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灭亡过程:炎兴元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 ,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泰始元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 ,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n

三国怎么灭亡的


三国灭亡的顺序是蜀、魏、吴,公元263年即后主炎兴元年蜀国亡于魏;时隔两年,公元265年即魏主奂咸熙二年魏亡于晋;再过15年,公元280年即吴主皓天纪四年吴亡于晋。事实上,早在公元249年,即蜀亡之前14年,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政权即全归司马懿掌握,魏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之后司马懿父子陆续镇压反叛,巩固好大权。
260年,魏主曹髦因不满司马昭专政,率宫人讨伐司马昭,结果被杀,司马昭把直接行凶者成济、成倅兄弟当作替死鬼,挟持曹奂作为傀儡皇帝。
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在得到司马昭的晋王爵位后,就开始谋划篡位之事。司马炎为不留下篡位恶名,让魏帝曹奂自动让位,司曹奂自知不敌司马家势力,决定让位。
司马炎如愿的坐上皇帝宝座,建国西晋,封曹奂为陈留王,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

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顺序:魏 、蜀 、吴 。

1、蜀灭亡时间:263年,魏南下,蜀主刘禅投降,蜀灭亡;

2、魏灭亡时间:265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魏国灭亡;

3、吴灭亡时间:280年,晋南下,吴亡。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扩展资料: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

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

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三国是怎么灭亡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
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曹操不仅认为君贵民轻,而且认为“己贵民轻”,这从他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② 曹操忌贤妒能,重武轻文。他十分爱慕像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但却杀许攸、斩杨修,使魏国无出谋划策之人,以致在蜀军进犯时,不得不起用像司马懿、司马昭这样的野心家。司马氏父子在灭蜀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壮大,最终灭掉了魏国。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北方诸侯之一的刘备仓皇逃窜。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挡住了曹军,又游说东吴联兵抗曹,使曹操大军败于赤壁。从此以后,曹操退回北方,刘备直取西川,孙权雄踞东吴。诸葛亮不仅为蜀政权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也促进了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
蜀之盛成于诸葛亮,毁于诸葛亮。昭烈帝刘备死后,蜀后主刘禅无能。按照刘备的遗嘱,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为帝的,然而他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未能及时而有效地规劝刘禅。街亭之战又因用人不当而丢失了重要粮道——街亭。最后又将自己平生打仗的经验传于姜维,姜维虽有匡扶汉室之志,领兵作战之能,但终因蜀主刘禅无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军所灭。
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孙权同时也是东吴灭亡的源头: ① 赤壁大战后,孙权不顾眼下抗曹大计,强夺荆州,杀死关羽,致使刘备恼羞成怒,兴兵伐吴,吴蜀联盟破裂,造成两国元气大伤,给魏国一个可乘之机;② 吴国与魏国联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东吴处于到底是联魏伐蜀,还是联蜀伐魏的进退两难的境地。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看出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原因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为国家的兴盛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同时也是国家衰落的源头。为此我们可以说:“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是曹操、诸葛亮、孙权所决定的!

三国,最后是怎样灭亡的?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据<<三国志>><<晋史>>

三国灭亡的顺序?哪个政权统一了三国?

三国时代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人们对此也是津津乐道,那么三国是怎么灭亡的呢?三国的灭亡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在三国之中,第一个灭亡的就是蜀汉,蜀汉做为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国家,但是它却一直在从事着讨伐曹魏恢复汉室的大业,自然凭借蜀汉的实力,去灭亡曹魏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业,所以因为一直打仗,蜀汉的实力显然就更弱了。

尤其是在诸葛亮身亡之后,虽然有蒋宛,费纬,姜维等人,但是却经不住昏君刘禅的折腾,在邓艾的偷袭阴平之下,刘禅接受了谯周的建议,选择了投降,从此刘禅被迁到了北方,过上了乐不思蜀的生活。

而第二个被灭亡的国家让人没有想到的却是曹魏,其实曹魏早在司马懿晚年时候就已经灭亡了,因为司马家族已经彻底掌权了,曹魏只不过成为了一个傀儡,只不过到了司马炎这一代,才让曹魏的皇帝正式禅位,成为了晋朝。

这就是三国之中第二个被灭的国家,曹魏。

那么第三个也就是东吴了,东吴的君主历经了几代更迭也成为了吴主孙皓,同样是一位昏君,暴君,在司马炎的一声命令之下,杜预 王睿率领大军直攻东吴,东吴虽有忠臣,却不能阻挡,最后被逃不了覆灭的结局。

就此三国时代就此消失,而三国却是先后都消失了,而且都并不是当初他们的开国皇帝所留下的子孙统一了天下,反而是司马家的子孙后来居上,将三国一一灭掉,成为了晋朝。

也就是说最后一统天下的是晋朝,是司马政权,也就是司马懿家的后代。而司马一家却在司马炎统一之后,不过几年司马炎去世之后,又成为了天下乱纷纷的局面。

三国被哪个朝代灭了

三国中,蜀汉最先灭亡,紧着着曹魏被司马懿篡位,最后东吴被西晋灭亡。

1、蜀汉公元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曹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东吴,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2、诸葛亮死后,蒋碗、费祎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黄皓等人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劳而无功。

3、263年,魏攻灭蜀汉,刘禅投降,姜维假投降欲复兴汉室,然而失败被杀,死于剑阁。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蜀汉亡。蜀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4、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镇压了起自淮南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蜀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

5、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西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石头城,孙皓降晋,吴亡。

三国灭亡顺序

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是蜀汉,蜀汉建立者刘备在建国后第三年即去世,他的儿子刘禅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的相继辅佐下,维持了蜀汉41年的统治。

公元263年,刘禅投降了前来讨伐的曹魏大将邓艾,存在43年的蜀汉灭亡。

虽然邓艾是魏将,但当时魏国的大权已经都全归司马昭,蜀国实际上是亡在司马家族之手。

就在蜀国灭亡的第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存在45年的曹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