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2、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3、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

民国时期的女诗人有哪些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下面是关于民国时期女诗人有哪些的内容,欢迎阅读!

冰心

她是久负盛名的散文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她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她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一代代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她的出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真诚的爱心。

孟小冬

在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问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关于《梅兰芳》或者《杜月笙》的传记中偶尔出现。但现在,通过陈凯歌的那部电影,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注意到这个闪耀着奇异光辉的名字。她的绝世唱腔,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她的真性情与绝世的美貌,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她是梨园的“冬皇”,她就是绝世名伶——孟小冬!

阮玲玉

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她成了那个时代最高的审美标准,她的明星气质在那个时代有了强烈的示范意义。于是,名妓花魁时代日益衰落,代之兴起的是一代上海滩上具有摩登色彩的名媛贵妇,也带领上海进入交际花时代。只可惜,25岁的她却自杀了!只留下“人言可畏”四个字。可悲可叹!

陆小曼

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人,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一个备受争议却从不愿为自己辩白的女人。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是不顾一切选择徐志摩的传奇女子,得到爱情却守不住婚姻,挚爱的两个人被命运开了场玩笑。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却比玫瑰美艳动人。她是一汪碧海,澄净透明却又深不可测。她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兴风作浪,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潜藏的热情与欲望。

萧红

鲁迅曾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可以说是唯一的。她笔下的主角经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她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更能体会到处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艰难和不易。她一生坎坷,颠肺流离,最后客死异乡,尤为可怜!

杨绛

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和朋友。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她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自己的灵魂清点行囊,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5月25日,她离开人世,我们仨从此再无生离死别。

张爱玲

她年少成名,一枝独秀。她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她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更正宗,文化造诣极深。她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她和胡兰成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让多少人悲叹不已。她的一生,纠结着时代和命运、东方和西方、人生和文学、真实与虚幻,从不寂寞,却很孤独。

林徽因

她娇艳动人,多才多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举足轻重。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但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她的生命里出现过三个重要的男人: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她倾慕的情人;梁思成是她理想的伴侣,现实的选择;而金岳霖是她的知己,一生的灵魂伴侣。她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幸福而浪漫。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丁玲

丁玲(1904一1986)原名蒋伟,湖南临澧人。少年时在长沙,上海等地求学。后赴北大旁听文学课程,其间创作了小说《梦珂》引起文坛反响。193O年丁玲加入左联并任党团书记。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衡哲

陈衡哲(189O一1976)湖南衡山人,幼年时在上海女中读书,后考取公费留美生赴美国学习。陈衡哲是民国著名的才女,是中国第一位流美女生,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大学女教授,现在著名女作家,诗人,最早发表白话文小说的女作家。其文风思想犀利,风格卓异,学术上,思想上独树一帜,才华横溢,为民国不世出的才女。1976年86岁的陈衡哲在上海病逝。

苏雪林

苏雪林(1897—1999年),安徽太平人,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知名女作家、学者。原名苏小梅,1919年改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老梅等。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等。

民国四大才女到底是谁

1.吕碧城吕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2.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3.石评梅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4.张爱玲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烘,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

被誉为“文学洛神”的民国时期女作家

这位民国时期的女作家,与张爱玲、石评梅、芦隐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她的创作生涯不足十年,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她是现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被称为“文学洛神”的萧红。

萧红,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呼兰区 一个地主家庭,很不幸,9岁的时候母亲病故,重男轻女的父亲和继母对她异常冷漠。

在她整个的生命历程中,她都在与自己的命运做着斗争。

她经历过三次婚恋、两次失子。孤独、倔强和善良的性格,让她选择了成为新时代的女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不过幸运的是,萧红还有一个宠爱她的祖父,与祖父相处的时光是萧红幼年最温暖的回忆。

祖父是萧红的寄托,然而祖父的离去,使萧红也陷入了恐惧。温暖、自由和爱是萧红从祖父身上得到的,所以萧红毕生也在追求这些。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后,想继续到哈尔滨求学,却遭到家人反对。努力抗争,大喊:“不上学,便出家。”家人怕给家里丢脸,家人勉强同意了。

