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求写作之源,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具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谓探源即指导学生探求写作的本源,写作必须首先要有思想感情和材料。

2、探求作文之法,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具体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写”的问题。所谓的求法即探求文体的章法和写作的技法。

3、探求作文评改之路,加强师生写作经验交流: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具体帮助学生解决“写不好”的问题。作文评改要力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对同学的习作进行批评修改。在作文评改中,教

如何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导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学生要想写出一篇成功的佳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日常教学中抓起,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

当前有一些中学生常常发出“提高语文,比较头疼的是作文,提笔要写作文时总觉得没东西可写”的感慨,虽然有的学生也完成了作文,但仔细一看就是虎头蛇尾,内容空泛且东拼西凑者居多。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有必要狠抓日常的语文语言积累,如让学生阅读精典的文章,毕竟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从阅读中可以吸取养分和积累优秀语言。

因此,我让学生摘抄、背诵优美句子和段落,作文时可灵活运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对刚刚踏人中学校门的学生进行任务练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短小精炼的课外读物,对优秀语句认真做笔记。要求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作文练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补写空白、百字新事、剪报作文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阅读积累,以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

观察就是用眼(包括心眼)去看万事万物。中学生并不是天生的就善于观察,他们的观察条理性差,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阅历所决定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中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1.方位观察法

顾名思义就是按一定方位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等不同方式进行观察。写作时可按照这种顺序进行写作。

2.主次观察法

就是一种从主到次、从大到小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告诉学生凡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要观察仔细些,写作时也应写得详细一点,相反小的次要的可以一笔带过。

3.时序观察法

即按时间先后次序对事物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这种观察方式对应的.作文是场景的描写,如,早晨、傍晚的描写等。

4.动态观察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动态观察方法,不但要注意人或动物的外形、位置,而且要注意观察对象这些因素的活动变化。如,课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就是利用这种观察描写了动物的可爱状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多角度的观察法

大自然中的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中,如何才能抓住他们的特征是关键。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对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体会,才能发现大千世界的奥秘,方能“胸有成竹”。如,古诗《题西林壁》就是用的这种观察法,授课时就要让学生学会这种观察法。在作文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照实写出来,自然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色”了。

三、书写亲身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由于中学生的社会历练有限,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的一个毛病就是内容不具体、空洞,特别是叙事文。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描写,所写的不是自己所经历的,因此细节描写少。要克服这一毛病,首先让学生写作前要亲自去观察或亲自而为,如,学生写景物景色之美,常以“美了”等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显得苍白。

为此,我在写作教学时,先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如面对一池美丽的花,指导学生从花的姿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在展开描写的同时,诱导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描写,如,花的姿态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种方法能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写作的一些方法,如,添加法、修辞法。也就是在描写人物活动中添加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的描写。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学生自然明确知道为什么没有写好的原因。这样就可避免以后文章的空洞。我们知道,中学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文章体裁就是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于把握的方面。他们有些事情没有亲身体验,加上阅读量的不足,常常论点与论据脱节。为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观点去找生活中的、理论中的或伟人中的论据。然后教他们怎么把论据写入文章,支持自己的论点。

四、加强改写的练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也广泛应用于作文教学。在写作教学中,一些老师利用声、光等多种视听软件辅助教学,效果不错。如,在古诗文的改写中,教师把诗词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美的意境,仿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根据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这样的改写,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语文教师因材施教地有效指导和因地制宜的系统训练,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生的写作技巧

作文写作往往是大多数学生最为头疼的一项难题,那么中学生的写作到底该如何指导呢?本文就这一让老师跟学生都头痛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写作语言积累少,写作时自然无从下笔。所以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当务之急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对学生最有效的主要有两个,即从教材中积累和课外阅读中积累。

1.从教材中丰富语言积累

众所周知,能够选进教材让学生学习的文章,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篇章。在平时教学时,语文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鉴赏精彩内容,还要给学生下个背诵优美文段的任务。对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名句、修辞句子、诗句等,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上课前拿出来读5分钟。对古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除了要求背诵外,还要进行默写和运用写话。只要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做到,就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笔者每学年都要求学生这样做,结果显示,学生在写作时都能把平时积累的内容运用到文章中去,写作语言的确丰富颇多。

2.从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也是中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主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写作语言。每年接手新生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作文大全》、《第二课堂》、《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书籍。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如优美的词语、生动的成语、幽默的歇后语、富有哲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描写生动的段落等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语言仓库”,以备写作时学以致用。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配套教材《作文训练》,除了积累佳词佳句外,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每单元的例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谋篇布局等,并借鉴例文的内容、形式、风格为自己的写作服务。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语文早读的时候,读一读、背一背平时摘录到的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精美语言,他的写作语言就能丰富起来,等到写作时自然能得心应手。

