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相声中捧哏看似话少,实际很费功夫,需要较深的技术,捧哏的水平如何可以影响一场相声的效果,可以说逗哏的是被捧哏的托着。而且有很多时候是师傅给徒弟捧哏,这也是为了托着徒弟,更加展现徒弟的风采,帮助徒弟得到锻炼和出名,所以说常常有捧哏演员岁数比较大的感觉。还有一种说法是三分逗七分捧”。早年间老先生们都是撂地,收的钱到时候分账,子母还能均分,要是个一头沉的活,逗哏的肯定得拿大头儿,分账通常都是三七开,逗哏拿大头儿,有时甚至是八二乃至九一的。所以辈分高资历老的要是跟辈分低的学徒搭一场活,站里面捧哏就是既轻松省力又不少赚钱的法子。
德云社中高峰是捧哏还是逗哏?
相声中有一条古老的规则,捧哏演员通常比逗哏演员大几岁,因为他们在控制观众节奏和主导场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云社有很多知名的明星,但很多观众对高峰并不熟悉。对于德云社的粉丝来说,高峰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捧哏相声演员。
高峰,1983年出生在天津的一个相声馆里,从小就热爱相声艺术。后来,他师从相声大师范振玉和西河门金文声。2005年加入德云社。当郭德钢回到天津与家人团聚时,许多北京演员都没能及时赶到,所以高峰挽救了这场演出。老郭的眼里自然有这样的功劳。在2010年退出俱乐部的风波中,高峰、栾云平添取代了李菁何云伟,开始在商业演出中担任“倒转二”的最后一个位置。听高峰相声,平稳流畅,基本功非常扎实,快板牛断,颇有以前老相声艺人的风格。而人的性格很优秀,很低调。不争名夺利的性格更有价值,并常年在社会负责甄别和教授学生相声基本技能。
高峰很早就进入了德云社,当时他与郭德纲和于谦登台演出。然而,与郭德纲和于谦相比,高峰的人气要低得多。但在德云社,高峰的地位非常高。因为这么多年来,高峰一直是德云社的主教练。我们看到德云社内部更著名的岳云鹏、张云雷等,那就是跟着高峰学相声。
高峰之所以被称为高老板,其实是郭德纲对他的尊称。由于相声艺术非常高,郭德纲也非常欣赏高峰,所以高峰被挖掘给德云社。郭德纲在台上经常叫高老板,所以很多德云社的粉丝也这样叫高老板,而高老板就成了高峰的昵称。虽然高峰的实力很突出,但一直没能打得大,也让粉丝们为他感到遗憾。作为一个低调的人,高峰一直专注于他的相声表演。他不太注重名利,也很少参加电视节目。也许唯一能说的是,高峰的运气不是很好。他太低调了,最后没能引起注意。
为什么说相声的高峰被人称为高老板,于谦却没有被称为于老板?
老板的称呼和现如今商业的老板含义不同
在曲艺界能够称得上老板的都是大角,能耐大、地位高
比如京剧界的梅兰芳梅老板,程砚秋程老板,尚小云尚老板等等
含义就是一个剧团的人都指着他吃饭、过活
那么高峰高老板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呢?
很显然有点过谦
不过,郭德纲称呼高峰为高老板也并不是不无道理的。一方面是因为高峰的传统活扎实。单单的就相声手艺来说,称呼为高老板绰绰有余。另一方面,熟悉德云社的人都知道,高峰在德云社还有一个职务是总尿鞋,额,不对是总尿席……
呃,咋说来着?
