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点:

1、雄浑宏伟的风格。除全诗结构宏伟之外,作品中又充满了宏伟的图景,如天上战争,漫天刀光剑影,地动山摇。

2、长诗的文字在朴素庄严之中体现出宏大壮丽的美。以无韵诗的体制,铿锵洪亮,不拘泥,表现宏伟的革命气势。

3、巧妙隐蔽的讽喻。他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把自己的满腔的革命热诚,在诗中向英国人民诉说。

失乐园的艺术特点

约翰·弥尔顿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诗人。他的三部杰出诗篇《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失乐园》创作于1667年。长约一万行,分十二卷。故事取自《旧约》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意,被逐出乐园。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娇侈自满,就和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受难(卷1、2)。他这时已无力反攻天堂,才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了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了他(卷7、8)。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刚上来他们(卷11、12)。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像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走错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无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
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弥尔顿在思想上批判撒旦,在感情上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收上帝的惩罚,很想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弥尔顿在这首诗里对于封建贵族的放荡生活也给与尖锐的批判。
在《失乐园》里,弥尔顿表现出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塑造了十分雄伟的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
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和古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的一部杰出的史诗。

《失乐园》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失乐园》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雄浑宏伟的风格。作者一反当时流行的骚动感诗风,选择了不朽的史诗形式进行创作,使作品具有《伊利亚特》式的宏伟结构。他的魄力与庄严值得尊敬,他的狡猾阴险令人厌恶。

如何评价弥尔顿的《失乐园》?

在弥尔顿的《失乐园》里,弥尔顿表现出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雕塑了十分雄伟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

米尔顿的失乐园赏析

《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了叛逆者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革命的坚定态度,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不及《失乐园》。《力士参孙》是诗体悲剧,描写为敌人包围的参孙,虽然被挖去双眼,但仍坚毅不屈,最后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政复辟的愤怒。
生活在欧洲社会的转折时代,约翰·弥尔顿经历了英国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当时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对清教徒资产阶级革命家残酷报复,疯狂迫害,不少人经不起斗争的考验,投降变节。弥尔顿虽屡遭迫害,生活艰苦,然而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始终不丧失其鲜明立场,不改变原有的革命信仰,不放弃先前的革命原则。在黑暗的时代,弥尔顿不畏强暴,以笔为旗,决心重振诗才,以暮年之力,克服双目失明的重重困难,用口授的形式,由他女儿和外甥笔录,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三部作品:史诗《失乐园》(1667年)、《复乐园》(1671年)和诗剧《力士参孙》(1671年),对复辟王朝进行勇敢的挑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
《失乐园》长约1万行,分12卷,故事取自《旧约》。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乐园。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遭受苦难(卷1、2)。此时他已无力反攻天堂,于是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卷7、8)。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还是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了他们(卷11、12)。
《失乐园》是诗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标志着诗人创作的高峰。它高度地凝聚着诗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亲身感受。面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黑暗现实,弥尔顿愤嫉邪恶,向往光明,形象地体现了自己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和坚持反抗的斗争精神。当时,纵使革命处于低潮的年代,人们依然可以从他的《失乐园》中,感受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光辉战斗。
《失乐园》虽然取材于《圣经》故事,实际上是植根现实生活,运用宗教题材,曲折地表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政治诗篇。诗人借用了《圣经》中的词句、热情和幻想,反映的则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动人情景。作为革命家的弥尔顿,并不执守传统的宗教观念,图解教义,敷陈诗章;相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能从思想内容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宗教题材以必要的改造和革新,塑造出非同寻常的典型形象,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艺术地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弥尔顿取《旧约》事作《失乐园》,“用天神与撒旦战事,以喻光明与黑暗之争”。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代表,也是英国清教徒老祖宗的体现。弥尔顿在刻画这两个形象时,借古喻今,赋予人物以一种新型的思想意识。
在弥尔顿以前,人们历来都把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事件,视为道德堕落的标志,当作人类不幸的渊源。由于他们不听凭上帝的旨意,盲目追求知识,沉溺于爱情生活,因而被逐出乐园,从此也使人类蒙受男耕女织、劳累不堪的苦难。如果单从情节着眼,《失乐园》中也不乏这类描述,但这只是作为一个清教徒的弥尔顿按照传统认识特地这样安排的,它并非是诗篇的真实含意。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走错了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将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
弥尔顿继承了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接受了17世纪新科学的成就,同时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态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无限制的享乐。他肯定人的进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变出来的野心和骄傲。他肯定科学,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假若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人类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弥尔顿在思想上批判骄矜的撒旦,感情上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一样。在描绘地狱一场时,弥尔顿虽然口口声声说撒旦骄傲、野心勃勃,但在对话里,在形象上,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命者。这个形象十分雄伟,在凶险的地狱背景衬托下,他的战斗决心表现得更鲜明。撒旦说:“战场上虽然失利,怕什么?这不可征服的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一种永不屈膝、永不投降的意志———却都未丧失。”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可磨灭的记录,是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诗中的上帝却显得冷酷无情,缺乏生气。
在《失乐园》里,弥尔顿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雕塑出十分雄伟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运用了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

为什么《失乐园》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一)

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英国1608年-1674年)

