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

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分派军士。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时建安四年六月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袁绍:

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刘夫人慌救入卧内,病势渐危。刘夫人急请审配、逢纪,直至袁绍榻前,商议后事。绍但以手指而不能言。刘夫人曰:“尚可继后嗣

同时袁氏一族,三国演义中袁绍、袁术是怎么死的?

袁绍是病逝。袁术是呕血而死。

1、袁绍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2、袁术

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拜为后将军,畏祸出奔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兵败逃亡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于寿春,建号仲氏 。

骄奢淫逸奢,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扩展资料

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 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

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于是,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结果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六月,退军至江亭。

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术



袁术是怎么死的

袁术是病死的,不是被谁杀死的。

建安四年(199年),在曹操、吕布等人的打击之下,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还写信给袁绍,请求他收留自己。对此,袁绍同意接纳袁术。于是,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袁术很可能就会在袁绍手下度过余生了。但是,袁术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同年六月,袁术退军至江亭。不久之后,袁术呕血斗余而死。

袁绍之所以没有救援袁术

袁绍和袁术之间虽然是兄弟关系,但是,两人的矛盾太多,甚至可以说是积怨已久了。对于袁绍来说,原本是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而袁术则是嫡子。

因此,袁术一直以来就瞧不上袁绍。不过,后者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又获得了汉末英雄豪杰的拥护,也不太看得上袁术。所以,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袁绍和袁术并没有在一起起兵,而是在董卓篡夺大权后各奔东西。

董卓西走长安后,袁绍准备抛弃汉献帝,另立新君,以便于驾驭。他选中汉宗室、幽州牧刘虞。当时袁氏兄弟不睦,袁术有自立之心,他假借维护忠义,反对袁绍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因为这件事情,袁绍和袁术两人的矛盾,自然更加激化了。在此背景下,袁绍和曹操、刘表结盟,而袁术则和吕布、陶谦、公孙瓒等诸侯结盟。一定程度上,东汉末年的各方诸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袁绍系和袁术系两大阵营。

当然,在公元199年,曹操消灭袁术之后,袁绍和曹操之间的联盟正式破裂,两人都在准备和对方之间的决战。

袁绍坐视曹操消灭袁术的行为,实在是不明智的,或者说是目光不够长远的体现。因为在袁术灭亡之后,不仅意味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更导致其失去了后顾之忧,如果在官渡之战时,袁术能够在后方袭扰曹操的话,显然会增加袁绍的胜算。

三国时的袁术是怎么死的?

呕血斗余而死。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 写信给袁绍说: “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权出自私门。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分割地盘。

这同周朝末年的七国没有两样,只有强大的一方吞并他方。袁氏禀受天命应当统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高。

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袁绍同意接纳袁术。

于是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结果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

六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扩展资料

袁术败亡的原因总结

1、不善理政,不得民心

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姿无厌,百姓患之。

2、嫉才妒能,心胸狭隘

和孙坚联手,上表行孙坚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领军出征,袁术在后方提供粮草补给。后孙坚率军于阳人击败董卓军的胡轸、吕布,斩杀了华雄,取得大捷。袁术担心孙坚会尾大不掉,便不运军粮给孙坚。孙坚便连夜赶回严辞切责袁术,袁术惭愧,立即给孙坚调发军粮。

3、失大将,结宿敌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术欲谋夺荆州,派孙坚征讨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

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年,袁术放弃南阳北上,驻扎在封丘(今河南封丘县),黑山别部以及匈奴南单于于扶罗也都前来投靠。

袁术所处的位置,北面是袁绍的冀州,东面是曹操的兖州,而且袁术带着金尚,此人是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前来接管兖州,而曹操岁占有兖州并无任命。面对袁术,曹操与袁绍合兵抵御。袁术抵挡不住袁绍、曹操的联军,南逃到阴陵(今安徽定远县)。

4、、称帝太早

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挥霍无度。

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中的士兵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诸侯所不齿,袁术等于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久就接连遭到吕布、曹操的打击。

