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枪鱼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

2、我国东海、南海也有分布。主渔场在赤道的北纬35度间海域,是捕捞量最多的金枪鱼种类。

3、金枪鱼的品种比较多,营养也非常的丰富,适合中老年人食用,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吃一点。

金枪鱼生产地哪里

金枪鱼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我国东海、南海也有分布。主渔场在赤道的北纬35度间海域,是捕捞量最多的金枪鱼种类。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

金枪鱼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与大西洋中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大洋性鱼。金枪鱼类属鲈形目鲭科又叫鲔鱼,华人世界又称为“吞拿(鱼)”。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

我国东海、南海也有分布。同金枪鱼最相似的是鲣属鱼类,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鲣属腹部有4-6条黑色纵带,其它相近鱼种如舵鲣、狐鲣等有暗色纵带等。而金枪鱼类,鱼体无任何黑斑,或深色纵纹。金枪鱼腹鳍明显比舵鲣、狐鲣的长。

扩展资料:

金枪鱼的分类:

黄鳍金枪鱼

鱼体呈纺锤型,稍侧扁,头小,尾部长而细,肉粉红色。体背呈蓝青色,体侧浅灰色,带点黄色,有点状横带,成鱼的的二背鳍和臀鳍及其后面的小鳍,均呈鲜黄色。黄鳍金枪鱼广泛分布斗争三大洋的赤道海域,是热带海区的代表种。

蓝鳍金枪鱼

金枪鱼类中最大型的鱼种,也称黑鳍金枪鱼。身体短而结实、锥状细长的身躯,尾鳍成交叉状;身躯底部至侧边的色彩明亮,上身躯则是深蓝色,鳍是深暗色,小鳍则是呈现微黄色,尾柄隆起嵴呈黑色。栖息水层从表层至50米深层,最适宜水温10-20℃,饵料以鲱鱼、沙丁鱼、鲐鱼、鱿鱼和甲壳类为主。

大眼金枪鱼

又称肥壮金枪鱼和副金枪鱼,体长约1.5-2.0米,体重大的在100千克以上,一般为160-350千克。体背蓝青色,侧面及腹面银白色。肉粉红色,略柔软。胸鳍长,其末端甚突,达第二背鳍下方,第二背鳍也较窄,与第一背鳍高度相近。鱼体呈灰色,肥满、尾短、头和眼明显较大。大眼金枪鱼栖息水深较深,可达200-300米,性为成熟的个体栖息于表层。

长鳍金枪鱼

体背呈深蓝色,侧面及腹侧为银白色,体色均匀。体长1~1.5米,体重15公斤左右。大的个体可达45公斤。肉粉红色,胸鳍呈刀状、极长,长度大于头部是本种最显著的特点。长鳍金枪鱼白天主要分布在90-150米水层,有时较深达150-200米深层,傍晚分布在近表层。长鳍金枪鱼适温范围为14-20℃。饵料以沙丁鱼以及甲壳类为主。

马苏金枪鱼

又称正鲣、烟仔、小串、柴鱼、烟仔虎,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的温暖海域。身长40-70厘米。体长最大可达111厘米。最大体重可达34.5千克。身体呈纺锤状,侧扁,背苍黑,腹白,并且有4~10条不等的浓青色纵线,嘴尖,大部分无鳞。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并且有季节性的洄游。是重要的食用鱼,多用作刺身(生鱼片)和鱼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枪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鲣鱼

金枪鱼产自哪里?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亚热带水域等地均有分布。

金枪鱼是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eiformes)、鲭科(Scombridae),从渔业利用的角度可以将金枪鱼分为: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鲣鱼和马苏金枪鱼6种。

金枪鱼肉质柔嫩、鲜美,蛋白质含量很高;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甲硫氨酸、牛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丰富,是国际营养协会推荐的绿色无污染健康美食。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金枪鱼肉质柔嫩,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D和微量元素,尤其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蛋氨酸、牛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含量丰富,有助于肝脏功能,对饮酒者由很好的保护作用。

