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1、闽南语文化流失严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地区禁止讲闽南话,且厦门地区的闽南语文化的确流失严重。

2、新元素的介入: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流行音乐逐渐成为音乐文化的主旋律。

3、人们的音乐取向:随着快速的社会步伐,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比较新、比较火的歌曲,大多数人都会以明星榜为依据选择歌曲类型。

为何闽南语歌曲流行程度远远赶不上粤语歌曲

笔者认为,原因是有三点:首先作为方言歌曲,闽南语地区人少,地理面积小,大陆闽南语地区只有福建的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相对于粤语地区范围小了许多; 其次,就当时的经济发展来看,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赶不上广东地区,虽然台湾也是属于闽南语范围,但当时大陆与台湾的沟通联系还没有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的沟通联系频繁,政治、经济方面的阻碍很多,当然也包含着地理方面的原因,因此不得不承认,政治、经济对于一个地区人文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闽南语交流困难,闽南语不容易听得懂,更加不用说去唱了。人文知识的传播,主要原因还是靠宣传来渗透,国语普通话发音,自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接受,北方方言大体相似,南方方言则千奇百怪,粤语的覆盖版图和人口数量远远大于闽南语地区,而且,粤语与国语普通话在某些语句的发音上是有些相似的,与周围地区如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的方言相似之处更加明显,因此传播、渗透、扩散性强,人们能听得懂,容易学,自然能够将歌曲传唱。而闽南语属于福建复杂方言中的一种,我曾听我同学介绍,福建的方言甚至厉害到隔了一个村落,老百姓就听不懂方言了,甚至有的闽南地区的老人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可想而知闽南语与国语普通话发音差别相当之大,举几个例子,“有”的发音为“WU”;“无”的发音则为“MO”;“一”的发音为“JI”;“上”的发音为“XIONG”;“风”的发音为“HONG”;“雨”的发音为“HO”;“子”的发音为“ZU”;“什么”的发音为“XIAMI”等等。如此这般,传播、渗透、扩散自然非常困难,不容易学,可想而知闽南语歌曲的流行是肯定要受到限制的。如果你有更多的看法,欢迎拍砖。。

为什么粤语歌这么的火,但是闽南语歌却一点都火不起来

闽南歌曲在沿海地区也是很火的,只不过少部分,传播的不广,语言的限制以及歌曲老旧,《酒干倘卖无》这首歌曲就是闽南传过来的,还有《一支小雨伞》,闽南歌手很少来内陆发展跟宣传,自然力度没有粤语歌曲受众那么广泛的

为什么闽南语歌在大陆没有粤语歌流行?

粤语的使用大多集中在广东 香港 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

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地区的娱乐发展

让地方性的娱乐搭乘经济发展变成了另一种经济

发展到后来成为一种时尚 一种文化

而闵南语使用地区远不如香港等地的经济发达

造成文化传播慢 传播不开

自然不会像粤语歌曲这样流行

也是因为经济的发达 香港等地拥有比较前沿的流行概念有能力将粤语歌曲加入各种流行元素 而闵南语歌曲却恰恰缺少这些流行元素 所以粤语歌曲要比闵南语歌曲流行

标题:[讨论]为什么闽南语歌曲不如粤语歌曲红火?(摘)

