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中的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魏国: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
蜀国: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吴国:221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
三国鼎立是指哪几个三国鼎立是指哪三个国家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
2、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各自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都是什么?
三国鼎立的三国分别指的是曹丕于220年建立并定都于洛阳的魏国,221年经刘备之手定都于成都的蜀汉,以及229年为孙权所建,都城为建邺的吴国。东汉末年,朝廷的衰败致使诸多势力纷纷开始相互攻伐,从而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三股实力较为强大的势力逐渐脱颖而出,于是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天下局势。
曹魏曹魏是三国时期建立最早的一个割据政权,其建立者是曹操。东汉末年的时候,曹操趁军阀割据混战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之后他又借“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手段到处讨伐诸侯,其势力范围因此扩大至中原、陇西一带。之后在220年的时候曹操因病逝世,其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而曹丕在成为魏王之后不久便借由曹操生前所积攒的势力代汉称帝,并定都于洛阳。
蜀汉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是刘备,此人在军阀混战之时四处辗转,征战。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将荆州、西川、汉中等地收入囊中。其中在攻取汉中并将汉中军阀马超收为己用之后,刘备方的势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等到了221年,刘备正式在成都称帝。因为刘备一直以来都以汉室后人自称,是以他将自身所建政权的国号定为“汉”。由于该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都城设于成都,是以世人大都称呼它为“蜀汉”。
东吴吴国这个政权是孙权于229年建立的,因此它也称“孙吴”。孙权在曹魏建立之后曾一度依附于曹魏,后于222年的时候宣布独立。待229年,孙权进一步称帝并建立吴国。由于吴国的势力范围地处三国东侧,是以该政权也被叫做“东吴”。东吴在建立之初,其都城最先是设于武昌,不过没过多久便迁都至建邺,即今南京。
三足鼎立是哪三国?
三足鼎立是魏、蜀、吴三国。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东部)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简介
1、三国鼎立是指魏国,蜀国,吴国。三国的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
2、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3、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4、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5、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从公元 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 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的必然结果,也是东汉末年割据战争的继续发展和 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因为东汉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时,给予了各地军阀和州郡长官以可乘之机,他 们纷纷组织武装,修建坞堡,扩大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公元 189年,并州牧董卓乘中央外 戚与宦官争权夺利之乱,带兵进京(今河南洛阳),废除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献帝,自任相国,独揽 朝廷大权。这时,在京师为官的袁绍、袁术和曹操等人,不愿与董卓为伍,遂逃亡地方,号召州郡共同 讨卓。关东一些州郡的牧守,不满董卓专权,纷纷举兵声讨,并推袁绍为各地联军的盟主。当联军进至 洛阳以东时,董卓自知打不过联军,于是在公元190年,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就自动解散了。 董卓之乱以后,各地军阀趁机割据称雄,各霸一方,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达数十个之多,其 中比较强大的,有冀州(今河北中南部)的袁绍、扬州(今淮河以南)的袁术、徐州(今湖北、湖南) 的刘表、凉州(今甘肃)的马腾和韩遂、幽州(今河北北部)的公孙瓒、江东(今长江以南东部)的孙 坚和孙策、辽东的公孙度以及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的曹操等。当时刘备的势力还不大, 只得到处投靠,没有固定地盘。这些割据势力,仍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残害人民,使社会遭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各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人民群众迫切期 望重新出现安定的局面。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公元 155年生于一个大官僚家庭。历任东汉洛阳北部 都尉、顿丘令、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等职。他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武装 的,在所有割据势力中,实力最强大,是一位比较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把汉献帝迎往许 昌,“挟天子而令诸侯”,重视发展生产,实行屯田,解决了军队粮食问题。又善于带兵作战,军纪严 明。建安五年( 200年),占据了兖、豫二州的曹操,顺应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首都分别是洛阳,成都,建业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你知道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国吗?
东汉末年以后的三国鼎立:魏国 蜀国 吴国
魏国(曹操),占据北方,西凉等中国大部分地方。
汉(刘备),一般称之为蜀汉。占据巴蜀,云南等地。
吴国(孙权),占据江东和荆州的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
魏蜀吴,魏始于曹操 他的儿子曹丕 费汉室称帝
蜀 刘备,曹丕废汉帝后 以皇叔身份自立为帝
吴, 孙权,曹丕篡位后 自立为帝
魏蜀吴
大家都很了解三国的基本势力划分,三国的交界处是汉中、荆江、和长江东段,其中蜀汉南北皆有重镇易守难攻(北有汉中,南有永安)且“蜀道难于上青天”整个蜀汉的地形十分利于防守,而东吴更有长江天险,且有最强大的水军力量最为保证,也是防守型的势力。而只有魏国几乎没有什么天然地理优势,经常容易陷入被两面夹击的窘境中,可是笔者认为,这并非其不利之处,恰恰是成就其最终后期统一的原因。因为没有地理优势的保证,敌军随时都可进犯中原,所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保证战备,又要时刻警惕蜀吴联合进攻,要想尽各种办法分化和瓦解敌军联盟关系(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诸葛亮``如果他的联吴抗曹的策略能被东吴认识到,也许历史会上演蜀吴争天下的好戏),正是这种长期的生存忧患意识状态下,中原地区的势必须得更加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军队,而蜀和吴的统治者在后期安于现状,希望凭借地理优势把自己的势力保持下去的心态十分明显,无心进取中原。中原的势力则相反,如果不彻底打跨具有天险的敌对割据势力,他们的安乐生活就始终没有保证,因此统一全国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这就是地域的优势最终成为祸害其国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