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指的三种植物:松、竹、梅。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个?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因为松、竹、梅经冬不衰,在严寒环境下仍然开放并且常青,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意思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经冬不凋,腊月常青,精神可嘉。其中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

岁寒三友在宋朝林景熙的《王云梅舍记》中有出现,诗句内容是:“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历史典故

苏轼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97)被贬至黄冈,地名唤作“东坡”,于是自号“东坡居士”。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日子清苦。于是他便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经济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取名为“雪堂”。又嫌环境太过素净了,便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以示饰点缀。

一日,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见居所冷清萧瑟,便问他是不是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的花木,哈哈大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只要你心胸通达,清风呜咽和泉水淙淙,也是两曲优美的音乐;常青的松柏、不弯的竹子和傲雪的梅花,都是相伴严冬的老友。

“岁寒三友”是指的哪三种植物

岁寒三友指松树、竹子和梅花。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扩展资料

孔子曾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指在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只有松柏挺拔、不落。它们像生命的守护者,就算悬崖峭壁,哪怕狂风暴雪,它们毅然地,安静地,生长着。

于是,在刘桢的《赠从弟》诗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是为了告诉后人:人应当洁身自好,像松柏一样保持“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势,方能守护初心。

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他来说,没有竹子的居所会让人俗气。可在白居易看来: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竹之爱,不仅是它的坚贞挺拔,而是虚心讨教奉其为师,方能守节如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人

岁寒三友指的并不是人,而是松、竹、梅。因为梅花在冬季盛开,风雪越大而花开越盛,而竹子和松树在寒风中屹立不倒,保持青翠,因此将这三种植物称为岁寒三友。岁寒三友表现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常被用来形容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的人物。

一、出处

岁寒三友一词出自明代的《渔樵闲话》,到深秋之后,百花凋零,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梅花在冬季盛开,风雪越大而花开越盛,而竹子和松树在寒风中仍然可以屹立不倒,松树更是可以保持青翠,生命力顽强,因此将这三种植物称为岁寒三友。

二、寓意

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

“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岁寒三友由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

因为这三种植物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凋谢,并且能很好的生长,在大雪中绽放,体现出它们不畏严寒的品格,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

松树多数属于常绿乔木的植物,外形高大,松树四季常青,就算在冬季的严雪之下也仍然姿态挺拔、郁郁葱葱、精神抖擞,经常代表着坚强不的意义,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崇拜的,也是许多人需要学习的。松树的品种很多,很多人会种植小松树在家里的庭院之中,用来观赏。

梅花在中国南方有大面积的栽培,梅花的价值极高,不仅可以观赏,它的果实还可以食用。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梅花通常是在很冷的冬天绽放,因此,梅花象征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还有许多国画家经常在绘画梅花时,会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那绽放出的朵朵鲜花。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在以前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或者做家具都是以竹子为主。除此之外,主席新长出的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它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有着清新之美,但是没有名花的娇贵,无论是在哪里,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也是备受大家喜爱的一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