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武力94;太史慈,武力93;周泰,武力93;孙策,武力92;凌统,武力91;陈武,武力87;蒋钦,武力86;董袭,武力85;韩当,武力85;徐盛,武力84;丁奉,武力84;孙翊,武力82。

《三国演义》东吴的十二虎臣谁的武功最厉害?

东吴十二虎臣,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此十二人并列为“吴书第十”,盛赞其“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后世称其为“江表十二虎臣”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贯秉持的是“尊刘贬曹”的主体思想。吹捧刘备集团,揭露曹操集团,忽略江东集团。有时候,为了剧情的需要,为了达到吹捧主角的目的,对江东群豪也会作适当的抹黑。比如周瑜……

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的位置比较尴尬。既不是主角,也不是大反派,相比之下,戏份就少了很多。纵观东吴十二虎臣,他们的斗将记录少得可怜。表现稍多的,大概只有程普、韩当、周泰、甘宁、凌统五人,后期的话,有一个丁奉。

如题所说!评选出东吴十二虎臣中,武力值最高的将领?

个人观点,候选人大概有四位……

【程普、周泰、甘宁、凌统】

程普是孙坚时期的东吴第一上将。周泰是孙权最信赖的大保镖。甘宁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凌统为江东最强悍的先登勇士。

那么?他们四人究竟孰高孰低呢?这边我们用排除法……

首先排除程普:

程普是孙坚时期的第一上将,使一条铁脊蛇矛,武艺高强。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他与华雄的副将胡轸交马,不数合将其刺死。

在孙策收复江东的时候,他与太史慈交手,斗到三十合,刘繇得知曲河已被周瑜拿下,遂鸣金收兵。不过,此后太史慈说道“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说明太史慈成竹在胸。三十合的打斗,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优势。

程普的武力值,应该比一流还偏弱,应该是准一流战将。

其次是凌统:

凌统的表现颇多。十五岁的时候,奋力抢回了父尸。跨江战黄祖,凌统一刀斩杀张硕。合肥之战,孙权被张辽、李典包围,凌统等死战救主得脱。合肥之战,孙权被张辽追击,凌统领三百勇士救主,三百人全部战死,凌统身中数枪而逃。单挑张辽,五十合不分胜负。单挑乐进,五十合不分胜负。

凌统的武力值,大概也只能锁定在准一流。毕竟单挑张辽的时候,孙权恐凌统有失,急令吕蒙接应会营。说明他的水平,相对张辽应该偏弱。而他打平的另一个人乐进,只有准一流水平。

剩下的,就只有周泰、甘宁两人了。这两人虽然斗将记录不多,没有跟高手单挑的记录。但是!他们两人,都曾有在万军从中如入无人之境的表现。能在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至少也应该是一流高手。所以他们两人相比程普、凌统稍强。

甘宁Vs周泰

在箭术方面,周泰没有精彩表现,甘宁碾压周泰。

甘宁射中的将领:

1.孙权跨江战黄祖的时候,甘宁一箭射死了东吴大将凌操。

2.甘宁破黄祖的时候,一箭将黄祖射死。

3.对战曹操,甘宁一箭射死荆州将蔡壎

4.濡须口之战,甘宁一箭射中曹魏大将乐进的面门。

在斗将单挑方面,两人的表现都很少。

甘宁斩杀的将领有邓龙、蔡中、马延、张顗四人,皆为一刀斩杀。单挑过的大将有曹洪、乐进,两次皆为对手诈败。

而周泰斩杀了一个张南。单挑曹仁,十余合曹仁败走。与韩当夹击许褚,三十合之后,许褚退走。

经典战例:

甘宁……

第一、皖城之战

孙权领吕蒙计谋,四面夹击皖城。守将朱光据城坚守,矢石齐下,攻坚队伍死伤惨重。甘宁见状,主动加入了先登队伍,一手持执铁链,一手攀爬云梯。朱光令弓弩手齐射甘宁,甘宁用铁链拨开箭林,一箭将朱光打倒在地。这个难度是非常高的。

第二、百翊贯曹

濡须口之战,孙权决定挫败曹军锐气,遣凌统为一队,领三千兵马前去,结果无功而返。甘宁闻知,扬言只需百骑便可破敌。是夜二更时分,甘宁领百骑而出,人衔枚,马摘铃,冲入曹营。左追右赶,逢人便杀。事后从东门杀出重围,曹军将士无人敢挡。

