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司马徽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在《三国志》记载中: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就是说明其很有知人论世的才华。

水镜先生是指谁

“水镜先生”是指司马徽。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奇门、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

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轶事典故:

东汉末年,士人流行品评人物。但名士司马徽从来不对别人水平高低作出评价,只要被问到,司马徽一律回答,“这个人好,很好”。司马徽的妻子就对他说:“被人问到某人怎么样,你应该说点具体的,一律都回答‘好,很好’,这怎么行呢?”

司马徽回答妻子:“你刚才说的话,也很好。”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后世“好好先生”一词多用于形容不想招惹是非,只想平安无事的人。

水镜先生是谁?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那么这个水镜先生又是谁?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三国里面,水镜先生是看的最透彻的,俨然就是天龙八部里扫地僧般的存在,他认为乱世之中名利皆为虚妄,梦一场空一场,拿得起放得下。相传水镜先生和诸葛亮是师徒关系,水镜先生名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为人清高拔俗,尤其是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庞统、诸葛亮、徐庶等人的敬重。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这个人物其实类似看透一切,甚至是能预知书中结局的人物,在我看来有点像作者自身其中一样,他之所以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也得分两个方面来看。

虽得其主——得刘备

诸葛亮自比管仲,抱负远大,希望能拥有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施展才华,力挽狂澜,但是却一直在山野间做个村夫,后来刘备在和水镜先生交谈的过程中,想要邀请他辅佐自己,奈何水镜先生说自己乃是个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

之后并推荐诸葛亮,说他的本领超过管仲、乐毅、有姜子牙和张子房的本事,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最终打动了诸葛亮,此后一直追随刘备,为他出谋划策。确实,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很多事都是由诸葛亮决定的,他帮助刘备从一个小势力逐渐发展到三足鼎立,为刘备建立蜀汉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诸葛亮治国的才能也得到发挥,治理蜀地、平定南蛮,凡事亲力亲为,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直到刘备去世,白帝城托孤,甚至说出了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不论真假,但这也算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因此在选择主公,诸葛亮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不得其时——不得时势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这句点评非常精准,可谓是开局就预言,给出了答案,水镜先生说的这个“时”自然是天下时势,此时的曹操已经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而且还是占据最有优势的地区,可以说无论哪个方面都强于刘备,面对这样的形势,早已看透一切的水镜先生自然是能大致猜到诸葛亮的结局。

正是这句话,仿佛给诸葛亮定格,尽管诸葛亮神机妙算、腹有谋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刘备复兴汉室的愿望,果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镜先生在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之后,还感叹了一句“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意思是徐庶你去就去了,干嘛还要将诸葛亮介绍给刘备,纵使诸葛亮有万般本事,面对这样的天下形势,时机已过,恐怕也无力扭转局面,其实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也看得很清楚,只是和水镜先生不同,水镜先生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诸葛亮则是放不下,演义中纵观诸葛亮所作所为,似乎都是逆天而为,只有在火上上方谷和七星续命时感叹天意难违,听天由命。

不过诸葛亮能在“不得其时”的形势下,走出一片天地,能让刘备成为三足鼎立之一也是非常不错,倘若能在北方战局混乱时,也就是陶潜让徐州给刘备时出山,那时候的形势完全是不一样的,此时获得的利益应该才是最大化。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是指谁?

水镜先生是指的是司马徽。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扩展资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出现在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七回。

刘备马跃檀溪后,偶然相遇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并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刘备随后夜宿庄院。次日,司马徽自称“山野闲散之人”,谢绝了刘备请求他出山辅佐的好意。不久,赵云率军寻找到庄前,刘备便随赵云离开。

其后,刘备准备拜访诸葛亮,司马徽想要探访徐庶,但徐庶已经中曹操的计策前往许昌,刘备向司马徽提起徐庶举荐诸葛亮的事情,司马徽再次力荐诸葛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徽

水镜先生是谁

;     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是东汉末年名士,精通兵法、经学、道学、奇门,学识广博,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敬重。

水镜先生是谁

      东汉末年,士人流行品评人物,但司马徽从不对别人水平高低作出评价,他被问到的时候一律回答:“这个人好,很好”。

      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司马徽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在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出现在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七回,“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个著名句子正是司马徽所说。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姓甚名谁?

司马徽,字德操,道号水镜,人称水镜先生,颍川阳翟县(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

生平

据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用东晋人习凿齿《襄阳记》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

曹操得荆州后俘虏了司马徽,本想委以重任,司马徽却病死。

司马徽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有人问他平安吗?他回答:“好。”有人对他诉说儿子死了,他听了回答说:“很好!”妻子责骂他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才愿意把这事告诉你,为什么听到别人家死了儿子,你反而说很好呢?”他回答说:“像你所说的这些话,也很好呀!”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今日的“好好先生”,典故便从此出。

逸事

《董正别传》里记载了几个关于司马徽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有人丢了一头猪,跑到司马徽家说司马徽家的一头猪是他的猪,司马徽便把那头猪推到那人面前让他牵走,过了几天,丢猪人的猪回来了,他急忙将司马徽的猪送回给司马徽并磕头谢罪,司马徽不但没有责骂反而感谢他把猪送了回来。

第二个是有一次刘表的儿子刘琮去见司马徽,在司马徽家看到一个种地的于是刘琮让从人去问他司马徽在哪,而这个种地的正是司马徽,他答道:“我就是”,但是从人不信大骂:“你个种地的也敢自称是司马徽”,于是司马徽回到家梳好头穿好衣服后再来见刘琮。

曾著作关于运命和历数的作品。日后被孙吴官员刁玄出使蜀汉时带回吴地,这些著作在江东被更改作为宣传吴末帝孙皓统一天下的预言书。

三国演义

颐和园长廊彩绘:三国演义故事,刘备路访水镜(草庐中为司马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国演义·第37回)以及演义第35回的内容来看,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属于闲云野鹤、与世无争之类型的人物,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且琴艺甚高。与庞统私交甚笃,并称呼庞统为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