈的就是头部市场和分散市场,这两个市场有什么分别?分别代表了什么东西??面对这两个市场我们该如何选择?
1、头部市场(幂律分布)
先举个例子,还记得13年互联网界的千团大战吗?最终杀出重围的只有美团和大众点评,后来两家合并一家,在团购领域只剩一家独大,也就是在团购领域,这个市场上只能是一到两个公司可以存活,这样的市场为头部市场。
而这个市场呈现出来一个数学规律叫幂律分布,就是强者越强,我们经常用的微信也是如此,一旦微信达到一定的用户数量,其他公司再厉害也无法取而代之。
2、分散市场(正态分布)
那相应的,什么是分散市场呢?举例子,我们都知道新东方是教育培训界的老大,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新东方多么厉害多么牛逼,这个市场依然会有别的教育机构可以存活。同样的,不管海底捞多么厉害,这个市场上依然会有别的火锅店可以照样活的很好。而新东方和海底捞,他所处的市场就属于分散市场。
问:那这两个市场跟我们个人的选择有什么关系呢?
小明的钢琴和美术都很好,对于未来要选择哪个领域犹豫不决,大家觉得小明是应该选择钢琴还是美术呢?
站在商业的逻辑小明更好的选择是美术,因为美术是一个分散市场,而音乐是一个头部市场,比如在国内我们提到弹钢琴,我们能想到的钢琴家也就李云迪和朗朗,而音乐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也就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他们产出的作品可以覆盖全部的人群。而美术就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作家,他的产出是有限的,而每个人的水平也是不一样,不管你的水平是属于哪个档次,你分别都能够找到与对应的服务客户,因为即使是达芬奇,他所能够服务的用户,所能产出的作品都是有限的,这个市场就属于分散市场。也就是小明在这个选择当中,如果他选择了头部市场,他成功的概率就会低很多,而选择了分散市场,他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如果我们不是那些顶级聪明的人或者天才,选择头部市场相对是有风险的,当然如果你成功了,你的收益也会非常之巨大。
海尔的张瑞敏说过一句话,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面对未来的选择,我们如何选择一个更有前景的行业?
梁明老师在他的产品是为30讲里面提过提到点线面体,一个人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所附着的经济体在萎缩,即使你很努力你很聪明,但是你依然是站在泰坦尼克号上终将沉没。而如果我们所选择这个点所附着的经济体在增长,同样的努力事半功倍,那我们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比如你1985年进了微软,2003年你加入了淘宝,或者同一时间你进入了腾讯,也许你早已经财富自由。
借用刘润老师的“千百十个”理论来解释一下,关于行业选择的几个关键点。
所谓的千百十个是指千位百位个位和十位。
1、千位是时代
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是时代的趋势,你在这行业里,同样的努力获得的回报会远高于其他行业。
再比如中国的人口结构,十年之后,中国会进入老龄社会,那养老产业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这是时代的趋势,同样如果你是做医生的,你是做养老产业的,那肯定在未来你会有更多的机会,那在这个领域里面会获得超额回报。所以投身其中,加入这样的行业里,因为趋势我们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2、百位是战略
战略就是指通过高维认知、通过战略制定,找到路径,制定策略,实现更高的回报。
未来所有的商业上的竞争都会是认知上的竞争。如果我们能进入一个这样的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十位是智力
所谓的智力,比如股权的设计,合作的机制,都是智力层面的东西,它能决定不会不会有问题,但不能保证蛋糕可以做多大。
4、个位是管理
传统大公司都有一个特点,管理流程非常体系化,通过制度去运营,身处其中我们最多是个螺丝钉,至于趋势的红利它的占比是最小的。
上大学的时候,暑假去过一个工地搬过两个月的砖,开发区域原本是是一个空地,因为开发来了很多建筑工人,附近的老张就发现了一个商机,每天早上可以在附近卖早餐,收入也不少,老张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行业,刚开始是老张家过来卖,后来老王家也加入,大家纷纷加入,老张先发现的“财富自由之路”没多久就被大量的竞争者的堵住了。所以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好的行业,进入门槛是个重要的标准。
那进入门槛可以拦住大量的竞争者呢?
