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蜀:刘备、刘禅、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徐遮、法正、马良、黄忠、马超、魏延、姜维等。
魏:曹操、夏侯惇、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典韦、许褚、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等。
吴:孙权、孙策、孙坚、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甘宁、太史慈、黄盖、张昭、诸葛瑾等。
三国演义有哪些人物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
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2、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年—226年在位。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3、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4、荀彧(字文若),颍川大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5、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谋略高超(也可能是曹操为招贤而借奉孝之名流布的谣言所成其名),可惜英年早逝,让曹操大为叹息。
6、贾诩(字文和),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
7、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8、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最早跟随曹操谋士之一,为曹操所倚重。
9、徐庶(字元直),荆州俊杰,谋略不下荀彧,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
10、许攸(字子远),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11、刘晔(字子扬),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12、夏侯惇(字元让),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被人称为“盲夏侯”,深受曹操信任,无人能及。
13、典韦(无字),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
14、许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15、张辽(字文远),五子良将之一,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将,被称为曹五子良将之首。
16、徐晃(字公明),五子良将之一,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17、张郃(字儁乂jùn yì),五子良将之一,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18、夏侯渊(字妙才),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
19、曹仁(字子孝),曹氏家族的第一猛将。
20、曹洪(字子廉),曹氏家族,最早跟随曹操将领之一,忠心耿耿,曾孤身舍命救曹操。
21、乐进(字文谦),五子良将之一,斩杀淳于琼。屯兵襄阳,击退关羽、苏飞等人。
22、李典(字曼成),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有长者之风。
23、于禁(字文则),五子良将之一,后被关羽水淹三军,投降关羽,魏国早期重要将领。
24、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
25、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小时候与周瑜关系友好。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
26、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27、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孙策、孙权倚重。
28、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代表作:《榻上策》。
29、诸葛谨(字子瑜),孔明的兄长,《世说新语》称其“吴得一虎”。
30、步骘(字子山),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有二子步协、步阐。
31、贺邵(字兴伯),吴国后期的一名能正直进言的大才。
32、顾雍(字元叹),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是为吴国伯乐也,为孙权推荐很多大才。
33、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34、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章武二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35、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36、吕蒙(字子明),将关羽干掉的东吴名将,陈寿评论“有国士之量”。
37、甘宁(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38、周泰(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39、凌统(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40、徐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
41、丁奉(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一,位至大司马。
42、黄盖(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43、朱然(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后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魏国,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名震敌国。
44、朱治(字君理),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
45、程普(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46、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六年(227年)卒。
47、刘备(公元166年—223年,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
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4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战略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诸葛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
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散文流传。
49、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政治稍逊孔明,谋略不下孔明,断案如神,献计连环,指掌西蜀。建安十九年(公元二214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50、蒋琬(字公琰),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与表弟刘敏并称于世,诸葛亮北伐负责后方粮草,筹措能力不下西汉萧何。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蒋恭侯集》《丧服要记》各一卷。
51、费祎(字文伟),巴蜀俊杰,治政能力高超。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52、董允(字休昭),巴蜀名士,治政能力不下费祎。
53、法正(字孝直),刘备最言听计从的人,关、张死后,若法正活着,则刘备不会吃陆逊的亏。
54、马良(字季常),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55、孙乾(字公祐),刘备早期谋士之一,口才是刘备手下中最好的。
56、糜竺(字子仲),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
57、简雍(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刘备帐下谋士。他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跟随刘备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58、关羽(字云长),出身低微,因杀人逃跑而偶然结交刘备张飞。智勇双全,万军之中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果断出击曹仁,屯河聚水破襄阳,威震中华,吓得曹操有迁都之议。重情义,千里走单骑,但是性情高傲。“刮骨疗毒”,后人称之称之“武圣”。
59、张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被称为“万人敌”。
60、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长坂之战中一人斩杀曹兵1000余人,其中名将斩杀50余人,独战张颌、徐晃,杀得二人心惊胆战落荒而走,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治军严谨,未曾败仗,常胜将军。
61、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曹操曾惧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有诗评价:“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62、黄忠(字汉升),有“百步穿杨”之弓法,能开二石之弓,箭术三国独一无二。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老当益壮,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性情孤傲、重情。
63、魏延(字文长),镇守汉中稳定中期蜀汉形势。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64、陈到(字叔至),被雪藏的猛将,率700白耳兵力敌朱恒、朱然近万吴兵,勇猛不下赵云。后受为永安都督,警备孙吴。
65、马岱(字伯瞻),为诸葛亮器重,曾受命斩杀猛将魏延。
66、关兴(字安国),蜀龙骧将军。关羽次子,少有英名,屡立战功,因病早逝。
67、姜维(字伯约),号幼麒,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人,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蜀灭后,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68、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导致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首。
69、严颜,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后随刘备攻打汉中,屡立战功。
70、刘封,刘备义子。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
三国演义的人物都有谁?
