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饿莩遍野: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忍饥挨饿: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众口嗷嗷: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饥寒交迫: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饥餐渴饮: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

形容很饿的成语

形容很饿的成语。

挨饿受冻、饥肠辘辘、饥火烧肠、饥冻交切、忍饥受饿、担饥受冻、嗷嗷无告、饥寒交切、食饥息劳、狼吞虎咽、饿莩遍野、众口嗷嗷、枵肠辘辘、饥不择食、啼饥号寒、嗷嗷待哺、肚束三篾、嗷嗷待食、饥而忘食、饥虎扑食、箪食与饿、蝉腹龟肠。

饿的解释:本义:饥之甚。与“饱”相对,饿,饥也。——《说文》,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使受饿;感到饥饿: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贫困;缺少。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

成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形容非常饥饿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非常饥饿的成语有:

一、饥肠辘辘 [ jī cháng lù lù ] 

1. 【解释】: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2.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3. 【示例】:这时已错了传膳的时刻,都是天色微明吃的早饭,至此无不~。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二、饥不择食 [ jī bù zé shí ] 

1. 【解释】: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2.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3. 【示例】:自古有几般:~,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三、忍饥受饿 [ rěn jī shòu è ] 

1. 【解释】: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2. 【出自】: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3. 【示例】:今日是荒年饥年,亏杀你独自支吾。终不然我自温饱,教你~。 ◎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

四、挨冻受饿 [ ái dòng shòu è ] 

1. 【解释】: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2.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五、饥冻交切 [ jī dòng jiāo qiē ] 

1. 【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2.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形容肚子很饿的成语有哪些

饥肠辘辘、饥不择食、饥寒交迫、饿莩遍野、饥焰中烧\x0d\x0a一、饥肠辘辘\x0d\x0a【解释】: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x0d\x0a【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x0d\x0a【译文】:“可是枵的肠胃开始咕咕直响,饥饿不能忍受。”\x0d\x0a【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饥饿\x0d\x0a二、饥不择食\x0d\x0a【解释】: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x0d\x0a【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x0d\x0a【译文】:“问:‘为什么是和尚家风?’老师说:‘吃饭的时候不做任何选择。’”\x0d\x0a【语法】:补充式;作宾语;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x0d\x0a三、饥寒交迫\x0d\x0a【解释】: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x0d\x0a【出自】:晋·陶潜《劝农》:“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x0d\x0a【译文】:“平安安逸,年底什么希望?担石不储备,饥寒交到。”\x0d\x0a四、饿莩遍野\x0d\x0a【解释】: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x0d\x0a【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x0d\x0a【译文】:“厨房里有肥嫩的肉,厩有肥马,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是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x0d\x0a五、饥焰中烧\x0d\x0a【解释】: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x0d\x0a【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独行衢市间,饥焰中烧,无所为计。”\x0d\x0a【译文】:“天黑了,饿着肚子独自行走街道之间,饥饿火焰中烧,没有办法。”

描写关于“饥饿”的成语有哪些?

饥肠辘辘[jī cháng lù lù]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食不果腹[shí bú guǒ fù]

果:充实。不果腹:吃不饱肚子。食:吃。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ān]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饥寒交迫[jī hán jiāo pò]

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饥不择食 [jī bù zé shí]

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饥火烧肠[jī huǒ shāo cháng]

形容饥饿难忍

造句

有的孩子不吃早饭,中午回到家已饥肠辘辘,长此以往就会有损健康

每当回忆起过去那段食不果腹的日子,奶奶就会眼含泪水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到食物,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解放前,广大穷苦百姓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小明已饿得饥不择食,任何食物都吃得津津有味

工人们忙碌了一天,他们可不是一点点的饿,应该是饥火烧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