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出生于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去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和雕塑家和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代表作有《哀悼基督》《大卫》《创世纪》《摩西》《晨》《暮》《昼》《夜》《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琪罗一生简介?

米开朗琪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巨匠,他是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集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大师。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座卡普里斯小镇,很小的时候他就显露出对艺术的热爱。13岁时,即师从当时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吉兰达约那里去学习绘画技巧。15岁时,他被吉兰达约推荐到美术学校去学雕刻,并被当时佛罗伦萨伟大的君主罗伦素所赏识。

从此,米开朗琪罗受到严格的训练和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他开始明白,再高级的艺术也不过是美与神圣的统一。这一美学标准成了他以后创作的原则。1494年,法国军队侵入意大利,逼近佛罗伦萨,米开朗珙罗匆匆逃离故乡,流亡于威尼斯和罗马。他一面学习、观摩各地的文物,一面雕刻仿古的雕像和圣徒像,达到了几能乱真的程度。

23岁的米开朗琪罗受法国红衣主教的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雕像《哀悼基督》。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琪罗一举成名。该作品表现的是圣母对儿子耶稣殉难时的悲痛与哀悼,圣母玛丽亚抱起儿子时悲痛的神情,给人以震撼人心的神圣美。

1501年,26岁的米开朗琪罗回到佛罗伦萨,立即投入到《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3年后,他完成了这尊雕像。这尊高达2,5米以上的立像,塑造了《圣经》故事中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志士大卫,准备为正义事业坚决奋斗的形象。这尊雕像被摆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年。米开朗琪罗被教皇朱里奥二世邀请到罗马,为西斯廷教堂的屋顶绘制大幅壁画。西斯廷教堂的屋顶是平坦的穹隆,在上面画出总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壁画,难度是非常大的。而米开朗琪罗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阑难,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副举世闻名的作品——《创世纪》。1536年,米开朗琪罗又被邀请到罗马,为其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审判》。西斯廷教堂屋顶的壁画,被后人公认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品。

1564年2月,米开朗琪罗逝世,享年89岁。他的现实主义造诣很高,个人风格极为突出,在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西方艺术达到的高峰,对后来欧洲的艺术,也产生过深远影响。

米开朗基罗的生平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扩展资料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

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1508 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穹顶画。米开朗基罗本来不愿从命,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决不“亵渎”艺术。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琪罗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又被为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米开朗基罗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逐渐稳定住了自己艺术家的地位。1499 年创时作的《哀悼基督》是即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吻合了、而且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 15 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悲剧却掩饰了哀伤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创作于 1501 年的《大卫》神化的人形早就确定。其后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几组陵墓雕像,工作了很长时间,其中很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摩西》和《昼》、《夜》以及《晨》、《暮》等。

晚年未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雕像,与《哀悼基督》是一样的题材,形象不明晰,手工也不是很细腻,估计是在走过了八十多年的人生路程之后,向世人诉说,不是人生的抱负无以施展,而是天国的奥秘藏而不露。

米开朗基罗雕刻的作品风格的形成和创作的走向和其绘画作品的风格的形成和创作的走向是一样的:英雄气概磨难而成,壮心不已的烈士暮年。

扩展资料

艺术成就——无与伦比的雕塑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

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米开朗基罗的人物简介

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纳罗蒂·西蒙尼,又译“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圣齐奥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美第奇家族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扩展资料

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它赞美人体,讴歌正义和力量。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亦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

1508 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穹顶画。米开朗基罗本来不愿从命,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决不“亵渎”艺术。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

《创世纪》取材于《旧约全书・创始纪》,整幅作品 511 平方米,中心画面由《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伊甸园》等 9 个场面组成,大画面的四周画有先知和其他有关的故事,共绘了 343 个人物,其中有 100 多个比真人大两倍的巨人形象,他们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