5、孙策决裂

孙策在江东脱离袁术而自立,逐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并连带使得袁术的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在收到孙策的书信后弃袁术投孙策(两人皆是孙策亲戚),使得袁术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势力为之一挫;

6、心理失衡,经不起打击

以袁术出生之显贵,实力之强,眼界之高,人脉之广,却接二连三的遭遇失败打击,打荆州,失败;打兖州,失败;不坚持据守陈国,战略失败;打扬州,被孙策摘了桃子;打徐州,也只是小有收货。在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

又退往寿春,中途想要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于是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术

袁术被谁杀死的啊?

袁术不是被人杀死的,是呕血而死的。

建安四年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 结果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

六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袁术死后的故事:

袁术死后袁术从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寿春,率其部曲奉术柩及妻子依附袁术的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破刘勋后,袁术的家眷被孙策所得。后来,袁术儿子袁耀,仕吴国郎中,袁术的女儿成为孙权的夫人,袁耀的女儿许配给孙权的儿子。

袁绍怎么死的?

三国里袁绍是怎么死的
袁绍亲率大军出战官渡,以七万人攻打曹操的二万人。但一时竟攻不下来。第二年,曹操成功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活捉守将淳于琼。然后大败袁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只带几百骑逃回邺城。然后袁绍起兵仓亭,要雪官渡之恨。结果又被曹操打败。袁绍回邺城后就一病不起。次年,袁绍长子袁谭起兵攻打曹操,结果又一次大败。袁绍闻讯后,吐血身亡。临死前,他传位给三子袁尚。这为以后的二袁之争埋下了祸根,也为曹操以后平定北方铺平了道路。

终袁绍一生,不过羊质虎皮一个。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最强,按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绝好的机会,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败给实力比他弱得多的曹操,也是必然的

袁绍(?~202)

中国东汉末军阀。字本初。
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4代有5人位居三公。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董卓专权,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幷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势力。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骑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袁绍到底怎么死的,
不是被部将杀死的。袁绍在官渡败于曹操后一蹶不振,一直郁郁寡欢。后在平冀州叛乱之战获胜之后病死。 死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夏天。

麻烦采纳,谢谢!
历史上的袁绍是怎么死的?
发病而终

官渡之战,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操活捉。孟岱与审配有矛盾,就通过蒋奇对袁绍说:“审配在任独揽权力,宗族大,兵力强,而且两个儿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郭图、辛评也这么认为。袁绍于是任命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把守邺县。护军逢纪同审配不和,袁绍就逭件事询问逢纪,逢纪回答说:“审配天性刚烈率直,每次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节操,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南边而做不义的事情,您不要对他怀疑。”袁绍说:“你不是讨厌他吗?”逢纪说:“从前所争的属于个人私事,现在所说的是国家大事。”袁绍说:“太对了。”于是没有罢免审配。自此审配、逢纪的关系更融洽了。[57]

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58]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夏天。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59] 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袁绍袁术怎么死的
袁术

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分派军士。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时建安四年六月也。《三国演义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袁绍

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刘夫人慌救入卧内,病势渐危。刘夫人急请审配、逢纪,直至袁绍榻前,商议后事。绍但以手指而不能言。刘夫人曰:“尚可继后嗣否?”绍点头。审配便就榻前写了遗嘱。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三国演义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
袁绍是怎么死的
袁绍最盛时控有幽、并、冀、青等河北四州,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不久便因官渡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籍贯在汝南郡汝阳。袁山松书记载,袁绍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兄长五官中郎将袁成早逝,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袁逢另有一子袁术,所以在血缘上,袁绍及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由宗法继承权关系来看,也可视为堂兄弟。

袁绍的母亲仅是个婢女,早年袁绍的地位颇见低微。《典略》载瓒表绍罪状曰:“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不可以为人后,以义不宜,乃据丰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损辱袁宗,绍罪九也。”