对头,总教习。
教习一词源自明朝,延至民国。是戏曲界对于老师的尊称。
而高峰能称为德云社的总教习可见郭德纲对于高峰能力的肯定。
活扎实
郭德纲在舞台上尊称高峰为高老板的另一方面的意思是,看到了没有我都尊称他为老板了,你们这些后生们就别趾高气扬了
曲外之意也是给高老板立个威风,毕竟,学习相声的都是些个小青年,而且还都是些个能捣蛋的毛孩子, 如果没有一定的威严还真的震慑不住这群孩子。
郭老板也是用心良苦。
至于说谦哥
那就好说了,原本两个人就关系好,又是以弟兄相称。于谦年长几岁,按照郭德纲的说法算得上是德云社里面的忠厚长者。
称作谦哥也不为过
至于有的人说于谦为什么没有被称为于老板?这个怎么说呢?按照于谦的相声功底被称为于老板也是绰绰有余。
但是,于老板怎么着也没有谦哥儿来的亲近,关系上也拉近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这个理儿
郭德纲拿起于谦来开涮也就没有了些许的忌惮
毕竟,再怎么说你也是个当哥的,不能较真儿…………
同为相声演员,高峰被人称为高老板,却没有人称于谦为于老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于谦和高峰。
于谦,196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县,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相声演员、影视演员、主持人。
1982年于谦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跟随相声演员 王世臣、高凤山 、 赵世忠先生 学习。
1985年于谦拜到石富宽先生门下,成为第八代相声演员,为“明”字辈。于谦先后在北京曲艺团和中铁文工团工作。
1992年于谦开始涉足影视剧,担任一些配角甚至是跑龙套的角色。
1995年于谦结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大专班的进修学业,之后参与传记剧《 马三立 》的拍摄,饰演赵佩茹。
上世纪末随着相声的不景气,于谦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电视剧、节目编导,有时也在几家电视台客串主持人。
2004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成为郭德纲的固定搭档。于谦台风儒雅沉稳,反应敏捷,在舞台上充楞装傻,而又不留痕迹,让郭德纲的现挂发挥出最佳的喜剧效果。
高峰,1983年出生于天津,德云社相声演员、为相声第八代影视男演员,德云社总教习,毕业于天津农学院。高峰是德云社总教习,人称“高老板”、戏称“总尿鞋”,
2004年,高峰拜范振钰先生为师,成为第八代相声传人,为“明”字辈。2005年在郭德纲力邀下,高峰加盟德云社。
高峰是80后,比于谦小14岁,比郭德纲小10岁,但是他们三位在相声们,他们都是“明”字辈,所以他们都是师兄弟。
2006年郭德纲、于谦、高峰和李菁一起拜曲艺名家金文声先生为师,没错,成为西河门的弟子。金文声先生还分别赐四位爱徒艺名为“增”字辈的福、寿、禄、喜,从这个意义上讲,郭德纲叫郭增福,于谦叫于增寿,高峰叫高增喜,李菁叫李增禄。
在西河门,于谦、郭德纲、高峰也是同辈,更是亲师兄弟。高峰作为德云社的总教习,应该说是稳坐第三把交椅。
高峰的固定搭档是郭德纲的爱徒“栾怼怼”栾云平。高峰也经常和郭德纲、于谦合说群口相声。
原因很简单:
1.于谦年龄比郭德纲大几岁,两个人又都是第八代相声演员,都属于“明”字辈。本身于谦就是师哥,所以郭德纲称于谦为哥哥那是名正言顺。
2.张文顺先生患病以后,郭德纲的搭档就成了一个问题。1997年郭德纲和于谦结识并于2000年组成临时搭档;2004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 , 成为郭德纲的固定搭档。两个人在一起摸爬滚打近20年,属于过命的交情,那感情是相当的好。
感情深厚才会称兄道弟,就好比普通的朋友到了酒桌上,三杯酒下肚,那是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哭天抹泪的,那会真的是比亲兄弟还亲。
3.最重要的是郭德纲称于谦为谦哥,他才能肆无忌惮地砸挂、占便宜。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小弟占哥哥的便宜那还不是理所应当?!于谦和郭德纲搭档这么多年,谦哥、谦嫂、谦哥的一家人都为中国相声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者说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老板这个称呼在演艺界那是了不起的称呼,那必须是绝对的“角”,真正的“腕”,或者是一个人能够养活一个团体的挺尖人物。像梅兰芳先生被人尊为“梅老板”,那绝对是举世公认。
高峰被郭德纲称为“高老板”原因也很简单:
1.高峰少年老成,基本功扎实,一身本领。相声说的是有滋有味,韵味十足,但是他的相声年轻人不是特别喜欢,所以一直都是不温不火。你听高峰的相声得品,得细品。郭德纲非常敬重高峰,所以称高峰为高老板。
2.高峰是德云社总教习,德云社招收的学生都要先经过高峰的调教,一大帮孩子都归高峰管理。郭德纲得给高峰扬名立万,震住一帮孩子们。郭德纲在舞台上提到高峰都是“高老板如何如何”,说的时间久了,孩子们印象就会特别深:德云班主郭德纲都这么敬重高峰,我们初来乍到可不敢放肆。
3.堵高峰的嘴,防止高峰占便宜。郭德纲说群口相声(三人相声)的时候,经常会拉上高峰。如果郭德纲称高峰为老弟,那他得吃多少亏啊?郭德纲是吃亏的人吗?所以郭德纲一本正经地称高老板,那就是为了堵高峰的嘴,我这么敬重你,你好意思占我便宜吗?
