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皇帝自称为孤。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

三国时期皇帝称自己为孤还是朕?

孤人是东周以前王的自称,东周后,天子脚下的那些诸侯和王自称寡人,秦始皇统一后就自称朕,历代帝王自称朕。孤、寡都可以看出“只有一个”,说明那些王的骄傲自大,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是这样高贵。朕在秦始皇以前人人都可以自称,秦始皇为了突现高贵,把朕作为自己一个人的自称,其他人不得自称朕

皇帝称呼自己叫什么?

皇帝往往自称“朕、孤、寡人”。

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孤:古代帝王的自称:孤家;孤王。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简介

据《尔雅·释诂》记载:“朕,身也。”“朕”是第一人称。自秦统一以后,秦始皇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规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称“朕”,自此历代统一皇朝帝皇都自称“朕”。

朝代更迭,诸侯分割时代,诸侯王大多自称“寡人、孤”,尤其是五代十国和三国时期,孙权、刘备、曹操都自称“孤”。“朕”的地位似乎比“孤、寡人”的高,只有统一王朝,称帝了的诸侯王才自称“朕”。

三国时代皇上 自己对自己的称呼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三国时期 王和皇帝 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王代表天下共主,是天下名义上的领袖,是最高的神权象征。

秦之后,皇帝是天下独主,既是最高的神权象征,也是最高的唯一的统治者。而王只是最高封爵,一般都是异姓不封王的。也就是说国王是皇帝的下属,或者是属国的君主。

2、权利不同

中国的“王”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像汉,晋那样分封的诸侯王,在帝国之内有自己的王国,具有派遣官吏,实行税收的半独立的权力;

另一种是属国的”王“,比如朝鲜, 安南,暹罗等国的君主,想来诸位是没有听过朝鲜皇帝的说法,因为朝鲜的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那位著名的越南傀儡皇帝保大是在越南脱离中国属国地位后才能有这种称呼。

中国历史上,对皇帝这种称呼是非常敏感的,国王可以有许多,但皇帝只能有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属国君主只能称为国王,不能叫皇帝的缘故。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大朝代中,只有宋代,由于实力太弱,所以会承认辽、金的君主也为皇帝,其他朝代没有这种现象。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为什么三国的君主或者称王的时候都自称自己为“孤?”

正常啊,不过注意你的用词,君主不称孤,一般情况下,君主指皇帝,君主不等于国君,在皇帝没有产生之前,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常自称孤或者寡人,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孤是孤独、孤立的意思,寡人则是寡德之人,就像有时候我们通常自称“鄙人”(见识短浅的人),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那种人。皇帝产生以后,皇帝作为国家最高领袖、统治者,自称“朕”,王的地位自然就下降了,但是他们仍然可以自称“孤”,因为这是传统,王的身份是不可以自称“朕”的

古代皇帝怎么称呼自己(要全部)

1、“朕”,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不过这一情况比较罕见。

2、“孤”,不是孤单的意思,而是说自己不能得众。东汉末年,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群雄“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喜欢自称“孤”。

3、“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是古代皇帝、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4、“予一人”,对于古代天下,特别是周朝时期君主经常自称,《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而在秦始皇之后,也有皇帝自称“予一人”。《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

5、“吾”、,古代的皇帝在许多场合、许多情况下并不自称为“朕”,而是和平常百姓一样自称。比如汉武帝即位之初,责问丞相田蚧说:“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在这里,汉武帝刘彻就自称“吾”。

6、“我”,对于明清时期的皇帝,比如朱元璋、乾隆等还自称“我”,这和当时人们日常交流的口语相一致。至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则比较不拘一格,喜欢自称“俺”,比如朱棣曾表示“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边,便来入贡,那意思甚好。”

扩展资料:

我国自古就有个怪现象,那就是谦虚,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谦词较多。尤其说到自己的时候,称自己是鄙人、敝人,自己的家是陋室,自己写的什么是拙作等等。倘若汇总一下,那足可以来本《谦词词典》。我们常说的“称孤道寡”是指皇帝,“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称,这恰如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常说“本人才疏学浅”一样,是道地的谦逊。

那么谦逊在古时以“孤寡”为口头语,今人似乎颇难理解。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那时各国相争,人口众多即是强盛之兆,有德而人心归向,“寡人”是自谦为寡德之人。这就像现在委某人以官衔,其必自谦“本人能力有限”,若口吐狂言说“管这点事闭着眼就干了”,非让你还没等睁开眼就丢了乌纱。

到了汉代,“寡人”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语了。有人曾注意过,韩信为齐王时,对蒯通说:“先生相寡人何?”此外如淮南王黥布、吴王濞这些“叛臣”均自称过寡人,而韩信当时仅仅是领兵的将军,这样的自称也有犯上之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皇帝

人民网-皇帝为什么要“称孤道寡”?

关于三国时期称呼

一般长辈或上级称晚辈或下级表字,
称呼关系不太熟或一般或不认识的官员官职,
关系亲近的称表字,
关系敌对的一般直呼其名,或加以蔑称或称其小名,
称自己一般称名,
称名士为xx先生,xx为表字,
身份不一般的,如刘备,称皇叔,
结义兄弟以兄弟相称,
一般表示尊敬称官职或先生,
君主称官职或使君,臣子称君主为主公、明公,
君主(侯爵以上皇帝一下)自称孤。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以下是例子:
诸葛亮隐居时人称孔明先生或卧龙先生,自称亮,关系亲近之人如庞统、徐庶等人称孔明。出山后刘备军属下称军师,敌对者称诸葛村夫、诸葛小儿,孙家人称诸葛先生、孔明先生,蜀汉成立后任丞相,人称诸葛丞相,刘禅称相父,逝世后人称武侯、武乡侯。
刘备,自称备,关张称大哥,亲近之人称玄德,人称刘将军,刘使君,刘豫州,刘皇叔,蜀汉建立后,自称朕,属下称主公,陛下,敌对者称大耳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