袁绍少年时就喜欢结交当时上层门阀的豪爽之士,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的很多人都与他交往。此后,袁绍先担任大将军何进的掾,又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188年,袁绍被举荐为中军校尉,成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军的副领袖。

当时,宦官在朝廷气势已盛,加之何进身兼外戚(何皇后之兄),已与宦官对立,袁绍曾建议何进引诱扑杀宦官,何进犹豫不决,反被宦官知悉阴谋,先下手为强。当时,曹操知道袁绍计谋,曾经大笑不智,应该依寻制度解决,不应妄自扑杀。

灵帝死时,袁绍已成为大将军何进的主要盟友,被何进表举为司隶校尉,负责京畿的民政、警备事务。后何进被宦官阴谋刺杀,袁绍遂依与何进的原议,率亲兵入洛阳南宫内杀绝阉官,正好董卓响应何进生前的密谋号召,此时借口带西凉兵团入京卫戍。

胆卓趁朝廷大乱时收编了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遗之部曲,又收吕布、施计并执金吾丁原之众,召袁绍与之谋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

袁绍尽管暗中不满,但仍伪许之,然后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怕袁绍“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为渤海太守,邟乡侯。

由于董卓废少帝有逆当代的人臣之伦,袁绍因此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190年正月,关东诸侯同时起兵,众各数万,共推袁绍为盟主。董卓的先锋部队被孙坚打败后,畏惧联军的声势浩大,放弃洛阳并强迁京师至长安。各路勤王而来的关东诸侯则因互不协调,不合而散。

在讨伐董卓之后,袁绍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开始在华北扩张势力。随后几年间,在追随者们的辅佐下,先后击败了公孙瓒、孔融、张燕等人,掌握了青州、冀州、幽州、幷州四州,雄霸河北。(袁绍所据之地相当于今日的山东、河北、山西三省,辽宁则为当时占有辽东一带的公孙度所有)拥有廿万左右大军,是当时全中国最强的军阀。

当献帝逃出被李傕和郭汜控制的长安逃到洛阳时,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建议尊迎皇帝到邺城,袁绍没有采纳。因袁绍鄙视由董卓所拥立的献帝,不承认其帝位之余,更密谋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但遭到拒绝(之后刘虞因此事加深了与公孙瓒的仇恨,被公孙瓒先发制人击败,被擒斩)。

几乎同时,曹操则采纳军师荀彧的建议,抢先将献帝迎到许都,奉戴天子并以朝廷名义向诸侯发号施令。

后曹操讨伐张绣时,田丰建议袁绍趁机偷袭许都,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意见,田丰当场以杖击地:“苍天!只为了一个孩儿放弃良机!”袁绍后来才领悟到汉朝天子的影响力,准备出兵攻许都以争献帝,因此才有后来的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率11万大军进攻曹操,官渡之战初,谋士沮授曾建议袁绍采取持久战略但不被袁绍采纳,而许攸建议袁绍派兵袭击许都亦不被袁绍接受......>>
袁绍是怎么死的?
据【通鉴】记载:“自军败,惭愤,发病呕血 ,建安七年五月 ,袁绍呕血病亡 ” 。

打了败仗 ,无力回天 ,羞愧交加 ,郁郁成疾 ,不治身亡 。悲剧啊 !
三国演义中袁绍袁术是怎么死的。?
袁术

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分派军士。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时建安四年六月也。《三国演义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袁绍

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刘夫人慌救入卧内,病势渐危。刘夫人急请审配、逢纪,直至袁绍榻前,商议后事。绍但以手指而不能言。刘夫人曰:“尚可继后嗣否?”绍点头。审配便就榻前写了遗嘱。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三国演义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志11袁绍死袁家分裂剧情发生条件是什么?
我记得好像是203年,记不清了,反正袁绍要有邺城,袁谭要不在邺城跟袁绍袁尚不在一起,然后郭图逢纪审配要是袁绍的手下

