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指中国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明朝晚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2、小冰河期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不仅给农业社会带来了灾难,甚至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3、灾害表现为极度严寒、粮食减产、鼠疫爆发。

明朝时期的小冰河时期是怎么造成的?

明朝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末清初整个中国冬天奇寒无比的几十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年平均气温都很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连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中外专家指出,明朝灭亡後的1650—1700年间是整个小冰河时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
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七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从竺可桢写的中国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一半是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变动缺乏史料记载。东汉末,汉族人口是六千万,几十年饥荒和大战乱后到西晋一统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随后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国南北汉族人口仅存四百万。当时人口锐减是相当惊人的。唐末汉族人口也是六千万,至北宋初期只剩两千万。明末汉族人口一亿二千万,到了清初顺治十七年间一亿三千五百万。[1]
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有人认为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然而根据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的研究数据,明亡後的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才是小冰河期间中国北方及中部最冷的两个时期。
灾害表现
极度严寒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竺可桢注意到,清朝初年,一位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叫《北游录》的书,书中的一段记载,可以还原小冰期时中国江南的寒冷程度。1653年(顺治十年)阳历7月底,谈迁从家乡杭州出发,由运河坐船前往北京;11月7日,他到达天津,到18日运河就封冻了。谈迁在北京住了三年,1656年(顺治十三年)阳历3月,等到3月7日,运河开冻,他坐船南返。由谈迁的记载可以推算出,顺治年间,北运河每年封冻的时间长达110天,比上世纪50年代,华北最冷冬天时北运河封冻的时间还要长。

明末小冰河期是怎么回事?详细介绍

小冰河期, 明朝
明朝其实亡得很冤枉,中国气候在明末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从1580年开始),我国历史学家的考证证明,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被称作“小冰河期”。根据有的学者的意见,历次游牧民族的南下均与气候的改变有较大关系。无论何时,生存总是第一位的。一旦气候趋向严寒,部族和牲畜的食品供给短缺,这是南朝肥沃的土地,生活的幸福就会无限的扩大,为了自己的幸福,当然无所不用其极了。我国的地震学家也证明,这个时期也是华北大地震最多的时期。_
 在频繁的旱灾的同时,鼠疫也随时威胁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在几次小规模的鼠疫之后,一场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终于在山西爆发。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同年,在太原府(治今太原)的太谷县、忻州、苛岚州及保德州都有大疫的记载。次年,疫情传至辽州(治今左权),再传至潞安府(治今长治),疫情进一步扩大。万历《山西通忘》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患者表现为肿项,传染性极强。 万历十年鼠疫传到相邻的河北宣府(治今宣化)地区,这里是军卫密集的军事重镇。疫情发生时,“人肿颈,一二日即死,名大头瘟。起自西城,秋至本城,巷染户绝。冬传至北京,明年传南方。”此疫不仅造成怀来卫城中的人口大量死亡,并且传入北京。 北京周围地区,直到清末光绪年间当地人仍然能够回忆:“万历十年四月,京师疫。通州、东安亦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定患大头瘟症死者枕藉,苦传染,虽至亲不敢问吊。”“大头瘟症”就是颈项肿大。 在疫区,死亡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如真定府(治今正定)新乐县,“万历十年春夏大头瘟疫,民死者十分之四”,武强、栾城二县的记载相同。另外,来自各地方志的资料表明,鼠疫还传播到了山东及河南北部等地区。
从崇祯六年(1633年)开始,华北鼠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流行。这次爆发地点仍是山西。一条来自山西兴县的报告说: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朝发夕死”、“一家尽死孑遗”是对鼠疫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特点的描述。 崇祯十七年(1644年)秋天,鼠疫南传至潞安府,顺治十八年《潞安府志》卷15《纪事》记载这次疫情,“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 山西鼠疫也向周边省份传播。崇祯九年至十六年,榆林府和延安府属县相继发生大疫,如崇祯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同样,河北地区也深受鼠疫流行之害。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治今邢台)、河间府(治今河间)和大名府(治今大名)均有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人死八九”。崇祯十四年,疫情进一步发展。在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死亡人口的比率相当高。广平、顺德、真定等府,类似的记载相当多。崇祯十四年七月,鼠疫再一次传入了北京城。 崇祯时人刘尚友追述北京城中的情况时说:“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亦半日死,或一家数人并死。”“疙瘩”是对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称呼。崇祯十六年夏秋间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约为40%甚至更多。 北京郊区的疫情也很严重。在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昌平州的记载中称为“疙疽病”,而且“见则死,至有灭门者”。又如河间府景县,“崇祯十六年大疫,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当时北京实际已是一座恐怖的疫城。如一份清代档案就提到崇祯十六年北京城的大疫情:“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计》卷6中提到崇祯十六年二月的北京城,“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死人太多,白天已可见城中处处鬼影,真令人毛骨悚然。 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卷78中说当时“京师内外城堞凡十五万四千有奇,京营兵疫,其精锐又太监选去,登陴诀羸弱五六万人,内阉数千人,守陴不充”。京营兵士在遭受鼠疫侵袭之后,元气大伤。以至于北京城墙上,平均每三个垛口才有一个羸弱的士兵守卫,怎么能抵挡李自成精锐之师的进攻。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崇祯皇帝在绝望中于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说法,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明朝末年刚好遇上了气候中的“小冰河时期”,所以导致粮食供应不足,农民没法填饱肚子,只好被迫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明王朝。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小冰河时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各位聊聊明朝小冰河时期的那些事

