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者,胡也”,“胡”指胡亥。该句释义,使秦灭亡的是,胡亥。

胡亥,赢姓,在位时间为前210年到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卒年24岁。

“亡秦者,胡也”中的胡指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亡秦的“胡”到底是谁?卢生深知当时匈奴是国家面临的强敌,特别提到匈奴完全是为了转移秦始皇的注意力,并不是他本人的高瞻远瞩,更想不到修筑长城发生了那么多悲惨之事。野史上说最后秦始皇想到亡秦的“胡”是不肖儿子胡亥,也只是一个故事。

根据当时的历史发展证明,“亡秦者胡”指的是秦二世胡亥。因为在当时北方胡人对于秦朝而言一

直是巨大威胁,因此在当时秦始皇认为这里的“胡”指的是北方的胡人,估计秦始皇也想不到胡亥会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坑成这个样子。

我国古代道法一直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存在,就如同传言中的《推背图》一样,“亡秦者胡”是当时秦朝出现的一句预言,当时秦始皇为求仙丹便派人四处找寻长生仙药,之后有一名方士入海带回了一本天书,而天书上写的就是“亡秦者胡”。对于还等着长命百岁,统治万代江山的秦始皇而言,亡秦是一定要阻止的,在当时众人分析,六国已经灭亡,对于秦朝而言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北方的胡人。因此秦始皇派自己最信任的大将蒙恬镇守北境。


终究人算不如天算,虽然放任胡人确实对秦朝威胁巨大,但是始终没有人算到亡秦的会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而“亡秦者胡”中的“胡”指的也不是胡人,而是胡亥。而胡亥也确实是促使秦朝灭亡的最大元凶,虽然秦始皇在位后期秦朝就已经有衰败之势,但是胡亥无疑就是加速剂,他听信赵高的谗言,使整个秦朝几乎在赵高的把控之中。虽然胡亥是受奸人蛊惑,但是但凡胡亥有一点政治眼光,都能像秦子婴一般继位之后立刻将赵高杀死,秦朝也不会葬送的如此之快。

笔者管见,亡秦的“胡”,不正是秦始皇自己吗?虽然他是历史上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但由于胡思乱想、胡作非为.....给自己苦心打造的帝国掘了坟墓。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亡秦者,胡也—“胡”究竟是指什么?

这里的“胡”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北方的匈奴,一种是秦二世——胡亥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即位后用尽各种方法来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于是派遣卢生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在卢生回来后虽然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但是却带回了一本“神书”,书上记载了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所以秦始皇认为“胡”即北方的匈奴,于是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以此来避免匈奴的困扰,以保大秦万世不枯。

但是,令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神书”中的“胡”不是指北方的匈奴,而是自己的儿子——秦二世胡亥。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想有一下几点原因:

1.      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病重,最终在回咸阳的路上死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在他死前留下遗嘱,立公子扶苏为接班人,但是赵高伙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费公子扶苏另立秦二世胡亥为接班人。胡亥对赵高可谓是言听计从,在李斯上书揭发赵高种种劣迹时非但不听,还灭掉了李斯的三族,是朝政大权被赵高牢牢掌控。

2.      胡亥在继位后赐死了蒙恬蒙毅两位大将,致使秦朝军队没有良将统领,并且听信赵高的建议杀掉了许多忠臣,这为以后农民起义成功埋下了伏笔。

3.      胡亥天生残忍嗜杀,贪图享乐,对于朝政更是一窍不通,只知道听信底下奸臣的忽悠,对待百姓苛捐杂税,使得一大部分农民最终只能奋起反抗,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胡”除了北方匈奴跟胡亥以外,还有一种说话,那就是指胡姬,但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历史依据可以佐证,所以我认为这种理解有些欠妥当。

以上就是我对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方便指出来,觉得说的好的可以点个赞呦~

《秦时明月》里“亡秦者胡”是什么意思?