它们分别是网络效应、规模效应、无形资产和逃离成本。
1、网络效应
互联网公司都具备网络效应,因为信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的成本急剧下降,所以它能够覆盖的范围远大于传统时代,于是淘宝的出现取代了大量的线下店,把本该它们挣的钱挣到了自己口袋里,在这样的公司获取的收益会更大。
2、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成本,以成本的优势防御了更多的竞争者,当年的地方性龙头企业也就是大企业规模效应的优势下渐渐消失。在这样的企业里获得的收益或者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是有优势的,甚至如果你有能力做一个有规模效应的公司也是有竞争力的。
3、无形资产
银行的金融牌照的门槛,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这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门槛
4、逃离成本
我们用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换,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换,而是因为我们绑定了太多的账号,这个号码关联了太多个人数据,产生了数据粘性,退出成本太高,这样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再比如使用得到app,我们不可能因为一个老师离开了就离开了得到,因为得到还有很多其他优质的老师,而且我们的学习笔记记录全在里面,逃离成本太高,所以像得到这样的企业也是好企业,如果能加入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团购行业可以走多远,最后会趋于什么方向?
对于实体商品,团购网站其实是一个分销的渠道,利用团购的方式进行分销,一个好处是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的成本,因为其实都是预定的模式。服务类的团购,主要解决的是线上用户的购买、支付等问题。这个价值的问题在于它其实并不依赖于团购这个形式,所以并不能让团购长期活下去。
恢复正常生活后,社区团购该何去何从?
低成本获取用户
疫情给了团长最好的契机,完成了社区团购最关键也是最初始的一步:社群种子用户的积累。
建立了几十上百个微信群,用“复购率”,不断摊薄高昂的初次获客成本,完成了自救。
而上海疫情期间,其他渠道闭合,参与团购人员的大量涌入,使得初次获客成本非常低。同时,解决了社区团购最重要最致命的一环:信任。
信任培养的过程是很困难的,需要时间的积淀、资金的投入、产品的品质,拼团给人的印象以及优质的服务等等,这些细枝末节都会影响用户对团购的信任。
而上海疫情为用户的积累节省了资金、增强了信任。未来想要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用户的信任感,留住种子用户。
化解库存与物流问题
大平台使用的是传统供销链条,大致流程为“品牌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社区团购则为“消费者-团长-团购平台-品牌商”,即先有消费者需求后有商家确定性的货源,以销定采,减少了商品在渠道中的留存时间。
在社群里,先下单后采购,不用担心库存问题,尤其是生鲜、蔬菜、水果等鲜、不易保存、储存难的产品,不用担心短期内存货腐烂,保质期短等问题
大平台商超配送,比如大润发淘鲜达,以个人需求为单位,单天可配送的货物数量有限,同时,对配送人员的数量要求较高。
而社区团购以社区为单位,需求规模化,特殊时期可规模送货上门,平常可以约定自提,不仅节省快递人力,还可以节省店面租金。可以说,社群解决了库存的问题,社区解决了物流的问题。
用户私有化,建立强信任
最近,网上有一个词很火,私域流量。私域流量的重点就是社群运营,私域即是品牌或者个人拥有的,自由控制的,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
大平台的用户属于平台,但社群运营的用户属于自己。平台经营的是商品和人的关系,而社区团购说到底是人和人的关系。
现在人与人的社交,主要通过微信。
用微信群的形式建社群,有利有弊,好处是门槛低、沟通快捷、反馈直接,但不好处也很明显,一个坏消息,可能会让整个群废掉,坏消息很容易影响周围人。
只有保证产品的品质,与用户建立深度信任,才能不被大平台干掉。
对于团长来说,既要充分利用好社群的优点,又要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保证产品的质量,总之,细节很重要,信任是关键。
所有的商业模式最终都回归到产品和服务,社区团购社区邻里基于对团长的信任,参与拼团,打动用户的除了产品,更多的还是看团长的服务。
马太效应
关于马太效应
对于马太效应你是怎么看的呢?关于马太效应你又了解多少呢?关于马太效应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
其消极作用是:
名人与未出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一顶接一顶地飘来,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
其积极作用是:
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
“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尤其是经济领域内广泛存在的一个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以经济领域为例,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
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
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合理,于是循环往复,地区差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贫富差距,也会产生“马太效应”。在股市楼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另外,由于富者通常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而穷者则会由于经济原因,比富者更乏发展机遇,这也会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怎样影响创业成功率
时机,时机,还是时机!成功是不是只需要时机?