小冰河时期顾名思义就是指气温比正常年份要寒冷的时期。由于异常天气导致粮食大幅减产,进而引发社会动荡,这些因果关系看上去似乎都挺合理。然而,明史爱好者们经常宣称的明朝小冰河时期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因为这段小冰河时期的时间跨度是从元朝初期开始,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结束,历时长达四百多年。

科学家通过对青藏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测试发现,大约从1270年起(元朝创建于1271年)冰川开始推进,也就是说小冰河时期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的。第一个降温阶段的最低点大约出现在1370年左右(明朝创建于1368年),此后一个世纪内气温略有回升。在1470年左右全球气温再度变得寒冷,一些本来很少下雪的地方也开始不断降雪。极寒天气一直持续到1715年(清朝康熙五十四年)才宣告结束。在此期间,最寒冷阶段出现在1650年至1700年之间,也就是明朝灭亡后的半个世纪。

根据明朝正史和方志上的一些记载。景泰四年(1453年)冬天普降大雪,次年四月户部奏报,长江下游“冻死者无算”,其中仅长江南岸的常熟县就冻死了一千多人。成化十三年(1477年)冬,大寒,运河结冰,厚达数尺,使江南交通中断达数月之久。万历六年(157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湖面都被冻结,寒风将湖面的冰碴儿卷起,一直送上10米高的山丘。

熟悉明朝历史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无论是景泰年间还是成化年间,明朝都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万历六年更是“万历中兴”的黄金时期。既然极寒天气对景泰朝、成化朝、万历朝的影响都没有那么大,难道崇祯朝的崩溃就该让小冰河期背锅吗?这显然有点说不过去。

从上述时间节点来看,元明兴替和明清兴替时间基本都处于小冰河时期的相对寒冷阶段,两者看似存在确定性很强的因果关系。然而当详细了解这个阶段的天气情况后,得出的答案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事实上,明朝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生计,不得不铤而走险,对抗朝廷;第二是两线作战,耗尽了国家的财力,朝廷没钱打仗就只好多征税,税负加重又导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第三是统治阶层无能导致局面彻底恶化,偌大一个帝国在最后阶段完全处于脱节状态,它能撑到1644年才灭亡其实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与这三方面原因比起来,小冰河期只是很小的影响因素,所以让它为明朝灭亡背黑锅,显然太过牵强了。

明朝小冰河时期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该为明朝灭亡背锅吗?

明朝的小冰河时期是指,在明朝末年崇祯年间气温开始骤降,像福建和广东一带都有暴雪,冬天来得甚早,而春天来得及晚,因此雨水很少,使得农作物大量减产,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但个人认为不应当为明朝的灭亡背锅,

一小冰河时期,

讲冰河时期的形成原因,专家学者给出过各种解释,但各种解释都不能够让人们全面信服,一直有争论,目前主流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天文方面的因素,地球的热能主要来自于太阳,太阳在太空中运行时,会受到其他恒星以及行星的影响,它的运行轨道会有所偏离,虽然这个偏离是轻微的,但对于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当阳光辐射到地面的数量减少,就会导致冬天漫长,夏天变短,冬天和夏天的温度相差极大,平均每年阳光辐射到地球的数量大为减少,就会使山川上面雨雪不能够及时消融形成大量的冰川影响气候,