米开朗基罗简介

米开朗基罗简介

曾有史学家说:「如果把达文西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深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就是『高山崇峻的峰顶』,拉斐尔的画则是『广阔开展的平原』。」这就是三位画风的特点,也道出米开朗基罗的天才。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他睥睨同代的人,并以自己的贵族出身自豪,然而他又热爱国家、民族、同胞;他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因为他的信仰,使他在面临家里无理地索求,压榨他辛苦赚来的金钱时,在面对忘恩负义的弟弟时,他虽然愤怒,却仍选择原谅他们;他不能无视于当时教会的腐败,然而由于对艺术的执着,他和教皇起冲突后,最后还是服从教皇的权威。因为对艺术的执着,迫使他每每向现实低头,虽然他无法成为改革的影响者,从另一方面看,却是胜过他的敌人的。

1490年米开朗基罗进入罗绫索。麦第奇创办的美术学校,得以出入其宫廷,受到最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薰陶。

1494年,法军入侵义大利,佛罗伦斯人趁机发动革命,推翻当时统治的麦第奇家族,并建立平民共和国,统治者为宗教改革家萨伏那罗拉,萨氏看出义大利在财富和衰败的宗教信仰下日益堕落,便起而反抗。之前他便曾就麦第奇家族的享乐生活和教会的腐败,发出措词强烈的抨击,并警告统治阶级如不悔

改,佛罗伦斯的命运将如新约启示录中的巴比伦和罗马。他致力于道德革命,攻击教宗,支持平民 *** 的建立与共和思想。1498年萨氏以蔑视教皇的名义被处死。

米开朗基罗在政治上完全同情人民的起义,也始终对萨氏「怀着强烈的敬爱之情」,但在萨氏起义时却逃出佛罗伦斯,在萨氏被处死后,米开朗基罗也未对这位友人的死表示任何意见。他保持缄默,但无可否认的是,米开朗基罗目睹他同一时代的人为了理想而奋斗。他的内心没有挣扎吗?答案是有的。

在萨氏被处死的同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哀悼基督」像。圣母膝上抱着由十字架上取下的耶稣,她在为儿子的死而哀恸。耶稣为了世人的过错而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此时最哀痛的应当是他的母亲了。然而痛的只有那个美丽的圣母像吗?萨伏那罗拉为了匡正时弊而挺身站出,却终究敌不过当时腐败

却拥有权势的 *** 。米开朗基罗透过艺术来表达他的信仰,同时在其中寄托他对萨氏的哀思。

1504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众所周知的大卫像。大卫是以色列兴盛时期的国王,少年时曾杀死巨人歌利亚,使敌军知难而退。过去雕刻家每把大卫塑造成凯旋归来的小伙子,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卫却是肌肉结实的成年人,手拿甩石机弦放在肩上,转头怒视前方,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他已准备迎战,纵使

双方看来实力悬殊,也毫无畏惧之意。这座雕像也道出米开朗基罗热爱祖国的心情,他在鼓舞佛罗伦斯的人民,遇强敌来犯时不要害怕,当存当年大卫保卫祖国的勇气和决心。

1505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召米开朗基罗为自己建造陵寝。米开朗基罗花了半年多时间采石后开始建造工程,甚至为此负债,教皇却听信米开朗基罗对手的谗言,认为在生前建造陵墓是不祥的,因而要他停止工程并拒付款项,拒见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失望之余决定离开,教皇又以武力挽留之。在几番

折腾后,因米开朗基罗敌手认为他只会雕刻,不会画画,遂怂恿教皇,使其命米开朗基罗绘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画。

在那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失望是可以想见的。好不容易由一个和匠人地位不多的雕刻匠晋升到为教皇所重的艺术家,他怀着狂热的心和理想抱负要创造足以盖过所有前人光芒的作品,却因为教皇的三心两意而中断,不仅未拿分文,并且被迫去做一项他自认并不擅长的工作!他动笔作画之日,愤怒地写下:「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开始作西斯汀的壁画。」

