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

赵云,字子龙,历史记载,赵子龙身高八尺,身材雄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蜀汉之将。赵云追随刘备大约三十年,参与了很多重要战役,而且几乎无败仗,因此获得常胜将军的称号。下面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吧。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1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乃是三国时期蜀汉 将。赵云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也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人推举,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的阵营。并在此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后来,赵云在邺城与刘备相见,并从此追随刘备。

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时,赵云单骑救主,保护少主刘禅和甘夫人平安回到刘备身边。

汉中之战,赵云偃旗息鼓,轻松地大破曹军,所以被人们称为“虎威将军”。刘备称帝后,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出兵攻打东吴。赵云极力劝谏刘备不要伐吴,但却被留守江州。刘备去世后,赵云还跟随诸葛亮出兵北伐,并且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公元229年,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也被广为流传。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2

赵云,字子龙,俗称赵子龙,常山真定人,历史记载,赵子龙身高八尺,身材雄伟,是三国时期 的蜀汉之将。汉末战乱年间,赵云受本郡推举加入公孙瓒领导的起义大军。在这期间认识了刘备,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公孙瓒,大概过了七年时间,赵子龙在邺城又与刘备相遇,此后便一直跟随刘备。

赵云追随刘备大约三十年,参与了很多重要战役,而且几乎无败仗,因此获得常胜将军的称号。赵云有一个非常出 的故事,那就是赵子龙两次救阿斗。

公元208年,刘备兵败逃向江陵,而曹操乘胜追击,在长阪附近追上刘备,几乎将刘备包围,而此时情况危急,无奈之下,刘备毅然抛下妻儿,与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向南逃离。然而此时,赵云见刘备妻儿孩子原地恐遭曹操杀害,于是一声喝令骑马折回。

士兵看到赵云一个人返回就以为赵云是去投靠曹操的,并将此事报考了刘备,刘备一听,不禁动怒说:“子龙是不会做这种叛逆之事的。”等了一会,赵云怀抱 阿斗,护 甘夫人回归大军。

赵云此举感动了不少人,当然最感动的是刘备了,刘备看到赵云带 阿斗回来,感动不已,但是又觉得愤怒,突然举起阿斗往地上一摔,边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意思是责怪阿斗差点害得刘备失去一 大将。在经历这么一次之后刘备更加信任赵云了,并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而赵云也更加相信刘备是可信之主。

在上一次救阿斗之后,赵云又第二次救阿斗,那是在刘备去收西川的时候,当时整个荆州处于空虚状态,无人防守,而孙权想把刘备的孙夫人和儿子刘禅骗到江东做人质,以要挟刘备换取荆州城,此时多亏赵云拦江朱当,劫回阿斗,否则刘备之后就处于被动的状态了,完全受孙权的牵制。

赵云对刘备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两次救阿斗,更多是对于刘备军事上的帮助,赵云不仅骁勇善战,武功高强,而且在治理天下的策略上还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曾多次劝谏刘备,为刘备提供可靠的建议。

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

都说赵云不被刘备重用,但是究其原因也是挺复杂,史学专家分析,刘备不重用赵云的原因有三:

原因一: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他总是独来独往,没有统帅大军的大将风范,在很多次的战役中赵云都是以统帅护军或押送粮草的身份跟随,偶尔能以战士身份出战也不是正式的大将。所以领兵出站的多是关张、马超等人,而赵云则作为护军随性保护刘备的安全。

原因二:赵云没有好的出身也没有什么大的功劳,而关张二人与刘备亲如兄弟,跟随刘备从零开始,此种情意无人能及。而大将黄忠虽然年纪大但是功劳也很大。至于马超就更不用说了,他出生高贵,在羌人中的地位很高,这些都是赵云不能比拟的。

原因三:赵云为人太过耿直,不懂得委婉,经常讲一旦忠心表露于外。虽然这样的将军很好,对君主忠心,但是有时候也难免会引人妒忌。曾经有一次,刘备大军获得大胜准备封赏大军犒劳有功战士,,其他将士都在眼巴巴的等 刘备的封赏,但是赵云却站出来说现在的百姓在外逃亡,天地楼宅皆空荡荡,我们应该讲土地归还农民而不能作为赏地据为私有。

赵云的这一番话将他的大义凌然、爱民如子和忠心义胆的'品德完全体现出来,但是也因此树敌不少。他的这一番话说的漂亮,刘备不能否决,所以大赏封地的决定取消了,那些眼巴巴等 封赏的大臣都幻想破灭了。到手的鸭子飞了,你说这些人难道不很赵云么?