周泰……

第一、宣城救主

孙权、周泰奉命守宣城,贼寇暗中发动,将其四面包围。周泰抱孙权上马,独自步行斩杀贼寇,十余人应声而倒。之后周泰抢夺一将的马匹,护住孙权杀了一条血路而走。由于身无片甲,周泰身中十二枪。

第二、四进四出

曹操、徐晃、张辽三路军马,将孙权包围在垓心。曹操遣许褚出,将孙权左右全部冲散。千钧一发之际,周泰单枪匹马突入曹围,让孙权跟在自己身后,杀出一条血路而走。杀到江边之后,回头不见了孙权,于是又杀入重围,再度护住孙权冲杀。可到了江边,孙权还是不见了。于是周泰三入曹围,问明原因之后,用身体为孙权挡箭。护其冲出了曹围。之后,闻知徐盛也被困在围中,周泰再度杀入曹围,救徐盛而归。

从这几场经典战役的表现来看,甘宁、周泰两人基本相当,都非常的精彩。武力值应该是半斤八两。不过甘宁在箭术方面优势很大,相比周泰来说,综合实力更胜一筹。

所以东吴十二虎臣中,武力值最高的,应为甘兴霸。

《三国演义》东吴的十二虎臣谁的武功最厉害?你会如何排名?

蜀经常被关羽,讽刺东吴,认为他们是一群“老鼠”。一方面,他们鄙视东吴缺乏征服世界的野心,另一方面,他们嘲笑东吴武将的战斗能力。当然,东吴也是一个坚强的人。除了小霸王策和太史慈,东吴还有十二虎部长,他们是:程普, 黄盖, 韩当, 蒋钦, 周泰, 陈武和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这个排名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资历和职位。那么说到力的价值,谁高谁低呢?

东吴,十二虎部长他们是程普, 黄盖, 韩当, 蒋钦, 周泰, 陈武, 董袭, 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三国演义》年,陈寿把这十二人列为“吴",第十书称赞他们为”这些将军都是江彪的虎臣,孙氏之地待他们不错!”后人称之为“河表十二虎臣”罗贯中的《三国志》,始终坚持“尊刘贬曹".谄媚刘备集团,揭曹操集团,不理江东集团”的主旨。

有时候,为了剧情,为了达到吹捧主角的目的,会适当抹黑江东英雄。例如,周瑜甘宁,在这场战斗中将是多才多艺的。他能使用刀、双戟、盾牌、锁链等武器,箭术也是一流,是三国时期最致命、最受伤的敌人。他精通水战、步战、马战,是一名非常实用的战士。因此,在三国演义,东吴处境尴尬。既不是主角也不是反派,相比之下,戏份就少多了。

纵观东吴十二虎部长,他们的战斗记录少得可怜。只有程普,韩当,周泰,甘宁和凌统表现稍好。在后期,有一个丁奉在追求赤壁, 凌统被徐晃,和曹操趁机逃脱。说明凌统武功要低于徐晃;五五开与张辽,打成平手但孙权怕输,敲响金钟令撤退,表示凌统要垂头丧气;凌统与乐进,打成平手,他讲的是真正的武功,也就是乐进周泰这种级别的人,参加了五场战斗,打死了两名敌军将领。我多次在危险中营救孙权,他都受了伤。能与曹仁抗衡三十年(曹仁有诈败的成分),武功相当了得。他是孙坚时代东吴的第一位将军。周泰是孙权最信任的保镖。甘宁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凌统是江东最强的先锋.

孙坚,孙策,周瑜,吕蒙,陆逊,太史慈加上东吴十二虎臣武功如何排名?

看过三国演义的大多知道东吴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这主要归功于演义的影响。

在陈寿著《三国志》中,翻阅四人的传记,“大都督”的称呼仅在陆逊传被提及过。

除陆逊外,被提及担任吴国大都督在正史中仅能找到三人:全琮、施绩、朱异。也有人将担任过大督这一职位的朱然、吕蒙这二人也视为大都督,然而从狭义说,“大督”与“大都督”实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不能一并混淆。

但我们也知道,不管史书怎么写,官位怎么给,大家心目中的四大都督始终是周、鲁、吕、陆四大都督。他们皆是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

周瑜,字公瑾,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故事人尽皆知,但在历史上,两人实际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贬低了周瑜。历史中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在其它三国的史料中,也没有任何有关周瑜“量窄”的记载。