所以我们看郭德纲、于谦、高峰三人同台的时候,高峰和于谦一样都是吃亏的人设。高峰大不了和于谦争个大太子什么的,反正是占不到便宜。
综上所述,郭德纲称高峰为高老板,称于谦为谦哥,原因都是一样的:
一是敬重。敬重两位的功力,敬重两位与世无争的人品。
二是人设。为了舞台效果,必须强化两个人的人设。
高峰是德云社的总教习,当然可以称为高老板,于谦什么职位都没有,虽然他也是员老级别。
郭德纲每次都把高峰叫高老板,其实是对他一个很高的称呼和评价。高峰跟随郭德纲这么多年来,他和于谦就是郭德纲的左膀右臂,地位很高,郭德纲很多次在公开场合都说高峰对他的帮助这辈子都无以为报。
郭德纲没有出名之前,他的徒弟都是他自己亲自教的,那时候他有时间也有精力,但是现在就没时间了。现在德云社新招来的徒弟都是高峰先教年,差不多了筛选出来好的,再由郭德纲调教。高峰在德云社人才的输送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现在是德云社的总教习,权力上仅次于郭德纲,叫他高老板一点都不为过。
而且高峰虽然没有岳云鹏那样人气高,但是他相声的基本功夫很扎实,是老艺术家型的,值得人尊敬。
于谦和郭德纲合作这么多年了,两个人现在谁也离不开谁。郭德纲的风采更多来自于谦的功劳,郭德纲经常拿于谦的家人开玩笑,确实贡献了不少。但是他在德云社只是一个员工,没有权利,本身说相声是出于兴趣爱好,就是玩儿的,不靠这个赚钱,只是个捧哏的相声演员,自然叫他于老板不合适。
郭德纲叫高峰高老板,可以更加肯定高峰在德云社的位置,让那些徒弟对高峰产生一种敬畏,是为了帮助高峰更好的管理德云社吧。
这个话率先出自郭德纲之口,而后叫开。高峰年龄比郭小,称高老板有尊称的意思;于谦年长于郭,称于老板就不如称谦哥更妥帖。就是这么简单,不要瞎分析。
德云社按分量讲,郭,于,岳云鹏。如果于谦称老板了,那高峰就没法定位了。所以只能按江湖称号,称高峰为高老板,侯镇叫侯爷。辈分高,但市场火的程度达不到,而且业务也跟辈分不太匹配,郭德纲帮着抬抬身价,叫个高老板,叫个侯爷。
德云社的精彩舞台上,每一个演员展现的那么好,基本功练得那么的扎实。这都得益于高老板的精心栽培。在德云社里郭德纲,于谦和高老板,都是德高望重的人。高峰可能名气照他们哥俩要稍微逊色一些。但是高峰的相声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他负责德云社的演员业务水平的培养,也是大家都非常尊重的人。高峰的台风很好,看他说相声的时候,字正腔圆。京味十足。我觉得他在德云社的人缘也应该是很好的。这样的老师每天都能抽出时间来。对徒弟们那些基本功进行再深入的培养。替郭德纲老师培养这些人才。为德云社的未来发展,它是做出贡献的。大家叫他老板觉得也不是调侃的意思,而是大家从发自内心的那种尊重。高峰的相声我也非常喜欢看。在我的心里,她和于谦。郭德纲都是很重要的笑声演员!
我的个天啊,这个问题好回答啊!