讨论创业的时机问题,就不能不提上月TED发布的Bill Gross关于创业成功因素的分析,如果你正在创业或计划创业,这个只有短短6分40秒的视频绝对不容错过。
Bill在20年前创立了IdeaLab,期间共服务了100多家公司。他分析了自己所服务的这100多家公司,再加上外部的100多家公司共同作为分析的样本,按照想法和创意、团队和执行、商业模式、融资、时机5大因素去分析不同因素对初创公司成功率的影响。
最后Bill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结论:对初创公司来说,对创业成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时机,影响力达到42%,接近一半。
关于Bill Gross的分析,我是这么看的。
1、创业的时机非常重要,是商业模式中的关键内容。脱离了大市场环境和创业时机去讨论商业模式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时机是商业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蕴含了诸多因素在其中,只看单独的组件意义不大;
2、创意的独特性也是商业模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创业本身就是用独创的新想法去发现新的市场、原创地设计商业模式的过程,所以与时机类似,创意的独特性也是商业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综上,商业模式对初创企业成功率的影响至少应该是5因素中的2项或3项之和;
3、融资的影响被大大低估了。诚然,融资的成败得失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公司的所有优势和劣势都对公司获取融资的能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Bill在寻找外部的100个初创公司案例的过程中,限于资料和信息的可获得性,他能找到并选择的案例更多的是已经获得融资的公司,而有太多创业公司没等拿到融资就烟消云散了。由于Bill的样本大多是已拿到融资的项目,样本存在明显的“生存者偏差”(survivor-bias),所以融资的影响被大大低估了。
创业的时机为什么重要?马太效应在作用
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意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马太效应,而TMT行业尤其突出。因为TMT行业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规模效益远高于传统行业。做传统行业,比如开饭馆,增加销售额需要增加店面的数量,每一个新店从开张到盈亏平衡还需要一段时间和不菲的前期资金投入,且消费者需要不断地尝鲜和更换口味,所以餐饮市场的集中度不可能太高。而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各方面都OK的话,用户数量翻番时,只需要增加服务器和带宽就够了。更何况,在TMT行业,眨眼之间领先企业已经将细分行业瓜分殆尽,新进入者、落后者连立锥之地都找不到的现象比比皆是。
创业初期,马太效应定生死
大多数人都了解马太效应和规模效应,也都知道马太效应在行业发展的中后期体现得十分明显。但是,大多数创业者可能并不知道:最应该重视马太效应,最需要抓住时机all in地力争上游的,却是创业和行业发展的早期!因为B轮融资之后,行业的排名已经出来,规模效应将自动发挥作用。而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需要创业者主动利用好马太效应,抢占创业成功的四大关键资源,挤入第一梯队并抢到好的位置。
当市场启动的枪声响起之后,大家都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开始赛跑,那么狂奔吧兄弟!如果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仍在不紧不慢、按部就班,也许几个月之后你会猛然发现领先的对手早已一马绝尘,而自己则永久地与这一波机遇失之交臂。
伟大的企业总是脱胎于伟大的趋势,如果初创公司在创业的时候踩准了点,则面临着一个几乎空白的市场,由于公司的前景可观,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盟、获得战略合作伙伴和优秀投资人的支持与早期种子用户的认可。所以说,一步领先,有机会步步领先;一步落后则可能步步落后,无论多么努力,最终仍然错失良机。
创业,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为马太效应在行业早期的主导作用,创业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按部就班、坐失良机;要么主动出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市场启动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创业者,你需要主动分析创业成功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即人、财、客户/用户、行业资源这四方面,并快速下手抢占资源。