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历代对周瑜评价也较高,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鲁肃,字子敬。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吕蒙,字子明,少年时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数御魏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吕子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

219年年末,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来折节读书,识见精博,渐能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风。他孝顺母亲,举国皆知,鲁肃、甘宁皆敬拜其母,因为他们都佩服吕蒙。他义结同僚,助徐顾等抚育孤儿,又宏量不计较与蔡遗、甘宁间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他于军务倥偬之际,仍勤於修学读书,并致诸实用,俾成一代名将之资。

陆逊,字伯言,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善于忍辱负重,不计较当前得失。巧夺荆州一战,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专注于樊城之战。而夷陵之战中,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不顾手下的非议,静待时机。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太史慈为何进不了十二虎臣传?

说十二虎臣之前先说一下太史慈,经常见有人问这个问题,太史慈为何进不了十二虎臣传?这个应该是没有看过《三国志》才会问这个问题。

太史慈,字子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太史慈在大多人眼里,和程普黄盖差不多,都是东吴的将领。仔细看《三国志》才会知道,太史慈传,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卷四十九 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他和刘繇、士燮两个割据诸侯同传。刘繇和士燮都是一方诸侯,太史慈则是曾经当过刘繇的部下,在刘繇死后,也是太史慈收拢了刘繇的部下。而三国志中的吴书不是写东吴的历史,而是吴地的历史。既然是吴地的历史,就要先写吴地的几个主要诸侯。孙家父子排在最前面,然后是刘繇太史慈他们。

太史慈是作为一方诸侯列传的,他的传记结束后才轮到吴国的妃嫔、宗室、高级文官、都督,再往后才是十二虎将。

大家以为把太史慈放虎臣传抬高了身份,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把太史慈放在虎将目录里面,反而是降低了太史慈的身份。太史慈的身份是远远高于十二虎臣的。

十二虎臣

东吴帐下虽然没有蜀国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却也有着自己的虎将,那就是江表十二虎臣。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这些将军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他们虽然名字并列,但是出现年代却迥异。年纪最轻的丁奉出现在后三国时代,而最为年长的程普、黄盖却是孙坚的旧部。

荡寇将军程普

程普,字德谋。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起义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作战不利,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

偏将军、武陵太守黄盖

黄盖,字公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运用战术,斩杀数百人,并斩杀其领袖,平定所有的乱事。

石城侯韩当

韩当,字义公,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右护军蒋钦

蒋钦字公奕,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性豁达。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陵阳侯周泰

周泰,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后来,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从征黄祖,在赤壁之战抵御曹操,皆有战功。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使他留督濡须。

偏将军陈武

陈武,字子烈,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孙策死后,拥立孙权,督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突袭东吴军队,陈武奋命战死。

偏将军董袭

董袭,字元代,身高八尺,武力过人。曾随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199年,董袭跟随孙策攻打皖,在寻阳征讨刘勋,到江夏讨伐黄祖。孙权登位后,平定鄱阳贼彭虎等人叛乱,西讨黄祖居功至伟。曹操攻濡须口时,董袭跟随孙权抵御。孙权派董袭率领五艘楼船到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艘楼船都要倾覆,董袭死守在船上,最终溺死。

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

甘宁,字兴霸,少有气力,好游侠,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甘宁性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但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士兵乐于从命。孙权善于用人,“不求备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在孙权手下,甘宁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

偏将军凌统

凌统,字公绩,少有盛名。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之后,随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又随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任右部督。从益阳回来后,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部军队已经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出现在津北,包围孙权。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冲入敌围,护卫孙权突围而出。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死,凌统也身受重伤,依然亲自斩杀数十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

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217年,受命去接纳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欢迎,得精兵万余人。事毕病卒。

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徐盛

徐盛,字文向,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

溧阳侯潘璋

潘璋,字文珪,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自麦城逃走,潘璋与朱然一同率部拦截关羽,他部下的马忠生擒关羽及其子关平等人。

安丰侯丁奉

丁奉,字承渊。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一员虎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持短兵,大破魏军前营。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官拜大将军、徐州牧,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吴国最后的名将

陆抗,字幼节,陆逊次子。

孙亮、孙休在位时,陆抗先后参与过对曹魏的几次军事行动,因功授予征北将军、镇军将军。264年,孙吴末代皇帝孙皓即位,升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西陵之战,使陆抗一战成名。