以上三点就是赵云不被刘备重用的原因,但是回到原点想一想,这赵云真的是没有被重用吗?还是这都是我们后人的误解?对于这个疑问,易中天老师给出了一个独到的解释。毕竟是专门研究三国的专家,他对于历史的解读还是不同于一般人的。

易中天老师在解说三国之时认为赵云其实并不是不被刘备任用,相反,赵云是最被刘备信任的大将。因为赵云一直都是作为刘备以及身边家人最贴身的护卫,后来赵云的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这头衔看似都不如关张等人,但其实也是至关重要、不可获缺的位置。

赵云的中护军之位其实是刘备认为赵子龙非常可靠,所以留在身边派以重用,是保卫中央重要人物最适合的人。也就是说刘备从来就没有轻视赵云的意思,只不过没有把赵云推到顶端作为重要领兵之将来任用。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在领兵打仗这方面可能赵云还是不如关羽等人合适,而是更适合驻守内部,保护中央重要人物的安危。

虽然之位不同,但是不能说赵云不被任用,虽然赵云与刘备的交情比不上关张二人于刘备桃园结义的情义,但是刘备对赵子龙的信任并不比关张二人少。

总的来说,赵云在刘备麾下始终没能担当重要职位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社会的封建和制度的关系。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也就是说出生好就代表 将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当时蜀汉对于门阀制度非常明确,尤其是孔明在用人方面也坚持门阀制度优先。所以出生并不怎么好的赵子龙就注定不能“胜任”高官及重要官职了。就是这样的门阀制度导致蜀汉后期出现了大将空虚,就连廖化这样的人也能做上先锋之位的情况!

三国历史中真正的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三国历史中真正的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赵云

对于蜀汉的高级将领刘、关、张、马、黄,甚至与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历来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只有对于赵云,则基本都持肯定态度。

赵云虽然是第一流的武将,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却并不是表现于此,而是展现在他的胆略、见识、气度和人品上。《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赵云的各种事迹,除了七十岁的时候力杀五将是虚构的外,其它在史书上均见记载。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三国志》中,有幸被单独作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记曹操的《阿瞒传》,另一个就是记录赵云事迹的《云别传》。

赵云,公元168年左右出生于常山真定(关于真定究竟在什么地方,一直颇多争议,我比较倾向于今河北正定的说法)。及长大成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这一点无论从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都属于美男子了。在初平二年(191年)的时候,黄巾起义大规模爆发,赵云的家乡人推举他带领精壮青年投奔公孙瓒,当时河北袁绍势力最大,其他投军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绍,公孙瓒看到赵云当然很高兴,于是问他为什么不投袁绍而要来投我。赵云不客气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公孙瓒当时就哑口无言。从这以后,赵云正式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当时刘备正依托于公孙瓒,听了赵云的这句话,非常惊讶,要说刘备这人还是非常识人的,料定赵云不是等闲之人,立刻交好赵云,等到公孙瓒让刘备帮助田楷抵拒袁绍,刘备要了赵云随同前去,为刘备执掌骑兵。后来赵云的兄长去世,赵云还乡,还是刘备,又料定赵云此去不会再回来了,借着这个机会,再三对赵云是殷切叮咛,赵云非常感动,对刘备说:“终不背德也。”。就因为这么一句承诺,赵云此后的一生就跟定了刘备,实在是难能可贵。

等到刘备投奔袁绍后,赵云前去邺城找他,这一找,找出了赵云非常出彩的一件事来,很奇怪的是,这事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记载,后人也很少提到,不知道为什么。

刘备得到赵云,是大喜过望,甚至与赵云同床眠卧,并且交给了赵云一项秘密使命,让他秘密招募士兵,赵云不负所托招得数百人,这事从头到尾都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居然没有让袁绍和手下的文臣武将有任何的察觉。用现代的话说,根本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间谍,属于三国时代的邦德。后来刘备正是带着这数百人的队伍投奔了刘表,赵云也正式开始从征于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的初期,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担当刘备的侍卫长的角色,他的时来运转,应该感谢曹操的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逃,在当阳长坂(今湖北东阳东部)被曹操追上,两军展开决战,结果刘备大败,弃妻小南逃,不见了赵云,人言:“赵云已北走”,刘备用手指着那人大骂:“子龙不弃我走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没有过多久,赵云果然保护着甘夫人和阿斗回来了,刘备无限感激,众人则无限感愧。这以后,赵云升任牙门将军。

那么,赵云究竟是怎么保护刘备的家小的呢?当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夸张,而《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得有并不详细,这两年我努力地寻找了一些历史资料,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赵云与刘备失散后,身边仅有五十多名士兵,其后陆续阵亡,逃跑,,身边居然已无一人,赵云抄人烟稀少之地而走,偏偏又遇到了当时的河北名将晏明、晏亮(这两人还真是名将,在当时的名气比张颌大多了)率领的四五百士兵,赵云知道不能久战,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这两兄弟,这一下,把几百个士兵吓坏了,四散而逃,赵云于是得脱。以一人之力,败军之势而退数百之得胜之兵,实属罕见。

长坂护主的行动,迅速确立了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稳固的地位,等到刘备平定四郡,赵云被提拔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开始执掌军权。这其中就有了《三国演义》中说的“赵云拒婚”的故事,这故事与史料记载完全吻合,我就不多说了。

赵云拒婚,完全是大义为公,毫无私心,其实在这之前,赵云还有个有些类似的故事,《三国演义》中也没有记录。

刘备与夏侯敦在博望交战的时候,赵云生擒夏侯兰,那么夏侯兰和赵云是什么关系呢?夏侯兰和赵云是一个乡里的人,并且从小就是好朋友,赵云知道夏侯兰这个人精通法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赵云既没有放他,也没有杀他,而是直接将夏侯兰推荐给了刘备,刘备得到夏侯兰,果然非常开心,立刻任命夏侯兰为“军正”。赵云这种举荐人才的不避讳,处事谨慎、思虑周祥之处,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受益州牧刘璋的邀请入蜀,并紧跟着就开始了他这一生中最重大的战略决定,平定刘璋集团,建立自己稳固的地盘!