1、曹魏: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
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司马懿、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
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毌丘俭、诸葛诞。
2、蜀汉
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黄皓、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
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关索。
3、孙吴
陆逊、张昭、张紘、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周瑜、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4、诸侯
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韩遂、公孙瓒、韩馥、刘岱、王匡、张邈、孔伷、陶谦、鲍信、桥瑁、袁遗、孔融、张超、张杨、刘度、赵范、金旋、韩玄。
5、黄巾军
张宝、张梁、程远志、邓茂、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管亥、何仪、刘辟、龚都、裴元绍、高升、张闿、韩暹、李乐、杨奉。
6、东汉朝廷
董承、王子服、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辛毗、陈登、蒯良、王累、韩胤、沮鹄、杨弘、阎象、蒯越、伍孚、李傕、郭汜、颜良、文丑、潘凤。
俞涉、武安国、穆顺、华雄、牛辅、张济、樊稠、胡轸、胡车儿、李肃、高顺、张任、高览、曹性、闵纯、纪灵、马休、马铁、高览、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麴义、吕翔、吕旷。
韩猛、淳于琼、焦触、张南、马延、雷薄、张勋、陈纪、桥蕤、郝萌、侯成、宋宪、魏续、成廉、蔡瑁、张允、黄祖、苏飞、吕公、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7、其他
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吕伯奢、普净、华佗、于吉、左慈、吉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人物有哪些?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2、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3、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5、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三国演义里面都有哪些人物啊?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
1、刘备,生于公元166年,死于公元223年。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
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
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2、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
3、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19年,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张飞,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21年,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5、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
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至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6、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三国演义人物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三国之中的一些经典人物罗列如下:
1、曹魏:
文臣: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
武将: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毌丘俭、诸葛诞......
2、蜀汉:
小说人物
文臣:诸葛亮、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
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
3、东吴:
文臣:周瑜、陆逊、张昭、张紘、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
武将: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4、群雄:
诸侯势力: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
文臣: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陈登、蒯良、王累……
武将:高顺、张任、高览、曹性、纪灵、马休、马铁……
其他人物:张让、段珪、蹇硕、吕伯奢、普净、华佗、于吉、左慈、黄皓……
三国的人物都有谁
蜀书:1.刘焉-字君郎
2.刘璋-字季玉
3.刘备-字玄德
4.刘禅-字公嗣
5.刘永-字公寿(刘备之子,刘禅之弟)
6.刘理-字奉孝(刘备之子,刘禅之弟)
7.刘璿-字文衡(刘禅之子)
8.诸葛珪-字君贡(诸葛亮之父)
9.诸葛亮-字孔明
10.诸葛乔-字伯松,本字仲慎(本为诸葛瑾之子,後过渡於诸葛亮)
11.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之子)
12.关羽-字云长
13.张飞-字益德
14.马超-字孟起
15.黄忠-字汉升
16.赵云-字子龙
17.庞统-字士元
18.法正-字孝直
19.许靖-字文休
20.麋竺-字子仲
21.孙乾-字公祐
22.简雍-字宪和
23.伊籍-字机伯
24.秦宓-字子敕
25.董和-字幼宰
26.刘巴-字子初
27.马良-字季常
28.马谡-字幼常
29.陈震-字孝起
30.董允-字休昭
31.陈祗-字奉宗
32.吕乂-字季阳
33.彭羕-字永年
34.廖立-字公渊
35.李严-字正方(後改名为平)
36.刘琰-字威硕
37.魏延-字文长
38.杨仪-字威公
39.霍峻-字仲邈
40.霍弋-字绍先(霍峻之子)
41.王连-字文仪
42.向朗-字巨达
43.张裔-字君嗣
44.杨洪-字季休
45.费诗-字公举
46.杜微-字国辅
47.周群-字仲直
48.杜琼-字伯瑜
49.许慈-字仁笃
50.孟光-字孝裕
51.尹默-字思潜
52.李撰-字钦仲
53.谯周-字允南
54.郤正-字令先
55.黄权-字公衡
56.李恢-字德昂
57.吕凯-字季平
58.马忠-字德信
59.王平-字子均
60.张嶷-字伯岐
61.蒋琬-字公琰
62.费禕-字文伟
63.姜维-字伯约
64.邓芝-字伯苗
65.张翼-字伯恭
66.宗预-字德豔
67.廖化-字元俭(本名淳)
68.杨戏-字文然
69.糜芳-字子方---------------------------------------------------------------------------------
吴书:1.孙坚-字文台
2.孙策-字伯符(孙坚之子)
3.孙权-字仲谋(孙坚之子,孙权之兄)
4.孙亮-字子明(孙权之子,排名最小)
5.孙休-字子烈(孙权之子,排名第六)
6.孙皓-字元宗(孙权之孙)
7.刘繇-字正礼
8.刘岱-字公山(刘繇之兄)
9.太史慈-字子义
10.士燮-字威彦
11.孙静-字幼台(孙坚之季弟)
12.孙瑜-字仲异(孙静之子)
13.孙皎-字叔朗(孙静之子,孙瑜之弟)
14.孙奂-字季明(孙静之子,孙皎之弟)
15.孙羌-字{圣壹}{圣台}(孙坚同产兄)
16.孙贲-字伯阳(孙羌之子)
17.孙辅-字国仪(孙羌之子,孙贲之弟)
18.孙翊-字叔弼(孙权之子,孙策之弟)
19.孙匡-字季佐(孙权之子,孙翊之弟)
20.孙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孙策爱之,赐姓为孙)
21.孙韶-字公礼(孙河之侄)
22.孙桓-字叔武(孙河之子)
23.张昭-字子布
24.张承-字仲嗣(张昭之子)
25.张休-字叔嗣(张绍之子,张承之弟)
26.顾雍-字元叹
27.顾邵-字孝则(顾雍之子)
28.顾谭-字子默(顾邵之子,顾雍之孙)
29.顾承-字子直(顾谭之弟,顾邵之子,顾雍之孙)
30.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
31.步骘-字子山
32.会稽-焦征羌
33.张紘-字子纲
34.秦松-字文表(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
35.陈端-字子正(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