正经的剧情是是袁绍死了,审配告诉袁尚袁绍死了,准备继位,然后那面郭图就告诉袁谭,审配以立袁尚为主,然后袁谭就说那怎么行,就分裂了,可不是像那位仁兄说的不是什么剧情
袁绍死后他的集团为何分为两派产生内讧
袁绍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

袁绍还在世时,为了争夺继承权,他们就已开始激烈的明争暗斗。袁尚貌美,其母刘氏得袁绍宠爱,偏爱袁尚,一再在袁绍面前称扬袁尚的好处。袁绍因爱袁尚貌美,也想立他为嗣,虽还没有公开表露出来,但已着手采取一些必要的步骤。打败公孙瓒后,袁绍让袁谭出任青州刺史,镇临淄。

沮授不同意这种做法,劝阻说:

“袁谭是长子,应当立他为嗣。而您却让他驻防外地,这是会留下祸根的。”

袁绍听不进去,掩饰说:

“我是想让每个孩子都占有一州,藉以考察他们的才能。”

同时让袁熙出任幽州刺史,镇蓟,让外甥高干出任幷州刺史,镇晋阳,而指定袁尚为冀州刺史,镇邺,实际上是让他继承了自己的权位。

袁绍一死,争夺继承权的斗争立即白热化。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夺利,审配、逢纪因傲慢奢侈为袁谭所不齿,这样就自然地分成了两派,审配、逢纪支持袁尚,而辛评、郭图支持袁谭。不少人认为袁谭年长,应当立他为继承人,审配等人则担心袁谭继位后自己会失宠,就同袁妻刘氏勾结,假托袁绍遗命,在袁绍死后很快立了袁尚。袁谭赶来奔丧,见大局已定,只得自称车骑将军完事。但两人的矛盾并没有就此完结,而是变得越来越尖锐

袁绍袁术怎么死的?兄弟俩死前为何有相似症状

袁绍和袁术虽然是失败的英雄,但他们都算得上汉末三国的风云人物,他们还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少年得志、自视甚高,二人在经历上有很多相似点,就最后连死得也很相似。

一、汉末三国的第一政治世家

东汉是门阀崛起的时代,汉末三国的第一政治世家非汝南郡袁氏莫属,这个家族兴起于一个叫袁安的人,是朝廷树立的廉政典型,著名的“袁安困雪”讲的就是他。

袁安在汉章帝时做到了司空,袁安的后人袁京、袁敞、袁平、袁成、袁汤、袁逢、袁隗等人都曾位至三公,袁氏号称“四世三公”,就是连续四辈人都当上了三公,如果再算上袁绍那就有五世。东汉的三公是指司空、司徒和太尉,地位比部长级的九卿高,跟后世的宰相差不多,是位极人臣的显赫职务。

袁绍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他的父亲叫袁逢,跟袁成是亲兄弟,袁成死得早,袁逢就把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以继承家业。袁逢还有一个儿子就是袁术,他是袁绍的亲弟弟,但是袁绍过继给袁成后,袁绍就成为袁术的堂哥。

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关系一直不好,原因是袁绍的生母不是袁逢的正妻而是妾,袁术的母亲则是正妻,一个是庶出,一个是嫡出,二者差别很大,这件事记录在《魏书》里。如果按照嫡长子世袭制的观点,袁绍虽然比袁术年长但却没有袁逢的继承权,如果是这样的话,二人日后迟早会爆发一场冲突,但这个冲突却没有爆发出来,原因是袁绍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有了另外的继承权。

但是袁绍能力比袁术强,始终压着他,名气比他大,长得比他排场,交的朋友比他多,官做得也比他大,袁术对此一直不服气,兄弟二人关系不是很好。《汉末英雄记》记载,袁绍被提拨为侍御史时袁术担任尚书,袁绍不愿意比袁术低,所以就以有病为由求退。以后,袁术经常拿袁绍的出身说事,甚至在给公孙瓒的信里宣称袁绍不是袁家的后代。二袁日后决裂形成两大集团,公孙瓒、刘表、陶谦、曹操、吕布都被裹进这两大集团的互斗中。

