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积比鱼大那么多,人骨也比鱼骨大很多粗很多,人觉得自己骨头是圆滑的,在鱼自己看来它们的骨头也是圆滑的。那还要看鱼全身的神经是怎么分布的,毕竟疼痛的传道是通过神经为载体的。感觉如果鱼刺的尖端部分没有神经末梢,就不会把扎肉的感觉传递到脑子里了。鱼的肌肉也是长在骨头上的,两者是一个整体,所以鱼不觉得痛。
为什么鱼刺不会把鱼自己弄疼?
相对鱼来说,他的骨骼刚好能够支撑起他的身体,可能相对你来说,那些刺十分的锐利,可是相对于鲸鱼来说,你的那些“刺”也十分的锐利,这牵扯到一个感知程度的问题。如果说你使劲捏一条鱼,把它的骨头捏得刺出体外(及其不推荐你真的去做这个试验)而证明鱼刺真的能扎到鱼。你可以去汽车制造场自己躺在钢轧车间的机床上开动一下机器,你很快就会看见自己的肋骨倔强的伸出你的体外…还有,鱼的骨骼是活动着的,也就是说他们在活体鱼身体里是随着肌肉的运动一起运动的,那个针的比喻不太合适,正确的是用猪鬃来试试。在鱼的骨骼上附着有一层薄膜,类似人类的骨膜,它包裹着鱼类的骨头并且紧紧地贴着鱼肉,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骨头与肉之间的直接摩擦,而不会伤及鱼肉。鱼在长期进化中的肌肉结构已经适应了它的骨骼结构,如果你认为它们需要象人类那种圆滑型的骨头,那么我建议你把腿骨换成猎豹的那种曲轴式伸缩结构,那样每年奥运会中短距离跑冠军非你莫属。鱼刺都是一个方向的. 是从上往下,纵向的. 而鱼的摆动是横向的,所以怎么动刺都不会扎到自己。想象一下,一张纸里包一根针.针竖着垂直放,而纸是横向卷起来,最后效果是纸把针包住而针横着平放,纸也横向卷起,最后的结果就是针因为柔软性没那么好,把纸戳破。
为什么鱼刺能扎到人,而鱼不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非常喜欢吃鱼,但是我想大多数人,特别是和本人一样舌头不怎么灵活的孩子,吃鱼的时候一定是痛并快乐着,一边想要享受鱼肉的美味,一边还要担心会被鱼刺扎到。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鱼为什么要长这么细的刺,它自己也是肉做的,为什么它就不会被扎?难道说鱼生刺就是为了给咱们吃鱼的时候制造点障碍?
要了解这一点,首先就要从鱼刺谈起。鱼刺其实就是鱼的骨头,除了最中间的脊柱比较粗之外,其他部分都可以算作鱼刺。鱼刺的学名叫做肌间骨,这种骨头常见于低等真骨鱼类,形状非常的尖锐,和人骨有十分巨大的不同。分布于轴上肌的每一肌隔中的称上肌间骨,是由髓弓基部发生的;分布于轴下肌每一肌隔中的称下肌间骨,是由椎体两侧生出的;肌间骨随着鱼类的演化而逐渐减少,到鲈形目等已完全消失。而鱼的肌肉跟其他动物的肌肉不同,不仅需要有骨骼来固定形状,还需要有细小的肌间骨来固定肌肉。
包裹着这些肌间骨的是一缕结缔组织。这缕结缔组织是很强韧的,防止了鱼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刺伤。但是在煮熟的鱼刺上看不出这部分组织。因为都是蛋白质,受热之后从鱼骨上分离了,只留下了尖锐的刺。我们平时也不会注意,就很容易产生“鱼骨为什么不会刺到鱼”这种想法。
当然,人体和鱼的大小差异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比如对于鲸鱼来说,可能吃人的时候也会被我们的骨头扎到(它可能也不care)。
最后附上鱼刺卡在喉咙里的处理办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1,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
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2,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
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应用于急救成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4,用于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