二、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学生生活积累越丰富,写作时越容易从积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笔者主要在学生个人活动和学校集体活动中来寻找途径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积累。

1.在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个人活动就是学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感。每天每个学生肯定都做过、见过、想过、感受过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事情,例如献爱心、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母爱等,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再从中筛选出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加工,提炼中心,积累下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笔者每两周要求学生定向观察一些景物、植物、人物,或一个场所,一次活动,记下每次观察时新的发现,抒写不同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加深,就能获得丰富的典型素材。实践证明,从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学生印象深刻,一旦遇到写作需要,“材”如泉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2.在学校集体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如果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就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并能在集体活动中发现写作素材,例如助人为乐的人、团结的集体、奉献的精神等。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从集体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学校每次举行的集体活动,笔者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校运会,让学生经历比赛的刺激,体会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班际拔河比赛,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捐款活动,让学生在献爱心的同时,发现谁是最有爱心的人。实践证明,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三、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如果不指导就布置学生写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平时积累有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也难于写出优美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加强对写作方法的指导。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片段写作指导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也一样,先从练好片段开始,打好写作的基础。笔者每学年接手一届学生,利用开学后的几周时间,让学生集中笔力,写好一个片段,如外貌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等,要求学生在描写中恰当运用成语,灵活运用修辞。片段练习简单、容易,对不会写作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只要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写出佳作指日可待。

2.写作技巧指导

继片段描写后,可转入写作技巧点拨。笔者一般的做法是先用一节课向学生讲授写作技巧,例如选好典型材料,精心安排结构,开头结尾注意点题,中间插入环境描写和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行文中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成语、歇后语、歌词、诗歌、名人名言等,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笔者告诉学生:如果你的文章中成语用得多,可以显示你词汇丰富;如果你修辞用得好,可以使你的文章形象、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显示你想象丰富;如果你恰当运用歇后语、歌词、诗歌、名人名言,就能显示你课外知识丰富,更能为文章增添文采;如果你细节描写具体,就能使文章细腻、动人。然后给学生来个“下水”作文指导——现场口头作文,让学生茅塞顿开,觉得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把平时老师要求积累的东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就行了。最后,指导学生如何采用新颖的形式进行写作,例如题记和小标题形式作文,笔者告诉学生:采用题记,能揭开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标题,简洁醒目,能使自己的文章别具一格。

四、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写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最终的考试课,教给学生一个高平均作文比其他班级,各种比赛赢得更多的学生。因此,这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教学。通过以上的总计,是不是能够有所收获呢?希望可以攻下这一难题。

怎么样教初中孩子写作文

1. 如何教初中学生写作文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

有时候,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还迟迟交不上来。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

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下面谈一点尝试。 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动动脑筋就能推出结果;背诵课文,再难记的东西,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烂熟……然而作文则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清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观察!读!写!”可是到后来大致结果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力,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写的,回来再读上一阵子书也没得到什么补益;要求多写,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写,你叫他们怎么多写呢?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说,“无米”是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这种“看读写”的做法对解决学生的“无米”之难其效果却并不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事实上,这样做收效也并不见大。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与作家不是一个层次的,与他们谈这些,只能是用高挂在树上的桃子去馋尚不会爬树的小猴子,仅能让它们空羡慕一场而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

听的时候,热情是能够激发起来,他们也想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伟大作家,创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当他们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拿起笔来的时候,却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

于是,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刚激发起来的热情也便重新降温。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们何不另找出路,再想办法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可也还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作文的人中,个别的还是写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们谈到,在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这些中学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作家的写作本领他们是望尘莫及的。

然而,怕写作文的学生和不怕写作文的学生是同学,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他们总该是一个层次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以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为主,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

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首先,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门”来。当然,对这“拿出门”来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

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养“师资”。

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

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旗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

2. 如何教会初三孩子写作文,分析作文

现在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现将我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教会学生观察: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造成的。

当然,这也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但有些同学经历的事也不少,在家里家外,课上课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许多事情经历了,可到作文的时候,一片朦胧,没有鲜明的印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

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

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3. 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