1、人。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在公司发展的早期,人才尤其关键。行业最优秀的人才是极其有限的,你多抢走一个,竞争对手那边就少一个。人才到了你的碗里后,只要你公司的前景、文化和工作环境不比别人差多少,竞争对手再从你手里挖人就不容易了。另外,靠谱的人之间往往彼此欣赏和认可,一个牛人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牛人。只要你占据了行业的人才制高点,则合作伙伴、投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向你们倾斜。
2、财:特指智慧的钱。放眼望去,神州大地似乎遍地热钱,但是智慧的钱却不多。怎么找到智慧的钱呢?其实很简单,去感知投资时的'智慧,去问问投后服务即可一窥究竟。我们AA投资的每一个项目,我们都会在战略调整、实际运营、后续融资等各方面中提供持续、细致的帮助。虽然不是每一个基金都像我们AA投资这样明确宣称不投资竞争对手,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基金来说,投资了一个项目之后,再投资同行业其它项目的门槛将大大提高,所以主流VC的投资也是稀缺资源,需要第一时间锁定;
3、客户/用户:得客户者得天下。客户,尤其是早期种子客户是稀缺资源。所以,找准种子客户,并想方设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把他(她)们都变成你的支持者和铁杆粉丝;
4、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如行业合作资源、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等。一味强调自己有多少资源并无太多意义,关键是区分哪些是关键资源,并第一时间做到真正的锁定。
想要走自己的路,就要引领潮流,而不是跟风
对时机的敏感和把握意味着需要先知先觉,在别人还没看到或者还没看清楚的时候,提早发现机遇并积极采取行动。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后知后觉、跟风的项目,仿佛不追逐热点,就会被时代抛下、就与成功无缘似的。虽然明知最后能摘到成功果实的企业只是少数,但仍然有无数创业者义无返顾、飞蛾扑火般地跟风拥入。套用最近流行的执念体,所以说追逐热点是为执念:总是逼自己纠结于热门风向,每每跟风,明明自知没有万幸,还生怕被时代大潮狠狠抛下,甚至寝食难安,惶惶终日,这难道就不是执念吗?
创业,你是想做引领潮流的极少数,还是想做跟风的大多数?大家都知道应该做少数,但实际上呢?回头看看,可以发现一度上千个甚至上万个企业参与竞逐的TMT细分领域比比皆是,其中包括有:SP业务、博客网站、分类信息网站、户外广告、视频、游戏、电商、团购、移动社交、互联网金融、汽车后服务、O2O、智能硬件……这个清单还在继续变长。
在那些过份拥挤的行业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团购的故事:Groupon一举成名后,国内马上开始了“百团大战”,随后快速演变成“千团大战”,高峰期团购网站数量超过5000家,去年年中又悄悄回归为“百团大战”,存活的团购网站仅剩178家。同时,排名前5的团购网站成交额已经占到整体市场的99%以上,第五名之后的玩家能存活多长时间,还是个问题。团购行业从行业启动到走完一个轮回,前后仅花了4年的时间。
最近的互联网金融也颇具戏剧性: “融360”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P2P平台总数已经接近1200家,借款人和投资人用户合计为63万人,平均每家平台只有区区的160个借款人和371个投资人。而近期理财范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数量已超过2600家,但获得过B轮融资的仅有10多家。在创业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的情况下,仍有不少新创公司陆续涌入,我们近期还收到不少新P2P项目的商业计划书。
诚然,人是社会性动物,跟风、随大流是才是人的本性;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则需要智慧与极强的自信。但是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为了争取那低微的生存率,创业者必须与人性固有的弱点做斗争。引领潮流,就需要在关键大势的判断上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坚决地与大众背道而驰,并坚持到所有人都事后诸葛亮地分析你的战略是如何正确的那一天。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如何提早预测,捕抓创业时机?