36.严畯-字曼才
37.裴玄-字彦黄
38.程秉-字德枢
39.阚泽-字德润
40.薛综-字敬文
41.薛莹-字道言
42.周瑜-字公瑾
43.鲁肃-字子敬
44.吕蒙-字子明
45.程普-字德谋
46.黄盖-字公覆
47.韩当-字义公
48.蒋钦-字公奕
49.周泰-字幼平
50.陈武-字子烈
51.陈表-字文奥(陈武之庶子)
52.董袭-字元代
53.甘宁-字兴霸
54.淩统-字公绩
55.徐盛-字文向
56.潘璋-字文珪
57.丁奉-字承渊
58.朱治-字君理
59.朱然-字义封(朱治姊子也)
60.朱绩-字公绪(朱然之子)
61.吕范-字子衡
62.吕据-字世议(吕范之子)
63.朱桓-字休穆
64.朱异-字季文(朱桓之子)
65.虞翻-字仲翔
66.陆绩-字公纪
67.张温-字惠恕
68.骆统-字公绪
69.陆瑁-字子璋(陆逊之弟)
70.吾粲-字孔休
71.朱据-字子据
72.陆逊-字伯言
73.陆抗-字幼节(陆逊之子)
74.陆景-字士仁(陆逊之子,陆抗之弟)
75.孙登-字子高(孙权之长子)
76.谢景者-字叔发
77.孙虑-字子智(孙权之子,孙登之弟)
78.孙和-字子孝(孙权之子,孙虑之弟)
79.孙霸-字子威(孙权之子,孙和之弟)
80.孙奋-字子扬(孙权之子,孙霸之弟)
81.贺齐-字公苗
82.全琮-字子璜
83.吕岱-字定公
84.周鲂-字子鱼
85.锺离牧-字子干
86.潘濬-字承明
87.陆凯-字敬风(陆逊之族子)
88.陆胤-字敬宗(陆凯之弟)
89.是仪-字子羽(本姓氏)
90.胡综-字伟则
91.徐详者-字子明
92.吴范-字文则
93.刘惇-字子仁
94.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之长子)
95.聂友-字文悌
96.滕胤-字承嗣
97.孙峻-字子远(孙坚弟孙静之曾孙)
98.孙綝-字子通(与峻同祖)
99.濮阳兴-字子元
100.王蕃-字永元
101.楼玄-字承先
102.贺邵-字兴伯
103.韦曜-字弘嗣
104.华覈-字永先----------------------------------------------------------------------------------
魏书:P.S.吕布、董卓等人因其记载列於此书中,因而列出
而不是代表吕布等人属於魏的势力因为的魏太多,所以唔隔行
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曹嵩之子)
2.曹节字元伟
3.曹腾字季兴(曹节之子)
4.曹嵩字巨高(曹腾之养子,夏侯惇之叔父)
5.乔玄字公祖
6.韩馥字文节
7.孔骸字公绪
8.王匡字公节
9.桥瑁字元伟
10.袁遗字伯业
11.刘岱字公山
12.徐璆字{孟平}{孟玉}
13.郗虑字鸿豫
14.潘勗字元茂
15.韩遂字文约
16.金禕字德禕
17.耿纪字季行
18.金邈字文然(金禕之子)
19.金穆字思然(金禕之子,金邈之弟)
20.魏讽字子京
21.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
22.曹叡字元仲(曹丕之子)
23.郝昭字伯道
24.秦朗字元明
25.张茂字彦林
26.曹芳字兰卿(曹叡之养子)
27.张特字子产
28.郭脩字孝先
29.讳髦字彦士(曹叡之孙,曹霖之子)
30.应余字子正
31.董卓字仲颖
32.何进字遂高
33.周毖字仲远
34.伍琼字德瑜
35.孙瑞字君荣
36.孙萌字文始(孙瑞之子)
37.袁绍字本初
38.袁安字邵公(袁绍之高祖父)
39.袁成字文开(袁安之孙)
40.母班字季皮
41.田丰字元皓
42.审配字正南
43.逢纪字元图
44.袁谭字显思(袁绍之子)
45.袁熙字显奕
46.袁尚字显甫(袁绍之子,袁谭之弟)
47.韩珩字子佩
48.袁术字公路
49.陈温字元悌
50.陈瑀字公玮
51.日磾字翁叔
52.刘表字景升
53.韩嵩字德高
54.傅巽子公悌
55.吕布字奉先
56.张邈字孟卓
57.陈宫字公台
58.陈登字元龙
59.臧洪字子源
60.公孙瓒字伯珪
61.关靖字士起
62.陶谦字恭祖
63.张杨字稚叔
64.眭固字白兔
65.公孙度字升济
66.张鲁字公祺
67.夏侯惇字元让
68.夏侯楙字子林(夏侯惇之子)
69.韩浩字元嗣
70.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之族弟)
71.夏侯霸字仲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
72.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渊之子,夏侯之弟)
73.夏侯惠字稚权(夏侯渊之子,夏侯、夏侯威之弟)
74.夏侯和字义权(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之弟)
75.夏侯称字叔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
