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直总督,浙,就是指现在的浙江省;直,其实指的是南直隶。但是,真实的的浙直总督的辖区包括:南直隶、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共七省。这时的浙直总督总辖七省军政,东南地区的最高长官。例如嘉靖时期有个非常有名的浙直总督,抗倭总指挥胡宗宪。他当浙直总督时正是倭寇闹事的严重时期,因为倭寇在多省都有出现,为了协调东南各省资源,一致对外,他建立了统一的抗倭防线。
明朝浙直总督的地位有多高,为何能管理八个省?
提起总督,大家肯定会以为是清朝的官职,如浙江总督,两广总督等,其实总督之职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总督主要管兵权,浙直总督则是统领八个省的兵力,不管地方行政。那为什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明朝后期国力衰微,首先讲以下总督,这个官职是一个临时行的官职,用于战时统兵作战。明朝后期,倭寇侵犯,明朝任何一个省的兵力都无法抵挡,没办法,需要一个中央高级官员亲自挂帅统领各方兵力来抵制,这个官职就诞生了。浙直总督不是固定管辖某一片地方,而是针对于某一个事情,比如战争,哪里打战他就要领兵去哪里。总督不能插手地方的政务,管不到地方的官员。
二、明朝地方腐败严重。明朝中后期,国力已经垂危,统治者的中央集权已经无乏实现,地方官员的腐败更是严重,再加上天灾致使天下灾民遍地。当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想抵制外来侵略和袭扰,这有依靠重臣。总督相当于掌管了半个明朝的土地和兵力,是一个超级封疆大吏,试问哪一位统治者希望臣子权力坐大,只是实属无奈。
三、明朝体制腐朽,明朝后期管理不善。经济更是十分的萧条,入不付出,导致兵力不强,所以才被倭寇有机可趁。到了清朝总督就成了固定的官职,是地方的行政军事一把手。
任何管理体制发展如果不合理那么就是因为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国力不盛才能依靠权臣,这种关系是不健康的,势必会加速统治的灭亡,等到后悔已经没有机会了,明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吊死在煤山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等你想励精图治才发现已经无力回天。我们要以历史为鉴。
浙直总都是几品官
浙直总督是明朝中后期设立的一个临时的官职,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当时猖獗的倭寇。总督在明代是没有具体的品级的,担任总督的人员都类似与皇帝的钦差,具体品级要看任命时的自带的官职,比如任命的人挂的是兵部尚书的衔,那他就是正二品。直到了清代,才把总督确立了具体的品级,为从一品。
闽浙总督是清朝的九大地方总督之一,他的权利究竟有多大?
总督这个职位始设于明朝,刚开始总督只是军事性质的,是出于战乱或者战争形势下设的,是统管两省或两省以上军事事务的官职。如果战乱一结束,总督这个职位就会撤销。
但到了清朝顺治以后总督这一职称开始形成定制。总督可以掌管一省或两省甚至是两省以上的行政经济军事大权。职能和地位上总督是不同于巡抚的,巡抚一般只是掌管一省的民政,但巡抚和总督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表面上看巡抚的地位要弱于总督,但是巡抚也可以监督总督,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总督的一些情况,这就是清朝皇帝出于控制地方所设的总督巡抚相互监督制度。
像清朝正常是八大总督,再加上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一共是10个总督,后面东三省三将军撤了之后又开始设东北的总督。总督里面权力最大的是直隶总督,直隶总督一般是兼任北洋大臣,管理京师地区,势力特别大。第二和第三大的要数两江总督和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控制着江西,江苏和安徽三个省,并且一般兼任南洋大臣,势力很大。两广总督,控制着广州,也就控制着对外贸易。而闽浙总督可以说是剩下的总督里面权力最大的。因为它控制着沿海的两个重要的省份,福建和浙江。两个经济大省。
雍正以后闽浙总督,挂兵部尚书衔,也兼任督察院右都御史,不加尚书衔的总督一般都是正二品,而闽浙总督挂了尚书衔就变成了从一品。闽浙总督可以不经兵部,直接调动巡抚手下的绿营兵参加战争。平时的闽浙总督掌管着福建和浙江两大省的经济军事行政大权。闽浙总督还有严密监视浙江巡抚和福建巡抚两大巡抚的日常职能。如有不妥当的行为,可以立即向皇帝汇报。
直隶总督是几品官?