留心社会需求和提前预测行业趋势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保持敏感、留心市场的变化,同时也需要保持对关键行业的持续性跟踪。具体来说,可能的路径包括有:
1、寻找未被满足的刚需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从客户/用户的角度出发,并找到解决用户痛点的可行路径,你将有机会创造一个新增市场并引领潮流。如果别人还没有发现这个机遇,那么all-in地发力狂奔同时闷声发大财是王道。我们AA投资的项目,天使期到A轮期间一概不做任何宣传,目的就是避免招致不必要的竞争,为被投企业来奋力奔跑,冲到行业前列的时间;
2、看大趋势、预测风口,并提前进入做好准备。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在行业即将启动高速增长又没有什么竞争的时候进入,不早不晚刚刚好。但那需要逆天的运气,平凡如你我之辈,老老实实地用时间换机遇也是不错的选择。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你看到了一波大的趋势,不妨提早进入,尽早开始了解行业、培养团队、积累人脉和经验,以保证你的公司能活下来并逐步占据更好的位置。一旦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就全力狂奔以抢占最佳位置;
3、如果你不够幸运,不是第一波的弄潮儿,也还有机会。可以避开大公司的锋芒,做出特色,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先者。比方说,最近对餐馆和饭店供应食材的领域很火,创业的项目很多,但是其中领先的企业链农已经拿到了3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还有几个企业拿到了A轮或天使轮。如果你也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做类似的项目,大公司擦肩而过顺手把你的市场份额纳入囊中的可能性极高。而如果你避其锋芒,选择在二线城市创业并成为区域老大,最后也有机会从行业巨头手中拿到大额的收购支票。
;梦想不熄,烧钱不止,美团财报冰火两重天
撰文/吕明侠
出品/每日财报
近日,美团(3690.HK)发布2020年Q4及全年财报,相比2020年Q3斩获67.2亿元的经营利润,美团在自己的2020年Q4的财报中,却出现了亏损。
作为外卖起家的互联网巨头,美团在创立十年后营收首次突破千亿,业绩增长颇为喜人。但似乎也呈现出持续豪赌、疯狂下注的局面,其每一次业务扩张和市场占领都近乎是场决战,不惜重金为自己的“理想国”开疆拓土。
尤其是其新业务的碎钞能力远超市场预期。在2020年的全年财报中,也依然证实了美团为扩充自身边界所要承担的业绩压力。为何王兴还会选择对新业务下重注?美团敢于坚持长期投入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酒店业务尚未完全恢复,新业务成为利润“失血点”
据美团2020年财报显示,其2020年全年营收1147.9亿,同比增长17.7%;经营利润43.3亿,同比增长61.6%;净利润47.1亿,同比增长110.5%。2020Q4,美团实现营收379.2亿元,同比增长34.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4.4亿元,同比下滑163.3%。
在营收破千亿背后,美团的三大主营业务经营状况各有参差。按业务来看,美团的千亿营收可分为外卖收入、到店酒旅收入及新业务收入三个部分。其2020全年,外卖收入662.7亿元,占比57.7%;到店/酒旅收入212.5亿元,占比降至18.5%;新业务(零售、共享单车及B2B服务)收入272.8亿元,占比升至23.8%。
2020年Q4,美团餐饮外卖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37%,2020年全年美团餐饮外卖收入662.7亿元,同比增长20.8%。
2020年Q4,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业务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2.2%。2020Q4酒店夜间量1.2亿,同比增长8.8%,异地订单受疫情影响未完全恢复。到店酒旅全年收入212.5亿元,同比下滑4.6%。
财报中比较显眼的数据是,2020Q4美团产生了不小的亏损,其2020Q4新业务的净亏损由2019年的67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109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单季的亏损金额就达60亿元,经营利润率下降至-64.9%。其中一半数额来自美团优选(社区团购)。自美团第三季度大力投入社区团购后,其烧钱速度持续加快。
扩张从未止步,豪赌社区团购
以外卖起家的美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扩张。自创立以来,美团便四处出击,团购、电影票、外卖、酒店、景区门票、支付、打车等各种业务。
在美团上市前的2018年,美团CEO王兴就明确表示,美团的市场份额约占整个市场60%,经过多年发展,虽然美团目前不再公布市场份额,但其对于市场占有率的无限追求却似乎从未止步。
而美团扩张的思路主要围绕:规模+数据处理+补贴。首先,依据着美团在团购时期积累下来的数据,美团根据城市的GDP、发展水平等将全国的城市等级进行了分类。
随后,再对这些城市的各个商圈进行切割,然后派遣成员进入商圈去拓展商家,当商家接入美团外卖接口后,就全力拓展消费者。美团通过团购平台阶段的积累直接跨到了外卖业务之中。通过这一时期的数据累计,美团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类型的店,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适当推荐。
但无论是外卖、打车还是酒店住宿服务,美团进入市场抢夺份额的方式都是通过大力的补贴,先通过补贴占据市场,拥有商家和用户方面的优势,然后再将这一部分的成本重新转移到商家和用户身上。
2020年,美团的外卖佣金收入是586亿元,同比增长18%。而佣金收入是由入驻美团平台的商家们,交给美团的“入场费”。2020年的疫情,对于餐饮商家的影响十分重大,但即便这样的情况下,美团的佣金比例降幅也并不高。
美团的餐饮外卖收入600多亿,但其中有近600亿都来自于商家的提供的佣金。所以美团的千亿收入中,商家的佣金可以占掉一半。从烧钱到收割,美团用了10年的时间,面对美团肆无忌惮的“收割”,商家们有苦难言。
如今,美团又把目光放在了“社区团购”上,对于社区团购的运营,路子和当初的外卖极其相似,先是烧钱扩容市场,最后利用“垄断”来收割用户。但社区团购还能否豪赌成功呢?