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在不知不觉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骄傲而阴沉的撒旦的形象中,写出了敢于和权威抗争的崇高精神境界。——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17世纪英国进步文学的主流是资产阶级革命文学。诗人约翰·弥尔顿是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代表,对英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王朝复辟后,他受到迫害,在困苦的生活中,他以悲愤的感情从《圣经》中取材,写成《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三部风格雄伟的重要诗作,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美国传记作家亨利·托马斯和黛娜·莉·托马斯称创作《失乐园》时的弥尔顿是“一个邀请众神和天使们下凡的基督教的荷马”。长诗主要描写撒旦领导众天使因反抗上帝遭到失败,他被迫离开天庭,虽然受地狱之火的煎熬却并未屈服。歌颂撒旦的反叛行为的诗行既是《失乐园》中最精彩的篇章,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生动记录。因此,《失乐园》被认为是英国近代的著名英雄史诗。《失乐园》使弥尔顿流芳后世,以至于雪莱的《诗辩》里只提到了三个伟大的史诗诗人——荷马、但丁、弥尔顿,这么高的荣誉是得之不易的。《失乐园》凝结了诗人饱满的革命激情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当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回声,又是百年之后法国大革命惊雷的前奏,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

描述弥尔顿的《失乐园》?!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1655年,弥尔顿在失明的情况下构思这部作品,1658年开始写作,1667年出版。这部叙事长诗共分12卷,一万余行,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作品中描写天使撒旦率众反抗上帝,败后被打入地狱,变成魔王。听说上帝在创造新的世界伊甸园,里面居住新的种族“人类”。撒旦决心以引诱人类来完成复仇使命。他飞出地狱之门,来到伊甸园。先是偷听了亚当和夏娃的谈话,知道上帝禁止人吃智慧树的果实。他变形为蟾蜍,使夏娃做了一个想吃智慧果的梦,后又变形为蛇,引诱夏娃偷尝智慧果。亚当为了和夏娃共命运,也吃了禁果。上帝知道后,将他们逐出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擦干懊悔的眼泪,携手踏上孤寂的路途。撒旦及众魔受到上帝的诅咒,蜕变为蛇,用腹行路,终生吃土。
弥尔顿在诗歌开篇处指出,《失乐园》的目的是证明“上帝对待人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诗歌中的上帝形象并不那么可爱。他要人绝对服从,显得独断专横,预见到人要堕落,却又禁食智慧果,显得不合情理。和抽象,灰暗,遥远的上帝相比,撒旦的形象具体而又可信。初看起来,撒旦与上帝为敌,诡计多端,是诗歌中罪恶的化身。但是,渐渐地,读者便发现撒旦其实追求自由,怀疑上帝的统治,对上帝的权威提出挑战。撒旦被天雷打入地狱后,和其他造反的天使在火海中遭受煎熬,仍然表现出昂扬的斗志。他说,“战场失败有什么可怕?我的不可征服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永不屈膝投降的志气并没有丧失。”威武不屈,坚持斗争,反对上帝的撒旦颇像革命时期的弥尔顿。因为弥尔顿和撒旦一样,都是挑战权威的叛逆者,而这两个叛逆者似乎都以失败告终。作品中的撒旦是一个敢于反抗上帝权威和专制统治的叛逆者,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长诗同时探讨了英国革命失败和人类不幸的根源。
《失乐园》结构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史诗传统,描写了天堂和地狱、混沌和人间多种壮阔的场景。比如,描写天国的战争时,撒旦发明了火药,动用了排炮,打得天兵天将狼狈不堪,场面十分雄伟奇特。诗歌的用典设喻,内外古今,无所不包。长诗用素诗写成,简练的英语和古典拉丁语相结合,成就了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文体”。《失乐园》格调高亢,壮怀激越,气魄宏大,形象雄伟。它是17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部杰作,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宏伟史诗。

约翰·弥尔顿的文学特点

《失乐园》、《复乐园》和《斗士参孙》都表现出人的奋争和救赎,都是触及人类心灵的作品,是诗人对人类最深层的道德、精神和信仰的探索,折射出弥尔顿对人和人性反思、对人类不幸根源探究和人如何才能得到拯救等问题的思考。救赎主题具体体现在长诗的题材的选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题材选取上,弥尔顿《失乐园》借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受撤旦引诱堕落而被逐出乐园的故事,揭示基督教“原罪”观念,提倡人类应以现实的态度勇于承担尘世生活的重担,以赎罪拯救自身。《复乐园》用耶稣战胜撤旦种种诱惑而恢复乐园的故事,说明人类如能完善自身品格,定可战胜种种磨难,得到拯救。《斗士参孙》借悲剧人物参孙中计、被囚、失明、饱受凌辱、不惜生命报仇雪耻的经历,申诉了弥尔顿自己的政治遭遇和理想信念,颂扬了为高尚事业而斗争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不惜牺牲自己的救赎精神。
人物形象上,弥尔顿出于表达救赎这一崇高思想的需要,选用宏大的事件作为题材,采用宏伟的长诗作为体裁,以引经据典、气势恢宏的风格,创造了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耶酥、参孙、亚当和夏娃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带有诗人救赎思想的烙印。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他们身上有人类普遍的品质,是救赎的条件;耶酥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化身,美德是救赎的基础;参孙是救赎之路上的典型形象,堕落与再生给人类带来救赎的希望。

弥尔顿的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在艺术手法上,他从多方面继承了古典史诗的传统,语言充满激情,富有政论性,参用比喻和多变的句法表现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充满叛逆精神的撒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弥尔顿的创作标志着文艺复兴传统风格向古典主义风格的过渡。

失乐园是什么? 

《失乐园》是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约翰·弥尔顿(1608~1674)的长诗。《失乐园》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弥尔顿的三部杰出作品:《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失乐园》是英语文学中最具古典趣味的叙事诗。。《失乐园》是弥尔顿根据《创世纪》中寥寥数言的故事,创作出来的具有十二个篇章的宏大的无韵诗。《失乐园》的语言非常优美以至于它被奉为诗歌艺术的范本。它的结构、表达方式、繁多的隐喻和象征又使它带有了异教的色彩。 在《失乐园》里,弥尔顿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雕塑出十分雄伟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