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东吴的都城在建业。

吴国,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帝,共五十二年。孙吴势力发迹于孙坚、孙策时期。孙吴为开发江南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展开海上交流,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曾到达吴都建业。吴国的灭亡也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三国时东吴的都城在哪里

刚开始是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后来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去拜访孙权,经过秣陵时再次力劝孙权定都与此。孙权正式把自己的权力中心迁到秣陵,并改名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历史的新篇章,东吴也成为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政权。

当时的东吴是中国最叱咤风云的一方豪强,势力范围遍及今天的中国南方地区。东吴大帝孙权开创的一代霸业成为中国历史不可抹去的浓浓一笔,而南京则是他留下的最大遗产。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秣陵。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秣陵为建业,并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

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吴之名臣张纮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孙权迁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今湖北鄂州)。

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并于同年秋,还都建业。住在原将军府,取名为“太初宫”。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

扩展资料:

东吴建都城市:

1、鄂州

鄂州,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省省辖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鄂东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鄂州历史悠久,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修筑鄂王城,这也是湖北简称“鄂”的由来。

2、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吴

三国时吴国的都城在哪?

三国时吴国的都城在建业,也就是现今的南京。

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东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名为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

扩展资料:

孙权治建业正是为了进取天下,与曹操争锋,首都就是最好的军事基地,古代不同现代,传令要花费大量时间,离战场越近越好。

他的水军控制着长江天险,曹魏想越过长江作战简直是自寻死路,只要水军长江封锁,再跟魏军来个避而不战,这只部队就得活活饿死,魏军对江南不熟,说不定还会迷路。

曹魏和孙吴对持数十年从未敢轻易渡江作战,最终晋灭吴国也必须靠王濬的水军从四川出发打到建业。

曹魏或西晋无法沿江建造大量水军,不仅跨江作战不行,就算沿着江北作战也处于绝对的劣势。孙吴的军事基地都沿着长江,可以顺长江运输粮食,江陵、夏口、濡须口都在长江北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