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的思想家有七位,分别是:
1、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其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黄宗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其主要思想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其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其思想具有启蒙精神,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4、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斎,人称石船先生,湖南衡阳人。其对孤秦陋宋的
明末清初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家?他们各自有哪些主张?
(1)李贽:反对“存天理,去人欲”,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提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提出“童心说”,反对封建礼教。影响:冲击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限制君权。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影响: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唯物辩证法思想。影响: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5)共同特征: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
3、评价评价:
(1)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和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2)敢于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3)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这三人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各自的思想学说:
1、黄宗羲
黄宗羲的思想有着明显的反专制倾向,向前追溯,与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异曲同工,向后展望,与近代的“民主、宪政、以人为本”不谋而合。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黄宗羲的思想有着很强的进步性和前瞻性,他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抨击,对后来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2、顾炎武
顾炎武认为,“亡国”和“亡天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改朝换代,只是皇帝变了,国号变了,这叫“亡国”。而当仁义充塞,道德沦丧,统治者压迫百姓,人民之间相互戕害,这就成了“亡天下”。
保国不亡,只是帝王和“肉食者”的责任。古代普通百姓吃不起肉,这里的“肉食者”代指王公大臣。但天下的兴亡,却是所有“匹夫”的责任。“匹夫”本意是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清朝末期,梁启超将顾炎武的这个理论凝练称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
王夫之也有个著名理论,短短一句话,后来却成为清朝的百年梦魇。王夫之提出,王朝更迭“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也就是说,改朝换代可以是禅让,可以是继承,甚至可以是革命造反,唯独不可以是外族入侵。拥有王朝合法性的前提是,你必须是汉人,否则就是入侵,是乱华。
不难看出,王夫之有着根深蒂固的汉民族中心主义思想,这固然有着时代局限性,不适用于民族共荣的当下,但在当时,王夫之的这一理论却引起了巨大反响,说出了广大汉人的心声,给了满清统治者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