原句是“亡秦者,胡也。”意思是使秦灭亡的人与“胡”有关。

简介:

秦始皇即位后,用尽各种方法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有一位方士卢生,察觉了秦始皇这种心理,便告诉秦始皇,海上有一座蓬莱仙山,山上住着拥有不死之药的神仙。

于是秦始皇边让卢生出海寻找蓬莱山,以求得不死之药。卢生回来后,向秦始皇表示未能找到不死之药,却拿到了一本“仙书”,书上写着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看到后,认为谶语中的“胡”是指匈奴,乃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又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秦始皇死后,李斯等人擅改遗诏,拥立秦始皇少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秦二世暴虐无道,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应验了“亡秦者胡”的预言。不过“胡”原来并非是秦始皇所想的“胡”族(匈奴),而是其子“胡”亥。

亡秦者胡也什么意思 亡秦者胡也解释

1、亡秦者,胡也。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代谶语。秦始皇即位后,用尽各种方法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有一位方士卢生,察觉了秦始皇这种心理,便告诉秦始皇,海上有一座蓬莱仙山,山上住着拥有不死之药的神仙。

2、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3、译文:于是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找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视北部边界,经由上郡返回京城。燕国人卢生被派入海求仙回来了。为了鬼神的事,他奏上了宣扬符命占验的图录之书,上面写着“灭亡秦朝的是胡”。据说这个“胡”字是指胡亥,可是始皇没有理解,就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亡秦者胡,这个胡是指胡人军队,还是指秦二世胡亥?

根据当时的历史发展证明,“亡秦者胡”指的是秦二世胡亥。因为在当时北方胡人对于秦朝而言一直是巨大威胁,因此在当时秦始皇认为这里的“胡”指的是北方的胡人,估计秦始皇也想不到胡亥会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坑成这个样子。

在我国古代道法一直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存在,就如同传言中的《推背图》一样,“亡秦者胡”是当时秦朝出现的一句预言,当时秦始皇为求仙丹便派人四处找寻长生仙药,之后有一名方士入海带回了一本天书,而天书上写的就是“亡秦者胡”。对于还等着长命百岁,统治万代江山的秦始皇而言,亡秦是一定要阻止的,在当时众人分析,六国已经灭亡,对于秦朝而言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北方的胡人。因此秦始皇派自己最信任的大将蒙恬镇守北境。

终究人算不如天算,虽然放任胡人确实对秦朝威胁巨大,但是始终没有人算到亡秦的会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而“亡秦者胡”中的“胡”指的也不是胡人,而是胡亥。而胡亥也确实是促使秦朝灭亡的最大元凶,虽然秦始皇在位后期秦朝就已经有衰败之势,但是胡亥无疑就是加速剂,他听信赵高的谗言,使整个秦朝几乎在赵高的把控之中。虽然胡亥是受奸人蛊惑,但是但凡胡亥有一点政治眼光,都能像秦子婴一般继位之后立刻将赵高杀死,秦朝也不会葬送的如此之快。

因此“亡秦者胡”指的应当是胡亥,而不是北方胡人。

“亡秦者胡也”是什么意思?

“亡秦者胡也”,以为是塞外的胡匈奴,结果没想到是胡亥。

亡秦者胡也,读音:[wáng qín zhě hú yě ]

释义:

1、秦始皇认为长生不老似乎与长治久安有着天然的关系。为了寻求不死药,秦始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求仙、封禅无所不用其极,最为典型的是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东海求仙,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但却一去杳无音信。

2、就秦国而言,其早期的建国史堪称一部与胡人的斗争史,中间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匈奴人逐渐由一盘散沙汇合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国家,实力又有所增强。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当燕人卢生向他献上“亡秦者胡也”的图谶时,秦始皇的情绪为之一振,他觉得大展身手的时机到了,消除大秦帝国隐患的时机来了。这么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

3、卢生所说的胡,指的便是匈奴,而汉朝大儒郑玄曾对“亡秦者胡”加过注解,称这里的“胡”指的不是“胡人”而是“胡亥”。这种事后诸葛般的解释,我们权且一笑听之。

我国历史预言“灭秦者胡”,为何结果真的是“胡”灭秦?