孙皓在位,残暴不仁,重用宦官,导致朝政混乱,民不堪命。陆抗虽多次劝谏,但均不被采纳。陆抗无奈,只好尽忠职守,保守边境安全。

陆抗临终前,劝谏孙皓重视边境防御,仍不被采纳。280年,西晋灭吴。其军事谋划,一如陆抗所预料。

三国时期武将实力正确排名是什么

下面是关于三国时期武将的排名:

第一名:吕布

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评论,吕布首席猛将挑大梁的宝座始终是无可争议的。与其说虎牢关一战,三英得以扬名,不如说吕布从此奠定了三国第一猛将的位置。还留下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千古佳话。

第二名:赵云

书中的赵云曾多次挽救刘备阵营的将领与危难之中。其胆识无人可及。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长坂坡的一战,一竿长枪杀的八十多万曹军丧胆。

第三名:典韦

典韦可谓三国悍将曾多次救得曹操与危难之际,所用双戟重达80斤力气之大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第四名:关羽

有人说他有名无实,号称无敌而非无敌,然而,却没有人去否认其人的勇猛确实是万人之敌。只一个回合斩杀董卓手下头号猛将华雄,官渡之战诛杀颜良文丑,当时文丑正在追杀徐晃,气势正盛,关羽跃马扬刀截住厮杀。

第五名:马超

狮盔兽带,银甲白袍,是他那永恒不变的标记。枪法如狂飙,招数狠辣,枪枪夺命,武艺超群,飞扬跋扈,世人称“白虎星君转世将”。

第六名:张飞

燕颔虎须,豹头环眼,身高八尺,脾气暴躁,粗中有细,重情义,勇如一国,敌号万人。

第七名:黄忠

黄忠的箭法举世公认,号称“箭神”。能开三石之弓,他的箭术,是三国里独一无二的,百发百中,箭无虚发。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

第八名:许褚

和典韦一同统率着曹操的亲卫队“虎卫军”。绰号“虎痴”。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第九名:孙策

一杆霸王闪独战东南地,打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绰号“江东小霸王”。年纪轻轻既兴王伐夷,扫荡江东无人敢居于孙策之上。

第十名:太史慈

东汉末年江东军团名将,东莱太史慈,一出场便匹马单弓射死数十黄巾余党,冲出北海之围,自少已十分好学,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弦不虚发,及至神亭,在神亭演出了一场颠峰对决,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战了几百合不分胜负,两人武力基本相近,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第十一名:夏侯惇

独目苍狼,冷漠的眼神,不羁的挑衅,以麒麟牙为武器的高速攻击,魏国的军神,曹操帐下最骁悍的一员大将,绰号“盲夏侯”。

第十二名:夏侯渊

第一个死于上榜武将之手的武将。在定军山中蜀将法正之谋,为黄忠突袭斩杀。是老曹家创业的元老,与张辽、曹仁、徐晃、张颌并称 曹营五良将 。

第十三名:张辽

曹营五良将 之一。张文远人品好,与关羽关系好,武功才华亦是上品。曾在合肥以七千守军大破孙权十万大军,险些俘虏孙权本人,威镇逍遥津, 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伐吴时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第十四名:张颌

原与颜良、文丑、高览并称 河北四庭柱 ,降曹后为 曹营五良将 之一,但并没有多少独挡一面,自领一军的机会。仅有的几次如 街亭之战 来看,是五良将中最有谋略的人。后为司马懿妒忌,借刀杀人,被蜀军射死。

第十五名:徐晃

曹营五良将 之一,官渡之战中截烧袁军粮草数千车,保证了曹军的胜利。他的武力颇有蹊跷,能跟许楮战50合不分胜负,也能与箭伤将愈的关羽战80合还占了上风,但在颜良手下却只走了20回合,或许是 最佳进步奖 得主吧。

第十六名:庞德

西凉猛将。与马岱并为马超帐前左右折冲,曾步斗破敌阵救出韩遂,又杀曹仁部将曹永夺其马护韩遂而走,悍勇遂知名。后降曹操,樊城一战为关羽所擒, 不降而被处死。

第十七名:甘宁

东吴第二号猛将。曾百骑劫营,留为佳话。孙权言 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后在刘备伐吴时中了沙摩柯之箭而死

第十八名:周泰

东吴大将,武艺出众,威名宿著。病故。

第十九名:魏延

就是那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家伙。智勇双全、心高气傲,是五虎将之后的 最佳第六人 。就 兵出子午谷 的战略方案和诸葛亮发生矛盾,诸葛死后背叛蜀国,被马岱斩于马下。