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

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

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

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

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

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

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

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在教育孩子我摸索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教孩子写作文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现行写作教育存在着不少误区: (1)是在教学方法上人为的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本来孩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完整、顺利、清晰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老师在孩子写作文前却先说立意、选材、详略、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还没写作文就把孩子的写作念头吓回去了,孩子放不开手脚去写; (2)是不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教育,写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思想和想法,大人写大人的思想,小孩写小孩的思想,而我们的教育以填鸭式为主,制约了孩子思维的展开; (3)是错误的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小学生写作人为地限定字数。如规定孩子写的作文应该在多少字以内,作文选上也写明300百字作文,400字作文等,其实有话多写,没话少写不要限制孩子的写作字数,报纸上报道的八九岁的孩子写小说的例子不是有的是么?我女儿在四年级的时候用三天时间写了5000多字的小说,并且写得头头是道。

(4)是在孩子小时候不注重教他们写作,等到了初中高中再给孩子“恶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写作和语言一样年龄越小学的越快; (5)教育孩子写作文要从孩子低龄时入手,因为这时的孩子一派天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想让他怎么写他就会怎么写。 一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

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

4. 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有不少小学生认为写作文难,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何让小学生乐意写作文,写出好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作了一下尝试。

小学生喜欢海阔天空地说,我就以“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顺其自然,并让他们比一比谁说得通顺、连贯、形象、生动。也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语言,设计一些说话练习,要求学生仿写。如可以用“有的……有的……”、“一边……一边……”、“先……然后……接着……最后……”、“是……还是……”等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主动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说的基础,写起来就非常容易,这样小学生就把写作文当做一件有兴趣的事来做,也就能写出有童趣的作文来。

如:有一位学生用“是……还是……”的句式说话,他说:“小闹钟是个准时的家伙,每天早晨它都准时叫我,我禁不住打它,它还是每天都来叫我。”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自然流露,把它带进写作中来,作文就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的事了。

5. 【写一篇初中家长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文章】

家庭教育如果说复杂,它可能复杂到我们几乎无法完全认识的程度.如果说简单,它简单到许多家长好象没怎么教育,孩子就很优秀.很多人总结的家庭教育规律跟真实的事件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是说,一个人成长起来了,成了杰出的人,无论是他(她)自己总结的还是他(她)父母总结的规律,有可能跟真正的规律没什么联系.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凡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学习遥遥领先的孩子,你问那个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家长几乎都会说没怎么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时候家长是越努力越用心,几乎是使了百分之百的力气,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变坏(指孩子不好好学习,自我价值极低,变成问题儿童)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凡是家长努力的程度超过孩子努力的程度,孩子几乎都会出问题.家庭教育的最大秘决在于亲子关系: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是平等的,互助的,那么孩子即使不会成为很杰出的人,但基本上不会出现大问题.如果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扭曲,彼此之间互相仇恨互相不信任,或者家长与孩子之间变成支配与被支配、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那么孩子百分之百会出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行为上有偏差,那么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课堂上不好好听话,甚至跟老师顶撞,上课乱打乱闹,注意力不集中,根本原因不是什么愚蠢的说法:多动症、孩子没出息,而是孩子从家里学来的:家长不停地讲话,忽略他(她)的存在,没有给他(她)平等,他(她)不知道听别人讲话是人生的基本教养,是学会的基本态度.而且,教育孩子,只要相处一个月以上(心理学标准说法是21天),家长跟孩子就会形成固定的关系,双方都会按固定的反应模式来对待对方.有些孩子怕爸爸,有些孩子怕妈妈,怕爸爸的孩子在爸爸面前就表现得很乖,而在妈妈面前则表现得很任性、不听话.只怕妈妈的孩子也一样.人和人之间永远都是看人下菜碟,人和人之间总是按照固定的关系模式来生活.正常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一种亚平等关系,亲子行为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行为.如果亲子之间表现出完全平等的关系,亲子就会表现出明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关系也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子女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子女必然表现出对父母的一种依赖性,如果父母无法使他们依赖,那么他们就会有突出的不安全感,子女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亚平等型是一种较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的关系,其特点是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孩子也有较充分的民主.凡是要做出与子女有关的决定,都征求子女的意见.对很多问题,子女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提出反面意见.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但是,在这种关系中父母起主导作用.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精神的源头.自尊心是透过家长平等、尊重、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等手段培植起来的.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在他(她)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成年人(这个成年人可能是父亲,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站在他(她)的背后,无怨无悔地爱他(她)、无条件地接纳他(她)、承认他(她)、鼓励他(她)、表扬他(她),让他(她)找到了一种叫做自我价值的感觉.第二个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我能够的状态(I can的状态).比如一道简单的追击题,A车先走,B车开始追,有自信心的孩子的潜意识立刻进入一种“我能够”的状态,他(她)的思维焦点马上进入分析的程序,找出条件和结果的联系,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来说,他(她)总觉得我记性不好,我不聪明.他(她)的头脑根本没走进题目,他(她)只是停留在题目表面,感受的是这个题给他(她)带来的压力、痛苦,然后他(她)开始想:谁出的这道题,出它干嘛,老师为什么出这种破题,怎么这么缺德.所以自信心如果培养起来了,孩子做任何事情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他(她)会不断地发展他(她)的能力,不断地汲取知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其实智商不是遗传的,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聪明,他(她)就朝着我很聪明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笨,他(她)就按照我很笨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智商是一个后天的文化输入的结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自信心,他没有办法开通他的心智状态、心智系统来学习.第三个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透过自己的行为对其它人的快乐与幸福的影响而产生的对自己行为的自律.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教过孩子负责任,而当孩子不会做事情了,家长就开始愤怒了.责任心是人与其它人关系的状态.对孩子来说,他在课堂上打闹,老师生气,他根本就没关心别人怎么反应,他内心里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第五是培养学习兴趣.一个初中以下的孩子能够发奋图强地学习,与其说他有多大理想,真的不如说是学习给他带来了快乐.当学习能够引起生理上的快乐反应的,我们把它叫做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一个孩子会长久稳定地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当。

