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共38125字。分篇文字为: 《孟子梁惠王上》3085字 ,《孟子梁惠王下》3693字 ,《孟子公孙丑》 6524字 ,《孟子滕文公上》3192字, 《孟子滕文公下》3284字 ,《孟子离娄上》3179字, 《孟子离娄下》2989字, 《孟子告子上》3279字 ,《孟子告子下》 3035字 ,《孟子尽心上》2988字 ,《孟子尽心下》2877字。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一部,是战国中期孟子所著,总共有多少字?

《孟子》总共有34685字。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孟子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共有多少字?

《孟子》共38125字。分篇文字为: 《孟子�6�1梁惠王上》3085字 《孟子�6�1梁惠王下》3693字 《孟子�6�1公孙丑》 6524字 《孟子�6�1滕文公上》3192字 《孟子�6�1滕文公下》3284字 《孟子�6�1离娄上》3179字 《孟子�6�1离娄下》2989字 《孟子�6�1告子上》3279字 《孟子�6�1告子下》 3035字 《孟子�6�1尽心上》2988字 《孟子�6�1尽心下》2877字

《孟子》共用多少字?不含标点符号

:字。分篇文字为38125孟子》共《 字3085孟子•梁惠王上》《 字3693孟子•梁惠王下》《 字6524孟子•公孙丑》 《 字3192孟子•滕文公上》《 字3284孟子•滕文公下》《 字3179孟子•离娄上》《 字2989孟子•离娄下》《 字3279孟子•告子上》《 字3035孟子•告子下》 《 字2988孟子•尽心上》《 字2877孟子•尽心下》《

孟孑全文有多少字

问题一:<<孟子>>全篇有多少字 《孟子》共38125字。分篇文字为:
《孟子?梁惠王上》3085字
《孟子?梁惠王下》3693字
《孟子?公孙丑》 6524字
《孟子?滕文公上》3192字
《孟子?滕文公下》3284字
《孟子?离娄上》3179字
《孟子?离娄下》2989字
《孟子?告子上》3279字
《孟子?告子下》 3035字
《孟子R耽6;尽心上》2988字
《孟子?尽心下》2877字
全篇通背,实在是太不容易,不过要背诵的话,首先要理解全文,这样的话,背诵就容易多了。

问题二:孟子写的学弈一共多少字 88个字,不计标点。计标点为105字。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原文: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问题三:孟子劝学篇全文几百字? 1、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В┮晕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В┦怪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T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钢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鼠五技而穷。《诗》曰:“\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p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浴0痢⒎且玻浴⒎且玻痪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

问题四:孟子和曾子的字一样吗? 对,是一样的~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前372―前289),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曾子,名参,字子舆。(前505年―前435年)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问题五:曾子和孟子是一个人吗 字是一样的 不是,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车牡茏

《孟子》共有多少字?

《孟子》共38125字。分篇文字为:
《孟子•梁惠王上》3085字
《孟子•梁惠王下》3693字
《孟子•公孙丑》 6524字
《孟子•滕文公上》3192字
《孟子•滕文公下》3284字
《孟子•离娄上》3179字
《孟子•离娄下》2989字
《孟子•告子上》3279字
《孟子•告子下》 3035字
《孟子•尽心上》2988字
《孟子•尽心下》2877字

《孟子》一共多少篇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扩展资料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

(一)《梁惠王》上、下;

(二)《公孙丑》上、下;

(三)《滕文公》上、下;

(四)《离娄》上、下;

(五)《万章》上、下;

(六)《告子》上、下;

(七)《尽心》上、下。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艺术有多少字?

《孟子》共38125字。分篇文字为:
《孟子�6�1梁惠王上》3085字
《孟子�6�1梁惠王下》3693字
《孟子�6�1公孙丑》 6524字
《孟子�6�1滕文公上》3192字
《孟子�6�1滕文公下》3284字
《孟子�6�1离娄上》3179字
《孟子�6�1离娄下》2989字
《孟子�6�1告子上》3279字
《孟子�6�1告子下》 3035字
《孟子�6�1尽心上》2988字
《孟子�6�1尽心下》2877字
全篇通背,实在是太不容易,不过要背诵的话,首先要理解全文,这样的话,背诵就容易多了。

《孟子》共有几篇

《孟子》共有几篇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其可乎

十四卷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

卷四 公孙紶章句下(凡十四章)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

卷七 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

卷八 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

卷九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

卷十 万章章句下(凡九章)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
孟子书上一共有多少篇?
《孟子》共七篇,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 >一书共分几篇?
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諡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孟子一共有多少篇主要讲什么,说什么
《汉书·艺文志》着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一书共有几篇几章?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其可乎

十四卷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

卷七 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

卷八 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

卷九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

卷十 万章章句下(凡九章)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
< >全篇有多少字
《孟子》共38125字。分篇文字为:

《孟子•梁惠王上》3085字

《孟子•梁惠王下》3693字

《孟子•公孙丑》 6524字

《孟子•滕文公上》3192字

《孟子•滕文公下》3284字

《孟子•离娄上》3179字

《孟子•离娄下》2989字

《孟子•告子上》3279字

《孟子•告子下》 3035字

《孟子R耽6;尽心上》2988字

《孟子•尽心下》2877字

全篇通背,实在是太不容易,不过要背诵的话,首先要理解全文,这样的话,背诵就容易多了。
孟子共有多少篇传世?
《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四书五经分别有多少字

四书五经中的字数如下:

(注:该统计数据出自我国南宋时期学者郑_老)

《周易》:24207字

《尚书》:25800字

《毛诗》:39224字

《周礼》:45806字

《仪礼》:56115字

《礼记》:99020字

《左传》:196845字

《公羊》:44075字

《_梁》:41512字

《论语》:13700字

《孝经》:1903字

《尔雅》:13113字

《孟子》:34685字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扩展资料

1、四书五经字数统计人郑_老简介

郑耕老(1108年—1172年),字谷叔,莆田城南人。少负才学,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中进士。

郑耕老代表文集如下:

《易范》、《易训释》、《洪范训释》、《论语训释》、《中庸训释》、《孟子训释》、《诗训释》(《兴化府志》中,以上各书为《诗训释》、《易训释》、《中庸训释》、《洪范训释》、《孟子训释》)、《中截流论》。

2、四书五经介绍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其中,《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3、四书五经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

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耕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