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同点:

1、孟子和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主张是“仁”和“民本”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

二、不同点:

1、在人性论方面的认识不同,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

2、孔子有很深的贵族情结,孟子则有明显的精英情结;

3、孟子抛弃了中庸之道,表现得锐利耿介、疾言好辩,而孔子“忠恕”温良恭俭。

孟子和孔子的异同

一、相同点:

1、孟子和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主张是“仁”和“民本”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

二、不同点:

1、在人性论方面的认识不同,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

2、孔子有很深的贵族情结,孟子则有明显的精英情结;

3、孟子抛弃了中庸之道,表现得锐利耿介、疾言好辩,而孔子“忠恕”温良恭俭。

孟子和孔子有什么区别

孟子和孔子的区别: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

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孔子和孟子的理论基础都是"仁”,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仁”的理论,主张“仁政”在人性论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孔子更遵从"忠君”传统,思想上更为中庸,孟子在政治思想具有民主的倾向,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的简介

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后世影响

自韩愈的《原道》开始,世人开始将孟子看作是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从而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孟子》被看作儒家经典,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于是,《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