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探花徐乾学、徐秉义之弟,兄弟三人皆官贵文名,号称“昆山三徐”、斋号“集义居”。顺治十六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总裁,荐万斯同入史局。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九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著有《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明史是谁写的

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探花徐乾学、徐秉义之弟,兄弟三人皆官贵文名,号称“昆山三徐”、斋号“集义居”。顺治十六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总裁,荐万斯同入史局。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九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著有《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明史的作者是谁?

清代官修的记述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始纂于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四年(1739)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撰成。

清于顺治二年(1645)开馆纂修明史,命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为总裁。但因清初战乱和各省碍于朝廷忌讳,资料收集不多,纂写工作实际并未进行。康熙十八年重开明史馆。清廷命徐元文为监修,翰林院掌院学士叶方蔼、右庶子张玉书为总裁,征汤斌等博学鸿儒五十人,参与纂修。徐元文并约万斯同以布衣参与史局,同主其事。

万斯同,(1638~1702)为浙东史学名家,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博通诸史,熟于明朝典籍和掌故。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明史》是一部官修史书,《明史》经过三代众多学者精心撰写、勤奋钩考,历时近百年始告完成,因而它成为二十四史中的佳作之一也就不奇怪了。 而《明史》修纂成功,其功至伟,用力最多的当数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最主要的编修组织者则为张廷玉。

二十四史 明史 是谁编的?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
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明史是清朝谁组织修订的?

《明史》,二十四史中最后一部,主要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部官修史书,大致从顺治二年宣布开始编撰,直到乾隆四年才正式定稿,这期间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才得以完成,所以其组织者或者负责者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据清朝顺治时期实录的记载,《明史》修纂始于顺治二年五月初二,当时由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奏请,开设明史馆,特地设置了纂修、收掌、誊录官等官员,主要负责的大臣是洪承畴、范文程和冯铨。

然而当时这一诏令并未具体执行,主要原因是当时朝廷忙于灭南明、平叛乱等事,局势和时机都不合适,而且在战乱时期,缺少史料,“实录”不全,献书者也很少。真正开始修纂则是在康熙时期,康熙十七年,康熙帝玄烨广征鸿儒之士,如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人,命他们修纂前朝历史,其中万斯同可以说是主要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初稿大致完成。

后来万氏去世,王鸿绪任总编,对明史稿进行了改编。雍正元年,四部卷的《明史》稿本完成。至乾隆四年(1739年)时,清政府再次组织人员对明史稿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了定稿的《明史》。一般认为,因为最后这次修书的总管是张廷玉,所以目前通行的《明史》版本上写的是“张廷玉等撰”。

《明史》作为二十四史中修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它资料翔实丰富、行文简洁,诸学士对史料的考订、运用和把握都处于较高水平,其质量得到后代史家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