二、志大才疏的袁术死于呕血

在汉末三国历史上袁术绝对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出身高贵,志向也很高,自视能力很强,从来不愿意居于人后,在汉末乱世中他也抓住了机会,先在南阳郡起兵,后到扬州发展,势力最强的时候控制着扬州、豫州、徐州很多地方,手下人马最多时也有10万左右,在群雄中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但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陈寿评价他:“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意思是由于他奢侈、荒淫、放纵,使事业在自己还没有死的时候就终结了,这实在是他咎由自取。

袁术论影响力不如刘虞,论实力不如袁绍、刘表和曹操,论德行他更是差得要命,但偏偏他的野心很大,在乱世中一直有称帝的想法。建安二年(197年)袁术不顾众人反对公开在寿春称帝,他效仿西汉的京兆尹和东汉的河南尹,把寿春所在的九江郡改为淮南尹,在这里修建皇宫、宗庙、祠堂,设立公卿百官,册封了皇后和一大堆妃子,过上了皇帝的生活。

袁术此举一开始就惹了众怒,无论敌人还是盟友都一致反对,袁术被曹操、吕布、孙策等人合力讨伐。

建安四年(199年),袁术无处可去,去投奔在潜山一带的部下雷薄、陈兰,哪知这二位也不给面子,拒不接纳,袁术又坚持了3天,“士众绝粮”,一行人来到了寿春以南80里的江亭。

寿春往南有淝水,连通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这个江亭应该是淝水上的一个渡口,袁术一行到这里实在走不动了,主要是饿的。袁术问他的“御厨”还有多少粮食,回答说只剩下“麦屑三十斛”,这来本应该是用来喂马的,袁术怎能咽得下去?这时正值盛暑,袁术想喝蜜浆,但是手下人弄不来。袁术坐在一张行军床上“叹息良久”,突然大叫一声:“袁术何至于此啊!”叫完一头倒下床来,“呕血斗余而死”。

历史舞台。

三、袁绍也是在抑郁中吐血而死

袁术死后第二年即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一举击败了他的老朋友袁绍,消息传出大多数人都吃了一惊。

曹操打赢了这场关键战役,袁绍狼狈逃回黄河以北,之后袁绍也没有发起进攻,一来他的实力大损,官兵士气低落,内部纷争不断,没有力量重新组织进攻,二来袁绍自官渡大败以后好像换了个人,过去向来是意气风发,藐视一切,现在却灰心失望,毫无斗志,整天唉声叹气。

袁绍又忧又气,健康每况愈下,住在邺县城里不再出来。曾经号令天下、威名远扬的袁本初,居然落到现在的样子。曹操准备好了粮草,将士也得到了充分休养,他准备发起夏季攻势。曹操刚把各项部署安排好,准备渡过黄河再与老朋友作战时却传来消息:

袁绍死了。

袁绍死于建安七年(202年)5月,抑郁中的袁绍发病呕血而死。

袁绍生于何时没有记载,有的史书说他跟曹操是少年时代的伙伴,还一块玩过抢新娘的“游戏”,如果属实的话他应该跟曹操的年龄差不多。曹操出生于155年,袁绍如果跟曹操一样大,他死时还不到50岁。

但经过考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袁绍应该生于145年前后,也就是比曹操大了10岁左右。但即使如此,袁绍死时也不到60岁,袁术是袁绍的弟弟,死的还要早,他死时应该在50岁左右。

四、兄弟俩死前为何有相似症状

袁绍和袁术死得都比较早,死前的情况也很相似,都是在抑郁、失落中死去的,而且死前都有吐血的症状。

从医学上讲吐血分咯血和呕血两种,咯血一般是咽喉以下呼吸系统出了问题,而呕血通常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袁术和袁绍都属于呕血,袁术更是呕吐了一斗多的血,说明他们得的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或者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