EPA和DHA主要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癌、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功能,益智健脑,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和保护视力等作用[8]。

金枪鱼鱼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常使用金枪鱼,能起到平衡营养和减肥的作用,金枪鱼属于红肉鱼类,含有丰富的功能性成分如牛磺酸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降低血压及血液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枪鱼



金枪鱼产自哪里

英文名: Bigeye Tuna
俗名: 大眼金枪鱼、大目鲔。
产地及产期:
主渔场在赤道的北纬35度间海域,是捕捞量最多的金枪鱼种类。
介绍:
中国大陆名称:大眼金枪鱼
中国台湾名称:大目鲔
日本语名称:メバテ
英语名称:Bigeye Tuna
体长2米,重150千克以上,体型与蓝鳍金枪鱼相似,胸鳍较大,眼较大。主渔场在赤道的北纬35度间海域,是捕捞量最多的金枪鱼种类。是常见的制作金枪鱼生鱼片鱼种。
大眼金枪鱼 Thunnus obesus:又名肥壮金枪鱼。体纺锤形,肥满粗壮,体前中部为亚圆筒状。尾柄短,两侧各有1大隆起嵴,尾基上下方另有2个小隆起嵴。头部圆大。吻短。眼大。口中等大,上颌骨平直,上下颌有小型锥齿一列,上颌齿约39个,下颌齿小,约45个。前鳃盖骨具栅形褶。鳃盖骨后缘圆滑。体被栉鳞,胸甲鳞片显著大。侧线在胸鳍上方呈波状,向后沿背缘延伸达尾基。体头背部青蓝色,臀鳍淡色,腹鳍灰色,前端微带黄色,小鳍黄色,有黑色边缘。大眼金枪鱼为大洋性洄游鱼类,是金枪鱼类中仅次于金枪鱼的大型鱼种,一般为体长1.5~2.0米,体重100千克左右。在渔获产量中一般以16~35千克的个体占优势。大眼金枪鱼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其适温范围为13~27°C,在水温21~22°C 时集成大群。在印度洋,分布在南赤道海流及其以北水域,非洲东岸和马达加斯加岛,常见于印度-澳大利亚群岛海域。印度洋的东部海区6~9月为盛渔期。大眼金枪鱼于3龄、体长0.9~1米时性成熟。产卵场在赤道水域。在印度洋,鱼群沿赤道在东西方向上成密集的带状分布,几乎都是产卵群体。大眼金枪鱼主要以头足类、虾类及飞鱼等小型鱼类为食,白天主要栖息于较深水层,夜晚则上移到近水面表层摄食,以130m 以浅水深范围活动频率较高。从上钓时间初步观察,其在每日傍晚和翌日凌晨摄食较为活跃。

三文鱼和金枪鱼区别

金枪鱼和三文鱼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属区别
1、金枪鱼:金枪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金枪鱼属大型远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鱼。
2、三文鱼:三文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新鳍亚纲、鲑形目、鲑科、鲑属与鳟属溯河洄游性鱼类。
二、产地区别
1、金枪鱼:金枪鱼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与大西洋中部等地,主要种类有鲣、蓝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等。
2、三文鱼:三文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主要种类有挪威三文鱼、芬兰三文鱼、美国三文鱼、大马哈鱼等。
三、形态区别
1、金枪鱼:金枪鱼的体形较长,粗壮而圆,呈流线形,向后渐细尖而尾基细长,尾鳍为叉状或新月形,尾柄两侧有明显的稜脊,背、臀鳍后方各有一行小鳍,具有鱼雷体形,其横断面略呈圆形。
2、三文鱼:三文鱼的体形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细小,银灰色,产卵期有橙色条纹,肉质紧密鲜美,肉色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鳞小刺少。
金枪鱼
四、口感区别
1、金枪鱼:金枪鱼属于深海鱼,特点是肉质柔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很低,俗称海底鸡。
2、三文鱼:三文鱼属于淡水鱼,特点是肉肥,颜色鲜艳,口感润滑,入口即化,适合东方人的口感要求,同时还含有很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很容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素。就营养价值来说,因为多为养殖,所以较深海原生的三文鱼营养大打折扣。
五、功效区别
1、金枪鱼:金枪鱼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强化肝脏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适宜于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女性美容、减肥的健康食品。
2、三文鱼:三文鱼味甘,性温,归胃经,具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的功效,适宜于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

