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利和弊:

利:

1、有利于民族团结;

2、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巩固封建统治;

3、儒家的思想以仁义理智信为核心,以维护已有的社会结构为行动准则。避免大的变革;

4、儒家的思想在修身养性的方面,可以促进个人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弊:

1、轻视劳动、商业;

2、没有竞争思想;

3、中庸之道缺乏进取精神;

4、不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儒家思想优点与缺点?

一、最大的三个优点:

1、重视自我反省,鼓励学习他人长处,支持承认自身错误改正自身错误。

2、理性主义,务实精神,重视行动,反对华而不实和言而不行。

3,提倡仁义,提倡责任,反对奢华安逸。

二、最大的三个缺点:

1、追求绝对完美的道德主义,妄想塑造道德完人。

2、君子与小人分明,却没有提出主动将广大民众纳入儒家意识形态的体系的要求,只要求少数君子做到即可,导致儒家知识分子脱离百姓并且导致广大普通民众中流行物质享乐大于道义的庸俗实用主义的观点。

3、缺乏终极关怀,视使利于天下安定的仁政为国家政权所实行为最高理想,导致对普通劳动者的吸引力骤减,也使儒家知识分子对于下层民众缺乏兴趣,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可乘之机,单纯从责任上讲牺牲只对少数人有效,主要立足于血统上讲团结,也会造成为家族利益放弃道义的现象。

儒家思想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吗?

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 

3、“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4、“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

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为中国以德治国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

6、“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

7、儒家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

孔子的儒家学说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儒家思想的优点:

儒家思路是我所知最有活力的,因为它不教条,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甚至于今天无数批评儒家的人实际上也脱不开儒家的框架。

它又足够实用,世俗领域最具生命力的方法论。

儒家思想的缺点:

以儒家思想治国,必然导致唯道德论,而 道德永远只能是法制的补充,也永远只能用来自律。永远不要过分强调道德,唯道德论与道德绑架遗害匪浅!“大道废,有仁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而宋明流行的程朱理学更是如此。除了明朝,宋朝也是如此,王安石变法,争到最后,都是两派互相人身攻击简直置是非对错于不顾。王安石当政不听任何哪怕是合理的意见,一定要完全按其想法变法司马光当政更是尽废新法,连原来反对王安石的苏轼都看不过去了

儒家思想的利与弊

当然是有利有弊,至于天平应该倾向于哪一边,众说纷纭,就我个人来看,我认为还是利大于弊。儒家思想乃立国之本,治国之策,不可废止。儒家思想分为很多各方面,因此他们之于当代中国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天人合一”的例子。

从“天人合一”的中,我们看到了儒家传统的普世伦理,也明白了这种普世伦理的生命情怀之特性,更弄清楚了儒家伦理的包含性和宇宙情怀。它从人的生命价值、社会制度及生态环境方面都可以和当代全球价值和谐地融合起来。以见儒家传统地智慧并以之贡献于当代文明。儒家传统地价值观地体验是关乎个体的人的,但是其立意或动机迹最终的追求却是关乎天下苍生万物的,此二者之结合既有生命之情怀亦有宇宙普遍之道理,其全球价值的精一俱见于宇宙生成论。伦理学和人生论。宋儒张载曾这样描述过“天人合一”的伦理意义:“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在这里明确表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化生的,而且天规定了人之所以人的本性,人类社会理想的伦理制度、人对自然万物所应当遵行的伦理原则以及人对自己生命态度。只有这样,人的生命伦理中才能体现出天命精神,个人才能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人伦价值才会是普世的。这个结论也被诗意般地融汇进了他自己那四句著名的格言之中,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外交方面, 中华民族自古热爱和平,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和平。但是,我们必须有维护和平、保卫和平、实现正义的手段和力量。不然,和平只是一种无法达到的愿望,和平的诉求反而会被视为软弱和可欺。说穿了,和平的话语权不能单独存在,没有足以制止战争的话语权就没有和平话语权。这两权也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其制止战争的话语权越大、越硬,和平的话语权也就越大、越硬、不战而屈仁之兵,正是因为握有强大道使对手不敢于轻易冒险的控制战争权,从而,将其逼到谈判桌上来,逼到国际法的轨道上来。在这个意义上,重新释读孔子“夹谷之会”的故事,借鉴其仁者之勇的精神,尊重和坚持国际法的立场,以及“文武兼备”的和平外交方针等等,是不无益处的。

再谈“孝”的观念:

第一, 作为传统“孝”观念本质属性的血缘亲情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情感关系

第二, “孝”观念仍然是培养道德意识的重要起点。

第三, “孝”观念仍然是致力于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而复兴儒学之文化资源的重要根基。

第四,“孝”观念仍然是稳定家庭基础、解决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支柱。现代社会虽然是一个大空间的工商业经济社会,而家庭仍然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种理性的“孝”观念当然是家庭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卸载、剥离传统“孝”观念的意识形态等因素的额外负担,促使其向原始状态和本质意义的回返与还原,并结合现代化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合理化诠释与定位,传统“孝”观念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仍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伦理价值与实践功能。

最后归根结底,我们不应该仅仅单纯讨论利与弊的问题,而是更应该研究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