这一类的病症存在家族遗传的可能,从他们兄弟二人十分相似的症状看,他们很可能有家族遗传病史。

袁术怎么死的

呕血而死。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希望能投靠袁绍。

袁绍同意接纳袁术。于是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  结果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

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六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三国前期,天下大乱,当年董卓得势后,被了铲除政治对手,但凡在都城有军队的将领不是被他拉拢就是被他借机杀掉,当时领军的大将袁基就死在这个时候。

而袁基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袁术的亲哥哥,两人都是袁逢的儿子。在亲哥哥死后,袁术自然就随继了袁基的地位,成了当时袁氏集团的代表人物。

早年袁术承继哥哥的地位后,其名望不如当时的袁绍,身上还带有江湖人物的侠义风格,董卓为了收买他,承诺给予他一个后将军的肥差,袁术对于这个亲手杀死自己哥哥的人自是心有防备, 断然不肯,为免受到董卓的加害,他借机逃到了后来的南阳,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当年在荆北起兵的孙坚在杀了荆州将官后,正苦于师出无名,对后续困境尚无破解良策,他听到袁术逃到了南阳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率军赶到南阳,并拥戴袁术为自己的主公。

自此两人合力,以正义之名讨伐董卓。为什么袁术讨董就有名了呢,别忘了董卓当年杀袁基是为了夺权,因此这时的董卓在他们口号中叫董贼。

在最开始时,孙坚主攻前线,则袁术主要在后方配方孙坚,以提供他军队必需的被给与物资。初时还算顺利,但这种好运并没有维持多久。

因为当时的南阳是块肥地,也因此受到了当地多部势力的关注,孙坚当时势小,不久就运气不好,遇上了刘表的大将黄祖,结果不敌黄祖被斩于马下。眼看失去了前线领军大将,一时的袁术也没了主意,这是他起事后面临的第一次挫败。

然而屋漏偏逢雨,曹操抓住这个机会向袁术的地盘进犯,不久就暴发了著名的封丘之战,当时袁术的处境相当危险,前有强敌曹操,后有刘表捣乱,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最终在刘表垄断袁术的粮道后,袁术不敌,最终败在匡亭,自此袁术已无势力驻守南阳,便果断退出了南阳,转战江东地区,开始了他的游击之旅。

之后时运到来,到建安二年时,袁术已然从上次惨败中走了出来,成了扬州牧,且已控制了徐州城及周边大片肥沃之地。

在历史上站稳了脚跟。当时身边还有孙坚的儿子孙策跟随,此人可谓有勇有谋,也就在这一年袁术的势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由此也产生了心理膨胀,认为自己大势以成,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果断称帝,改号为仲氏,做起了他的皇帝,但也正是这举,断送了他以往所有的努力。

当时的朝廷得知袁术称帝后,果断下出了讨伐令,而孙策也深知袁术这是自作死,果断与他划清了界线,离开了他,还带走了自己的旧部。

而也就在这一年,袁术所管之地遇上百年旱灾,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百姓没饭吃就造反,在这种内忧外困下,即使是神仙下凡也无能为力,最终袁术惨败,而他称帝就是他惨败命运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术

袁术怎么死的?

袁术是呕血而死的。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冀州牧袁绍异母弟。

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人物轶事

陆绩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6岁那年,于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赠的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于怀中。

临行告辞、躬身施礼时橘子落地。袁术问道:“陆郎作宾客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而回答:“留三只橘子欲回去送给母亲品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袁术

三国演义中,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各霸一方的诸侯是怎么死的

袁绍:袁绍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七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 河 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袁术: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刘表:207年曹操在稳定了中原的局势后开始向南方发展。荆州成为他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刘表虽然能够在荆州建立一个割据势力,但面对曹操的军队却无法保护他的疆域。次年刘表病重身亡,他的儿子兼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
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刘璋:刘备反手攻击刘璋,法正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被流放至荆州。 后来孙权杀关羽,得荆州,以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但是很快就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