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苗防疫。鸡苗的质量是直接决定着雏鸡的生长能力的,因此与其成活率也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购买鸡苗的时候要选择正规、养殖流程完善的种苗场,保证鸡苗的质量。选购好鸡苗之后还要做好防疫工作,我们要根据免疫程序进行一系列的免疫工作。主要也要根据养殖场等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而进行。而且在购买鸡苗的时候,一定要向种苗场索要真实的免疫程序证明。

2、温度控制。鸡舍内的温度与雏鸡的成活率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在养殖的时候,除了查看温度计之外。还要仔细观察雏鸡的生活状态,例如叫声、粪便等。当温度过高的话,雏鸡的翅膀会展开,呼吸声音加重,并且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因此我们要根据天气变化、雏鸡体质年龄等合理的调控鸡舍温度。要注意的是,在保证育雏室温度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要避免贼风,防止直接吹到雏鸡身上,导致雏鸡受寒感冒。

3、饲料管理。饲料对雏鸡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饲喂饲料的时候,要保证饲料多样化。如果饲料长时间单一的话,会导致雏鸡缺乏营养,出现营养不良的不良现象。例如如果长时间饲喂玉米的话,由于玉米的钙磷含量少,因此会导致雏鸡出现骨骼畸形、抵抗能力下降等问题。缺乏维d的话则会导致发育不良,喙骨软弱,站立困难。营养缺乏严重且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雏鸡成批死亡。

4、适时开饮。从外购苗规模的雏鸡鸡苗,其运输时间较久,或者是做疫苗防疫的时候哦,其开饮时间会有所推迟。也可能在喂水的时候雏鸡不知道该如何喝水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雏鸡开饮不及时。那么会造成雏鸡失水过度,体重下降,出现干瘪、抽搐等不良现象,严重的时候死亡。雏鸡在破壳后一天内要及时饮水,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避免发生缺水或者是狂饮导致暴毙等现象。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肉仔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加强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

(1)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及鸡场的毁灭性损失。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在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只有发生过这种疾病,才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2)适时开饮,防止脱水往往容易因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疫苗等准备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引起脱水。雏鸡脱水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最后衰竭、瘫痪而死亡。刚出壳的雏鸡第一件事就是在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使其新陈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痪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水和电解多维,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3)防止中毒死亡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用饮水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切忌把饲料和农药放在一起而造成农药中毒;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4)防止聚堆挤压而死在雏鸡阶段,聚堆挤压而死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而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太长,特别是断水后再喂时发生的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5)加强管理,预防各种恶癖的发生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啄。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含量要合理,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的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6)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沙门氏菌病是造成817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两病症的流行病学,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地克珠利等药物。(7)防止温湿度急骤变化和通气不良若育雏时保温不好,温度偏低,则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可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忽高忽低,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有的强调保温,空气不流通,导致鸡只被闷死;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这都是由于没有调节好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缘故,造成育雏环境恶劣,给雏鸡带来生长迟滞、死亡的后果。以上几个因素中,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8)供给全价平衡饲料,预防营养性疾病饲料品种单一,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容易引起各种营养缺乏症。如维生素D缺乏,则容易引起发育不良,喙和骨软弱且易弯曲,脚腿软弱无力或变形;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患白肌病,因此应选用信誉好的公司的饲料。(9)严格消毒,预防脐部感染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发炎引起脐炎,因此应用福尔马林熏蒸的办法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鸡体温2~3℃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降低此病的死亡率。(10)防止兽害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所以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门最好用弹簧拦好,自动关闭;堵塞室内所有洞口。冬季防止麻雀等鸟类进入。