巨头涌入社区团购赛道,何时盈利仍不确定
数据显示,在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发展增长率超过百分之百,市场规模达到720亿。预计到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将超过1020亿元,增长率达到15.9%。
场子够大,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存在着不确定性。社区团购具有高频+刚需的属性,基于目前美团的生态,对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阿里、滴滴、拼多多、京东等同样瞄准此赛道,几大巨头都已表明要发力布局社区团购,滴滴的“橙心优选”、拼多多的“多多买菜”、京东的“京东优选”。
阿里旗下有四大事业团队各自入局社区团购, 探索 发展路径。盒马、饿了么、菜鸟和零售通均在 探索 发展社区团购,各有自己的特长。而此前,滴滴和阿里也在前后表示,对社区电商业务的投入“不设上限”。由此可见,2021年的社区团购赛道依然不会偃旗息鼓。
王兴曾表示,第四季度,美团在2000多个市县迅速推广社区电商美团优选,目前已覆盖90%以上的城市。在2020年12月,美团优选的单量已突破了每天2000万。
接下来,美团将会配置充裕的资源促进社区电商业务发展,同时不断提升业务运营效率。至于盈利方面,并不确定社区团购的模式与盈利时间表。社区团购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挡了它去替代传统菜市场,因此未必适用于所有地区。
另一方面,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入社区团购市场,秩序不规范、操作不合法等问题也日益显现,相关部门针对其乱象出台了社区团购相关新规。如果团购平台在政策上屡次越线,到时候被监管部门重拳整顿,那么整个行业被烧钱烧起的“火”,不管多大都得冷却。
社区团购的模式是怎样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我们能见到的社区团购,基本上有三种形态:
1、基地主导型。很多城市近郊的农场主,自己在城市的社区里建群销售自己的产品,然后自己开车配送到社区。这是第一代的社区团购模式。
2、供应链主导型。销地的供应链企业,在社区招募合伙人。社区合伙人负责运营自己所在社区的微信群、实现销售后把订单统一汇总到供应链企业,供应链再配送到社区。这个销售模式的产品品类、价格、促销活动规则都是供应链企业决定的,供应链企业是这个销售链条的管理重心。
这是目前主流的社区团购形式,很多线下供应链都加入进来了。
3、社区主导型。社区微信群的群主自发进行零售,供应链只是依照群主的指令供货。一般线下社区店开展社群销售会采用这个模式。社区群主作为离用户最近的一方,最了解用户需求、最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所以这种模式是“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炮火”,是最有效率的。
从基地到销地,再到社区,社区社群销售的管理重心逐步下沉到了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
未来的发展方向
专业化是未来社区团购业务发展趋势的最重要的特征,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选手进场
众做周知,社区团购是从“小规模农场+宝妈”这样的小白选手组合起步的,但是2018年有越来越多的专业选手加入了这个市场。
2、产品线扩张
OTHELLO是一个做厨具的厂家,产品主要出口,虽然在天猫开了店,但是销量很小。今年开始给社区团购供货,终端零售价能打到超市价格的一半。一次活动的销量超过天猫一年的销量,还不用花钱买流量,没有应收账款。
社区团购的产品应该覆盖家庭消费的全品。生鲜虽然能吸引眼球,只有全品才能被用户依赖,变成用户日常时间预算的一部分。
3、管理重心下沉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在线上高度协作的技术条件,社区店和供应链只要共享一部分数据,就可以把用户体验搞得更好。
比如说,社区店把自己的烟酒库存共享给烟酒供应链,供应链就可以及时补货,或者把这个店不好卖的货调到其他店,还可以在线下店发起团购的时候及时备货。供应链和社区店(社群)基于数据的高效协作是新零售的典型特征之一。
4、微信流量分化
微信流量是一个大宝藏,随着越来越多专业的商家到微信里做生意,微信的流量呈现出了分化的态势:
朋友圈:平台(如:拼多多)提供产品和优惠机制,迎合用户占便宜的购物动机。这类购买主要发生在朋友圈,或者在一些非专业购物群。
公众号:平台(如:SEE小电电)提供符合公众号粉丝调性的产品,公众号主提供流量(关注公众号的粉丝),用内容触发买家的偶发性购买冲动。
现在也有一些专门给其他媒体平台(如:今日头条、抖音、秒拍等)的网红提供产品的创业项目,其商业逻辑基本一致,我们称之为服务媒体的供应链。
微信群:社区社群已经发展成为专门的零售群,买家持续稳定的购买,以满足其日常生活所需。社区社群里发生的交易频度最高,稳定性最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买家每天必逛的地方。
朋友圈流量或者公众号流量转化成购买,都是偶发性的;而社区社群就是专门的零售场景,群主建群就是为了卖货,群成员进群就是为了买东西。所以,社区微信群是微信里最有价值的流量源。