6. 写一篇初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

初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先一起听听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和尚,出家不久就觉得整天清扫院落、熬粥做饭、外出化缘没什么意思,便请求师父教他点儿技术。师父说:"那你就学剃光头吧。"他告诉小和尚,剃光头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重了,要刮出血来;刮轻了,头发刮不下来。小和尚非常有信心地说:"徒儿听懂了,一定按师父的要求做。"老和尚让他先拿冬瓜练习。小和尚每天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地练,技艺越来越有长进了。就是有个习惯不好,他每次刮完后,总是将剃刀"噌"地插在冬瓜上。师父叫小和尚别这样做,告诉他,这种习惯不好。可是小和尚不以为然,想:这不是练习吗?又不是真人的脑袋!每次背着老和尚,他还是这么做。后来,小和尚的手艺越来越高。一天,师傅叫他给剃头,小和尚剃得又快又好。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他剃完,要去取水给老和尚洗头时,便顺手将剃刀"嘈"地一下插了下去,师傅"哎呀"一声,小和尚猛然惊醒:这不再是冬瓜了。悔不该当初不听老和尚的话呀!看着师傅满头流血的痛苦样子,小和尚哭了。

不知道听完这个故事,孩子的表情是笑了还是静静的思考,其实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简单的举一些我学生的例子:

1、平时做数学简单试题时总是不写过程,等到家长和老师说的时候总是说:平时省电时间嘛,一到考试的时候我一定写好。最后结果:过程扣分!

2、平时做作业总是一边做一边听歌或者干别的事情。最后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好。等等。

那么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哪些学习好习惯呢?

1、课堂学习习惯:预习-专心听讲-记好笔记-大胆发言-善于提问-回家复习-巩固。

2、作业习惯:书写整齐-独立完成作业-整理错题。

3、分散记忆:中考英语词汇要求1617个,三年共1096天,平均每天1.4个,有谁记不住吗?

4、阅读习惯:有人说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等于在孩子的心灵中装上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读书快乐第一,在快乐的基础上对孩子正确引导。

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参考):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家聚众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看电视,总之,在家尽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2、孩子放学以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规定,一般不随意更改。

3、孩子每周的学习与娱乐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诸如星期一至星期四,不看或少看电视,最好能做到不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与休息中去,星期五、六、日每天可看1-2小时电视,同时星期六、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做他特别感兴趣的事,如打篮球、乒乓球、玩电脑,但玩电脑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松弛一周的紧张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4、规定孩子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不得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

5、杜绝孩子边做作业边吃东西的坏习惯。

6、父母尽量抽空陪同、协助、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听之任之。

7. 写一篇初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

有的家长单纯的认为请家教就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考试成绩很差,跟不上。请个老师给补下课,跟上班里的同学就行了,然后等孩子的成绩稍有好转,马上就停下来不教了。感觉分数比以前提高了,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呢,认为孩子做不出作业,或孩子不肯做作业,上学时交不出作业,老师要批评,没办法,所以才不得已去请家教,有的家长,甚至把老师长期请在家里,陪孩子做作业。

家长的这些做法都不是很正确,其实请家教,并不一定是为了给孩子补下课,那么简单,其实一个好的老师,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同时还是一个好的心里老师,不但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教书育人,还会让孩子学会为人处事,提高孩子对待生活和学习的认知的能力,在学习上能够做到有效,高效,轻松愉快。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挖掘学习潜力,培养学习兴趣。从心里学的角度上,还会培养孩子学会调节心情,管理自己的情绪,应付各种不愉快的事情。 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常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间的距离,愿意与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要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