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抵抗力弱等生理特点,为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均匀度需注意以下几点:_ 1.选择优良品种,引进优质的鸡苗_ 如鸡苗应来自有良好的母源抗体且无白痢、传染性脑髓炎、副伤寒、霉形体污染的种鸡场,同时鸡苗应来自种蛋50-65g(蛋用鸡种蛋)或52-68g(肉用鸡种蛋),且手感有力,叫声响亮,卵黄吸收良好,脚干饱满不脱水。__小鸡到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_育雏舍及器具设备的清洗及消毒。_各项空间要计算好,防止密度过大。_ 空舍及隔离,空舍时间应在4周以上为宜。_小鸡到达前1天,所有育雏准备都必须完成;小鸡到达时,_尽快入舍,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遭到热应激时可饮用电解质水,即50-100g多维电解质/100Kg水饮2天,先让小鸡喝水2—3小时,然后在喂料。_前3天要24小时点灯,灯光愈亮愈好。以便小鸡能充分的吃料和饮水。_ 2.育雏温、湿度要平稳。_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既怕热、又怕冷,对温度要求严格,特别在最初2周,要求舍内温度高低适合,平稳均衡,切忌忽高忽低地剧烈变化。_加强饮水消毒,适时饮水。_ 饮水是鸡感染细菌或病毒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因而要注重饮水消毒,除饮水中加入禁忌的药物或正常饮水免疫外,饮水消毒在整个饲养期均不应间断。加药量应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氯控制在每公斤水中含3—5毫克范围内即可。_ 3.搞好防疫,适时接种疫苗。_ 育雏期要实施“封闭式育雏”即饲养人员及技术员全部食宿在鸡舍内,严禁出生产区,尤其对有一定饲养规模的鸡场,这一点很重要。对于农户在育雏期间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不许乱串家门,不外购鸡产品等,若本村或邻村有鸡传染病发生,则应加强消毒,注意防范。_在提高鸡群的抗病力的很多因素中,有效的人工免疫是一项十分有力的措施,但要做好鸡群的免疫保健,须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即: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的可靠性,接种质量等,现代家禽生产的兽医工作应该是以家禽保健为重点,并采用积极的、主动的监测手段,以确保鸡群的健康,提高生产水平,发挥其遗传潜能。 4.控制好球虫病的发生。_ 雏鸡在15—45日龄球虫病为高发期,尤其是采用平养的方式,球虫病是鸡场危害最大的最主要的寄生虫疾病,正逢雨水较多季节或温暖潮湿环境,就有利球虫发育而至球虫病流行。 5.其他 饲喂全价饲料,防止恶食癖发生,防止挤压及兽害。

想要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清洗完毕后,应做好消毒工作,碘制剂、氯制剂均可作为消毒产品使用。地面可采用火焰喷洒,如果上一批鸡有传染病,需等30天后再进雏,并需加大消毒剂量。另外,检查电源设备、饮水设备是否正常,并注意防鼠,也是进雏2周需要做的事情。这段时间主要是进行补充消毒、设备调试和物资准备。消毒好饮水器、跳板、料板等,关闭鸡舍内的门窗,封闭鸡舍的排风口和进风口,进行一次熏蒸消毒。

材料可选择甲醛。要有足够的空间让雏鸡自己采食(防止它们互相挤压致死)。饲料要营养丰富,颗粒要细(碎料),粗蛋白不应低于20%。通常使用高质量的全价平衡日粮,以避免因饲料中缺少某些营养物质而造成营养缺乏。雏鸡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应保证充足的自由水和食物。一般来说,鸡出壳后24小时内应让其饮水。初次饮水时,可用温水和适量的广谱抗菌药水。

对胃肠道进行消毒,清理胃肠道细菌。然后喝10%~15%的葡萄糖水或正常的生理盐水。当1/3的雏鸡有觅食行为时即可开食,一般幼鸡进入育雏舍后,休息饮水后即可开食。最适宜的饲喂器具是大的扁平容器或盘子,将饲料分散在盘子里,因为雏鸡的消化道容积小,消化功能差,不能过量,过量会引起消化不良,易发生消化道疾病。第一天少喂,1~2小时喂一次。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小鸡怎样喂养成活率高

小鸡喂养成活率高方法:

1、雏鸡出壳后最好在12~24小时内进行饮水,最长不超过36小时,且在开食前进行。

2、雏鸡尤其是新买回来的小鸡都比较脆弱,它们既没有长出羽毛也没有母鸡保护,一个小的加热灯不仅使他们温暖,而且还有助于保护他们不被他们的同伴们啄食。重要的是要确保加热灯是稳定的,附近不要任何可以着火的东西。

3、要特别注意给雏鸡苗保持合适的温度,1—3日龄把温度调节为40—35℃,4—5日龄把温度调节为34—33℃,6—8日龄把温度调节33—32℃,9—12日龄把温度调节为32—30℃,13—20日龄把温度调节为30—28℃,20日龄后可生活在常温。

小鸡生长缓慢的原因

1、雏鸡开水和开食环节没有做好,后期肠胃吸收不好,从而导致鸡生长变慢。

2、雏鸡育雏阶段管理没有做好,从而导致鸡生长变慢。

3、不能按要求做育雏栏、摆放真空饮水器和适时喂料,给雏鸡提供充足水位和料位,使雏鸡开水开食不均匀。

4、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氨气过重等,都会影响到鸡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5、饲料配比不合理,钙磷比例不平衡等,都会影响鸡的成长速度。

怎么养小鸡仔成活率高

怎么养小鸡仔成活率高

怎么养小鸡仔成活率高,养鸡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但是养鸡是需要技巧的,挑选雏鸡时以活泼好动,眼睛大而有神,绒毛富有光泽,这样的才好养活,那么怎么养小鸡仔成活率高呢?

怎么养小鸡仔成活率高1

小鸡苗怎么样成活率高

1、挑选优秀鸡苗

挑选雏鸡时以活泼好动,眼睛大而有神,绒毛富有光泽,长短适中、体态匀称,叫声清脆响亮的雏鸡为宜。

2、鸡舍消毒

(1)在雏鸡进入鸡舍之前,对鸡舍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空气使用42ml福尔马(林),21g高锰酸钾进行熏蒸。

(2)每立方米空间使用40-60ml甲醛进行熏蒸,进雏前3天左右,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3、温度、湿度、光照管理

(1)及时调整育雏的温度。如果雏鸡分布均匀,活泼好动,说明温度比较合适。如果雏鸡拥挤在一起,颈部收缩,说明温度过低。如果雏鸡分布比较分散,并且张嘴喘气,说明温度过高。

(2)合适的湿度以及光照,可以降低雏鸡染病的概率,保证雏鸡进食正常。

4、其他管理

(1)每天让雏鸡进行适量运动,可以增进食欲,促进代谢,加快消化。

(2)每天及时清扫粪便以及垫料,保证环境清洁,同时保证育雏舍的通风透气性。

怎么养小鸡仔成活率高2

育雏室里的温湿度

1.1)育雏温度的重要性

由于雏鸡的体温在10日龄以前比成年鸡低3℃左右,而从10日龄以后到21天后才逐渐恒定到正常的体温。因此来说,如果育雏室里面的温度较低的时候,雏鸡的体热散发较快,就会感到发冷,从而导致雏鸡的体温下降而生病。

如果育雏室里面的环境过高的时候,而雏鸡没有汗腺,在小鸡没发通过汗腺的方式散热的情况下,雏鸡就会感到很不适,从而加速饮水造成雏鸡的肠道疾病的发生。因此来说,在育雏的过程中,温度是育雏成功关键的第一步骤。

1.2)雏鸡生长过程中所适宜的温湿度

雏鸡的日龄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雏鸡的头3日龄,由于雏鸡自身的体温较低,因此育雏室内的温度要在34~36℃左右,而湿度要保持在65%~70%左右。第4~7日龄,随着雏鸡的自身体温逐渐增高,此时的育雏室温度要保持在32~33℃左右,湿度要控制在60%~65%之间。