小程序是穿透上述三种场景的技术工具,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现在的各种“小程序电商平台”,我们经过数据分析,依然可以发现他们的主流量来源必是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三种之中的一种。
社区团购2021的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零售业正处于新零售阶段,社区团购为这一阶段诞生的新兴业态。近年来社区团购发展迅猛,从2014年出具初具雏形开始到2017年爆发,再到2019年行业洗牌,之后在疫情的催化下迎来二次高潮,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分食蛋糕,市场迅速饱和。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目前市场消费者逐渐理性,社区团购热度有逐渐冷却的苗头。
社区团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利群股份(601366)、大东方(600327)、步步高(002251)、中百集团(000759)、供销大集(000564)等。
本文核心数据:零售业发展历程、社区团购发展历程、社区团购优缺点、社区团购主要玩家、社区团购发展建议
1、社区团购是零售新业态
截至目前中国的零售行业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实体零售规模扩张的打灵兽阶段;电子商务爆发的网上零售阶段;线上零售红利消散的电商薄利阶段以及目前线上+线下的新零售阶段。在这些阶段的演变过程中,社区团购作为新零售阶段的一种新业态营运而生,其核心模式为线上下单+线下取货,主要分布在各个社区,是一种基于传统演化而来的新兴零售模式。其发展之快,对超市以及农贸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2、社区团购发展历史
社区团购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大环境下社交软件(以微信、QQ为主)的成型,为居民之间信息流通提供了便利的环境。
在2014年时长沙、武汉等地出现了有团长通过微信和QQ群收集订单后集中向供应商下单,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这便是社区团购的雏形;
随后“你我您”(在2019年8月与十荟团合并)在长沙成立,标志着社区团购的诞生,此时运营模式还是基于QQ与微信群;
2017-2018年间,社区团购在资本的加持下爆发增长,此时业内玩家将运营模式从微信群向小程序转化,商业模式更加成熟,运营也更加规范;
2019-2020年由于发展过于迅速,众多弊端暴露出来,大部分企业因为供应链断裂、客流下滑而面临破产或兼并,许多体量较小模式较不成熟的平台被时代淘汰;
2020年年初,疫情的出现使这一业态被动复燃,社区团购迎来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甚至将社区团购作为单独的业务进行重点开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
3、互联网巨头布局社区团购情况
互联网巨头选择加入社区团购的竞争主要是因为社区团购的核心实质上是通过加快交易信息流通从而加快效率,提供便利,互联网企业自有技术在这方面有优势,加上企业本身的流量基数足以支撑平台的活跃度,在布局方面大同小异,主要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出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例如蔬菜、肉类、大米与粮油等等,入局方式也分为投资或自建,大部分企业选择自建。具体布局情况如下:
4、互联网企业布局社区团购的优劣势
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布局助推社区团购进入到第二轮高潮,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玩家。
在互联网企业的加持下社区团购平台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社区团购平台能够通过消费者共性覆盖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开设门槛较低、熟人效应流量变现快等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劣势暴露出来,例如目前许多平台为了争抢客流在市场上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众多平台本身种类过多,辨识度不高,同时随着消费者可比对的选择较多,市场趋于理性,平台的发展受限。
5、社区团购发展建议
目前来看,许多社区团购平台钟情于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但是大多平台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商品逻辑做支撑,这在逐渐理性的市场环境下将难以长远发展。针对这些痛点,社区团购平台应当从提升自己出发,做好平台的品控,优化核心供应链环节,使整体在运行的过程中更有效率,从而提高竞争力。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社区团购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0年社区团购发展方向前景如何?