但战役进行得并不如当初设想得那么顺利,刘备屡遭败绩,甚至损失了重要的谋士庞统,受到重创的刘备急调留守荆洲的诸葛亮、赵云和南郡太守、征虏将军张飞入蜀,参与平定益州,当时的赵云归诸葛亮节制。两路人马平定江洲后,张飞从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垫江,再从这里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阳,最后在成都与刘备会合。而诸葛亮、赵云从江州溯长江而西攻克江阳,诸葛亮继续西溯长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阳,赵云则从江阳北上平定汉安、资中、牛髀,最后同时到达成都。兵贵者,神速也,赵云在进军途中,没有耽搁一天,为最后的攻取成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后赵云晋升为翊军将军,不再受诸葛亮节制,开始独当一面。

攻取成都后,刘备准备把成都的好房名田赏赐给刘备集团的那些有功之臣,赵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直接反对的,他是这么说的:“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刘备听了这话是非常羞愧,于是打消了这个想法,赵云因为这事,也是很得罪了一些人的,但他的刚正不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行为,至今尤使人称道!

说到赵云的刚正,又想到了一件趣事。说的是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后,这位孙夫人从小爱练武,为人非常骄横无礼,带来的一批家奴也个个仗着孙夫人无法无天,弄得刘备一点办法也没有,不光别人不敢管,连他自己也管不了。后来刘备深知赵云为人持重严瑾,必能整治这帮人,于是任命赵云为“内事”(专管内部事物),果然,赵云一上任,这些人就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了,终于去了刘备的心腹之患。

及至刘备平定汉中时,赵云开始上演了他一生中最最经典的一幕,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成语“一身是胆”。这个故事《三国演义》中应该记载得比较详细,唯一不太一样的是,实际上在黄忠劫粮失败,曹操大举进攻的时候,赵云当时只带了数十骑,没《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多人,而曹军自相践踏,掉进汉水着实死了不少。这一个方面是赵云胆略的体现,另一个方面,是不是在曹军的心中,乃至于在曹操的心中,对赵云有一种本质上的畏惧呢?

古代的战争,在战前对对方的兵力部署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基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刘备部署在前线有多少人,曹操不会不知道,赵云手下的那点人,就算有埋伏,恐怕给曹操塞牙缝都不够。而曹军之所以看见赵云寨中有点动静就失魂落魄,胆战心惊,按照我的估计,还是赵云在平常积累下来的声望所造成的!

附带说明一下,当时刘备夸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但并没有封什么官爵,“虎威将军”,其实是由广大士兵自发送给赵云的一个绰号,可见赵云在士兵心目中的威望之高。

这一次看似不大的小规模战役,实际上严重地削弱了曹军的斗志,也给了曹操的精神以重创,在随后进行的汉中决战中,曹军的失败是可以想象的到的了。

但非常奇怪,对于这么一个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甚至在敌人心目中都有极高威望的大将,刘备竟然没有给予足够的升赏,《三国志》中,也写的是“关张马黄赵”,将赵云排在了最后一个(后来的“五虎大将”即由此而来),这应该和三国时期极强的门户观念有关。关张不必多说,马超出身于大军阀家庭,属于名门望族,黄忠久居于长沙,世代将官,赵云的和他们比,就差多了,祖上没有显赫的事迹,本人也出身寒微,声望,官职全凭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在此条件下,刘备就算想要迅速的提拔赵云,恐怕也必须考虑来自于士大夫阶层的压力。

而赵云官职权利和功劳不相匹配的状况,一直要等到对他欣赏有加,铁腕治国的诸葛亮正式执掌大权后才会得到大幅度改善。

在赵云的军事生涯达到第一个顶峰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镇守荆洲的关羽军团惨败,关羽本人也被斩首,盛怒之下的刘备,立刻发动对孙权的战争。赵云当即上书力谏:“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当时上书谏言的人无数,而只有赵云的这份谏书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从这份谏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分析得十分中肯,十分透彻,他并不是反对夺回荆洲,只是认为在现在的条件下,时机尚未成熟,其高瞻远瞩的政治才能,表露无疑。可惜的是,年事已高,急于完成大业的刘备不但没有采纳,相反对赵云产生了疑心,将其冷落一边,连南征这么重大的事都没有让赵云直接参加。其实赵云的力谏,是他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表现。 令人钦佩是是,遭到挫折冷遇的赵云并没有丝毫的记恨,反而在刘备惨败后,第一个迅速感到增援,一直将刘备平安护送到永安才放下心来。这份心胸和气魄,不是一般人有的。 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死,诸葛亮正式执掌蜀汉大权,以赵云、魏延、王平等人为代表的,出身寒微的中青年军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建兴元年,也就是刘禅登基的第一年,赵云被提拔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来了一个三级跳。并且被诸葛亮委以抵御魏大将军曹真的重任,这以后赵云的事迹,《三国演义》基本都有记载,就不多说了。 建兴七年(229)赵云病逝,谥大将军,顺平侯。其后,赵云和关羽张飞等人一起被追谥为十二大臣。(十二大臣为:法正、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夏侯霸、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 综观赵云一生,其武艺出众,见识一流,人品清高,有勇有谋,处事缜密,文武双全,并且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推崇他为蜀汉第一大将并不为过。在成都武侯祠的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干、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再让我们借用一下姜维对赵云的评价: “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这段评论,已经足可以使赵云含笑于九泉了。 可惜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没什么太突出的事迹。大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另一个儿子赵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最后用一首赞美赵云的诗做为本文的结尾: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是怎样的人