76.夏侯荣字幼权(夏侯渊之子,夏侯称之弟,排名第五)
77.夏侯湛字孝若(夏侯威之孙)
78.曹仁字子孝
79.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
80.曹洪字子廉(曹操之从弟)
81.曹休字文烈(曹操之族子)
82.曹肇字长思(曹休之子)
83.曹摅字颜远(曹肇之孙)
84.曹真字子丹(曹操之族子)
85.曹爽字昭伯(曹真之子)
86.杨伟字世英
87.邓颺字玄茂
88.丁谧字彦靖
89.丁斐字文侯(丁谧之父)
90.毕轨字昭先
91.李胜字公昭
92.李休字子朗(李胜之父)
93.桓范字元则
94.鲁芝字世英
95.杨综字初伯
96.何晏字平叔
97.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之从子)
98.夏侯玄字太初(夏侯尚之子)
99.许允字士宗
100.许奇字子泰(许允之子)
101.许猛字子豹(许允之子)
102.许遐字思祖(许奇之子)
103.许式字仪祖(许猛之子)
104.王经字{彦伟}{彦纬}
105.崔洪字良伯(崔赞之子)
106.荀彧字文若
107.荀淑字季和(荀彧之祖父)
108.荀爽字慈明(荀彧之叔父)
109.荀靖字叔慈(荀淑之子)
110.张衡字正平
111.严象字文则
112.韦康字元将
113.荀衍字休若(荀彧之第三兄)
114.荀谌字友若(荀彧之第四兄)
115.荀闳字仲茂(荀谌之子)
116.荀融字伯雅(荀衍之孙)
117.荀恽字长倩(荀彧之子)
118.荀俣字叔倩(荀彧之子,荀恽之弟)
119.荀诜字曼倩(荀彧之子,荀俣之弟)
120.荀寓字景伯(荀俣之子)
121.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荀诜之弟)
122.荀粲字奉倩(荀彧之子,荀顗之弟)
123.荀頵字温伯(荀恽之孙)
124.荀崧字景猷(荀頵之子)
125.荀羡字令则(荀崧之子)
126.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从子)
127.荀昙字元智(荀攸之祖父)
128.荀昱字伯脩(荀昙之兄)
129.何顒字伯求
130.贾诩字文和
131.袁涣字曜卿
132.袁滂字公熙(袁涣之父)
133.袁侃字公然(袁涣之子)
134.袁宇字宣厚(袁涣之子)
135.袁奥字公荣(袁涣之子)
136.袁准字孝尼(袁涣之子)
137.袁粲字仪祖(袁滂之弟)
138.张范字公仪
139.张承字公先(张范之弟)
140.凉茂字伯方
141.国渊字子尼
142.田畴字子泰
143.王脩字叔治
144.王仪字朱表(王脩之子)
145.邴原字根矩
146.张貔字邵虎
147.张泰字伯阳(张貔之祖父)
148.张邈字叔辽(张貔之父)
149.管宁字幼安
150.王烈字彦方
151.张?字子明
152.胡昭字孔明
153.庾嶷字劭然
154.庾?字玄默(庾嶷之子)
155.庾遁字德先(庾嶷之弟)
156.何桢字元干
157.焦先字孝然
158.扈累字伯重
159.青牛先生字正方
160.石?字德林(只知其字,不知其名)
161.崔琰字季珪
162.孔融字文举
163.许攸字子远
164.娄圭字子伯
165.崔谅字士文(崔琰之兄孙)
166.毛玠字孝先
167.徐奕字季才
168.何夔字叔龙
169.何熙字孟孙(何夔之曾祖父)
170.何曾字颖考(何夔之子)
171.何邵字敬祖(何曾之子)
172.何遵字思祖(何夔之庶兄)
173.何绥字伯蔚(何遵之子)
174.邢顒字子昂
175.邢乔字曾伯(邢顒之曾孙)
176.鲍勋字叔业
177.司马芝字子华
178.刘勋字子台
179.锺繇字元常
180.锺皓字季明
181.锺毓字稚叔(锺皓之子)
182.华歆字子鱼
183.华表字伟容(华歆之子)
184.华廙字长骏(华表之子)
185.华峤字叔骏(华表之子)
186.华澹字玄骏(华表之子)
187.华昆字敬伦(华廙之子)
188.华荟字敬叔(华廙之子)
189.华恒字敬则(华廙之子)
190.华轶字彦夏(华澹之子)
191.王郎字景兴
192.王肃字子雍(王郎之子)
193.王恂字{子良大}{良夫}(王肃之子)
194.董遇字季直
195.程昱字仲德
196.程晓字季明(程昱之孙)
197.郭嘉字奉孝
198.郭奕字伯益(郭嘉之子)
199.郭敞字泰中(郭嘉之孙)
200.董昭字公仁
201.刘晔字子扬
202.刘陶字季冶(刘晔之子)
203.蒋济字子通
204.刘放字子弃
205.孙资字彦龙
206.刘许字文生(刘放之孙)
207.孙楚字子荆(孙资之孙)
208.孙盛字安国(孙楚之孙)
209.刘馥字元颖
210.刘弘字叔和(刘馥之子)
211.司马朗字伯达
212.司马隽字元异(司马朗之祖父)
213.司马防字建公(司马朗之父)
214.司马望字子初(司马朗之弟->司马孚之子)
215.司马洪字孔业(司马望之子)
216.赵咨字君初
217.赵酆字子仲(赵咨之子)
218.梁习字子虞
219.张既字德容
220.阎行字彦明(後名豔)
221.夏侯儒字俊林(夏侯尚之从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