金枪鱼哪里产的最好

这个曾经是位于东京日本桥一带的渔岸市场,搬至筑地后,便成为了今天全日本最有名的“筑地市场”,前前后后也有400多年的历史。


用米其林二星级餐厅里的大厨的话来说,在法国的郊外也有大规模的鱼市,然而即使是那里都不能跟筑地市场相提并论。这里虽不是世界第一,却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独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水产品质奇高,而是因为这里的渔业人有着极高的专业水品、丰富的海产知识,这一点才是他处最无法比拟的。大厨向卖鱼的商家学习有关鱼的处理技巧,或者从当日的鱼市的行情中,得出美食的灵感,这算是再寻常不过的了。



筑地市场之中,米其林二星级餐厅的大厨正在向鱼店老板讨教。


而要说筑地市场的明星鱼,应该就是金枪鱼了,毕竟一想到最典型的日本料理,出现在脑海里的当属寿司上的红鱼肉。然而有趣的是,在从前,金枪鱼只有被日本人嫌弃的份儿。


一方面,日本从前不吃猪牛等四肢站立的动物的红肉,红肉的金枪鱼不知是不是因此才让人不待见。不过,金枪鱼毕竟也没有白身鱼那样看起来高雅整洁的色泽和淡雅的自古日本人喜爱的味道。加之,从前的金枪鱼,在日语中被称为“Shibi”,读音与“死日”相同,如此不吉利的鱼,百姓都唯恐入了家门。



金枪鱼到底是一种什么鱼?实际上,虽然都叫做金枪鱼,但是因为品种的不同,大小,味道等差别也极大。上图从左至右:

Albacore,长鳍金枪鱼,也叫海鸡。是分布于各地暖海域之中的小型金枪鱼。常做罐头。寿命16岁以上。

Yellowfin Tuna,黄鳍金枪鱼。常出现在热带海域,关西人爱吃。寿命7至10岁。

Bigeye Tuna,大眼金枪鱼。眼大体肥,中型金枪鱼,红肉多。寿命15岁以上。

Southern Bluefin Tuna,蓝鳍金枪鱼。也称印度金枪鱼或南方黑鲔,第二好吃的高级金枪鱼。寿命20岁以上。

Atlantic Bluefin Tuna,Pacific Bluefin Tuna,也称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在日本还被称为“本金枪鱼”或者黑鲔,算是被日本人尤其喜爱的最高级品种。寿命20岁以上。


没人爱的下等鱼,往往只有腐烂掉的命运。谁曾想到了江户时代,有人想了办法,将最容易变质的肚腩放到火锅中,配上根深葱,做成了“葱鲔锅”(注:鲔wěi,金枪鱼别称),这才初步打开了江户人的口,让金枪鱼逐步上了日本人的餐桌。天保年间,将在酱油中腌渍过的红亮金枪鱼做成寿司的举动,才是真正打通了江户人的味蕾。



江户时代开始,金枪鱼渐渐被人们所接受。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日本桥鱼市繁荣图』中,左下角的黑色圆眼大鱼,便是金枪鱼。属于河岸间买卖中,常常能见到的鱼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明治时期,终于进入了冷藏的时代,金枪鱼得以保存,其命运也终于被改变。然而金枪鱼进入黄金时期,是还要说战后,不知是不是得益于日本人开始吃肉和西餐,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最肥嫩的鱼腩部位在此时成为了宠儿,日本人也越发喜爱起味道浓厚的金枪鱼了。甚至到了今天,说起日本人最爱的鱼,金枪鱼应该也是首当其冲了吧。



然而,为何最棒的金枪鱼又都出现在筑地市场呢?看完下面从捕鱼到拍卖,最后到鱼肉做成寿司上桌的一系列旅程,我们也就会找到答案了吧!