父亲私自为萧红订下了亲事,萧红不从,选择用逃婚的方式进行抗争。因为被父亲囚禁在家,所以萧红没有完成中学学业。

当她落魄街头时,意外与逃婚对象汪恩甲重逢。汪恩甲的一丝温暖,让萧红迅速坠入爱河并怀了身孕,然而后来汪恩甲抛下萧红无影无踪。萧红由于没钱交房租,被旅馆老板软禁。

走投无路的萧红写信向《国际协报》副刊的裴主编求援,裴主编委托手下的主笔萧军去旅馆探望萧红。萧军被萧红的才情俘虏,并帮她逃出旅馆,随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在文学创作上,萧军是萧红的伯乐,1933年,两人共同创作了《跋涉》文集。1934年,两人分别以《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奠定了他俩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从此“二萧”的名字永远并列在了一起。

但萧红和萧军在性格和追求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萧军大男子主义,并且个性粗暴,萧军并未拿萧红当成自己最后的归宿。

在一系列的争吵甚至暴力相对之后,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

倔强的萧红渴望从男人身上得到温暖,然而在萧军身上她的希望再一次落空。

之后萧红嫁给了她和萧军共同的朋友——端木蕻良,虽然怀了萧军的孩子,但萧红和端木仍于1938年5月在武汉举行婚礼。

然而在萧红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端木蕻良却没有陪在她的身边。一生渴望爱的萧红,最终还是寂寞的离开。

回忆萧红的文章,《生死场》、《呼兰河传》等等很多作品都是围绕着底层人们的生活展开,她的关注点始终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中极为困难和值得同情的女性。

文章中表行出来的是萧红冷静的思考,理性的判断,她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唤醒人们。

萧红带着怜悯的笔触塑造文中的每一个人物,她希望人们从盲目中清醒,能够意识到自己该怎么样去生活。

同时她希望女性可以和男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有自尊并且也能够收获温暖和爱。

我的感悟:

虽然,我还没有仔细去拜读萧红的作品,但是从她的人生经历中看到了一位追求爱和自由,渴望获得平等与尊重,努力用自己文字的力量去唤醒人们,一定要从盲目中清醒过来。

要清晰的明白:人应该怎么过这一生。

 这恰恰也是我想学习写作的一部分原因,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也能有一定的力量,带动并且影响身边人,哪怕有一丝丝的触动或者改变,也是有价值的。

这一周看了一些大人物的故事,我越来越觉得读书的重要性,想要深刻去领悟一件事情,你必须把它深挖透了,未来要学的还有很多,锻炼好身体,让自己浸泡在知识的海洋里吧。

想知道萧红是谁呢?

萧红是民国时期女作家。

萧红,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的文体特征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民国哪些著名的女作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八卦?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是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写文章,出版报纸,送醋,互相讽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那个女人是谁?有人的地方就有河流和湖泊。女人的世界充满了刀剑。



在那个动荡动荡的时代,各种思潮激烈碰撞,文艺界焕发出无比的生机。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闺蜜们拿起笔,时代创造了她们。他们在文坛上的名声成了现代人难以企及的传奇。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女作家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它们虽然无害,但也有自己的手段。那么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女人是谁?




说到民国女作家,人们最熟悉的是张爱玲、冰心、林徽因。此外,还有近现代名气不大的潘柳岱和脱离作家圈子、专注于翻译的杨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在文学领域有自己的优点。很难说谁是最强大的。张爱玲、冰心、林徽因、杨绛今天都有很多粉丝,但其中虽然都是当时著名的女作家,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很好。






01






假朋友






冰心1900年出生于海军军官家庭。她生活得很好,受到父母的爱。林徽因生于1904年。她父亲是外交官。她是个小妾,但她也受到父亲的爱。他们都是福州人,被认为是同乡。







冰心和林徽因曾经是“密友”。在后人看来,这个亲密的朋友应该加上引号,因为她们只是塑料姐妹。






他们没有机会,全靠她丈夫。







冰心和林徽因一开始并不认识,但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和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时是好室友。后来,吴文藻和冰心去了康奈尔大学学法语,梁思成和林徽因则去康奈尔大学拜会朋友。这对夫妇一起出去郊游过得很愉快。那时候拍的照片现在还流传着,这两位后来成为敌人的女同志的照片显得安静而微笑。






民国文坛著名女作家曾有过一些不为人知的“相残”流言




其实,从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人并不相同。林徽因美艳娇艳,衣着时尚,而冰心则显得平凡、朴素大方。他们站在一起,对比太激烈了。冰心注定只是一片绿叶。我觉得没有哪个女人能忍受。






两人真正的矛盾是,回家后,林徽因喜欢举办沙龙。当时,许多有影响的学者都是她的座上宾,不仅是在文学界。哲学家金岳霖、物理学家周培元、考古学家李骥,包括她的丈夫建筑师梁思成,都是这个沙龙的支持者。可以说,林徽因的沙龙聚集了当时中国多个顶级品牌的犀利知识分子林徽因,而作为林徽因的女主人,则是一群高智商的人。






