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

明长城全长多少千米

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6350多公里。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明长城大约长8852多少

明长城大约长8852千米,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清长城。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特别是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朝代有两汉、魏晋南北朝、隋、金和明。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历代修建与坚守的作用与代价如左河水所云“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肉铸安宁。”

明代修建的长城共长约( )千米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

明代修建的长城共长约( 8851.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