第8~14日龄,育雏室内温度下降到29~32℃,湿度以后始终保持在55%~60%就可以了。第15~21日龄,育雏室内温度要下降到27~29℃。

第22~27日龄,育雏室温度在24~27摄氏度。第28~35日龄,育雏室温度下降到21~24℃就可以了,而小鸡的育雏也就结束了。而在育雏期过后,鸡舍温度始终保持在21℃为止。

1.3)育雏期间温湿度控制的注意事项

在育雏期间,育雏室里面的温湿度一定要控制好,切忌育雏室温度的忽高忽低,特别是在夜间育雏的时候,由于雏鸡在夜间睡觉,因此在夜间的时候,育雏室的.温度要比白天增高1~2℃才行。

而在湿度方面也要注意,如果育雏室里面的湿度达不到或者过高,就会造成雏鸡脱水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因此笔者建议要使用干湿温度计来控制育雏室里面的温湿度。

如何给雏鸡喂料和饮水

2.1)及时给雏鸡饮水和喂料的重要性

由于出生雏鸡体内还残留一些未吸收完的卵黄,而给雏鸡及时的饮水可以促进卵黄的吸收,并增加食欲帮助期间的消化,来提高雏鸡的抵抗力。

如果雏鸡断水,由于育雏室内干燥,雏鸡在呼吸和排便的时候就会散失大量的水分给雏鸡生长带来影响。因此来说,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以内必须让小鸡先饮到水,再喂料。

2.2)怎样给雏鸡饮水和喂饲料

在雏鸡到达育雏室后,首先要让雏鸡稳定半个小时,等雏鸡充分休息后,然后开始给雏鸡饮水。而饮水的器具有“钟式饮水器”并选用雏鸡的饮水器,以利于每一个雏鸡都能喝到水。

而在饮水的温度上,一定要使水温保持在20~22℃就可以,不能过凉或者过热。为了促进雏鸡的胎粪排出有利于雏鸡的生长。所以在最初的几天中,水中要加入5%左右的葡萄糖和水溶性多重维生素,这样能增加雏鸡的抵抗力,利于雏鸡的健康成长。

当雏鸡开饮水2~3个小时后,可以在育雏地面上铺上编织袋或者塑料纸,然后再在上面撒放小米或者雏鸡开口料让雏鸡啄食。而一天可以饲喂雏鸡6~8次左右,每2个小时饲喂一次。头2天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第3天就可以换成雏鸡料槽来饲喂。

2.3)给雏鸡饮水和喂料时候的注意方法

在给雏鸡饮水的时候,要保持饮水终日不断,饮水器里面要经常检查,不要让雏鸡的粪便进入到水槽之中,保持饮水的干净性,并经常用消毒剂对饮水器进行消毒。

在给雏鸡喂料的时候,要少喂勤添,并保证雏鸡一次吃完料,而且保证没一个雏鸡都能吃到饲料。在饲料的卫生方面也要保持干净,有利于雏鸡在好环境下生长。

怎么养小鸡仔成活率高3

一、小鸡怎样喂养成活率高

1、小鸡刚进入育雏室时,室温保证在34℃-35℃左右,后期根据小鸡生长情况逐渐降低温度。

2、根据鸡的品种、大小、强弱等,合理分配小鸡的饲养密度,一般20-30平方米的笼体面积养殖1000只小鸡为宜,后期随着小鸡的生长,适当减小养殖密度。

3、鸡舍内的粪便需要定期清扫,并注意日常进行通风换气,避免因氨气味过重而引发疾病。

4、饲料配方:谷实类为50%-60%,糠麸类为5%-10%,油饼类为20%-25%,动物性饲料为7%-20%,骨粉、贝壳粉5%;食盐0.3%-0.5%,青饲料另外加喂。

不能选择单一饲料喂鸡,否则容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这样无法满足小鸡对营养的需求,从而导致小鸡体质瘦弱,生长速度缓慢。喂料不宜过湿,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以八成饱为宜。

二、小鸡养殖中容易出现哪些疾病

1、白痢

一般由鸡白痢杆菌诱发,发病症状为鸡不愿意走动、粪便臭气严重、呼吸困难等,可以用0.01%灰锰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进行治疗。