赵云是少有的和演义里几乎没有差别的人

除了不善领兵,接近完人

赵云简介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是怎样的人

 赵云简介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初平二年(191年),时黄巾起义,本郡人推举他率领义从吏兵往投公孙瓒。时袁绍自称冀州牧,吏民皆往从之,公孙瓒深以为忧。见赵云来附,很高兴,对他说:“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赵云不客气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公孙瓒无话可说。从此,赵云便随公孙瓒征战。

时刘备也正依托公孙瓒,见赵云此言,大为惊奇,便与他深相结纳。公孙瓒派刘备帮助田楷抵拒袁绍,赵云随同前去,为刘备执掌骑兵。赵云的兄长去世,赵云辞公孙瓒还乡。刘备料他此去不返,因与握手言别,殷勤叮咛。赵云对刘备说:“终不背德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后刘备投奔袁绍,赵云前去找他,两人在邺城见面。刘备与赵云同床眠卧,秘令赵云招募兵土。赵云不负所托,招得数百人,让他们都说是左将军刘备部下,袁绍始终被蒙在鼓里。刘备投奔荆州刘表,赵云亦追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被曹操追赶,在当阳长陂(今湖北东阳东部)血战,刘备大败,弃妻小南逃,不见了赵云,人言:“赵云已北走”,刘备用手指著那人喝道:“子龙不弃我走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不久,赵云果然回来。原来,他在乱军之中手抱弱子(后主刘禅),保护甘夫人(后主之母),使二人得脱于难。刘备无限感激,众人则无限感愧。此役后,赵云升任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江南,立有战功,被任命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取代原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有国色,赵范想宠络赵云,欲把其嫁于赵云,被赵云拒绝,并说:“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时有人相劝赵云娶之,赵云说:“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后赵范果然叛逃,并没有影响到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赵云不仅处事谨慎,而且严于律己。当初在博望作战时,赵云擒获了曹操的部将夏侯兰。夏侯兰与他是同乡,少小相知。赵云了解他明于法律,就向刘备举苏他做军正。可是,等到夏侯兰得到任用,他为免结党营私之嫌,反不再与夏侯兰亲近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率庞统入益州(今四川),赵云留在荆州,领留营司马。时刘备夫人孙氏为孙权之妹,骄纵自大,常率领吴兵官吏纵横不法。刘备认为赵云有威信,定能够整齐内部纪律,所以特别命他执掌宫内事务。

孙权闻刘备西征,就派船队到荆州去迎自己的妹妹,而孙夫人也想带著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字阿斗)回东吴。赵云听到消息,便与张飞勒兵截江,夺回了阿斗。这就是历来为人称道的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

刘备从葭萌回攻刘璋,时庞统已死,刘备便召诸葛亮入川。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逆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到达江州(今四川江北),诸葛亮命赵云从岷江而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于成都。益州平定,赵云被任命为翊军将军。

益州既定,刘备欲以成都的屋舍及城外的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反对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刘备当即同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为黄忠所斩,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由于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系益州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三月,曹操发兵20万经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来争夺汉中。沿途派兵占据险要之地,欲寻刘备主力决战。刘备采取据险避战的办法,始终不与曹操主力争锋。曹军把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

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赵云率数十骑兵巡逻,与曹魏大军猝然相遇。赵云突遇大军,丝毫不乱,挺抢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心惊胆战,不敢逼迫,赵云且战且走。曹兵始遭赵云猛然冲击,阵势散乱,旋即便围拢起来。赵云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营寨。见部将张著在敌阵受了伤,又重新杀入重围,救助张著,溃围而出。

赵云从容退至营中,曹军在后紧紧追赶。赵云命偃旗息鼓,大开营门,曹兵疑有埋伏而引退。云命鼓手擂鼓,其声震天。又命以劲弩射魏兵后卫。魏兵惊骇,自相践踏,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第二天,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誉“子龙一身都为胆”(《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于是,犒赏三军,欢宴至晚。军中将士愈发佩服赵云,称其为虎威将军。

同年十一月,吴主孙权遣大都督吕蒙奇袭江陵,歼蜀前将军关羽。刘备大怒,欲征讨东吴。赵云相劝道:“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

刘备不听,率军东征,留赵云督江州。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为陆逊所败,赵云率军接应,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建兴元年(223年),赵云任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旋即升任镇东将军。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军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扬言经过斜谷,曹真调大军在斜谷抵挡。诸葛亮命赵云、邓芝前去迎战,而自己则率兵进攻祁山。赵云、邓芝兵力太小,敌军势大,因而在箕谷失利。由于他们聚众固守,才没有大败,赵云率军回国,被贬为镇军将军。

诸葛亮问邓芝:“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邓芝答:“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赵云有军资余绢,诸葛亮让他分赐将士。赵云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诸葛亮对此大为赞赏。赵云谋身谋国,公忠审慎,可见一班。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于成都去世。后主下诏说:“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大将军姜维等人认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赵云死后,其子赵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为牙门将,随姜维沓中,战死。