一种是地球本身的原因造成,这种原因其实是比较复杂因为它当中组成的因素比较多,首先讲述一下来自于地理板块的因素,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大陆板块一直是在活动当中,因为这是受到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当大陆板块活动的时候就会发生挤压和碰撞,而这种挤压和碰撞会影响到海洋的海流的流向,而海洋的流向是决定气候的重要原因,海洋气候会给大陆带来充沛的雨水和温暖的的空气,当流向改变之后,气候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然后还有大气层的因素,阳光是通过大气层辐射到地面,在这当中大气层会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但是当地面有火山爆发,大量的火山灰漫布在大气层的时候,就会造成阳光的折射,减少阳光辐射地面,同时火山还会造成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发生变化,当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过少就会形成低温效应形成冰河,

二明朝的灭亡在于自己,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次小冰河时期,第1次是在商末周初,第2次是在三国前后,第3次是在唐末宋初,明朝的小冰河便是第4次,虽然明朝的小冰河时期,使得温度大降,连同珠江三角洲和广州都下了大雪,导致年年干旱,可是在这明朝时期,已经有南美的土豆,玉米等耐旱农作物涌入,也正是这些农作物使得明朝因为食物而死亡的人数比前三次要少,明朝的灭亡的原因还是在自己本身,从万历皇帝30多年不曾上朝就可见一斑,皇帝消极,而朝廷上下又是争名夺利,党争不休,从东林党人到宦官党,贪官污吏横行,极大的消耗了内耗,自从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再向海外求取财富,发展资本主义,而随着明朝的开支加大使得财政后面捉襟见肘,无力负担相关的费用,造成了经济危机,再加上李自成的起义和和满清的侵扰,使得明朝两面开战超出了能力,最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满清轻而易举获得天下,其实针对明朝的弊端,张居正有做出过改革,只是在张居正死后革新就停止了,如果明朝能够将张居正的改革持续下去,那么明朝自己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只是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地球开始产生温室效应,但是在2012年,有一些权威的国际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已经停止,此后会开始变冷,时间会长达几十年,有相关媒体表述,这是小冰河时期来了,

什么是小冰河时期,为何地球会发生冰川期和小冰河时期?

关于气候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们人类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就在最近,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相关报告指出太阳活动将有可能达到近20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即将降温。

由此一些科学家们就推测地球可能会在15年内进入新一阶段的冰河时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人类该如何应对这一灾难呢?

冰河时期到底是什么?

冰河时期又称“冰川期”,是指地球在遥远时期里陆地和海洋都被冰层覆盖的时期,而在此期间温度也会发生骤降,因此也会改变地球地面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一般来说,冰河时期的时间可以维持很久。冰河时期又被分为“小冰河期”和 “大冰河期”,两者相比而言,小冰河期的毁灭性比较小,但给人类还是会带来不小的打击。

虽然地球从诞生为止已经有了四十几亿年的时间,但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并没有人类的存在,由此可以推测出,地球曾经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极有可能发生过多次冰河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进入了冰河时期?

迄今为止,关于冰河时期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并没有明确的定论。

有部分学者认为很有可能和地球自转时,地轴周期性倾斜角度的改变,导致阳光照射量减少有关,但是感到疑惑的是,这些变化虽然能够改变入射阳光的分布,但是并不会改变太阳的入射能量,也就是说不会导致地球上气候发生极大的变化;

有的认为太阳运行到近银心点区段时的光度最小,使行星变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还有的认为是银河系中物质分布不均,太阳通过星际物质密度较大的地段时,降低了太阳的辐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不过许多的研究者们认为极有可能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周期有关。

影响小冰期时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首先地球气候的好坏取决于大气环流和太阳的辐射,并且科学家们经过对太阳的400年研究发现,太阳黑子的数量是影响小冰期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据历史记载1600年到1750年之间,也就是明末清初时期,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沃尔特·蒙德记录太阳黑子的数量,并且发现其数量只有50颗左右。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太阳黑子应该有4万到5万颗才对啊,由此可以发现太阳黑子的数量在骤减,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发生地质灾害,随之小冰期时代到来,史称“明清小冰期”;

另一个因素则很有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据记载在1601年是地球历史上最寒冷的一年,那时候气温骤降导致北方国家的农庄庄稼产出几乎为零,百姓们个个饥饿难耐。

南方国家也出现了桃花迟迟不开的现象,与此同时秘鲁某地的活火山也已经持续喷发了15天,并且由于大约3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喷入大气层,导致大量的微量颗粒随着大气流动竟然走向各个国家,进而导致全球气候的恶化。

现如今全球变暖在持续发展中,按理说地球应该不会进入小冰河时期,但就在最近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很可能要开始停止了,2050年到来的时候地球很有可能会进入到一个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会来临吗?