2、球虫病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逐渐消瘦、排红色胡萝卜样粪便等。可以使用白球痢康进行治疗。笼具、料槽、水槽需定期用20%石灰水或30%的草木灰水(或百毒杀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3、新城疫

发病初期采食量突然下降甚至不食、饮水量增加、精神萎靡、呈昏睡状、羽毛松乱、离群呆立、闭目缩颈、头下垂或者伸进翅膀下。

病情逐渐加重后还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伸颈张口呼吸等症状。可以使用独败配合囊温康拌料治疗,连用4天左右。如果与溶菌1号交替使用,可防止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

雏鸡怎么养成活率较高

育雏密度:养殖的密度控制在10-20只,防止踩踏挤压。 鸡舍通风:在晴天可以将鸡舍的门打开,让空气流通。 雏鸡饮水:引导雏鸡自己饮水,注意要在水中添加葡萄糖,增加抵抗力。 投喂食物:喂食熟米饭、玉米渣,每天投喂4-5次。

雏鸡如何饲养成活率较高

1、育雏密度

在育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整体的养殖密度,原则上来说四周龄的雏鸡,养殖密度维持在每平方米20-25只,五至七周龄保持到10-20只,只有保证有合理的养殖密度,才能确保每一只雏鸡均匀地采食,防止踩踏挤压。

2、鸡舍通风

育雏的时候密度一般比较大,鸡群的排泄物以及食物和垫料发酵后就会产生氨气,舍内氨气过多的时候,雏鸡抵抗力会下降,导致鸡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所以一定要给鸡舍通风换气,保证鸡舍空气的新鲜度。

3、雏鸡饮水

刚购买的雏鸡会出现应激反应,不会主动饮水,这时需要我们去引导雏鸡喝水,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葡萄糖、速补21和维生素C,不仅能帮助雏鸡饮水,还能提高雏鸡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少病害的产生。

4、投喂食物

在饲养雏鸡的过程中,最好投喂精细的饲料,每次需要将食物煮熟后再喂食,比如熟米饭、玉米渣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要一次性喂太饱,否则小鸡会消化不良,出现胀气的现象。

养鸡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鸡仔”的成活率?

场地选择在山上养有很多好处的,因为在山上养鸡,活动场地大,优势也很大的,在山上鸡可以到处乱跑,可以吃到野生虫,新鲜草这类,细菌又少,那么你的鸡存活率就提高了。要养好鸡,首先要把雏鸡养好,雏鸡成活率高大鸡的成活率才会高。去年我发了两批鸡苗给娘家养,每一批都是300只,第一批成活率95%,而第二批10%,第二批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前期管理不好造成的。

引入鸡苗前几天,育雏室内一定要消毒,比如用火碱和石灰水喷洒地面,再用烟熏消毒,最后用含碘类的消毒剂喷雾消毒。这样把病毒细菌消灭干净,以后维鸡才好管理!喂料时也是对鸡群观察的重点时间,育雏50只鸡~80只鸡一个料桶,大鸡20-30只鸡一个料桶,避免有些鸡吃不到料 一晚上不吃料,鸡会比较饥饿,抢料很明显,那些不抢料的,直接就是有问题的,及时处理。

从理论上讲,提高养鸡的成活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引进强健种苗。引进鸡苗时,要从没有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种鸡场引进,避免垂直传播的疾病侵害幼雏。鸡仔在之后的饲养过程中,因为幼小,对于天气、温度的适应能力还很差;所以必须要先放到适合鸡仔饲养的恒温养殖区进行饲养;饲养时间为20天左右。

育雏前期适宜的环境湿度在70%-85%,青年鸡和成年鸡适宜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65%,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40%时,环境干燥,空气中的粉尘增多,容易出现呼吸道病。雏鸡羽毛生长不良、易脱水,成年鸡的羽毛凌乱,皮肤干燥。定期做防疫,保持鸡舍干净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