看了底下的全部回答,真就没有人一语道破啊。
看来这个机会要留给我了,
郭德纲称高峰为高老板,主要是因为高峰最拿手的是 快板啊,
想当年李菁在的时候,也是称李菁是丐帮的少帮主啊,
后来李菁走了,台上暖场的快板小段也都是由高峰完成的,
相声行的称呼好多的都是以调侃的方式来叫的,
郭德纲在坑王驾到里还叫自己 坑王呢
于谦还叫相声皇后呢,
所以郭德纲管高峰叫高老板,
一是对高峰擅长快板的一种认可和调侃,
二也是向观众们表达高峰的快板水平很高,
原来的李菁已经把丐帮少帮主的名字给占了,
在舞台上称高峰为高老板,也是为了让观众们对高峰的特长有所了解
此老板,非彼老板,
在相声行业里,更像个外号。
这就是我的看法,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
欢迎评论,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答案。
是否为老板,觉得大家只是客气。能力当个教师绝配。
“老板”——旧时,人们对名角儿艺人的尊称。
德云社庚子年封箱刚刚结束,细心的人会发现,高峰、栾云平这一组又是倒数第二组出场。近年来但凡是德云社重大的活动都是如此,已然成为惯例。
按照德云社的传统来说,越是地位高,出场顺序越靠后,即便是现如今岳云鹏、秦霄贤、张云雷等人的名气早已盖过了高峰,但是却丝毫动摇不了高峰的位置。可见,高峰在德云社的地位绝非如表面上那般默默无闻,应该是仅次于“班主”郭德纲和“大爷”于谦了。
随着高峰在德云社的地位逐渐稳固,“高老板”这个称号也就慢慢地被叫起来了。
“高老板”这个称号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呢,具体时间已经无从查起,应该是在曹、何二人走了之后。
当时的德云社可谓是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有散伙的可能,但是老郭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迅速捧红岳云鹏以顶替曹何二人成为德云社的牌面;提携爱徒栾云平升为副总,管理德云社业务;任命高峰为总教习,负责德云社青年学员的教学。在老郭的运筹之下,德云社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众所周知,德云社最开始的教学,都是郭德纲亲力亲为的,而此时老郭正忙得焦头烂额,显然是分身乏术,但是教学问题是关乎德云社的传承,堪称重中之重。放眼望去,文字辈的老先生年岁太大了,年轻的徒弟们水平尚显稚嫩,于谦的性格显然又不太适合,老郭正一筹莫展之际,高峰挺身而出决定担起教学的任务,这对老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高峰也没有辜负郭德纲的重托,这几年来把学员的教学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为德云社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峰能有今天的地位,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郭德纲对于高峰在德云社危难之时临危受命所给予的补偿。
目前,德云社本身也在逐渐向 娱乐 圈靠拢,岳云鹏早已涉足电影、综艺圈,张云雷在往饭圈方向发展,秦霄贤在短视频平台火爆得很,德云社本身也在拍摄自己的剧《德云瓦舍》。郭德纲虽然很支持徒弟们的发展,但是以老郭对于传统曲艺的热爱,肯定是希望德云社能把传统艺术传承下去,目前来看,高峰当这个带头人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高峰,老郭肯定是要给与足够支持的,不但是欣赏他的这一份坚持,更是让其他的徒弟看到,就算是说传统相声,一定可以得到我郭德纲的力捧。
因此,在郭德纲身为班主的情况下,高峰平时被大家称为“高老板”,郭德纲显得毫不在意,反而还大力支持,虽然也有一定的玩笑成分,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老郭的一种期许。
说实话,以高峰现在的名声,相比马连良马老板、梅兰芳梅老板来说,还当不起一个“高老板”,但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在德云社这种资源良好的情况下,仍能守得住本心,显得尤为不易,再加上高峰本身的相声功底和水平,这一声“高老板”,高峰可以说是当仁不让。
最后来说说于谦为啥没有被称为于老板。
因为按照旧例,“老板”一词只用于主角,而不用于配角,在相声行业中捧哏应属于配角,所以说并不是说于谦的水平不足。