首先影响“小冰河时期”的主要因素就是太阳黑子,根据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数学教授扎尔科瓦的数学模型指出,在近11年期间,太阳活动中包含太阳辐射、太阳黑子呈递减模式降至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小冰河期以来的最低点,太阳黑子也将减少60%,而太阳又是地球热量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太阳活动的水平下降,这肯定意味着它释放的能量在下降,地球上的温度也会降低,那么地球确实有可能会进入“小冰河时期”。

再加上美国宇航局科学报告指出,迄今为止,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过去10年中的大多数年份都更广,这让大家都以为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经过科学家们最后分析得出,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广竟然是因为季节性异常的原因。

虽然北极地区在持续不断的冷空气影响之下,海冰出现了比最近几年更大覆盖,但是只能相对部分时段多了点,同时在秋季和冬季的月份中增长也存在很多不足,无法使海冰恢复到长期平均水平,所以整体的海冰仍低于正常水平。

根据观察北极海冰在一年之中主要生长就是在2月到4月的时段之中,虽然2020年海冰在3月5日达到了年度最大范围,刷新7年的海冰覆盖新高。

但是仍比1981-2010年的平均最大值低590000平方公里,我们对比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数据,就可以看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也算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一个气候升温情况的体现,只有当气温不断上升的时候,海冰的覆盖才会降低。

当然这次我们也看到了季节性的波动导致了海冰的一个变化,未来可能在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季节性模式之下,会产生更多的海冰。并且根据伍兹霍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珍妮弗·弗朗西斯表示,由于天气和洋流的波动,每年北极之间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属于波动状态。

综合了南北极地区的数据情况,全球确实都出现了一波海冰“反弹”的模式,但是并没有改变整体的一个海冰覆盖率,所以说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海冰都还在持续的下降之中,全球变暖确实还在发展中,至于地球到底即将是否进入到“小冰河时期”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毕竟科学家们推测的也只是有可能。

如果地球进入冰河时期会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在进入冰河时期的这段时间内,地球的温度肯定会不断的下降,那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能力弱的物种将会灭绝了,而留下来的就是一些适应能力强的物种。

当然,这些物种为了能够适应环境,其身体特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可以说,每一次的冰河时期都是大自然对生物的一次选择,小冰河期平均每一个世纪就会发生一次,时间周期也比较短,持续时间大约是几十年左右,而相对于大冰河时期来说小冰河期影响力比较小,但是对于人类和其它的物种的生存来说,还是会有不小的影响呢!

其次粮食会大大减产,如果粮食和肉类食品面临匮乏,那么将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安全,人类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根据历史记载,明朝末期正是由于出现了小冰河时期才导致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如果地球进入冰河时期的时间太长,我们人类极有可能也会成为地球上的一任过客。

如果地球真的进入冰河时期我们人类并不是没有办法来应对,首先我们可以寻找有效持久的热源,在新热源附近重建聚集地,重构新农业,保持食品生产和生活必要物资的制造,当然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而言,有效持久的热源有核发电厂附近,地热产生地,火山口附近等等。

但是真正适合人类聚集的只有核发电厂及地热产生地,我们可以通过融化河冰和采集地下水获得水源,通过供热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维持少量的圈养动物,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工业体系。

我们应该清楚恶劣的环境和工业供给根本不可能维持绝大部分人类的生存,因此到时候全球人口肯定会大幅减少,政治及社会体系也会变得更为简单。

三百多年前,明朝遭遇的“小冰河”时期,到底有多冷?