米开朗基罗独力完成此项巨大工程,其过程除了健康耗损、疲累和烦恼之外,还有家里的牵绊和纠缠,从他给家里的信中可窥见一二:「(给父亲)我宁愿自己贫穷而你活着,决不愿拥有全世界金银财富而你不在人世。……不论贫与富,当和基督一起生活,如我在此地所作的那样;因为我是不幸的,我可

既不为生活发愁亦不为荣誉——即为了世界苦恼,然而我确在极大的痛苦与无穷的猜忌中度日。十五年来,我不曾有过一天好日子。」「(给弟弟)因为我为了上帝的缘故维持你的生活,因为我相信你是我的兄弟,和其余的一样。但我此刻断定你不是我的兄弟;因为如果是的,那么你不会威胁我的父亲。……」「(给三弟)我亟欲知道你的忘恩负 义……你是否明白在用我的钱,是否知道我历尽千辛万苦来支撑你们。……当一匹马在尽力前奔时,不该再去蹴它,要它跑得不可能地那么快。然而你们从未认识我,而且现在也不认识我。神宽宥你们!是他赐我恩宠,曾使我尽力帮助你们。」

米开朗基罗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画「创世纪」。我们无法想像何以艺术家在身心饱受折磨时仍能有如此壮丽的作品。画中充满戏剧性的张力,人物个个健美而栩栩如生,将造物主所创造的万物之灵完美地呈现出来。整个天花板以九幅主题画为主,以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为题材。米开朗基罗不只是为

教皇服务,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赋献给上帝。

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庙(1521——1534)﹑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1523——1526)﹑罗马的卡比多广场建筑群(1540——1644)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部分和穹顶(1547——1564)。

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建筑物,层次丰富,立体感很强,光影变化剧烈,风格刚劲有力,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绘画风格一致。他也善于把雕刻同建筑结合起来。常常不顾建筑的结构逻辑,有意破坏承重构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圆柱子嵌在墙内,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额枋和山花凹凸断折等,表现出一种激动的﹑不安的情绪。因此,他是手法主义的开创者。巴洛克建筑的建筑师们也把他奉为导师之一。

美第奇家庙的施工虽然没有完成,但从已完工的部分看,它的室内设计完整﹑紧凑,构图严谨和谐,呎度准确,空间整体性很强,建筑和雕刻配合完美。

劳伦齐阿图书室的前厅,也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整体性。它正中的台阶,造形富有变化,局部的曲线处理同四壁的刚劲的直线对比强烈。这是最早发挥室内台阶的雕塑性装饰效果的建筑之一。

卡比多广场在罗马行政中心的卡比多山上,呈对称的梯形,前沿完全敞开,以大坡道登山。这种形制是独创的。广场主建筑物是元老院(现今为市政厅的一部分),它的立面经过米开朗琪罗的调整,造了一座钟塔。广场一侧是档案馆(今为雕刻馆),一侧是博物馆(今为绘画馆)。它们的立面都不高大,但雄健有力。广场正中为罗马皇帝马库斯‧奥瑞利斯骑马青铜像,由地面的几何图案把它统一在建筑群的构图中。广场前沿栏杆上放三对古代石像,造成富有层次的景色。元老院前的大台阶也有雕刻装饰。这广场是建筑和雕刻的综合体,是罗马最美的广场之一。

圣彼得大教堂圣坛部分的平面是在D.布拉曼特的设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原来是一个短臂十字形平面的集中式建筑。在造完穹顶下的鼓座时米开朗琪罗逝世,但他完成了穹顶的模型,后来按模型造成了穹顶。它直径41 9米,顶点高137 8米,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穹顶的轮廓饱满而有张力,12根肋加强了这个印象。鼓座上的壁柱﹑断折檐部和龛造成明确的节奏,有圣坛墙面上的壁柱等与之呼应。它的整体构图很完整。可惜,后来教皇下令在它前面加建了三开间的大厅和一个很深的门厅,以致破坏了大教堂构图的完整性。