赵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赵云墓位于大邑县城东1公里的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泅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为宏扬民族文化,重现赵云雄姿,正定县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赵云庙,并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赵云在三国历史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可以说就只是一个禁卫队长, 保护刘备的, 虽然刘备对他宠爱有加, 但并不予以重用, 而且赵云向来是单枪独马 ,因此没有人向着他,拿下成都的时候,刘备问要不要封地,众大臣纷纷默许,但赵云坚持反对,虽得到刘备褒奖但却得罪了许多大臣。五虎上将中,关张各成一派,马超自有以前西凉的将士拥护他,黄忠也有以前韩玄旧部,而赵子龙虽贵为五虎上将却不受重用。

三国中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演义中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釭,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史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郃、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郃、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颙,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29年,赵云于成都病故,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真正的三国历史赵云没有长坂坡之战

《三国志先主传》: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刘备扔下孩子老婆和赵云张飞诸葛亮一起逃跑了赵云折回去护送刘备家小 跟随大部队一起撤退历史上长坂之战 曹操只率领了5000虎豹骑 没有万人

赵云也没有七进七出 刘备夫人也并没有史实记载她投井自杀了……

三国历史中真正的张合到底是何许人也

我只说说我的看法,张颌确实是深受曹操喜欢的一个将领,并且在曹操在世时,谁都知道曹操的这个毛病,因此张颌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朝都很吃香。

曾经有一次在夏侯渊做主将时,张颌贸然进兵导致大败,几乎所部全军覆没,但是夏侯渊也碍着曹操的脸面没有杀他(在当时军败杀将几乎是人所众知的)由此可见张颌身份之高。

张颌其实是没有头脑的,属于张飞类型(还不及张飞的粗中有细),武功却很高,三国演义中,张颌对关于和云都曾过找30-40回合以上(注意三国演义中对关于和赵云的武将比拼一般都是直接取人头的),因此过招如此之多,也说明了张颌武力之强。

张颌之所以出战身份全为副帅,就是因为曹操对他的了解(主将必须有勇有谋),因此张颌虽受器重却未居要职就是如此。

张颌的长相?不好意思,手头没有拿书,但是隐约记得一点。无非是典型的轮廓描写,如:身长8尺,面貌凶猛,一身横肉,之类,作者无非是要告诉我们他很壮实,因此具体不必细究。

游戏中的张颌是直接拿模型过来的,因此而已。

真正的三国历史中有乐渊这个人吗

真正的三国历史中没有乐渊这个人,只有乐进。

《三国演义》中赵云到底是个甚么样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士,公孙瓒被袁绍追击时救过公孙瓒一命,后来在公孙瓒处不受重用。后来公孙瓒被袁绍所灭,袁绍本想招降赵云。但赵云认为袁绍也并非是自己所希望的“老板”四处为家,后来刘备从袁绍手上逃走。在古城,赵云找到了刘备开始了一生辉煌的人生,刘备兵败当阳时,赵云保后主刘禅一人一骑斩杀曹营名将五十多员,救出刘禅后,赵云见到了刘备,刘备一把将刘禅扔到地上,赵云一把抱起刘禅。刘备痛哭说:“为了你这个儿子,差点损了我一员大将。”赵云却说:“云那怕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大人的恩情。”后刘备平定荆州时,赵云计取桂阳,刘备本想将桂阳太守赵范的嫂子樊氏嫁给赵云,赵云却说:“天下何愁无妻子呼?”刘备说:“子龙真丈夫也。”后来黄忠与部将张著被曹操围困住,赵云又凭一人之力救出二人。刘备便问子龙如何救人,士卒将赵云救人之事从头说了一遍,刘备感叹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后来刘备兵败夷陵时,赵云又单骑救出刘备。刘备病死前曾经嘱咐赵云:“子龙,希望你日日夜夜看着我这个儿子。”赵云便说:“臣敢不遵圣意吗?”

总的来说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史上真实赵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什么叫真实?就算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真的,两千多年前的事,真假又有谁能说得清呢?不过对于赵云,有正史、演义与民间传说三种形象,我们就假设正史是真实的吧,来看看赵云有多牛!

赵云,字子龙,东汉末年生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演义及民间传说中,赵云是常胜将军,一生上阵未尝败绩,长坂坡一战,单枪匹马在曹操几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人,毫发无损的救出了刘备唯一的骨血——傻子阿斗;赵云年过七十还做诸葛亮北伐先锋,力斩五将,灭了曹魏先锋韩德一家五口,如此战绩让无数人望尘莫及。

历史中赵云,同样也是一位英雄人物,甚至很多人认为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我们来看看赵云都做过什么,会让后人有如此评价。

赵云加入刘备阵营后,随刘备东奔西走,长坂坡之战时,虽然没有演义中那么夸张,但赵云确实从曹操的包围之中救出了后主刘禅以及刘备的甘夫人。荆州争夺战中,赵云独自带兵拿下了桂阳;刘备入川受阻时,赵云也曾带兵驰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独守汉水,救出黄忠,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诸葛亮北伐期间,赵云更是兵出箕谷,牵制住了曹魏主力,诸葛亮才得顺利北上。