地球在40多亿年的 历史 中,曾出现过多次全球性显著降温变冷的时期,冰川一度从两极推进到赤道附近,全球冰冻,形成冰期。

在地球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公认的有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冰期以后,距今约1万年以来的时期叫冰后期,包括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事实上都处在冰后期。

在冰后期阶段,全球气候仍有过多次低量级的冷暖波动,比如距今4000至6000年期间曾出现的较明显的寒冷期,使全球冰川一度扩展前进,被称为新冰期。

近一次较明显的小规模的冰川推进出现在13世纪至20世纪初,大约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达到最盛,通称为小冰期。

后世学者对近代的小冰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从元朝初年到清朝末年,中华大地遭受了极寒的“小冰河时期”。

只不过明朝则更加倒霉,正好处于了中间位置,是整个“小冰河时期”最寒冷的阶段。

按照《明史·五行志》的记载,南京正常情况是冬天少有风雪,可明朝时却“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恐怕要比如今的东北地区还要寒冷。

此外《阅世编》中记载了安徽地区冬天的天气情况,书载“大雪数天,平地积三尺。”三尺就相当于一米左右。安徽地界积雪厚度一米,若是发生在今天,一定会是触目惊心的景象。

华南地区也很冷吗?

根据《广东通志》记载,公元1506年广州琼州千里飘雪,境内积雪达数尺之厚。最冷的时候雪线甚至覆盖了海南岛北部,用万里冰封来形容都不为过。

因南方人本身就缺乏御寒衣物,再加上严寒天气使得棉花大量减产,因此仅广东地区就有数以万人被冻死。

通过以上史籍的记载不难看出,3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的确是遭遇了全国范围旷日持久的天寒地冻,而寒灾过后总伴随着旱灾。

从古籍《阅世编》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雨雪出现严重地南移现象,这就导致了河洛,齐鲁、吴越、荆楚、三辅等重要产粮地区都出现了连续的大旱灾,粮食几乎绝产;

除此之外,大量的牲畜也被冻饿而死,这无疑是斩断了普通百姓的生路。

小冰期下的明朝,被寒冷、干旱轮番折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口锐减,经济倒退, 社会 动荡,甚至朝代更迭。

1644年4月,闯王李自成率叛军攻破京城,崇祯皇帝亲自响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响应,见大势已去,年仅34的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下,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崇祯皇帝至死也不会知道,明朝的灭亡的确跟“上天”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明朝真的很倒霉,恰巧生在了地球”小冰河时期”最寒冷的阶段。

如果没猜错的话,崇祯上吊那天,一定非常的冷。

有资料显示,大约从2040年开始,地球又将进入下一个长达250年的小冰期,不知道到那时候又会发生什么!

明朝小冰河时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该为明朝灭亡背锅吗?

所谓的明朝小冰期其实就是气候进入一个比较寒冷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气温异常下降,我认为这个对于明朝的灭亡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你曾经了解过一些气候常识的话,你就会发现,从远古时期到现在,气候的演变是存在一定的周期的。周期的意思就是说,气候它的变化是冷热交替的,而不是一直温暖,也不是一直寒冷。这个周期其实是比较长的。

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进行缓慢变化的话,可以给生物的进化提供一定的时间。这样一来,生物都可以很好地在这样一个气候背景下存活。但是!气候变化除了有周期外,还存在突变。

包括这里所说的明朝小冰期,其实就是一个突变的例子。那么何为突变,说得简单一点突变其实就是从一个气候状态跨越到另一个气候状态,而这个跨越的时间其实非常短。

明朝末年的时候,气候就突然从温暖期突变到寒冷时期。这样一来,很多的生物就会不太适应这种气候的转变,这其中还包括农作物。这样一来,毫无疑问农作物就会减产。农作物减产之后就会造成饥荒,民不聊生

同时,气候的突变还会造成一些疾病的泛滥,比如说鼠疫。这样的话,就会让劳苦的平民百姓雪上加霜。本就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加上各种疾病的泛滥,毫无疑问会大大损伤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因此,这样的一个惨状给了清朝一个机会,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清朝的入侵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小冰期需要背一些锅。

明清时期也有小冰期,当时的危害有多大呢?

明清时期也有小冰期,当时的危害有多大呢?我国的明朝和清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小冰河期。当时的气温非常的低,对于社会来说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这其中主要是几个方面,现在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朋友们可以做一个参考。


一、小冰河期导致明朝的农业出现危机,明朝灭亡和小冰河期有直接关系:

明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有很多的争议,相信大家也都有一些了解。特别是明朝末年的时候,出现了大灾荒。从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尤其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造成了明王朝的灭亡。从这段历史中就能够看出小冰河时期由于霜冻比较厉害,南方很多地区粮食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这就导致明朝的粮食出现了安全问题,在中国有一句话,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主。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人们长期饥荒就造成了农民起义,最终明王朝也就进入了最后的灭亡时刻。可以说小冰河期造成了明朝的灭亡,也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这就是清朝,可以说这都是小冰河期带来的全新社会变化,也是一场人间悲剧。

