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沥水时间30分钟,浸泡时间40分钟,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浸泡水温30度左右。这样泡出来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光泽,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气,口感黏度适中,精而不烂。制作步骤:糯米洗净泡好;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或其他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回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个小时左右即可。

包粽子的米泡多长时间最佳?

粽子,这是端午节的标配美食。也可以说是主食,至于口味包法嘛各地都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口味,有咸味的,甜味的,素馅的,肉馅的,干果的原味的等等,最受欢迎的最常见的应该是:红枣的和肉馅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都有,唯一相同之处就是都用“糯米”。

做粽子糯米泡发

1.在泡米的过程在空气中,千万不要让你暴露在外面。如果糯米暴露在空气中会粉化,泡好米会大大缩短蒸的时间。

2.糯米最好不要泡过夜,一般情况下,包粽子的米泡三至四个小时足够,包粽子浸泡最佳时间为沥水时间为30分钟,浸泡时间为40分钟,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这样泡出的糯米做出的粽子,有光泽,具有粽子的香味。口感软糯香甜。

下面分享鲜肉粽子的做法,

材料

糯米1000克,白糖25克,肉400克,鸡精三克,黄酒十克,精盐20克,酱油50克,粽叶1000克。

1,选用新鲜粽叶放在锅中,加清水没过,煮开约五分钟后,捞起漂洗干净,剪去根,蒂,寝在冷水内。用三成肥,七成瘦猪肉,切成2寸长,八分宽,五分厚的小块,每块均为有肥有瘦,放在碗内,加入精盐50克,酱油15克,黄酒,鸡精,白糖个50克拌匀,腌渍入味。

2,糯米淘净,沥干水分,放入盆内,加入余下的酱油,精盐,白糖拌匀,用粽叶两张折叠交叉成漏斗状,灌入一半糯米,放一,

二片猪肉,复盖满糯米,将粽叶折转,包成四角形,用麻绳扎紧即成生抷。如此一一做好。

3,将包好的粽子生柸放入锅内,倒入清水淹没粽子一1至二寸,先用大火煮一,二个小时,再改用小火煮透(中间加开水几次,保持粽子沁没水中)即成。鲜肉粽子就做成功了,此粽子外形美观,糯而有劲,味鲜清香。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01

对于包粽子的糯米泡的越久越好的,糯米最少也要泡三个小时的。糯米应该用温水进行泡,并且比例最好是一比二。糯米浸泡好之后再包粽子,这个时候细胞吸了很多的水涨破了细胞壁,可以释放出粘性物质,使粽子变的非常黏软的。

包粽子的米是一定要泡的,这样才能保证包出来的粽子更具口感。在泡糯米的时候,一定不能让糯米暴露在空气中。如果,糯米暴露在空气中,就会粉化。粽子米在泡过之后,在粽子包好之后,可以缩短煮粽子的时间。时间缩短了,就可以保证粽子的口感和特殊的米香。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

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包粽子的叶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据当地的植物就地取材。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米需要提前泡三到五个小时。包粽子的米如果浸泡时间不到三个小时,包的粽子容易漏米。糯米吸水后会变黏,但是糯米的吸水性比较差,如果不先泡一下,煮出来的糯米口感不好。粽子的口感是会受糯米的浸泡时间影响的,如果想吃劲道一点的

包粽子的米泡多长时间

包粽子的米要泡三个小时左右。包粽子的米是糯米,糯米在包粽子之前要浸泡,是因为在经过浸泡后糯米会因吸收水分而发胀,增加糯米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可以在包粽子时将糯米压得更紧实,防止漏米的现象。

煮粽子时,需要一次性加足水,中间不可二次加水。

煮粽子时要将粽子完全浸泡在水中,防止粽子漂浮建议可以用一个重物压住。

包粽子的糯米淘洗时注意不要用热水,也不要反复使劲揉搓,以免糯米表层的营养物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