第二十名:张绣

号称枪神,评书中很风光,演义中不出彩,最大的战绩是领军偷袭杀死了典韦、曹昂等人。

第二十一二十二名:文丑、颜良:

河北四庭柱 中的前两位,都曾轻松击败过徐晃,虽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绝对超一流。可惜啊,命太背,成就了关羽的千古武圣之名。

第二十三名:邓艾

打仗超一流,搞政治第九流,忠于魏,死于司马之手,终其一生,战功赫赫,可惜还是司马家的棋子。被部下卫瓘指使田续杀死。

第二十四名:姜维

诸葛亮的杰出弟子,伯约一生也只盲从武侯遗志,使得疲惫的蜀国更加疲惫不堪。武力强,谋略亦突出,可惜时运不济。诈降并领钟会之令率武士往杀心存不服的魏将时突发心痛,贻误战机,事败被杀。和诸葛一样,是天不助我的悲剧人物。

扩展资料:

三国24位名将源于一首串联三国武将的打油诗,出处不详,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此排名书籍、戏曲、民间资料亦找不到出处。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楮、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绣与文颜(张绣、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东吴有几员虎将?

喜读三国的朋友都能发现,在魏蜀吴三方阵营中,魏蜀两方的武将战斗力都比较强,猛将叠出,蜀汉一线战斗力有优势,而曹魏阵营的板凳深度厚,综合体量领先。而东吴比较弱势,能够在阵前厮杀的猛将拉不出几个来。但令人惊讶的是,魏蜀两方都在与东吴的对抗中吃了大亏:赤壁之战,曹操损失了数十万人马,溃不成军;而失荆州、败彝陵,蜀汉集团更惨,不但损兵折将,根基尽覆,还把君主都搭进去了。所以说,东吴方面还真不能小觑,一旦发了狠还是蛮吓人的。

由于在政治条件上缺少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权柄,也没有蜀汉“皇室宗亲”和“衣带诏”那冠冕堂皇的正义大旗,东吴在国策上更注重防御,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主要是以江防为主。骑兵部队处于次要位置,武将们阵前厮杀的能力也就水降船低。正如诸葛亮所打趣的那样:“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东吴水战上确实很有优势,但要在陆地作战,也就能守个关卡,缺乏冲锋陷阵、攻城破寨的猛将。所以关羽对东吴一直抱以轻视的态度,认为他们主君无一统天下的雄心,军中也缺乏阵前搏杀的虎将,就蔑称其为“江东鼠辈”。

但筷子里面拔旗杆,东吴的战将还是不少的,其中也不乏能征善战的勇士。咱们就把东吴将领分成几个层次来逐一叙述:

第一阵容:孙策、太史慈、甘宁

孙策号称为“小霸王”,横行江东,所向披靡,战斗力还是蛮强的。由于自小就跟着父亲孙坚东征西讨,在战斗技能和勇气上还是相当厉害的。

孙策的战斗表现相当不错:年仅十五岁时就助战韩当,一箭射杀敌将陈生;数百合战平太史慈,走马活擒于麋,爆喝惊死樊能,飞剑斩杀严与,一个回合枪挑周昕。孙策六战五胜,斩将五名,未逢一败。战斗效率之高令人咋舌,无愧为“小霸王”的称号。但孙策最大的污点是被三名刺客轻易搞掉了,这样的应变能力似乎有损于威名。

太史慈号称是“东吴第一勇士”,自孙策死后,太史慈就成为东吴军中的镇军之将。但太史慈也有个大问题,他斩将能力令人难以恭维。

北海突围,太史慈干掉一群喽啰;神亭岭与孙策百余合恶战,从马上打到步下,旗鼓相当;刘繇大寨前,三十合摆不平程普;会稽城外,拿不下王朗;合淝之战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合平手。戎马一生却从未斩杀过一名敌将,这样的战斗效率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强悍。

其实东吴阵营中战斗效率最高的是甘宁。他斩将效率非常惊人。长江水战射死凌操,跃上敌船砍死邓龙,追击黄祖射杀之,三江口水战又射死蔡壎,在赤壁之战中斩杀蔡中、马延、张顗,皖城攀城先登,铁链砸倒朱光,彝陵城外打退曹洪,濡须口射伤乐进,还有百骑劫曹营。十二场战斗全部获胜,斩杀敌将八名,还射伤一人,远超东吴其他将领。