二、小冰河期天气非常寒冷,一些穷苦农民被冻死者很多:

小冰河期的危害还有一点非常突出,这就是由于非常多的贫苦农民,没有办法有效取暖,从而很多人冻伤或者冻死,这个记录在明朝和清朝的历史档案上有非常多,是可以看出小冰河期确实是一场非常可怕的危机。

三、小冰河期导致河流冰冻,中国有些地区出现长期干旱:

小冰河时期,由于河流被冻住的时间越来越长,从而导致黄河上游的地区出现了长期的干旱,也给该地区的老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

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时期

(全文约28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咱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是一个超级大的生态系统,在地质 历史 的几十亿年中,地球曾历经四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河时期”。

在“冰河时期”,全球性大幅度气温变冷,水汽由海洋向冰区转移,陆地上的冰层不断扩大增厚,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直接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电影《冰河世纪》就是描绘的这幅场景。适应不了这种气候变化的动植物大量灭绝。不过好在这种级别的变化,要几亿年才来上一次,而且上一次发生是大概200万年前,所以咱们人类作为目前地球上的最大种群,暂时不用担心这种世界末日的问题。

但是现在还有一种学说,那就是在“冰河时期”之外,还有一个每隔几百年就要发生一次的小冰河时期,每次小冰河时期的出现,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天气变异相当大,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这种剧烈的气候变化会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 社会 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中国 历史 上曾经经历过4次小冰河时期,分别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三国;唐末、五代;明末清初。。。嗯,从这些资料看来,“小冰河时期”对中国 历史 的进程有着直接影响。

而且还有一个惊人的事实,每次小冰河时期的出现,中国都发生了瘟疫,而且规模很大,波及范围很广。

由于先秦 历史 记载缺乏,我们只看史书对后面三次“小冰河时期”同期的瘟疫记载:

1、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公元161至公元186年,东汉桓帝、灵帝、献帝时期,持续不断的疫情,加上黄巾之乱,天下十室九空。连明医张仲景的亲族都死伤三分之二。

魏晋南北朝(220年到581年):

公元234年到235年,魏明帝在位,魏国大疫。

公元246年,孙权在位,吴国大疫,军队死伤十有八九。

2、唐末、五代时期:

公元755到763年,时值安史之乱,天下大疫,死者过半,开元、天宝间天下户千万,瘟疫结束后户口不足二百万。

公元790年,唐德宗贞元年间,江南大旱,井泉干涸,人多渴死,爆发瘟疫,疫死者众。

公元832年,浙西大疫,朝廷给民疫死者棺,十岁以下不能存着二月粮。

公元880年,黄巢军中爆发大疫,死者过半。

3、明末清初

1939到1644年,明崇祯年间,大明末世,瘟疫流行,据吴又可《瘟疫论》,往往阖家传染,死者数百万。

其中最夸张的是明末清初,到了明朝中期之后,我们国家的农业文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鼎盛的一个时期,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明朝的人口在万历(崇祯的老爸)年间达到了2亿,但是在万历以后,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了清朝顺治(康熙的老爸)年间,中国的人口可能不到1亿,损失了至少4000万人口,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明末清初,中国损失了约40%的人口,直到康熙年间,人口才突破1亿,到了乾隆(康熙的孙子)年间,人口才又增长到2亿。

这其中当然也伴随了明清王朝交替之间发生的战争,包括了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但是小冰河时期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对整个 社会 结构的冲击无疑也是致命的。

秦岭—淮河一线划分我国南北,是1月份0 等温线的最南界,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在冬季一般是不会结冰的。但是,在明清“小冰河时期”,长江曾经出现过结冰长达一个月的现象,而洞庭湖结冰最厚的地方达一尺,浙江一带的河流冰层之厚,如履平地,这些极端的天气都发生在公元1450年至1750年之间。

你能想象今天广州下大雪吗?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十二月,广州多个地方甚至出现了鹅毛大雪,从化县“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这绝对是百年一遇。

更恐怖的是,气温下降会出现连锁反应,水汽向南方集中,必然会导致北方干旱,崇祯在位的十七年的15年里,河南省出现了9次旱灾,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梁山泊、安山湖竟然都干涸了。崇祯年间的旱灾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 历史 上是罕见的,连年的旱灾,导致庄家欠收,以至于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德平县志》中有“大旱,人食草木,有骨肉相食者”的记载。