然而,保守的女同性恋者并不习惯这样的已婚女性,她们仍然在和男人玩。






因此,1933年,冰心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一部小说《我们妻子的客厅》。这篇文章充满了嘲讽和讽刺,目光清晰的人可以看出林徽因是在影射。






文人对这种怨恨,写了一件事,当面对质是不愿意承认的,也出现在别人面前,不撕脸,也咽不下这口气。






不得不说,林徽因真是个好女人。她和丈夫在山西视察。山西的老陈醋是什么?林徽因得知冰心在报纸上写文章讽刺她后,便把一坛山西陈醋送给冰心。






这是反击。很有趣很可爱。






两人的案子就在这里,虽然林惠茵在写给费维梅的信中对冰心提出了不满,但这已经是一件私事了。






02






互相憎恨






张爱玲,1920年出生,比冰心小20岁。然而,她有句名言,她应该尽快成名。她自己也练习过。她12岁时开始在学校的期刊和杂志上发表小说。在她23岁的时候,已然在文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为当时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


张爱玲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性格孤僻怪异,没什么好朋友,唯有和苏青、炎樱关系不错。


苏青也是当时比较出名的女作家,有一次上海滩的女作家们聚谈,她和张爱玲都在,当时有的女作家比较推崇冰心,苏青却说:我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时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文章了。真是说也可笑。


这就是苏青的不对了,就事论事,评价文章就评价文章,只用看人写的好不好就行,上升到相貌上进行人身攻击就过分了,这难道不是她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吗?


而好朋友当然要站在同一立场啊,于是张爱玲也附和道: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


张爱玲的评价倒是真心,因为她和冰心压根不是一个文风。


这还没完,后来这俩好朋友进行商业互吹,张爱玲给苏青的书作序,在《我看苏青》有这么一段话:“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是我甘心情愿的。”


给好朋友做个序还要拉踩别人抬高自己,要是搁现在绝对会引起粉丝们血雨腥风的撕逼大战。


而且苏青和张爱玲后来因为胡兰成断绝关系,之前的互相吹捧则显得尤为尴尬。


对于张爱玲的评价,冰心是怎么回应的呢?答案就是没回应。


03

装逼遭雷劈


张爱玲除了文采好,还因私德不佳为人熟知,主要表现为跟已婚男人兼大汉奸胡兰成勾搭,政治态度不明确。


其实真有点冤枉她,那时的女作家彪悍的多了去,萧红未婚先孕跟过三个男人,丁玲曾幻想同时跟两个男人好,就连张爱玲的好朋友苏青也跟胡兰成有一腿。


但是张爱玲文锋犀利,擅长冷冷的讽刺,除非是鲁迅这样能以一敌十笔战群儒的大佬,一般人喷不动她。


胡兰成为了向张爱玲献殷勤,在报纸上对张爱玲的身世和俩人的爱情大力鼓吹,在《论张爱玲》里,称赞张爱玲的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还鼓吹她的“贵族血液”,就连傅雷对张爱玲的善意批评,也极尽讽刺。


俗话说的好,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张爱玲的奶奶是李鸿章的女儿,也确实出身名门,但都民国了,老提这个有意思吗?更别说胡兰成是个有家室的汉奸,在一起值得炫耀吗?


张爱玲曾经的友人潘柳黛就是这么想的,她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胡兰成论张爱玲》,这名字取的有趣,文章也有趣,先是对胡兰成的身份大加称赞,称他是“政治家第一把交椅”,胡兰成不是说张爱玲的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吗?就问胡兰成是什么时候横看的,又是怎样侧看的。


我怀疑潘柳黛在开车,但我没有证据。


潘柳黛还挖苦讽刺了张爱玲的贵族血液,她说李鸿章就是大清的奴才,称不上贵族,而张爱玲一个跟李鸿章差了好几辈的远方亲戚,更没有什么资格称贵族。她还比喻,说太平洋里淹死了一只鸡,喝黄浦江水的上海人便称自己喝了鸡汤,这哪是潘柳黛自称的幽他一默,简直损到家了。


