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指挥使司是统领京师的卫所,主要统领京师。明朝于都指挥使司之下设卫指挥使司,长官为指挥使1人,正三品,副长官为指挥同知2人,从三品。属员有指挥佥事4人,镇抚司镇抚2人,经历司经历,知事,吏目,仓大使、副使各1人。

京卫亲军直隶于五军都督府,京卫中管营造的卫隶于工部,此外还有屯戍陵寝的诸卫。外卫分隶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各卫统领本卫及属所的军政,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的职掌分工类似于都司,凡指挥使、同知、佥事负责管理卫事者,称为掌印、佥书,分管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

明朝京卫指挥使司是做什么的?与所谓的禁军有什么关系?

明朝没有编制禁军。

明朝流行的是卫所制度,地方、中央都是如此,

而中央的京卫则是重点,集齐全国精锐,是朱元璋建国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很强,后京卫参加过朱棣的北征战争,取的不错效果。

但是在明英宗时期,数十万京卫精锐参加“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殆尽,皇帝被抓,文臣武将死伤众多。京卫编制基本上废弃。

京卫是一种称呼,与以前朝代的禁军其实本质是一样的,皇帝的直系军队,全国精锐,进攻打仗的主力部队,装备是最好的,战斗力也是很强,也是拱卫京师的主要力量。

明朝在京卫部队基本被打残后,重新设立三大营编制,由他们负责原来京卫的工作。

(卫所制度),每个卫的长官都叫指挥使,有数千人,也有万多人,各个卫大小不一,所,是卫下面的一个级别单位。

如,锦衣卫也是京师里的一个卫,只不过当年皇帝把他的地位抬高,作为皇帝扈从,所以渐渐的权利发生变化了。

明朝设置三司使是?各有什么作用

1、都指挥使司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两级统治机构作了重大调整。

2、承宣布政使司: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协商财政事宜。

3、提刑按察使司是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主管为提刑按察使或称为按察使。简称臬台、臬司。

明朝设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

扩展资料:

明代地方省级政权机构。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元代在各省的行中书省之名,以“三司”为省级政权机构。

“三司”有布政使司,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下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掌一省的行政、民政、财政等事。

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下有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掌军政,管辖本省卫、所,隶属于五府,听命于兵部。

按察使司,长官为按察使,下有副使、佥事等,掌一省司法。“三司”的设置,使地方机关职能趋向专一化,提高了效能。三司之间, 互不统属,便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三司

明朝官职的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 一人 正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二人 从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 正四品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 二人从五品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一人从七品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 一人正八品京卫指挥使司

吏目 一人从九品京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 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京卫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