崇祯年间的“明末大瘟疫”,也就是这个时期发生的。为什么连年的干旱,会发生瘟疫呢?这些瘟疫,大多数其实是鼠疫。

每当干旱之年,由于降雨量减少,鼠洞中的温度也会上升,细菌容易在老鼠身上滋生,干旱会出现粮食作物匮乏的现象,老鼠为了寻找食物,就会向很远的地方迁徙,崇祯14年夏天,中国内地甚至出现了大群的老鼠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成群结队渡过江河险阻的景象。老鼠的活动范围扩展之后,自然也就增加了鼠疫流行的机会。旱灾期间,人们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身体抵抗力本来就已经下降了,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会主动寻找鼠洞,从鼠洞中取出粮食,这就增加了人类与老鼠接触的机会。在极端情况下,人类还会把鼠肉当食物来充饥,这样一来,更增加了感染鼠疫的机会。

史书记载“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

甚至连京师也未能幸免,夏燮《明通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染病死亡之多,无法计数。《崇祯实录》又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上述官方记载说明:“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

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明朝末年关内各省全部人口大约是1亿人口,万历和崇祯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京师有四分之一被鼠疫夺去生命,20万人命赴黄泉。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电影《大明劫》都对明朝晚期底层 社会 的末日景象有过很真实的刻画。

瘟疫的流行不仅会使人口减少,老百姓还要通过逃荒、迁徙的方式来寻求生存,这些人的聚集之地,会铤而走险,由此引发农民起义。明末清初的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皆是由灾荒而引起的。

这还是“小冰河时期”对大明造成的内患,当然还有外忧。

大明从明成祖开始,就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中原王朝是农业文明,在古代相对富庶,北方地区是牧业生产方式,因需求不同而形成了气候变化下的矛盾冲突。东北地区的农业对热量的要求比较高,寒冷的天气,直接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畜牧业,进入到明朝中期以后,东北北部地区的耕地与宋元时期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畜牧业难以维持,自然就要选择往南迁徙,建立新的政权,就生冲突,这也是明清战争发生的气候背景。

大明内部本来就已经困难重重,现在在“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下,同时遇到了天灾、人祸、以及外敌,种种矛盾一起爆发,终于是支撑不下去了,至此中国 历史 也就到了新的一页。

尾声

这些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加这些说法一直充斥着各大新闻版块,“小冰河时期”就是学术界针对地球温度一直在上升的一种解释,认为地球的这样变来变去是因为其有周期性。

其实,“小冰河时期”也好,朝代更替也好,都是 历史 的进程,当 历史 真的发生的时候,普通老百姓既然做不了 历史 的书写者,那就做一个 历史 的见证者、经历者吧。

(全文完,谢谢观看,图片来自网络)

明朝的“小冰期”是怎么回事?为何它会间接导致明朝覆灭?

明朝时期的小冰河时期导致百姓颗粒无收,庄稼地里的庄稼因为气候的寒冷直接冻死了。而当时的百姓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要面对严寒。于是便有很多的百姓因为气候过于寒冷直接被冻死了,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寒冷,因为没有吃的,所以很多人只好吃野菜了。

等到野菜被吃完了之后,就只能吃树叶和树皮了。在小冰河时期,很多的百姓因为熬不过去直接被冻死了。而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百姓最后沦到和老鼠抢食吃。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化,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便爆发了,当时甚至还爆发了蝗灾,凡是蝗虫到过的地方,粮食都被蝗虫吃掉了。

而且后来随着灾害的不断蔓延,甚至还爆发了鼠疫。因为鼠疫,明朝当时死了很多的百姓。而这些百姓最后因为没有熬过小冰河时期,所以直接被饿死了或者是被冻死了。到了清朝时期,当时的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万。

对于统治者来说,如果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安抚好百姓,让百姓不至于忍饥挨饿。明朝因为小冰河时期,再加上当时的官场腐败,官员贪污腐败,所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直接压垮了百姓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当时的百姓只有通过起义了。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皇帝不管是谁都是可以的,只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的话,那么老百姓就会拥戴谁。所以,明朝时期,因为百姓冻死的和饿死的有很多,因此百姓会为了生存,直接推翻一个王朝。

不过,明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小冰河时期,直到现在还是没有科学家能够解释出来。而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加速了明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