1:“亡秦者胡”

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看到这句话会误以为灭秦国的人将会是胡人,当时的秦始皇也是这么想的,他不惜赔上人力和物力来修建长城抵挡外族入侵,以为这样他们的力量就弱下来了不敢来攻打秦国了,但是防的了外面可防不了里面,秦始皇没有意识到他的儿子叫胡亥,这个“胡”才是预言中所出现的那个胡,如果秦始皇早知道的话估计后悔不已吧,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断送了这么好的江山。

2:“楚虽三户,亡秦比楚”

秦国灭楚国时,楚国亡国之主留下了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为,楚国虽仅三个姓氏的家族,但消灭秦国会是楚国人,从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是西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秦二世胡亥和当时宦官赵高奸臣的暴政,而且项羽是楚国人。当时的汉太祖刘邦呢也建立了西汉,刘邦也是楚国的后人,这两个人都是楚国人这样小编自个想想真的是想来细极思恐哇。

3:“刘秀当为天子”


王莽在位时听说了”刘秀当为天子”这样的话。刚好王莽有一手下就叫刘秀,这个手下刘秀呢还真以为自己将来会是天子了,对王位那是势在必行,飘飘然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天子可以坐上王位了,于是攒着一门心思想要造反,但是最后还是王莽杀掉了刘秀,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么个理儿。而真正未来天子刘秀此时在乡下种地过着粗布麻衣天天不饱腹的日子。所以刘秀迫于悲苦的生活,无奈选择了造反,最后终于成为了东汉开国皇帝。有没有和小编一样觉得这事挺玄乎的。

4:“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明末当时适逢天灾而且朝廷或者当地官府什么没有管过他们,百姓天天吃不饱穿不暖四处逃难什么的,日子真的是么办法过下去,元朝统治者当时还压根没替他们着想,不仅没体恤他们还要他们凡是壮丁的都修缮黄河去,这不是加重百姓的怨气嘛。有一天壮丁修缮黄河时偶然发现一个很独特的只有一只眼睛的石人,这石人上面还刻着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预言。

当时天天干活又没什么回报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之后就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就有朱元璋。到了后来就是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由此建立明朝。

这些巧合也好,预言也罢都是后人没办法细究的,有的人觉得真的是神了,有的人觉得只不过是巧合而已。反正这些事情已经是历史事实,我们作为后人也只能揣度考量,其他不太确定的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能做的,就是摆正对此的态度,客观地对待这些预言,展望未来。

据历史说“秦亡于胡也”(亡秦者,胡也)其中的胡指的就是胡人。另又据历史说“秦亡于亥”是谁呢?

历史上从没有亡秦者亥这个说法,楼主却说有这就使我不得不怀疑楼主你的水平了,这样的水平故作神秘很让人担心楼主你是不被你祖上骗了。
其实亡秦者胡这句话本身就有争议因为逻辑上说不通,历史上说秦始皇见到这句话认为胡就是匈奴于是出兵攻打匈奴,却不知这个胡是说的胡亥。逻辑漏洞就在这里,因为当时比匈奴更强大更有威胁而且名字里有一个胡字的是另一个国家东胡,直到匈奴冒顿单于时东胡仍强于匈奴,所以如果秦始皇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应该这个胡是指东胡而不是匈奴。漏洞就在这里所谓亡秦者胡不过是后世人谣传出来的搞得很神秘,而史学家也采纳了这种神秘的说法,增添史书中的天命感,这在我国史书中比比皆是没什么好惊奇。
这么一个逻辑上就说不通的故弄玄虚的话很可能是后来老百姓为了附会世事偶然编出来的民间传说,你却拿出来炫耀。真是让我颇为你是否受祖上骗而担心呀

