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沈葆桢、曾宗彦、严复、林旭、林长民、林觉民、冰心、陈矩孙、王冷斋。

林则徐:主要事迹: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严复简介: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

三坊七巷走出了那些名人(写徉越多,越会采纳)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巷。

黄 璞(867-?)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 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封卫国 公,曾居安民巷内,门号不详;

陆 蕴(约1071-1120)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锦坊;

陆 藻(?-1129)宋宣和年间人,陆蕴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锦坊;

陈 烈(1012-1087)宋著名学者,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内,门号不详;

陈 襄(1017-1080)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举司天监等职。故居在塔巷内,门号不详;

郑 穆(1018-1092)宋皇佑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赞善等职。故居在文儒坊内,门号不详;

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 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府第现文儒坊42号;

张 经(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 泮(?-约1524)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其兄清源、弟浚渊皆进士,时称“闽中三凤”。曾居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廷玉(?-约1530)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曾在衣锦坊内居住,门号不详;

许 友(1615-1663)清顺治年间人,不仕,以诸生终。工书、善画、能诗,时称“三绝”。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 帙(生卒不详)林则徐之母,故居现文儒坊19号;

林 佶(1660-?)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五十一年钦赐进士,书法家,官至内阁中书,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林 侗(1628-1716)清康熙年间贡生,林佶之兄,工隶书,研究金石,著作颇丰。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李 馥(1662-1745)清康熙年间官至浙江巡抚,曾在内黄巷居过,门号不详;

黄莘田(1683-1768)康熙四十一年举人,诗人,官至广东四会县知县,故居现光禄坊早题巷4号;

三坊七巷居住过的名人

沈葆桢、林觉民、严复、欧阳氏、林聪彝,等等。

三坊七巷区内有众多名人故居和著名建筑物,其中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欧阳氏民居、小黄楼、林聪彝故居、二梅书屋、陈承裘民居、叶在琦民居、水榭戏台等十多处经典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三坊七巷区内的中轴街南后街就像一条文化、生活大动脉,将新鲜丰富的文化、生活气息,经过三坊七巷的支脉,输送到分布在其中的名宅大院。

三坊七巷简介

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总占地约45公顷,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