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海卫

中国北方军港,清朝北洋水师基地。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濒临黄海,西连烟台,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威海卫原为滨海渔村,汉称石落。

2、金山卫

金山卫的建城始为春秋时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周康王已在大金山岛之北麓筑有城堡,为金山城,亦称康城。五代以前,大小金山附近为古金山港,福建等地航商,经常在此泊船贸易;五代吴越时,曾在古金山港口筑城堡戍守;南宋驻金山水军,拱卫京都临安。

3、镇海卫明朝边防四大重镇分别是哪些地方

辽东

大连,开原,丹东,西尽山海关,即相当于现今辽宁省的大部。

蓟镇

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秦皇岛 唐山 北京昌平区部分。

宣化

今张家口宣化区

大同

今山西大同市

看看地图就知道除辽东外大部分在长城里面,沿北京两面展开。都是守卫北京的要地。

中国明朝有哪四大卫?

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

1、天津,简称津,别称天津卫、津门、津沽、沽上、沽,位于东经117°10',北纬39°10',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海河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穿越天津市区蜿蜒入海,毗邻首都北京和河北省,素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载的城市。

2、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濒临黄海,西连烟(台)蓬(莱),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威海卫原为滨海渔村,汉称石落。

3、金山卫镇 ,上海市新建的石油化工卫星城镇。位于杭州湾北岸、上海市西南境金山区南部,浙江省嘉兴市正东部。离市区中心72公里,有沪杭铁路金山支线(已经改造为金山铁路)通达,沪杭公路途经此地。

4、镇海卫,明代卫所名。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江苏省太仓市。弘治十年(1497年)改置太仓州。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镇海。属福建都司。辖六鳌、铜山、玄钟三千户所。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

扩展资料:

威海卫名称的由来:

汉初时,威海叫“石落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后来又称为“落柑村”,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

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夼”是洼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卫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顶山西古山环绕之下而得名,依这样理解这个名字是依地势而取的名字。

环翠楼公园东门北侧还有一个立有“宝泉普济”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打水。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海卫

百度百科-天津卫

百度百科-金山卫

百度百科-镇海卫

明朝四大军事重镇都是哪几个,北方的有宣府和大同,其余两个是什么?

明朝洪武年初,朱元璋在北方设辽东(今辽宁辽阳)、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延绥四大军事重镇。

不久又设宁夏、甘肃〔在张掖〕、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三镇,其镇守为武职大臣,提督则为文职大臣。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也称为太原、固原二镇,这九镇统称“九边”。九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

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

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

扩展资料

辽东镇

总兵初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市)。管辖的长城东起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970余公里。

延绥镇

总兵初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以后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管辖长城东起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县黄甫乡),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全长880多公里,在大边南侧另有“二边”,东起黄河西岸(今陕西府谷县墙头乡),曲折迂回,西至宁边营(今陕西省定边县)与大边墙相接。

延绥镇长城遗迹多被积沙掩埋,局部地段被推平做了公路,尚有夯土墩台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边重镇

明代如何设置边防的?

明代前后修建长城18次,峻垣深壕,筑垒建隘,历时200余年,役夫不计其数,使长城筑城体系日趋完善。明代将6300余公里的边防分为9个防区,历史上称为九边,即九镇。其中以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四镇为重点。为加强重点防区的守备,还在长城的中段前方,设立了大宁、开平和东胜三个前进据点(卫)。整个北部边防,以拱卫京师(今北京)为目的,采取以地形为基础,以战略、战术为前提,构筑以长城为主体的筑城体系,迫使鞑靼、瓦剌军,舍骑长,用步短,展开正面的攻击,分散兵力,暴露弱点,以便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