前景看好!全国有超过50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城,拥有着万亿级的市场,社区团购的发展,未来大的玩法会向着做规模、拼融资、并购等方向都是有可能的;小的玩法围绕区域做垂直品类、垄断本地区域大有发展前景。会出现多个区域巨头并存,社区团购同时也是线下传统零售连锁反扑线上的机会所在。社区团购瞄准的是40万亿的零售市场,市场容量足够大;而且社区团购多围绕刚需性的生鲜作为基础品,全国扩张很快,但对区域性的创业者仍有很大机会。
一二线城市因为房贷车贷和现金贷的压力,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去支撑消费升级,各个都开始缩衣节食,准备过冬。而三四线城市经济压力相对较小,生活节奏较慢,能够掌握家庭消费决策的以女性为主的人群,可支配资金和可支配时间相对比一二线城市的人群要高。根据CEIC数据显示,日常支出中,饮食和购物占比高,这一点和一线城市表现一致,但住房支出比一线城市低18.3个百分点,饮食购物支出占比高,住房支出经济压力小,闲暇时间多,这无疑是社区团购发展的温床。
另外,三四线城市移动网民用户比例也在不断增长,为社区团购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库,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城市分布中,三四线移动网民占比高达55%,用户增速较快(三线及以下网民用户增速达17%),三四线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新增流量重要来源,因此三四线城市是互联网的最后一片流量蓝海。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团购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社区团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做过社区团购都知道,社区团购的核心是团长。其实是一个驱动消费的模式,依托社区门店,以店长的方式去加小区的用户拉到社群里面,然后做反向团购的一个业务,所以团长是整个核心业务的关键点。
但团长对平台并没有忠诚度可言,只要谁家的产品便宜,就推谁家的。所以也出现了一个团长负责几个平台的情况。这也意味着,如果有先发优势后来者要再撬团长,是要付出更多成本。
而团长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都是来源于供应链。最终来讲,用户可能会因为贪便宜去转向别的平台,但平台能不能提供稳定的供应链和产品是关键。
毕竟贪便宜是少数,如果产品不好也会有流失。所以从我的角度讲供应链的稳定,优质的供应链,能够为用户真正的带来持续的价值,如果只是光靠短期补贴团长、补贴用户,并不是一个很持久的一个事情。
扩展资料:
美团杀入“社区团购”的原因
此前美团财报电话会议中,王兴就讲到:“美团将基于ROI(投资回报率)为基础,决定如何分配对这个领域的投资。”目前,美团在生鲜市场上已经打出了美团优选、美团买菜、菜大全和美团快驴的2C+2B组合,哪一个模式的ROI跑得更好,王兴就会加码哪个。所以目前都是一种尝试。
而之所说是必然的选择,是因为外卖业务从日订单量3000万单到4000万单,美团用了大约1年的时间,其实已经遇到了一定的瓶颈,美团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外卖平台。整个市场份额超过70%,竞争对手饿了么可能只有不到30%的市场份额,美团的市值超过了1600亿美金。
美团如果想从4000万单向更高的目标——1亿单迈进,只是靠外卖,其实是有很大难度,或者这个过程是非常长的。要突破更高的市值就必须要开拓新的业务,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