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上海在当时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第一,当时的日本东京,香港,新加坡等等跟上海相差不是一点点。当时的大上海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的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等都落户了上海,上海也是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有着中国钱包的美誉。民国政府还将上海建为上海特别市,民国政府的所有经济政策能否成功,就看在上海能否成功,足可见上海对当时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说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首都都不为过。当时外国人在上海人口所占的比重也很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民国时期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1

自由与民主

1843年,历经开埠的上海逐渐走向辉煌,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富有繁华的城市。那时的上海被称为“远东明珠”,随着商埠开放、华洋并存,这座城市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那时的上海不止奢靡繁华,就连文化都极具代表性。

由于人员的复杂多样,这座城市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自由与民主的意识渗透于每一个身处上海的人们身上。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性也使得上海滩有着多元化的形象,既有西方建筑林立其中亦有古典主义扎根深种,中西方文化在这座不夜城得到了极好的融合,形成了上海滩独特的风格。

路上有穿着“海派旗袍”的贵妇名媛,也有穿着洋装的摩登女郎,大褂与西装在这里都不显得突兀,每一种风格都在这座城市得以展现。

外在形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西学东渐”、“中体西用”,凡是值得学习引进的,这座城市都毫不犹豫的吸纳接收。

不只是服装方面,文化方面这座城市也有着极其独到的风格。本地人与外地人生活在其中,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产生出艳丽的火花。传统的戏曲,外国引进的电影,黄包车与小汽车,煤油灯与电灯,中西方的产物都在这座城市有着自己的身影。

身体不被约束,精神高度自由,这样的环境下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从根源上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02

光鲜与阴暗

当然,民国时期的上海也并非只有我们看到的光鲜一面,旧上海是一部分人享乐的天堂,也是一部分人受苦的炼狱。

有人乐在其中就必然有人深恶痛绝,被称为“魔都”的旧上海既魔在其繁华之中,也魔在其残忍之下。有光的地方就有影,有强的地方就有弱,这是现今为止也无法完全改善的境遇。

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的生活在这座城市,资本与平民、势力与弱者,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有着激烈的碰撞。没有好出身的穷苦大众即使同样生活在这里,也享受不到这个遍地生金的城市的优待。

苦力与童工充斥其中,像是在衬托那些权贵能人的成功,又像是对当时阶级主义的嘲讽。华丽的长袍上细看是污渍与虱子,并不是说穷苦大众不配生活在这座城市,恰恰相反,真正的问题出在这座城市上。

打破陈规接受其他文化是旧上海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然而,有利就有弊,租界内与租界外的生活大相径庭。虽然大环境之下当时的人们只能顺应时代变更,但是,各方势力控制之下,这座城市无法保护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这座城市是外国人眼中的“自由港”,是寸土寸金的宝地,却也同样是平民百姓挣扎生存却又无法离开的炼狱。它有多繁华就有多落败,是当时民国的一个缩影,存在的即合理又不合理。

03

繁华与破败

上海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优势,作为最靠北的深水口岸,商贸船只都需要在这里停靠换船,才能继续北上。

凭借这一优势,上海很快便代替了广州成为了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城市,一个曾经并无存在感的海边小县城,就这样一步步成为了民国时期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在当时动荡的环境之下,上海依旧奇迹般地成为了亚洲唯一的金融中心。上海滩一度比肩于当时的纽约、伦敦和巴黎,并将日本东京碾压其身后。

不止如此,这座被称为“东方梦巴黎”的城市还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与此同时竟然还是世界第三大证券交易市场。

作为民族资本最为雄厚的城市,上海在工业方面也是当时的中心地位。如此耀眼的城市不光吸引了国内其他城市的人员,也同样吸引了其他外国人。资本与金钱堆砌的大上海如日中天,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享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纸醉金迷。

富人在花天酒地,穷人在疲于奔命,有人华服在身,有人衣不蔽体。一群平民百姓像是不夜城里照不到的角落,阴影之下苦苦挣扎,为了吃饱饭多少人搭上了性命。

没有人注意他们,他们像是大象脚下的蝼蚁,既没存在感又没庇护之所。弄堂里的破落小屋挤着一家几口,与周边富丽堂皇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民国时期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民国时期的上海,商埠开放、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奢靡繁华之地。“海派文化、海派建筑、海派服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上海近代生活服饰,由于特定的时代及地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开埠百余年,上海由一个海隅城镇发展成繁华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其间,有腥风血雨的民族抗争,也有润物无声的文明进化。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社会环境,上海吸引了国内外各方人士,形成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而服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民国时期行政划分

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

民国时期上海有多辉煌?

民国时期的上海百姓富裕,有很多富贵人家,大街小巷有很多娱乐设施,比如歌舞厅。

当时的大上海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的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等都落户了上海,上海也是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有着中国钱包的美誉。

民国政府还将上海建为上海特别市(其实就是直辖市),民国政府的所有经济政策能否成功,就看在上海能否成功,足可见上海对当时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说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首都都不为过。当时外国人在上海人口所占的比重也很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扩展资料

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上海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别区。7月,接收上海县属上海(沪南)、闸北、蒲淞、洋泾、引翔港、法华、漕河泾、高行、陆行、塘桥、杨思和宝山县吴淞、殷行、江湾、彭浦、真如、高桥等17市乡,为上海特别市的实际境域,面积494.69平方千米(不含租界)。

并改17市乡为17区,上海始有区一级建置。上海地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

秒杀香港,碾压东京,民国时期的上海究竟有多繁华?

就像歌词中所写的那样,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座不夜城,歌舞升平。民国时期的上海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即便到了今天,上海无论是从总体经济水平还是其发展程度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是在中国领先的。而且上海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在民国时期上海更是被称为东方夜巴黎。单单从这几方面我们就能够看出上海在民国的时候是怎样一派繁荣的景象。

说到汽车,现在看起来也许稀松平常,但是在民国时期汽车那可是稀罕物,而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可以说从这一方面来讲,上海就已经领先了当时中国绝大部分的城市。也许在当时中国其他城市所穿行在大街小巷的还是黄包车,而这个时候汽车已经在上海略有普及了。从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民国时期的上海,除了高楼林立以外,也有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交车。这一点可以说是领先于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的。

而被誉为上海最后一位名媛的严幼韵,曾经就有着自己的一辆汽车,并且每天都开着自己的汽车去学校读书。可以说在当时上海这座城市就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走向现代化,并且在这个道路上正在飞速发展。同时,当时的上海也是一座开放而又包容的城市。可能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当时上海除了中国人的身影以外,也充满着其他国家的身影,无论是日本法国还是英国这些国家在上海都有出现。

并且当时上海的码头也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其繁华程度就像现在上海的码头一样,依然是全国最繁荣的码头之一。可以说在发展这一层面上,上海这一座城市走在了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