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卧龙岗诸葛亮躬耕之地,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事件。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释义: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先帝(刘备)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住的草庐里来探望我。
近义词
礼贤下士
读音:lǐ xián xià shì。
解释: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重视人才。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
译文: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这是圣人所教导的;骄傲自满,无理于人前,这是先代的哲人所鄙弃的。
三顾茅庐的意思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多含褒义。
成语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就像刘备一样,不因此而鄙视诸葛亮,因而蜀汉皇朝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辉煌。假设刘备无礼节,诸葛亮肯定不会出山相助;假设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很难建立蜀汉政权。其实,“三顾茅庐”的背后,是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