“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可以说是对一员武将文汉武功的最高评价。赵云虽然不至于提笔安天下,但赵云的思想觉悟绝对甩同时期其他武将无数条街,刘备刚入川时非常兴奋,忘了以民为本的宗旨,想要封赏群臣,是赵云保持清醒,劝刘备要归田于民,以安人心,如此才能长治久安。关羽张飞死后,刘备被愤怒冲昏了头,要起兵伐吴,又是赵云,力谏刘备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忘了伐曹的初心。

赵云虽为武将,却头脑清醒,顾全大局,所以才被后世赞为有格局的儒将。四肢发达,头脑同样不简单的赵云,这才被很多后世人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三国演义赵云人物形象

问题一:求赵云的人物形象概括 武夫,君不见,万人称赞“赵子龙一身是胆”。其实,赵云够得上是风云际会、人才济济的三国时期一位难得的集勇、智、识于一身的人杰。

提到赵云的勇,无庸赘言,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罗贯中刻画赵子龙的勇猛过人,是用墨如泼的:马鞍山前枪挑高览;长坂坡斩将搴旗,闯围救主,觑曹营数十万之众如草芥;白帝城阵斩朱然……即使在赵云“老迈年高”之时,作者仍处处不忘表其勇:尤其是在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中,赵云虽已年逾古稀,可不乏当年之勇,力斩五将。从中体现了赵云年老心不老,矫勇善战,更多体现出赵云不服老的精神。

从温酒斩华雄的初露锋芒到败走麦城英雄末路,关羽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是悲凉的。关于他的失败殒命有很多说法,就不去争谁对谁不不对了,且就从他的性格特点来说说他的戎马一生。

关羽的一生是成功的。自黄巾之乱跟刘备一起东征西讨,就一生追随刘备左右,忠心不二。虽下坯被围,被迫降曹,但是后来千里走单骑,重回刘备身边,

更加表现出他的忠肝义胆。温酒斩华雄(可以讨论),斩车胄,入万军之中杀颜良诛文丑,无不令人心惊胆战,是其骁勇过人之能也。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所以他且稍有谋略。这些都是他个人的功绩和优点,功绩带给他的是功成名就,威镇华夏。然而成功的背后却危机四伏,正是这些胜利让他更加目中无人,骄傲自大,飞扬跋扈,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羽的结局是悲凉的。正当蜀汉集团陶醉在夺取益洲和汉中的喜悦之中时,远在荆州的关羽却兵败被斩首,很多人看到这里不禁会吃惊,也无不感到心酸,一位百战百胜的大将怎会败得一塌糊涂?个人觉得他失败的原因是他的性格导致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失败。此时蜀汉集团已占据益州和汉中,加上荆州,长江上游地区已尽掌握在手。处在下游的东吴势必感到恐慌,无日不在思量遏刘自保。北方的曹操也是虎视眈眈。荆州正是处在这个危险的交叉地带,而作为荆州最高长官的关羽对待东吴的政治策略本应该是软化和联合,而他却自视强大,态度强硬的拒绝孙权的和亲。在军事上本应稳定军心,积蓄力量。而他却好大喜功盲目的发动了襄樊战役,致使腹背受敌,最后也为自己的刚愎自用吞下了惨败的苦果。在集团内部他也是以一种高姿态,对其他的同僚予以蔑视。所以我觉得他的失败是他的性格决定的,是必然的!如果他能自知,看清形势“联吴”抗曹,以防为主,笼络人心,聚集力量,荆州会丢吗?荆州的丢失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失败,这也使得蜀汉集团的长远战略构想成为泡影。

关羽戎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确实堪称英雄,但最后却不堪回首。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问题二: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6、太史慈 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7、曹操 性格; 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志向远大 飞扬跋扈 目光敏锐

煮酒论英雄  华容道 官渡之战 许田打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梦中杀人 杀杨修 杀华佗

8、庞统 性格;敢于冒险 自负 倔强 自信 沉着 丑陋

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9、吕布 性格;有勇无谋 忘恩负义 刚愎自用 莽撞 唯利是视

三英战吕布 吕布戏貂蝉 辕门射戟 濮阳烧曹操

10、袁绍 性格;文武双全 多疑 优柔寡断 好谋无断

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 混战中势力扩大成为兵将最多的豪强

11、甘宁 性格;勇猛刚强 忠心耿耿 勇往无前 智勇双全

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

12、周泰 性格;胆气绝伦 服事恭敬 胆气倍人

讨黄祖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13、董卓 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 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

董卓乱政

14、陶谦 性格;刚直 在官清白,无以纠举 狂放不羁

陶谦三让徐州

15、陆逊 性格; 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 治国,品质高尚。

擒杀关羽,夺取荆州,

16、周瑜 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周瑜打黄盖

17、张辽 性格; 脾气刚烈 果敢 勇猛 智谋过人 处乱不惊

威震逍遥津

18、许褚 性格;智勇双全 粗犷 不善用计

太祖讨伐黄劭、何仪,褚生擒仪

19、鲁肃 性格; 老实 忠烈 办事仔细

单刀赴会 草船借箭

20、马超 性格;枪法凶狠 武艺高强

许诸裸衣斗马超 马超飞挑灯夜战

问题三: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楼主你说的是三国演义中???那么 1 统率力

赵云打仗带兵不多,但是每战必胜,“全胜将军”的美名早以深入人心。桂阳,汉中,夷陵,箕谷,一场场精彩的战斗早已成为赵云英雄形象的实质表现。

在桂阳一战中,桂阳太守赵范见赵云的军队军容齐整,杀气腾腾,而且赵云早已威名远播,慌忙打开城门投降。此役赵云虽然不战而胜,但是如果不是赵云有极高的统率力,赵范会投降吗?