直隶总督和两广总督,北洋大臣谁大?各属几品官位?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阀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北洋通商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 *** 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五口通商大臣,负责处理对外通商(包括外交)事务。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开始是专职,首任大臣是崇厚。同治九年(1870年)改三口通商大臣为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担任过北洋大臣的有李鸿章、王文韶、荣禄、袁世凯等。 两广总督,清朝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始设于中国明朝时期,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包括今海南省)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南洋通商大臣,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为应付对外通商(也包括外交事务),清朝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机构,由两广总督特加钦差大臣头衔兼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3月),五口通商大臣衙门移驻上海,划归总理衙门管辖。最初南洋大臣为专职,薛焕任职,后由两江总督兼任,驻地从上海移到南京。历任南洋通商大臣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张之洞、刘坤一、端方等人。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衔
直隶总督相当于河北省省长兼北京市市长兼天津市市长。。
两江总督相哗于安徽省省长兼江苏省省长兼江西省省长
直隶总督是几品啊?
清朝直隶总督是加衔总督所以是从一品,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这就不难看出浙江事实上是归闽浙总督管的。新华通字典中说两江总督管辖的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如果不是加衔总督的话俯是正二品,其它总督管辖的地方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级
总督是明清时期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官职名称。一般来说总督偏向于军事方面,巡抚偏向民政。但并不是绝对这样,紧急时刻,巡抚要听命于总督。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南京。在今南京市),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乾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1914年划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省。
直隶省为清朝单省设总督的行政区之一,行政中心设在保定。
直隶总督即相当于现在 *** 司令兼省委书记。
关于大学士:
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
明洪武十五年(1382),仿宋制,置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以辅太子,备顾问。明成祖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预务自此始,称为内阁,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实权,号称辅臣。大学士中必有一位资历最深、名望最重,称之首辅。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
清初,置内三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置中和、保和、文华、武英诸殿与东阁、文渊阁大学士。嗣一度复内三院旧制。雍正九年(1731),置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制,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官衔以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及体仁、文渊、东阁三阁为称,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保和殿 武英殿 文华殿 体仁阁 文渊阁 东阁)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保和殿大学士一般授予有“太子太保”头衔之人如乾隆年间军机首辅傅恒;武英殿大学士一般授予出兵放马担任过一方军事统帅之人如乾隆朝阿桂、福康安;文华殿大学士一般授予政治出色之人如乾隆朝尹继善、和珅。
武英殿大学士应是担任过大军区司令的中央军委委员或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员。
据此,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应相当于今日中央军委委员、 *** 司令、河北省委书记这一角色。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啊。
总督是什么官职?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总督这个职位。总督: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由来总督,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正统六年(1441)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兵部尚书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名,各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事毕覆命,名义或称巡抚,或称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往来不便,乃定为都御史巡抚兼提督军务等名称(详见“巡抚”)。所辖多重者加总督。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正统六年(1441)正月,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正统末至景泰初,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 明代 正统末至景泰初,除于谦、王骥先后以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南京军务外,地方亦多派总 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但终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其中比较重要的总督有: 弘治十年(1497)置,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 弘治十年(1497)置,总督四川、陕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 正德八年(1510)置: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宣大总督” 嘉靖二十九年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蓟辽总督” 嘉靖三十三年(1550)置: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一员,简称“浙直总督”,等等。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以尚书、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衔。专务总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书、侍郎制。 正德十四年,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遂改总督为总制。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复名总督,但习惯上仍尊总督为制台。在明朝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巡抚、总兵官俱听节制,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 《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荫总督宣大王国桢子之仲、登莱巡抚袁可立子枢、通政使吴用先子 、河南巡抚冯嘉会子映鸾、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监读书。” 清代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在明代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清初总督额数及辖区并不固定,乾隆以后成叮定制,全......>>
直隶总督在清朝是什么官?
相当于北京市长加上 *** 司令员
两江总督是几品官??
两江总督是正二品官员
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
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伐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
清朝直隶仓官是几品大员吗? 5分
直隶是一个省,相当于当今河北一带,仓官就是省粮食厅厅长一类,一般属于五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
曾国藩是几品官
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是正一品。
其中总督为正二品,一般兼督察院右督御史衔,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
武英殿大学士为正一品,清朝的正一品官有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
保和殿大学是为大学士之首,但整个清朝的保和殿大学士只有几人,所以文华殿大学士常列六大学士之首,曾国藩当时可谓位极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