再者说,按照于谦的性格,他也不会在意这个,有这时间不如抽个烟、喝个酒、烫个头呢。
因为于谦是捧哏的,明白了吗?本事再大定位在这里,看相声行最牛逼的全是逗哏的,于谦已经是个异数了,这也是早年的叫法,就是高峰的本事可以自己出去单干了
九十年代捧哏比较出名的老演员
相声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两个人表演的时候,逗哏和捧哏需要默契配合:没有逗哏抖包袱儿,整个作品将索然无味;没有捧哏捧包袱儿,逗哏的包袱儿效果也会差很多。因此,对于对口相声的演员来说,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们说起很多相声演员,都是把名字连起来讲的。

比如马三立、王凤山,比如侯宝林、郭全宝,比如马季、赵炎,比如姜昆、唐杰忠,比如牛群、冯巩,比如郭德纲、于谦,很多很多。我们甚至一说出逗哏的名字,脑海里马上就会自然联想到捧哏的名字,就像他们本身就是连体的。老年组 候宝林、马三立老当益壮,借电视之利开启了相声的辉煌时期
1,侯宝林和郭全宝

候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在他的带领和积极推动下,相声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因为电视的普及,更多的国人一睹了他的风采。
候宝林先生的代表作太多了,就不介绍了。许多年过去了,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上候先生表演的经典相声《醉酒》里的情节:说是甲乙两个喝醉酒的人互相吹牛没喝醉,甲掏出手电筒打开,让乙顺着光柱爬上去,乙也不含糊,说我爬到半路,你一关电门,我就从柱子上掉下来了。
2,马三立
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已故相声泰斗,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之子。
和候先生一样,马先生的代表作太多也无须介绍。只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上看到的已经年逾古稀的马先生的单口笑声《逗你玩》,段子很短,但马先生的幽默大师风范展露无遗。

二、中年组,马季、姜昆领军相声艺术的最辉煌时期
1,马季(1934年-2006年12月20日),相声大师,候宝林的弟子。
分别搭档唐杰忠(1932年9月14日-2017年6月18日)和赵炎
马季和赵炎均是1985年评出的十大笑星之一
马季这一时期的主要合作者就是唐杰忠和赵炎,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宇宙牌香烟》和《五官争功》
相声界捧哏“扫地僧”,二十多岁成名,为何始终没火起来?
笔者曾经写过近二十位相声界知名捧哏,从赵佩茹一直到侯振鹏,可谓“全面”又“普及”。
但是,好像还少一些捧哏没写,如果是一般的相声演员也就罢了,偏偏有那么一个捧哏还是一位“扫地僧”级别的捧哏大佬,赶紧补上一篇,以免让行家看笑话。
什么叫“扫地僧”?按照《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的形象,我们可以将其特点概括为:“高深莫测,见证 历史 ,深藏不露”,换在相声界,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功底深厚,长期活跃,名气不大”。
这位相声界的“扫地僧”就是郑健。
一、二十多岁就成名的青年才俊
郑健出生于1961年的天津,从小喜欢的是唱戏,十来岁时曾经去报考天津戏校,却由于政审不过关没进去。随后报考天津曲艺团也由于相同原因被拒,最后差点进了泥人张艺术馆学捏泥人,他有些不甘心,再次尝试报考天津曲艺团。
当“泥人张”给郑健发来录取通知书时,没想到天津曲艺团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最后郑健还是选择了去天津曲艺团学相声,那天报道的小孩一共就俩人,另一位是他未来的搭档戴志诚。
郑健颇有相声天赋,口齿清楚,性格开朗,再加上名师指点,进步很快。不过,在天津曲艺团虽然呆的舒坦,却缺乏更大的平台。
在这个时候,同为天津老乡又年纪相仿的刘伟冯巩开始火了,他们通过参加相声大赛和春晚很早就成名了,天津曲艺团的哥们刘亚津也上了春晚。在当时参加春晚竞争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冯巩建议郑健戴志诚他们也来北京,上春晚。