在汉中,赵云负责接应老将黄忠的重任。当时,黄忠被无数曹军包围,不得动弹。赵云率领手下数十名精锐的骑兵,冲入曹军阵中。曹军蜂拥而上,赵云被团团围住。但是在赵云和他的军队面前,曹军的武将和士兵都像是面粉做的,赵云和他的手下见一个杀一个,曹军被杀得七零八落,溃败而逃,黄忠也轻易脱险。战后曹军进行了点算,赵云和他的手下共杀了曹军二十多员武将,其中包括曹操手下的上将费良和田昭,还有骑兵步兵共计九百多人。后来,曹操重整旗鼓,亲自前来赵云营前挑战。赵云单枪匹马站在营寨前,营门大开。曹操知道赵云早有准备,慌忙逃跑。结果不出曹操所料,赵云营寨中突然万箭齐发,曹军死伤无数。

夷陵之战之前,赵云和诸葛亮早料到刘备不可取胜,于是赵云屯兵于永安,随后接应。刘备战败后,赵云及时赶到,轻松把吴军击退,并且连挑东吴十多员大将,其中包括朱然和徐楷。从此,东吴因为害怕赵云,连忙和蜀国议和修好。

诸葛亮失街亭后,慌忙退兵,并且命令年过七十的赵云拖后。赵云就接过了抵御魏国追兵的重担。魏军的追击部队极为庞大,但是赵云用兵如神,手下虽然只有士兵几百,和魏军交锋的时候却像有几十万,魏军有些前来送死的,一一被赵云用枪挑死,用箭射死。司马懿被吓呆了,慌忙下令退兵。

综上所述,赵云的统率力为98左右。

2 武力

作为五虎上将的一员,赵云虽然只排第五,实力上却是第一,但是因为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所以排了第一和第二,马超新降,为了提高他的忠诚度,让他排了第三,尊老是刘备一直推崇的,所以黄老就排了第四,而赵云也心甘情愿地排了第五。在三国时期,五虎大将的实力是公认强的,仅次于吕布,但是赵云的武力也未必亚于吕布,也就是说赵云是三国时期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武力最高的武将。我们来分析一下。

赵云表面上文质彬彬,实际上力大无穷。沈维写的《川蜀记》中说:“云能举三石(约150公斤),开八石弓。”

赵云首次出场,是公孙瓒兵败时,赵云出手相助。在公孙瓒逃跑时,赵云让公孙瓒先走,然后单枪匹马拦住袁绍追兵的去路。袁军拥向赵云,赵云毫不畏惧,轻晃一枪,袁绍军中几名士兵人头落地,袁绍阵中麴义出阵,与赵云单挑,赵云轻取;文丑出阵,不够十回合,文丑便落荒而逃。

长阪坡时,赵云怀抱刘禅,左手拿着龙胆枪,右手拿着青缸剑,如入无人之境。史书中记载赵云在长阪坡一役共杀了五十多员曹操的上将,其实被赵云打败的武将并不止这个数字,还有一些被赵云吓得逃走了。李章写的《赵云集》中说:“乐进遇云,弃刀而逃。”所以在长阪坡一役中,赵云起码打败了上百员曹军大将,士兵就更不用说了。 三国-长坂坡被赵云挑翻50多员武将资料全部资料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银甲,白马银枪。赵云的枪法学自三国时期武术名家童渊。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谁也不知道,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初战成名于公孙赞与袁绍的战役,当大将文丑追杀公孙赞时,赵云单人独骑杀败文丑,枪挑鞠义,保护公孙赞,并助其反败为胜。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挑曹洪的头盔,便......>>

问题四: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性格分析,举例说明,最好500字。急!!! 赵云在性格上有这些特点:一是忠厚,守信,重感情,讲义气.这一性格使他广结英俊豪杰之人.二是志高胆雄,英勇顽强,有勇有谋.这种性格的人既骁勇善战,又有谋略胆识,是统帅三军之英才.三是虚怀有容,宽厚大度.这一性格表现为性情温和,慈忍善良,亲切和蔼,处事稳重,考虑周密,宽以待人,善解人意,因而博得个方面的支持和好感.