这篇文章一发表,贵族俩字便火了,作家陈蝶衣经营着一家大中华咖啡馆,在文章发表后,便推出了贵族排骨面。


经此一文,张爱玲和潘柳黛便断绝了往来。


04

貌丑事还多


杨绛给人的感觉一向是个温暖的老太太,乐观豁达,但其实杨绛也有毒舌的一面,她曾讽刺过张爱玲,总结起来就是嫌弃张爱玲貌丑还事儿多。


杨绛去世后,她的好友钟叔河在《湖南日报》上发表由人代写的怀念文章——《用生命之火取暖——杨绛致钟叔河信两封》,文章中提及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痘也),同学都看不起她。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性饥渴者,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夏至(志)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钟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她的朋友苏青却来找过我。苏青很老实,她要我把她的《结婚十年》编成剧本。


好长一段文字,重点在于貌丑和事儿多,关键她也没见过张爱玲,一切都是听她外甥女传的,不免有失偏颇缺乏公正,平心而论,人的外貌又不是自己选的,长得丑也是罪过了?如此看来,她和苏青一样喜欢以貌取人,再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哪里是性饥渴者了?说张爱玲是汉奸更无稽之谈,她不过爱错了人,自己可从没做过汉奸之事,张爱玲还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解过。


倒是杨绛笔下老实的苏青可并不老实,交往过的男人比张爱玲只多不少。


这里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美女通常都不会对别人的外貌指指点点,林徽因就没抨击过别人长得丑,反而是长得一般的人才喜欢指摘别人的外貌。


05

人老有温度


虽然杨绛对张爱玲评价很低,但晚年的张爱玲性格平和许多,年轻时的傲气也远去。


杨绛在八十年代出版了《干校六记》,有人给张爱玲寄去了一本,张爱玲在回信中写道:“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这话出自张爱玲之手,已是很高的评价。


只是不知张爱玲是否知道杨绛对她的评价,如果知道还能给出如此客观公正的赞美,晚年的张爱玲真的是心胸豁达。


林林总总这么多,到底哪位民国女作家才是食物链顶端的女人呢?


当然是世纪老人杨绛啊,杨绛1911年出生,2016年去世,活了105岁,活得越久,在人们心中越被神化,剩下的只剩赞美,谁舍得对一个百岁老人过分苛责呢?


冰心1999年去世,活了99岁,潘柳黛2001年去世,活了81岁,而张爱玲1995年去世,活了75岁。


红颜薄命的林徽因1955年去世,只活了51岁,死的太早,管不到身后事,任由丈夫的续弦对其肆意污蔑,大泼脏水,林徽因所有不好的传言都是这个续弦的“功劳”,明明是个爱国忧民心系国家的奇女子竟被污蔑成“绿茶婊”。


可见要想笑傲东方,日出不败,没别的法子,唯有长寿,熬死你所有的敌人。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为:吕碧城、萧红、石评梅以及张爱玲四人。民国四大才女,一般是指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三四十年代之间、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大批女作家女诗人,她们中的代表人物。学界比较一致的说法应该是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并没有大多数人熟知的冰心以及林徽因这两位杰出女性。

吕碧城:其生于1883年,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

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

张爱玲: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谁?

 1、吕碧城出生于1883年, 1904年,成为《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她兴办女学、提倡女权、出国游学,吕碧城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新女性,也是近代杰出的女词人,代表著作有《信芳集》、《吕碧城集》、《欧美漫游录》等
 2、萧红出生于1911年, 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孤独的生活》,《小城三月》,《马伯乐》等。
3、石评梅出生于1902年,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而自取笔名石评梅。石评梅出生于山西一个清末举人家庭,自幼受“四书”、“五经”熏陶,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代表作有《偶然草》《涛语》《石评梅选集》《石评梅作品集》等

4、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瑛。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流言》《张看》《传奇》《半生缘》《赤地之恋》《小团圆》《雨》等

四大才女民国

“民国四大才女”是: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渐渐开化。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她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而独树一帜,令当时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她们将自身大胆的人生情爱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渗透融合于文学作品之中,达到了更鲜活更新奇的效果,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吕碧城(1883年-1943年),是民国少有的大才女,是著名的诗人、政论家,资本家,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吕碧城也是中国女权运动及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萧红(1911年-1942年),民国著名的美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石评梅(1902年-1928年),原名汝壁,出生于山西,因为喜欢梅花而自取笔名石评梅。她是“五四”新文化开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匹马嘶风暴》、《京报妇女周刊》、《模糊的余影》等。石评梅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仅仅用六年的时间,在小说、诗歌、剧本等方面就取得了极高的地位。

张爱玲(1920年-1995年),原名张瑛,上海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品有: 《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