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淇国公丘福出生于1402年9月30日,1408年7月30日去世,在位7年 。

2、泾国公陈亨,追封 。

3、定国公徐增寿 ,追封;第2代 定国公 徐景昌出生于1404年8月5日,1437年去世,在位34年 。

4、成国公朱能出生于1402年9月30日,1406年去世, 在位 5年 ; 第2代成国公朱勇出生于1408年7月28日,1449年去世,在位42年。

5、黔国公沐晟出生于1408年7月29日,1439

明成祖朱棣册封的四位奉天靖难公爵都有谁?姚广孝为何没能入选?

我们先看看这四位奉天靖难公爵都是谁。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于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朱棣当然要给手下效力的武将们以封赏,同年九月,他大赏奉天靖难的武将。其中,丘福被封为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朱能被封为成国公,食禄也是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此外,又有十三人被封侯爵,十一人被封伯爵。

淇国公丘福是凤阳人,是燕王护卫军的千户,勇武有余、谋略不足,为人正直,属于朱棣绝对的心腹,是和朱能、张玉一样的核心骨干,参加过白沟河、夹河、沧州、灵璧等大战,升任中军都督同知。永乐七年率军北征,在胪朐河惨败而死,时年六十七岁,朱棣下令夺去淇国公的爵位。成国公朱能是怀远人,他的父亲和邱福一样,是燕王府护卫军的副千户,朱能继承父职,追随朱棣起事,升任指挥同知。因为年轻,他在大战中表现更为突出,曾率三十名敢死队冲散数万南军,先后打败过耿炳文、李景隆、平安等人,升任都指挥佥事。

沧州之战,斩首万余级。险恶的东昌之战,朱棣陷入重围,大将张玉战死,朱能拼死护卫朱棣突围。淝河之败后,朱能坚决主张继续南进,在灵璧之战中生擒平安,升任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四年七月,为征夷将军,率军讨伐安南,死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到了永乐六年七月,因为平定安南的大功,朱棣又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英国公,沐晟为奉天靖难黔国公。

所以,朱棣所封的四位奉天靖难国公分别是:丘福、朱能、张辅、沐晟。此外,朱棣在建文四年还追封战死的张玉为奉天靖难荣国公,陈亨为奉天靖难泾国公,永乐十六年姚广孝死后,追赠他推忠辅国荣国公。

这类追封的爵位一般都不会让子孙世袭,但也有例外。比如徐增寿,他是徐达的三儿子,官至右都督,朱棣起兵之后,他暗中支持,谋为内应,被建文帝亲手处死。朱棣登基,先是追封他为武阳侯,第二年又追赠为定国公。徐增寿是徐皇后的弟弟,朱棣例外开恩,准许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承袭这个爵位,但不是奉天靖难定国公,而是钦承祖业定国公。

那么,朱棣一共封了五位国公,这里为什么没有姚广孝?姚广孝,僧名道衍,是朱元璋分配给朱棣的高僧,最早帮助朱棣下定决心起兵,并秘密筹画。起兵之后,姚广孝辅佐朱高炽留守北平,运筹帷幄,在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他敏锐发现南京空虚,建议朱棣挥师南下,不占城池,直取南京。可以说,在许多关键的节点上,姚广孝都给了朱棣非常重要的建言,所以《明史》中说,朱棣夺得天下,姚广孝“论功以为第一”。

朱棣登基后,让姚广孝做了管理僧录司的左善世。永乐二年,让姚广孝还俗,做了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由此可见,朱棣对姚广孝的评价很高,但根本没有考虑过要给他进封公爵,原因应该是下面几点:

第一,姚广孝是世外的僧人,不适合封爵。建文四年朱棣封赏功臣时,姚广孝还是僧人,两年后朱棣才要求他还俗。把一位僧人封为国公,惊世骇俗,极不恰当。所以一直等到姚广孝死后,才追赠他一个推忠辅国荣国公。

 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明仁宗让张玉、朱能、王真、姚广孝四人配享明成祖庙廷。但是,后来的明世宗否定了这种做法,认为姚广孝“系释氏之徒,班诸功臣,侑食太庙,恐不足尊敬祖宗”,又把姚广孝移出了太庙。这恐怕也是当初朱棣的想法。

