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璃器皿,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因为与西域通商而出现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是当时唐室的家庙,保留了许多盛唐文物。

2、明代建的苏州拙政园里的“三十六鸳鸯馆”里已有玻璃,还有蓝色的玻璃,是建筑一大特色,以当时玻璃之矜贵,可以想见整个园林耗资之巨。

3、到清朝玻璃还是很贵重的,雍正朱笔批示,宫里因为改建而卸下来的玻璃要收藏好,以备以后有适合的地方再循环利用。

明代时期的玻璃来源是什么?

明代中外金丹术交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郑和七次下西洋,与所到30多国建立外交贸易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据《事物原会》卷二十八引《正字通》载:“三保太监出西洋携烧玻璨人来中国,故中国玻璨顿贱。烧者有气眼而轻。”这是阿拉伯玻璃技术又一次在中国的传播。清代谷应泰《博物要览》(函海本)卷九也记载了钠玻璃的来源:“玻璃出南番,有酒色、紫色、白色,莹彻与水晶相似,碾开有雨点花者为真,金丹家亦用之。用药料烧成者,有气眼而轻。”阿拉伯、印度玻璃都从海上运入,因称南番。

明代有玻璃窗吗?

这是拍戏时的漏洞,玻璃窗是清代雍正初年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最初是广东洋行建筑上使用的,中国建筑使用玻璃窗是雍正九年,广东粤海关监督祖秉圭进贡给朝廷大块玻璃,从此中国才开始使用玻璃窗。
西游记是明代作品,描写的是唐代故事,这两个时代都不可能有玻璃窗。

明朝有没有玻璃镜子?

有,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朝,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没有实物。清初,由于玻璃镜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传播到民间;穿衣镜则通过达官贵人传播到宫廷,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故从清初起,铜镜慢慢被玻璃镜子所取代。
详见下文:
我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辍,考古资料多有证明,不复赘述。中国的玻璃镜子起于何时?是舶来货,还是起源于我国?这就需要作一番考证了。
玻璃镜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和石灰石,加热后经冷处理后便成为钠钙玻璃:起折光作用的涂抹剂,其主要成分是汞,也就是炼丹家所称的朱砂。这些原料我国先民早有发现。战国墓出土的串珠、晋墓出土的料杯,已是玻璃的制成品。汞在炼丹术和医学上早有所用。我国古代的玻璃制品经过化学分析,多为铅玻璃,这种玻璃多属于半透明的混浊体,很难使之做到全透明: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无机化学不发达的中国,也很难提炼成纯洁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在清初,在广大内地,还广泛使用铜镜的道理。但是在明末清初,已有钠钙玻璃出现在我国,这便是西方传教士携带的玻璃镜子。说它是舶来品,还真有依据可寻。
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清之际,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这种欧式玻璃镜由于要经历数万里海路,一路颠簸,考虑到易碎的缘故,镜面一般比较窄小,便于携带;其镜多用于刮脸剃须,镜面仅够影照局部胡须即可。17、18世纪的欧式镜,其镜框还保留着路易十四时代洛可可文化痕迹。镜面一般在10×12厘米左右,如手掌大小。从欧洲到亚洲东端,走海路常达数月之久,为了使镜面牢固在船舱墙面上,镜面镶嵌在较大的可折叠的背板上,然后钉在船舱墙面,可做临时的梳妆台。镜面只有9×6厘米大小,背板仿照德国哥特式建筑模样,很有时代特点。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妇人用的修饰镜和穿衣镜也出现了。早期的妇人修饰镜是法国制造的立挂式镜子,镜面长28厘米,宽20厘米,镜边包铜,鎏银,镜框两端各有一对枢轴,连接支架,上翻,可挂在墙上,下翻,可立在梳妆台上。早期的穿衣镜是由衣架和镜面两部分组成,中间由枢轴连接。因为要反映全身影像,故比较高大。框架由坚硬的橡木、柚木制作,通高2米,宽60厘米。取哥特式柱础作为支架的立柱,既牢固,又耐看。镜上有镂空卷叶纹雕饰。清初,由于玻璃镜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传播到民间;穿衣镜则通过达官贵人传播到宫廷,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透明的玻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透明的玻璃,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能够将其制成器皿。到了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人已经发明了玻璃镜,至1234年,意大利人已经发明了眼镜,此时法国已经制造玻璃瓶和彩色玻璃。到了17世纪前半叶,欧洲已经出现望远镜,1620年出现酒精式温度计,1643年出现水银式温度计。在17世纪20年代,伽利略已经利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上的两颗卫星。由此证明,欧洲人在制造玻璃工艺上,远远走在国人的前面。我们发现和研究这些清初的舶来镜,目的是要厘清这一历史史实。

玻璃镜子是什么时候有的?

约在明末清初之际,一种由玻璃制成的镜子出现在早已习惯了铜镜的传统中国。第一次使用玻璃镜子的中国人,一定在里面看到了自己震惊不已的神情,因为镜中人实在是太清晰了,简直分毫不差。玻璃镜子能在明代来到中国,一定颇费周折,因为那不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然而长远来看,中国终归要不可避免地进入世界体系。借助波涛汹涌的大海,第一波欧洲文化的冲击在16世纪涌向中国,天主教教士带来的不仅有福音,还有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那昂贵的玻璃镜子,大概就在这一波浪潮中来到了中国。玻璃镜子的出现,意味着青铜镜的历史已经接近终结。

明代有玻璃鱼缸吗呢5

你好,明朝不可能出现玻璃鱼缸的。
不是说没有玻璃。中国很早就有,叫琉璃,我们现在称中国古玻璃,中国古人自己发明的,属于铅钡玻璃,易碎,只能做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
西方的玻璃,是钠钙玻璃,但好像是清朝传入中国的吧。
还有中国古人养金鱼,可以确定用的是陶瓷缸,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