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后来将燧人氏替换为女蜗,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汁先纪,后来增补轩辕、神农为无味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2、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大戴礼记》、《史记》、《战国策》、《吕氏春秋》、《尚书序》认为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尚书》中认为,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即三皇。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

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是指:黄帝,颛项,帝誉,尧,舜。

人类始祖

在中国远古历史中三皇五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合称。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我们后人尊他们为"皇"或"帝"。

三皇介绍:

一、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发明钻木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还发明了结绳记事,并为百兽命名。

二、伏羲氏: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被誉为"三皇之首"。主要功绩:创造了龙图腾,发明占卜八卦,用文字代替结绳记事。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

三、神农氏:也叫"炎帝",是中国医药学和农学的祖先。主要功绩:尝百草,制未耜,种五谷,发明医药,制作陶器,开辟集市,削木为弓,治麻为布。

五帝介绍:

一、黄帝:是五帝之首,华夏民族优秀的首领,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主要功绩有:(1)妻子螺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2)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3)仓颉始制文字;(4)发明水井;(5)命伶伦作乐律;(6)发明指南车。

二、额项:制定额项历,是一种古四分历;创制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三、帝兽:迁都于毫,订立节气。

四、尧:发明造酒,创造围棋,被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

五、舜: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是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主人公。

总的来说,三皇五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功绩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皇五帝都有谁

三皇五帝的“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是指黄帝、颛顼
、帝喾、尧帝、舜帝。“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关于三皇之说:
1、《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泰皇。
2.《春秋纬命历序》等:天皇、地皇、人皇。
3.《尚书大传》、《礼纬含文嘉》:燧人、伏羲、神农。
4.《春秋纬元命苞》:伏羲、女娲、神农。
5.《白虎通义》:神农、伏羲、祝融。
6.《通鉴外纪》:伏羲、神农、共工。
7.《伪古文尚书孔安国序》、《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
关于五帝之说:
1、《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国语》: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3、《六人五帝座》:黄帝、金天氏、高阳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
4、《伪古文尚书孔安国序》、《帝王世纪》:少昊、颛顼、高辛、陶唐、有虞。
5、《战国策赵策》: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

三黄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即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则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和舜帝。据传他们在担任首领期间,都曾做出过具有开创性的伟大事业,推动了文明和生产力的急速发展,所以时至今日仍受到后人的景仰。

1、燧人氏

燧人氏为三皇之首,燧明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姓风,后世尊称为燧皇。燧人氏的主要功绩为教授百姓钻木取火以烤煮食物,从而结束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延长了寿命,因此又被尊称为“火祖”。除了钻木取火外,燧人氏还发明了结绳记事,给山川百物命名,开启华夏文明之源。

2、伏羲氏

伏羲氏据传为燧人氏之子,被战国时期成书的《楚帛书》称为创世神,也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被后世尊称为“太昊伏羲氏”。伏羲氏创作八卦,用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变规律及人伦秩序,又造书契、制乐曲、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人类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推动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

3、神农氏

神农氏生于姜水之岸(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一说即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农业和医学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神农氏因服用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最终不幸身亡。

4、黄帝

黄帝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姓公孙,名轩辕,又称有熊氏,被后世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曾联合炎帝打败蚩尤部落的侵袭,后又击败炎帝,使之臣服,成为天下共主。因为有土德之瑞,遂称黄帝。传说黄帝在位近百年,始制衣冠、造文字、建舟车、制音律、创兵器等,对文明发展影响极深。

5、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氏,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黄帝死后,由颛顼即位,任内强令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服从教化,禁绝巫术,从而促进了族群融合。颛顼在位78年,最后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活到98岁才病死。

6、帝喾

帝喾名叫姬俊,为黄帝曾孙,少昊氏玄嚣之孙,蟜极之子,也是颛顼帝的堂侄,又称高辛氏。颛顼死后,帝喾继承帝位,定都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市),深受天下百姓爱戴。帝喾在位70年,享寿105岁。

7、尧帝

尧帝名叫伊祁放勋,为帝喾之子,因封于唐,故又称有唐氏。帝喾死后,长子帝挚即位,在位9年,因荒淫无度被诸侯废黜,改立放勋为帝,称尧帝。尧帝在位28年,制定四时历法,颁授农耕时令,并任命鲧和禹父子治理大规模的水患。尧帝年老后,“禅位”给舜帝,退位28年后去世。

8、舜帝

舜帝名姚重华,号有虞氏,为颛顼帝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皆为平民。舜帝少时躬耕于历山,因孝顺谦让,在民间大有美名,尧帝闻之,不仅将两位女儿嫁给他,还将自己的帝位“禅让”与他。

舜帝在位期间,命大禹治理洪水,命弃经营农业,命契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将部落联盟发展为准国家。舜帝在位39年,将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死于南巡途中。

扩展资料:

后世增补的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上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指历史时期。

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三皇,原指远古三皇,后增补伏羲等人;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后增补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后期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

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扩展资料

“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

“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部落世系:天皇氏(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前70732—前68932年在位。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按照另一种说法,天皇氏即伏羲氏。与人皇娲皇氏、地皇神农氏(即炎帝)并称为“三皇”。这也是“三皇”的其中一种说法)。

地皇氏(前68932—前67132年在位,定都于熊耳龙门之山岳(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熊耳山、龙门山一带),传说地皇氏为盘古氏之孙、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一说地皇氏即神农氏,与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娲氏并称为“三皇”)。

人皇氏(又号居方氏,前67132—前51532年在位,定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遗址),人皇氏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一说人皇氏即女娲氏,与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并称为“三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皇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