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酸制强酸并不是特例,离子平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出现弱酸制强酸的状况,几个弱酸制强酸的例子如下:

1、浓磷酸与固体氯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氯化氢;

2、硫化氢与氟化银反应生成硫化银和氢氟酸;

3、硫化氢与溴水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单质;

化学中的弱酸制强酸的特例有哪些?

弱制强也并不算是特例,它都是有规律的,那就是使平衡发生移动;

使平衡移动的方法有:

1、生成易挥发性的酸:

H3PO4(浓) + NaCl (固体,加热)= NaH2PO4 + HCl(g)

2、生成难溶的沉淀:

H2S + 2AgF = Ag2S + 2HF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 + Br2 = 2HBr + S

4、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中学没学):

HF + BF3 = H[BF4]

H[BF4]的酸性远强于HF.

弱酸制强酸的特例是什么?

1.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复分解反应。

酸性较强的酸可以制作酸性较弱的酸,因为酸性较强的酸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酸性较弱的酸要大。电离产生的氢离子能够和,酸性较弱的酸的酸根根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电离较难的酸性较弱的酸分子。从体系中游离出去,进而致使化学平衡向着生成酸性较弱的酸的方向移动。也就是强酸制弱酸。

实际上,酸性较弱的酸能够制取酸性较强的酸,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让整个化学反应,向总的离子浓度减弱的方向进行,因为生成的盐的溶解度非常小。

2.氧化还原反应。

这个和反应物以及产物的氧化还原性大小相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是由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以及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相结合,进而产生氧化性较弱的氧化产物,以及还原性较弱的还原产物。

生成易挥发性的酸:H3PO4(浓) + NaCl (固体,加热)= NaH2PO4 + HCl(g);2、生成难溶的沉淀:H2S + 2AgF = Ag2S + 2HF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S + Br2 = 2HBr + S4、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中学没学):HF + BF3 = H[BF4]。

弱酸制强酸的特例是什么?

弱制强也并不算是特例,它都是有规律的,那就是使平衡发生移动。

1、生成易挥发性的酸:H3PO4(浓) + NaCl (固体,加热)= NaH2PO4 + HCl(g)。

2、生成难溶的沉淀:H2S + 2AgF = Ag2S + 2HF。

酸性较强的酸能够制取酸性较弱的酸,是因为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较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可以跟较弱酸的酸根根离子结合,形成较难电离的较弱酸分子从体系中“游离”出去,从而导致化学平衡向着生成较弱酸的方向移动。

碳酸

碳酸(H₂CO₃)是一种二元弱酸,电离常数都很小。但也有认为其为中强酸,因为根据无机酸酸性强弱判断式(OH)nROm可判断其酸性与磷酸相似。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浓度约为0.033mol/L,pH为5.6,pKa=6.37。

饱和碳酸溶液(纯CO₂,压力为1 atm)的pH约为4,而在自然条件下CO₂含量是0.03%,溶解达到饱和时pH=5.6。这也是为什么定义酸雨为pH小于5.6的雨水的原因。要使pH达到 3.7,可以通过降温,加压(实际是提高CO₂浓度)来实现。

弱酸制强酸的特例有哪些

利用沉淀:

H2S+CuSO4=CuS(黑色沉淀)+H2SO4

利用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

H3PO4+NaI=加热=NaH2PO4+HI(气体)

利用氧化还原:

H2S+Cl2=2HCl+S(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