亡秦者,胡也

1、此记载是正史确有其事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1)秦始皇认为长生不老似乎与长治久安有着天然的关系。为了寻求不死药,秦始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求仙、封禅无所不用其极,最为典型的是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东海求仙,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但却一去杳无音信。
秦始皇寄予厚望的方术之道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他所面临的现实威胁反而越来越大。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在东巡的过程中遇刺,虽然幸免于难,但受到的打击非同小可。不过两年,他在咸阳微服巡行,又一次受到袭击。这一次的打击更甚前次,当年遇刺尚在秦地之外,这一次危险发生在首都咸阳。连京城的安全也成了问题,他内心的无奈与恐慌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对神秘主义的倚重更为强烈,他急于想找出威胁秦帝国的准确原因和有关自身安危的确切答案。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他派卢生去求仙人指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卢生此去没有任何收获,回来后,他对秦始皇大肆歌功颂德,吹拍溜须,言辞间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对人们的阿谀奉承,秦始皇已听了很多年。他需要的不是这些,他强烈渴望的是对巩固政权真正有益的东西。于是他再派卢生入海寻求仙人指点,总是无功而返的方士这次带回了一本《录图书》,这本谶书上记录着一个惊天秘密:“亡秦者胡也”,而卢生上表所谓的“仙书”正中秦始皇的下怀。
(2)就秦国而言,其早期的建国史堪称一部与胡人的斗争史,中间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匈奴人逐渐由一盘散沙汇合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国家,实力又有所增强。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当燕人卢生向他献上“亡秦者胡也”的图谶时,秦始皇的情绪为之一振,他觉得大展身手的时机到了,消除大秦帝国隐患的时机来了。这么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既符合当时秦国当前与匈奴之间的不睦关系,也正符合秦始皇的心意,为秦始皇出兵征讨匈奴提供一个很好的借口。
(3)卢生所说的胡,指的便是匈奴,而汉朝大儒郑玄曾对“亡秦者胡”加过注解,称这里的“胡”指的不是“胡人”而是“胡亥”。这种事后诸葛般的解释,我们权且一笑听之。

秦始皇与长城的联系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在历史评论长城的同时,也听到不少关于秦始皇修长城的话,最多的是批评,但是赞扬他的也不是没有!那秦始皇与长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要全面的,长长的答案!!谢谢!

解析:

秦始皇修长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他来到渤海之滨的碣石,派遣燕人卢生到大海中去找寻传说中的仙人羡门、高誓,希望求取长生不老的方法。结果,当他巡视完北部边境后,卢生从海外归来,带回的图书上却说:“亡秦者胡也。”
辽宁绥中秦皇行宫遗址、碣石

秦始皇一想,这“胡”当然就是北方的匈奴了,马上派遣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上进攻匈奴。第二年,继续作战,一直把匈奴逐出河套,赶到阴山以北。将这一片地方新设立了44个县,修建了边塞;并开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挑,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长城地图

秦长城遗迹

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现在仍有遗迹保存。在西段,临洮一带,仍可看到残留的城墙若断若续,如游动起伏的长龙。地名还有叫做“长城坡”、“长城口”的。在中段,今大青山、阴山一线,长城为石块垒砌而成,重要的关口都有城障,适于观察了望处设有烽火台,工程之浩大,气势之雄伟,一般的战国土墙不可同日而语。在东段,今围场、赤峰、丰宁一带,城墙内外是就地取自然石块垒砌,中间用碎石填充。今敖汉以东丘陵地带,则多以夯土筑成。

陈胜、吴广起义推翻秦王朝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设计害死了长子扶苏夺得帝位,称二世皇帝。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派往渔阳(今北京密云一带)长城戍边的农民900人屯驻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前行。秦律规定,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戍守地点的人将一律斩首。戍卒中担任屯长的陈胜、吴广商议道:今天逃跑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等死,不如为国起义吧!于是,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

秦二世而亡,人们这才知道“灭秦者胡也”中所说的“胡”,并不是指胡人,而是秦二世胡亥!秦始皇苦心经营的万里长城并没有给秦王朝带来安全与永恒,恰恰是要去守卫长城的农民灭了秦。但是万里长城并非无用之物,在客观上它还是发挥了保卫中原的重要作用。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历史功过

孙中山头像

孙中山先生对秦始皇所建筑的万里长城评价很高,认为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如果没有长城,中国就不会有汉唐时代的兴盛,也不能同化蒙古和满洲等少数民族。

事实上,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这样说: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始皇虽无道,而长城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北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