这样,戴志诚和郑健就一起到了北京,住进马季的家里。1988年春晚上,刘伟、冯巩、戴志诚、郑健和牛振华等人一起合说了一大段相声《求全责备》。
两年后,戴志诚和郑健凭借一段《二重唱》再次登上1990年的春晚。如果说之前上春晚他们俩是借了老乡的东风,这次他们俩那是全凭自己的能力和作品敲开了春晚大门。
但是,这个原长度有二十多分钟的相声在春晚审查中曾被淘汰,最终还是在春晚黄一鹤导演的力主下,在大年二十八的最后一次审查中才涉险过关,最终作品缩减到不到十分钟,效果大打折扣。不过,两次上春晚,也打开了戴志诚和郑健的知名度。
其实,在两次上春晚之前,郑健还有一次高光表现,那就是相声电影《笑破情网》,这部著名的电影从主创、主演到配角龙套几乎全是相声演员,具体来说就是马季和其徒弟赵炎、冯巩、刘伟、王金宝、王谦祥李增瑞等人再加上戴志诚和郑健。
其中戴志诚只是跑了一次龙套,而郑健的角色却相当于男三号,其戏份比马季和冯巩都多,给男一号赵炎捧哏的表现也很出色。能在相声马家军担纲的电影里出任男三号,一方面说明马季肯定很喜欢郑健,另一方面也代表了郑健的表演能力。
通过上春晚和演电影,郑健在二十多岁时就已经火了,起码在全国观众眼里,那个时候的他甚至比自己师父李伯祥和搭档戴志诚都更有名气。
二、佳作不断却不温不火的相声名家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已经成名的郑健却陷入了不温不火的状态,你说他不火吧,但他一出来大家还都认识,甚至很多人都很喜欢他。你说他火吧,上春晚次数不多不说,平时也难有高光时刻。
一方面,这段时间郑健“老来得女”,1993年女儿出世,他有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家庭里。另一方面,他换了搭档,和师弟王平的合作虽然佳作不断,但始终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大火起来。
有意思的是,姜昆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同为逗哏的戴志诚给他当捧哏,而没有选择名声在外的优秀捧哏郑健呢?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姜昆和郑健之间的个人关系极好,姜昆在参加一档综艺栏目时曾接受一个任务,半夜打电话借钱。他首选的借钱对象就是郑健,而郑健大半夜的也同意打车去通州给姜昆送钱。
姜昆之所以舍捧哏选逗哏当搭档,就是因为他太了解郑健了。姜昆对郑健说:“小戴好歹能帮我跑跑腿干干活,你整天跟个大爷(二声)似的,和你合作,到最后还得我伺候你。”
这大概也是郑健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他不图这个,生性比较淡泊悠然,从小家庭条件不错让他的心态不那么紧张和积极。
但是,有一说一,郑健和王平还是有不少经典相声的,比如《好好说话》和《说相声》,尤其是这个《说相声》,化简为繁,变繁为简,只用了《报菜名》的一小段内容就改编成了一个优秀的相声作品。其中郑健的表现甚至比逗哏王平更为出彩,他先后用朗诵、舞蹈和悼词等形式背诵《报菜名》,每一段表演都效果极佳,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老来翻红的相声“新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郑健似乎突然发力了,他也开始了万能捧哏的生涯,一方面由于王平在沈阳比较忙,后来又不幸去世。另一方面郑健的捧哏瓷实、路子比较活泛,在某些方面很像冯巩,因此很逗逗哏演员都愿意找他合作。
这些年,他又开始上春晚,在两次群口相声《五官新说》和《专家指导》中,他都是戏份最多包袱最好的那一个,乍一看完全不像一位捧哏,其实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
这个阶段,姜昆也“不计前嫌”主动找这位“大爷”来合作,甚至专门在大型相声剧《明春曲》里为郑健量身打造了一个“汉奸”角色。
此外,郑健在各种节目中给师弟甚至晚辈们捧哏,比如苗阜、马腾翔、贾旭明、武宾、周炜等人都曾和郑健合作过。
有意思的是,在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中,郑健以年近花甲的年龄居然获得了最佳捧哏奖,估计很多刚开始喜欢相声的观众都以为这位郑健是一位刚冒出来的“新秀”,其实这距他第一次上春晚都整整三十年了。
老而弥坚,越活越明白,相声越说越轻松,越说越精彩,这样一位相声老捧哏,称之为相声界“扫地僧”并不算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