1512年朱力阿斯二世谢世,米开朗基罗又签了建造其陵寝的合同,然而因为种种阻挠,陵寝最后只有摩西像和四个奴隶像完成。在这个时期中,创世纪是他献给教皇和世人,同时也是献给上帝的不朽之作,奴隶像则无异是他内新世界 *** 裸的呈现。这些奴隶像或以垂死姿态出现,或挣扎着想摆脱束缚,仿

佛只要一点魔力就能让他们变成活人;然而他们的腿部仍然紧连在石块中,他们想从石块中跳脱却是不能。这又何尝不是米开朗基罗的写照!

1515年至1527年这段文艺复兴的最后时期中,米开朗基罗没有任何作品。新教皇要他建筑麦第奇教堂,朱力阿斯二世的后人催他完成陵墓。家里也带给他很多烦恼。种种绝望更窒塞了他的想像力。他在给朋友的信上说;「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 *** 心得更厉害!」一代大师就照样枉费了十二年的盛年。

1527年罗马被西班牙攻陷,麦第奇家族被逐,消息激发佛罗伦斯人民革命意识而揭竿起义。米开朗基罗一反过去的怯懦,成为革命党的前锋,甚至被任命为城防司令官,但佛罗伦斯最后仍被教皇和德军的联军攻陷了。教皇命米开朗基罗继续完成麦第奇教堂的工程。米开朗基罗由反对麦第奇家族变成为其工

作,他的复杂心情、矛盾痛苦是不难想见的,他的艺术风格自此转为沉郁、悲壮。他屈服了吗?没有!他以他永垂青史的作品和终有一死的敌人奋战。

1534年他完成麦第奇教堂的雕刻工作,计有「朱良诺。麦第奇」、「罗绫索。麦第奇」和四座名为「昼」、「夜」、「晨」、「昏」的男女裸雕等。他以这些作品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被研究家成为当时「义大利的一面镜子」。其中尤以「夜」这座裸像最为突出。她低着头,右手支着头部,左手腋下有一表情惊愕的面具象征恶梦,弯着的左腿底下有一只猫头鹰。她虽沉睡却仍美丽,肌肉看来富有弹性,仿佛随时会苏醒并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她的祖国依样。为什么这些雕像需要取名为「昼」、「夜」、「晨」、「昏」呢?即使对有权有钱的麦第奇家族,命运之神也不会因此而多眷顾一点;生与死的距离不过是一瞬间,放在永恒里来看,生命只不过是短短的一天而已!

此时,米开朗基罗已丧失他的健康、他的精力和他的信心,他的父亲和他最爱的一个弟弟也已死去。人世间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留恋。在这些心力交瘁的年月之后,唯一能安慰这个孤独老人的,只有至有的友谊了。他倾慕加伐利利的美貌、谈吐和高尚的品德;1535年他认识维多利亚,他们在教堂的聚

会中聊天,互寄十四行诗,这位赞成宗教改革,和米开朗基罗一样强烈又怯懦的女子更为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打开信仰的门户。1541年米开朗基罗完成西斯汀教堂的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万民都在基督面前接受审判,善者升天和耶稣和众使徒同在,恶者被打入地狱。这是米开朗基罗历经数十年人间不公平待遇,即将走到人生尽头时的控诉。他的一生一直在受苦,如基督一样,但他相信审判的那日终将到来,每个人都得向上帝交账。

1947年维多利亚过世。其后米开朗基罗雕了三座哀悼基督的像。他之所以继续雕塑,已不是因为对艺术的信心,而是为了对基督的信心,而是因为他的利与精神不能不创造。他的最后一件雕塑「龙大尼尼的哀悼基督」,可看出他对艺术已到了漠不关心的地步。他不在像从前一样注重人体美。雕像轮廓粗糙,看起来就像 *** 裸的灵魂。创作的对象不再是给世人看,而是给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