第二,勋爵是对军功的顶级奖赏,姚广孝的资格不够。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时,因为太师李善长早早追随自己,一直充当大管家,在明朝建国和制度设计等等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所以封他为韩国公,军师刘基封为诚意伯。姚广孝有功于朱棣,但这种功劳比起李善长、刘基的卓越贡献,显得过于单薄。

给他封公太高,封伯又太低。而且姚广孝一直隐于幕后,没有像李善长、刘基一样,在官员中积累公开的威望,现在突然封为国公,让那些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不服气,所以干脆不封。

明朝建国初年所封的公爵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死于非命?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大杀功臣在历史上留下不太好的名声,洪武年间仅“蓝玉案”和“胡惟庸案”两大案件牵连的人就多达数万人之多,那么明朝初年所封的公爵中有多少位是死于非命的呢?

这个问题如果只回答洪武三年封的6位公爵,那是很不全面的。明朝建国初年,这个至少应该包括朱元璋在位的整个时期(31年间)。实际上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了6位公爵后的二十几年间又敕封或追封过一批公爵,整个洪武年间敕封(含追封)的公爵一共有25位。

一、非正常死亡(含嫌疑)的有7位:

魏国公徐达(这个说法很多,有说是被朱以烧鹅赐死的)

郑国公常茂(获罪被贬,其后卒 ?)

韩国公李善长(涉“蓝玉案”被杀)

曹国公李文忠(病后有被朱毒死的说法)

宋国公冯胜(功高遭猜忌,赐死)

颍国公傅友德(据说是无罪被赐死)

凉国公蓝玉(以谋反被杀,就是明初著名的“蓝玉案”)

二、顺带提下正常死亡的,有18位(含开国前阵亡,后期追封的):

鄂国公常遇春(死于军中)

信国公汤和(病逝)

卫国公邓愈(打胜战班师回朝途中病逝)

蕲国公康茂才(死于军中)

乐浪公濮英(死于战役)

姑孰郡公陶安(这位是文人,病死任上,朱元璋赏识其文采)

天水郡公严德(死于战役)

济国公丁德兴(死于战役)

虢国公俞通海(死于战役)

东海郡公茅成(死于战役)

河间郡公俞廷玉(死于战役)

郧国公廖永安(以身殉国)

济阳郡公丁普郎(死于战役)

梁国公赵德胜(死于战役)

蔡国公张德胜(死于战役)

泗国公耿再成(死于战役)

越国公胡大海(死于战役)

蕲国公康铎(死于军中)

明朝开国六国公有谁?二十八侯有谁?有多少伯爵?分别叫什么名字?明朝最初封的6个国

明朝开国六公爵,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另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

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康茂才于洪武三年随徐达西征定西,死于还师途中),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

伯爵有11位如下:

1、诚意伯刘基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八年四月丁巳卒。二十三予世爵。正德八年十二月追赠太师,谥文成。

2、东莞伯何真

洪武二十年七月封,禄一千五百石,世袭。二十一年三月己卯卒。

3、徽先伯桑敬

世杰子。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壬寅封,禄一千七百石,世袭。已,坐蓝党诛,除。

4、忠勤伯汪广洋

洪武三年十一月以文臣封,禄三百六十石。七年八月加禄至一千九百石。十二年贬死。

5、天水郡伯赵天麟

癸卯,临江死事。

6、陇西郡伯牛海龙

南昌战殁。

7、安定郡伯程国胜

鄱阳湖战殁。

8、太原郡伯王咬住

同前。

9、缙云郡伯胡深

吴元年取闽战殁。洪武元年四月追封。

10、康安郡伯孙虎

落马河战殁。

11、谯郡伯戴德

洪武四年二月卒。追封,世袭指挥佥事。

扩展资料

1、徐达

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

徐达和朱元璋之间还有一段趣事,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对于一起打天下的人都抱有很强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见徐达下棋,而且要求徐达拿出真本领来对弈,徐达只得硬着头皮与皇帝下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正当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自鸣得意时,徐达却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问道:“将军为何迟疑不前?”

