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消毒液、花瓶、水。然后就是对球根进行消毒杀菌,防止它腐烂。我们首先把干枯的表皮及老根出去,泡在高锰酸钾溶液里浓度以淡淡紫红为准)一刻钟,进行侵泡消毒。

2、阴干:消毒后,将种球里的水甩干,记得要自然阴干一天。

3、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不用底肥。只需把种球种植到盆土中,土壤高度以盖住种球最高点2公分为准,没有球根种植经验的话,建议大家以种球顶端最高点露出土壤半公分为宜主要防止浇水过多造成腐茎病,建议大家用后者),种植完成后浇透盆水。

4、前期养护:种植后可放在不高于10度左右的环境里催根发芽,整个催根发芽期大约在20-30天视环境温度可有不同)。在浇水的环节上,做到干透浇透,切记不要随意浇水,可以用掂量花盆重量的方法来判断干湿程度。

5、后期养护:盆友们在可以适当提高生长环境的温度来缩短开花需要的时间,生长温度控制在在15-20度左右为宜。低于10度,生长相对缓慢,但对生长没有太大影响;高于25度则容易产生盲花现象花芽生长不好无法开花)。平时可以加长日照时间,日照多,则植株相对较矮,株型优美。正常养护下,从出芽到开花大约需要30天左右,环境温度高,则开花比较早。

风信子如何养殖

温度:风信子长根要2-6℃,长叶要10-12℃,开花要15-18℃。光照:每天适量光照,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土壤:排水良好、肥沃、不太干燥的沙质壤土。水分:原则是见干见湿,注意水分不宜过多,也不能让盆土过干。

一、温度

鳞茎在2~6℃低温时根系生长最好,芽萌动适温为5~10℃,叶片生长适温为10~12℃,现蕾开花期以15~18℃最有利。鳞茎的贮藏温度为20~28℃,最适为25℃,对花芽分化最为理想。

二、光照

风信子养殖过程中,建议每天给予适量的光照时间,光照过弱的话,会导致植株瘦弱、花苞小、叶子发黄等,但是光照强度也不宜过大,光照过强的话,会导致风信子的花期过短。

三、土壤

风信子应选择排水良好,不太干燥的沙质壤土为宜,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中性至微碱性,pH值6-7的水平。盆栽基质可以用富含腐殖质的腐叶土、园土、粗沙等量混合,加入少量骨粉。

四、水分

浇水原则既是见干见湿。注意水分不宜过多,也不能让盆土过干。

北方地区一般种上浇水之后,半个月内是不用浇水的;如果是南方地区,一个月也不用浇水,有时候虽然土壤表面干了,但是底下是湿的,如果再浇水就是多余的了。

为保持温室的湿度而进行的浇水,浇水的时间选择为早上比较好一些.

五、注意事项

1、度夏注意事项

①栽培后期应节制肥水,避免鳞茎“裂底”而遇雨季而腐烂。

②鳞茎不留土中越夏,每年必须挖起贮藏,鳞茎要充分阴干,否则不耐贮藏。

2、贮藏注意事项

①及时采收鳞茎,过早采收,生长不充实,过迟常遇雨季,土壤太湿。

②贮藏环境必须保持干燥凉爽,将鳞茎分层摊放以利通风。

3、其他注意事项

风信子只有在低温的环境下才能够成长,所以应该在自然环境下让风信子生长,等到气温低于0度会后再将风信子移入室内。

风信子怎么养

水培养殖:将完好无损伤的种球用多效唑浸泡后,放入装有营养液的器皿中。

定期换水:养殖初期每周换水一次,并对种球和容器进行清洗,孕蕾期每隔2天换水一次。

光温条件:将风信子放在光照充足的位置,温度保持在10度左右。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土培:土壤选择不含杂质,经过消毒的,具备排水性、透气性、保水性的土壤。光照,一般情况下提供全光光照,而夏季光照灼热时需要遮光。浇水,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定量,不过盆土中不能有积水,盆土不能太干燥。水培:换水不能太勤快,一般等到水质混浊的时候再换水。而容器中的水位不能太高,水位与球茎最好留有一厘米至两厘米的距离。

一、土培养殖方法:

1、土壤选择:为了防止风信子在养殖初期就感染上病害,我们在选土的时候,需要注意盆土中是否含有虫卵等不利于它生长的杂质。如果无法确定土壤中是否含有,我们可先消毒再使用。另外,盆土一定要是透水、排水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

2、光照:一般情况下只要光照不是很强烈,很灼热,都可将风信子养殖在全光环境中,因为这样它能吸收到足够的光照,让自己的长势更好或促进开花。但需要注意一点,在炎热的夏季,为了风信子不会被晒伤,我们最好做一下遮光。

3、浇水: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更改浇水的量与时间。在冬季一般间隔十天左右浇水一次,浇水的时间在正午。夏天一般两三天浇水一次,浇水的时间在清晨或傍晚。春秋两季每隔四五天浇水一次,浇水时间可随意。另外,无论是什么季节,盆土中都不能有积水。

水培养殖方法:

1、换水:在养殖的过程中换水不能太过频繁,因为会影响它的生长。所以平常换水是根据水质的浑浊程度,当水中有很多杂质时就可换水。

2、水位:容器中的水不能漫过风信子的球茎部,因为这样会使风信子的枝叶沾到水,长时间下去会使叶片腐烂。而最佳的水位是离风信子球茎底部的一厘米或两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