赵云的性格给人的感觉是冷静的、细心而又谦恭的。然而将演义读透的读者就会发现,赵云的性格是很没有大气的,而且太过胆小怕事,也太过逆来顺受了点。说白了就是凡事都考虑的太过周到,前怕狼后怕虎,而且很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的性格显然是成不了大气的。赵云的性格在于与世无争,不喜好强出头,只喜欢遵从领导安排。

问题五:三国演义关于赵云的人物点评 赵云

身长八尺,浓眉大眼,

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德才兼备,智勇双全,

秉公心,识大体,顾大局。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赵云本为袁绍手下之将,后来投奔公孙瓒。他因见二人无忠君救民之心,所以投奔刘备,随刘备站新野,取襄阳,携万民渡江与曹操大战。在当阳长坂坡赵子龙怀抱后主,冲出重围,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单骑救主,威名远扬。曹操大赞其为虎将。赤壁大战后,孙权假称吴国太病危,欺骗孙夫人与阿斗到动武,以便用阿斗换回荆州。赵云闻知,一人飞身上传,夺回阿斗。刘备进兵西川,黄忠在定军山,以法正“反客为主“之谋,一马当先砍杀夏侯渊,被曹军围住,又是赵云杀入重围,解救黄忠。曹军听到“常山赵云”四字吓得心惊胆寒。刘备称赵云“一身都是胆”,并封其为虎威将军。西川平定,刘备自领益州牧,封赵云为镇远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封赵云为五虎大将之一。刘备死后,赵云随诸葛亮南征北战,七十岁仍屡建奇功,后病重而死。

赵云死后,孔明跌足何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以臂也。”总之,赵云是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关羽,张飞,马超等人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关羽刚愎自用,张飞残暴凌下,马超好逞匹夫之勇,只有赵云兼有关羽之义,张飞之猛,马超之勇,有智谋超群,见识高远,不愧为蜀国栋梁。

在三国任务中,真正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应数赵云。他不但无疑高强,而且还有勇有谋,办事周密,见识超人,人品高尚。

赵云生值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烽烟连绵。赵云在这乱世中,头脑清醒,表现出非凡的才智。

赵云办事谨慎周密。首先表现在择主上。赵云起初投奔公孙瓒。当时他的家乡本来有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河北又是袁绍的根据地,可是他并没有在择主大事上草率,相反他要寻找真正忠君救民的贤德之人。此时公孙瓒为幽州刺史,开始时名声不错。于是赵云慕名投奔公孙瓒麾下,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后来公孙瓒因为得势一时,便趾高气扬,骄傲自大起来,而且嫉贤妒能,对人吹毛求疵。赵云看透了他不是显著,就借口兄长去世,回家奔丧,离开了他。

赵云是在公孙瓒麾下时遇见刘备的,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当时刘备正处于危难之际,不仅没有一兵一卒,而且又与关羽、张飞失散。但是赵云却能与刘备肝胆相照,亲如手足。从此以后,赵云一直在刘备身边,一声追随刘备。刘备去世后,有尽忠于后主,死而后已。

在对待赵范献嫂一事上赵云的谨慎表现得特别充分。赤壁大战后,赵云领兵攻取桂阳,当时桂阳太守赵范知道没有办法同赵云敌对,被迫投降。但是又不甘心,于是又生出一条美人计,硬要把他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不过赵云心知肚明,知道赵范别有用心,所以坚决拒绝。后来孔明问起这件事事,赵云回来说:“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可见他考虑问题确实周到。

赵云又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公元208年秋天,曹操率五十五万大军南进,破荆州,下江陵,追进刘备,想一统江南。刘备势孤力单,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追上,混战中刘备丢失妻儿,只有百余骑士随行。而赵云此时却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身抱弱子”,于乱军之中,出生入死,拼命冲杀,力保甘夫人母子安全,最后怀抱阿斗回到刘备身边,真是惊天储,泣鬼神,让人由衷进配。后来在赤壁大战前,孙刘联合,共同对付曹操。孙权为结好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两家逐渐疏远,而长生摩擦。公元212年,孙权派船前来接孙夫人会东吴,孙夫人事先不打招呼,想偷偷地把阿斗一起带走。如果孙夫人真的达到......>>

问题六:在三国中,赵子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物形象啊? 赵子龙在三国里并不是一个十分出彩的人物。千里走单骑,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这些故事可谓脍炙人口。而人们对赵云的印象似乎并不深。除了当阳道上七进七出,枪挑曹营五十六员上将之外,这个人物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

赵子龙与文丑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关云长使拖刀计,立斩文丑与马下。这样一比,似乎赵子龙的武艺不如关羽。其实这只是个错觉。在三国时代,武艺最高强的将军乃是常山赵子龙也。他身经百战,从未失过手。有“常胜将军”之誉。赵云在其征战生涯里,却从未受过一点伤,流过一滴血,以至身后今日赵子龙的死因都成了学家研究的课题。

赵子龙在最早开始描叙三国类的小说类型书籍中并非一个很显眼的角色,三国志中对其的描写肯定他的能力,却一直担任着一个近卫将军职业。元朝以后估计出于对他忠义的肯定,民间不觉将之放大,可见人们对其的喜爱。如今虽然赵子龙的战斗力无从考究,但是只是从三国志从可以看出将军依然是才华出众的吧。

问题七: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军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曹操等一些中心人物,又贯穿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暑假期间,我通读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还看了电影《赤壁》,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如:奸诈的曹操、忠贞智慧的诸葛亮、义重如山的关羽等......但我最欣赏常山赵子龙。他武艺卓群,英勇过人,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铁血汉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书写了许多传奇,更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加上他谦虚谨慎的性格,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称完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赵云严于律己,胸襟开阔,虽然在功业上没有超过关、张二人,但却具有其他人不及的美德。我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论述赵云勇、谋、忠、义皆俱的人物形象特点,浅析他完美艺术形象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