徐达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答道:“请皇上细看全局。”

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那座楼便是后来的胜棋楼。

最终下场:野史记载徐达对烧鹅过敏,朱元璋赏赐烧鹅不得不吃,过敏死。

正史记载徐达为病逝,为开国六公爵之一。

2、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

常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听约束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最终下场:方40岁,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开国六公爵之一。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

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后因劝朱元璋少诛戮而受责。

最终下场: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开国功臣中最受信任的,最终病逝,朱元璋还为此发怒,株连医生。开国六公爵之一

4、沐英

沐英(1345—1392),明初大将。 少孤、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从朱姓。

说起沐英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毕竟清朝有个沐王府,一直在与满清鞑虏做斗争。

最终下场:沐英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不过我好奇的是,什么打击?沐英在建国后并没有被册封公爵!

5、邓愈

邓愈( 1338年2月15日-1378年11月9日)初名友德,字伯颜。

幼时聪慧好学,稍长即怀平定天下的大志。元末,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当时的黑暗统治。他的父亲是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练总,率领人民,保境安民。后与元军作战,中箭身亡,友德之兄友隆接掌兵权。

不久,友隆病故,16岁的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友德足智多谋,身高体壮,武艺高强,每战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力拼杀,元兵多不敢与之交锋。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友德率所部投奔朱元璋。元璋命其为管军总管,赐名愈,时年18岁。

最终下场:年41岁征战途中病逝,被封卫国公,开国六公爵之一。

6、汤和

汤和,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

后来曾出巡山东、浙江沿海备倭,筑卫所城59处,征兵民5.8万余戍守,倭寇不敢轻犯。

最终下场:晚年益加恭慎,终年70岁,葬于今蚌埠东郊曹山,名汤和墓。同样未曾被封六公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初功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开国六公爵

明朝开国六公爵

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刘伯温,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花云,1353年投奔朱元璋,从此为朱元璋作战,所战皆克。后城陷被杀,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

明朝的开国功臣估计是所有朝代里面最惨的,经过“反腐惩贪三大案"之后,朱元璋杀的基本干干净净。

明朝 最初 封的 6个国公都是谁呀?

我知道 5个

韩国公 李善长

宋国公 冯胜

开国公 常遇春

李文忠 不知道是什么 国公

徐达

还 少一个 不知道了

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原封鄂国公,死后追封为开平王,其子常茂为郑国公。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平张士诚后封徐达信国公,常遇春鄂国公,李善长宣国公。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统共只封了六名公爵,分别是:

进宣国公李善长为韩国公,进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封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

另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康茂才于洪武三年随徐达西征定西,死于还师途中),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

明朝开国六国公有谁?二十八侯有谁?有多少伯爵?分别叫什么名字? - : 进宣国公李善长为韩国公,进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封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 另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康茂才于洪武三年随徐达西征定西,死于还师途中),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

明朝开国六国公有谁?二十八侯有谁?有多少伯爵?分别... :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另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

明朝的开国六公爵分别是谁 - : 你好!他们分别是 李善长 徐达 李文忠 冯胜 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袭父爵)

明朝开国六公爵都有谁? - : 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谁?: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

明朝开国六公爵是谁? - : 邓愈 李善长 冯胜 常遇春 李文忠 徐达

明朝开国六公爵 - :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统共只封了六名公爵,分别是: 宣国公李善长为韩国公,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常遇春(已死)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 另封侯者二十八...

明朝 最初 封的 6个国公都是谁呀? - : 明朝 最初 封的 6个国公都是谁呀? 我知道 5个 韩国公 李善长 宋国公 冯胜 开国公 常遇春 李文忠 不知道是什么 国公 徐达 还 少一个 不知道了 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原封鄂国公,死后追封为开平王,其子常茂为郑国公.至正二十七年(1367),...

朱元璋分封的开国功臣都有谁?6个公爵名字是什么?28个侯爵名字都是什么 ? - : 6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子 常遇春没等封爵就死了)28侯爵德庆侯廖永忠 南雄侯赵庸 营阳侯杨璟 临川侯胡美 江阴侯吴良 长兴侯耿炳文 武定侯郭英 淮安侯华云龙东平侯...

明朝朱元璋封的六大国公是谁啊?: 我只记得名字 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常遇春之子常茂、 李文忠、 冯胜、 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