第二阵容:程普、黄盖、周泰、凌统

程普是东吴老将,年高德劭,被诸将敬重。早在孙坚时代,就随征在侧,屡立功勋。

程老将军的战斗经历从汜水关之战就开始了,一矛刺死华雄部将胡轸;襄阳之战,不数合打跑蔡瑁;夏口之战不数合刺死吕公;刘繇大寨前与太史慈战三十回合。能与太史慈战至三十合不分胜负,说明程普的武艺很不错。

黄盖也是东吴老将,历经三位主公,刚直勇猛,忠心耿耿。

从荆州与蔡瑁一战,不数合一鞭打伤蔡瑁来看,黄盖武艺不在程普之下。砚山两合擒黄祖,牛渚滩战张英不数合,张英收兵; 会稽城外与王朗部将周昕交战,赤壁之战为火船队先锋,射倒文聘。而孙策一个回合就解决掉了周昕,说明黄盖与孙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周泰是东吴阵营中少有的“悍勇”型战将,与其他将领战斗风格颇为不同。

早在投奔孙策麾下的宣城突围战中,周泰就表现了很强的战斗勇气,掩护少年孙权突围,奋勇步战,多处负伤;赤壁水战中斩杀张南;襄樊之战击退曹仁(诈败);合肥之战时与韩当双战许禇三十余合;两次入围救出孙权和徐盛,遍体鳞伤;猇亭之战,二十合斩杀蛮王沙摩柯。但周泰与韩当联手打不过许禇,弟弟周平被关兴斩杀,周泰不敢迎战退入阵后,是他的两大污点。

在东吴阵营的年轻一代中,凌统无疑是武艺最高的。

长江水战时,凌统年仅十五,就奋勇拼杀,抢回父亲的尸身;赤壁之战,凌统奉命伏击曹军败兵,与徐晃有过交锋;濡须口之战,与张辽五十回合战平;后又与乐进三十合战至不分胜负。但凌统的缺点是无一胜绩,更无斩获,可见他攻击力平平。

第三阵容:韩当、丁奉、陈武、潘璋、徐盛、蒋钦

韩当也是很早就追随在孙坚麾下,后来周泰归附东吴后,韩当通常与周泰做搭档。樊城之战中,韩当与黄祖部将张虎大战三十余合,张虎气力不济,孙策干扰,张虎一时分心,被韩当斩杀;长江水战中,韩当一跃而上刺死焦触;合肥之战,与周泰联手三十合打不垮许禇。

丁奉是在孙权时代投入到东吴军中的,兵围麦城时,他被关平打败,让廖化突围成功;但丁奉曾射伤张辽,造成一代名将的死亡;徐塘之战,老年丁奉步战一连斩杀曹魏两名将领:韩综、桓嘉。丁奉武艺一般,但活得比较久,也算能熬的。

陈武是在孙策时代投入东吴阵营的。在秣陵之战中曾经斩首五十余级,十分勇猛;随后在敌人突围时一枪刺死敌军大将张英;合肥之战,陈武不敌曹魏猛将庞德,逃跑途中被树枝挂住战袍,为庞德斩杀。

潘璋属于诡谲型的战将,在东吴阵营中,他的武艺算不错的:夏口之战中,战不数合生擒黄祖部将苏飞;潘璋曾与关羽交锋,战不三合即被关羽打败;猇亭之战中与黄忠对阵,数合不分胜负,黄忠一发力,潘璋就被打败;后被关兴打跑,流窜在山间农舍中被关兴一剑杀死。

徐盛经常与丁奉搭档作战。前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南郡之战,曹仁冲阵,徐盛来战,抵挡不住曹仁,被曹仁救走部将牛金;合肥之战中,被曹军包围,还是周泰将其救出,说明他武艺比周泰差一个档次;石亭之战时,徐盛战不数合打败了曹休的部将张普,被张普回去后称为“勇不可当”,比较搞笑。

蒋钦也是在孙策时代归附的。 秣陵之战中曾经一箭射死了敌将陈横;蒋钦曾与关羽交锋,战不三合就被击败,说明他的武艺很一般。

东吴军中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以上这些战将了,还有个吕蒙也曾经有过斩获,但只有那一次单挑。其他的武将没有出色的战绩,就与“虎将”两字靠不上边了。

整体来看,东吴将领们的武力值确实普遍偏低。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