超拽闽南语DJ版<<你是我的玫瑰花>>闽南语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地方方言之一,在全球使用的地域及人数上并不输于粤语,甚至有过之;而从音乐创作的数量、质量及演唱的歌手人数上来讲也是比粤语歌曲更占优势,可事实却是闽南语歌曲的流传面和传唱率却不如粤语歌曲红火,这不得不让喜欢闽南语歌曲的朋友们感到困惑及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闽南语歌曲如此困窘的境地?经过对比与思考,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从发音上来说,闽南语温润绵软,而粤语铿锵有力,大家可试着分别用闽南语和粤语来读一下“一生只有你”,就不难发现闽粤两语的音调之差。正因为有这样的差别,所以闽南语并不太适宜演唱节奏轻快,曲调劲爆的快歌、舞曲,而粤语快慢歌都可适用,这就导致了闽南语歌曲的受众群不及粤语歌曲宽广,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听抒情慢歌的。二、 很多朋友说听不懂闽南语,但又何尝有很多人听得懂粤语呢?可为什么同样听不懂闽粤语的人却更容易接受粤语歌曲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闽南语歌手基本都没发行过国语歌曲,像黄乙玲、蔡秋凤等等闽南语歌坛的天后天王们都没发行过国语歌曲,而粤语歌手却正好相反。如张学友、刘德华等歌手都会同时发行国粤语版本的专辑,而很多朋友正是先听了国语版之后再接受粤语版的,虽然很多人还是听不懂粤语,但至少歌曲的旋律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三、 我是一直认同,在音乐创作方面,台湾是要比香港稍强的,但是在影视制作方面却是远远赶不上香港。大量优秀的港剧夹带着粤语主题曲及插曲对华人地区的渗透,也加强了大家对粤语歌曲的钟爱。四、……五、…… 原因还有很多很多,如大陆地区对港、台地区音像制品的引进限制等等。 发现差距,找出不足,努力改变,欢迎喜欢闽南语歌曲的朋友们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及想法。 评论:1.粤语很多跟国语发音一样 闽南语我不清楚但是我是根本听不懂粤语听着就强多了闽南语大陆引进的少我在音像店就根本见不到或许只在刀哥那边引进得多吧 另外闽南语的曲风我感觉跟不上潮流 很难被现在时尚的年轻人接受局限性很强这是主要原因``嘿嘿 暂时这么多`` 2.两岸交流太匮乏了,几乎就没有什么正面的文化交流。内地引进台语专辑又太少,内陆城市的音像店几乎看不到。 这次闽南语大赛上,不是也很多人给节目组发短信反映以前都没听过闽南歌曲,只知道粤语歌曲,听了之后发现闽南歌曲比广东歌好听很多吗。其实如今的闽南语歌曲确实很不错,接触的越多,感受越深。 广东歌听的人稍多还一方面因素就像王杰所说,广东香港那边大广东主义,什么都是广东话,很可笑的想拿广东话一统天下,而台湾是以国语为主。阿刀讲的几条也都认同。 3.回归以后就好了 刀哥这艰巨任务交给你啦 嘿嘿 4.我虽不关心政治,但希望两岸可以自由往来,至少可以是文化、音乐、影视上的。 5.闽南语给人感觉大多为苦情。。不快乐。。。 俺当年学习粤语就是源自于听歌哟。。。学习方言还是听歌学得快哟。。。 6.如今闽南语歌曲面临的这种困境已经有点恶性循环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KTV等娱乐场所里,现在很多KTV里都收录很少的闽南语歌曲曲目,有时和朋友们去K歌却难以找到想唱的闽南语歌曲,这种情况虽然对于如我等意志坚强的闽南语歌曲爱好者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于很多爱好唱歌又没有语言倾向的朋友们多少有点情绪打击,难得想露一手却没有表现的机会,这是多么扫兴的事啊!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很多人会偏爱于哼唱国粤语歌曲的惯习! 7.今天看电视时听到一句台词,大意是“世上有三样东西不受语言的限制,音乐、美术和食物”,看来闽南语歌曲难以大范围传唱不在于语言的难懂,主要还是曲风的单一性! 8.以下是引用斩邪刀在2006-11-26 19:17:23的发言: 今天看电视时听到一句台词,大意是“世上有三样东西不受语言的限制,音乐、美术和食物”,看来闽南语歌曲难以大范围传唱不在于语言的难懂,主要还是曲风的单一性! 那只是泛论啦,就如在国内永远比是本土歌曲比国外歌曲接受范围广,语言不会影响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但是会有限制到音乐作品的流传度。 现在台语歌曲整体水准其实是越来越高了,国语歌曲反倒陷入一个瓶颈,拼命想玩花样,反而路越走越窄了。 9.“语言不会影响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但是会有限制到音乐作品的流传度”,这倒也是! 我觉得闽南话是有点难懂,闽南话中的地方俗语很多,很多俗语涉及很广泛的闽南习俗,对闽南文化了解不多的人要学好讲好理解透闽南话有很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