金枪鱼是被钓上来的?



一月,“胜本金枪鱼”这家的渔师,迎来了捕获的季节。


“今天的渔船有可能会很晃呢!”说着这话的,是一本钓(注:在小型渔船上一人用一根一线钓金枪鱼的方法)的达人——“胜本金枪鱼”的渔师中村稔。笔者乘坐的船,就是他的名为“幸生丸”的6.3吨渔船。这里的渔船,相比于其他的渔船略大一些,今天的海浪,据说也更强劲。


“海浪这样大也能钓鱼吗?” 中村稔回答笔者说,“其实越是这样的情况,越有利。因为船会晃动得更严重,鱼反而不容易注意到船和竿的影子,更容易钓上来。”



已经当了30年渔师的中村。用他的话说,“还没等金枪鱼反应过来,就把它钓上来了,这是最理想的。”


清早5点钟,胜本家便出海了。来到的渔场位于壹歧和对马岛屿之间的区域,“七里曾根”。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天然鱼礁,聚集着小鱼和鱿鱼类,以此为食的金枪鱼,也为了捕食来到了这里。然而没想到,这个渔场其实格外近。中村告诉我,“从海港出发大概18公里左右就能到这里。单程仅需40分钟。” 实际上,大型的渔区也会出现在靠近陆地的地方。金枪鱼常常往来的日本近海,其实可以说就是人们生活的周边区域。



胜本渔港的美景。


过了早上6点开始钓鱼。先用鱼群探测器了解金枪鱼鱼群的大致方向,随后钓鱼的活就交给机械来做,也不算辛苦。金枪鱼的最高时速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完全是游泳健将。怎样根据金枪鱼的行动,结合海流和地形的多种外界因素,配备鱼饵吸引金枪鱼,这其实才是考验渔师们本事的。


这边,鱼群探测器里,鱼群出现的一刻,中村的行动突然加快了。把用做生饵的秋刀鱼挂在鱼钩上,将鱼线往水中投去,若是没有反应便马上取出,调整鱼饵。如此反复。其实一直都是用鱿鱼来做鱼饵的,然而今天也是奇怪,没钓上鱿鱼,只能用秋刀鱼代替。


大概,过了7个小时,摇晃的渔船上依旧是紧张的捕鱼气氛。结果,直到回港,途中有过五六次机会,却很可惜依旧什么也没钓上来。“鱼要是不饿,也不会去吃饵。总之做决定的还是金枪鱼啊。”中村说着,“下回吧!”一手握拳,打在自己的手掌上。当然钓上90公斤、100公斤的大鱼,自然是让人喜悦心安,然而苦苦等待却连日钓不上来的日子也不少。


渔师小西将文钓上的金枪鱼全长2米多,约180公斤重。渔师幸福得掩不住笑容,在港口,等待他的是赶来的妻子和幼年的女儿。


然而即使钓到鱼,也不是钓上来就完成任务了。中村告诉我们,想要有美味的金枪鱼,一切是从“钓上之后”开始的。先砍掉金枪鱼的尾巴,随后掏出内脏,去掉神经。在鱼的肚子里塞上满满的冰块,用船舱里的冰水冰起来,这才算是做完第一步。然而这一连串的动作还要快才行,稍微迟了慢了,金枪鱼的体温便会上升,用行话来说叫做“Yake(烧)”,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捕上来的金枪鱼可就不好卖了。无论是多么大的金枪鱼,只要“烧”过,在筑地市场就不会有好价钱。用中村的话来说,基本上是要在“钓上来的一瞬间就把鱼冷冻上”。


下午3点,归来的渔船开始卸货。在日本,捕上来的一等金枪鱼,大概是180公斤左右,要用起重机吊着搬运。


“胜本金枪鱼”的一本钓旗号,其实也是2000年左右才在筑地市场内打响的。而且最初评价其实还很低,即使是与“大间金枪鱼”同等大小,其实也只有人家三分之一左右的价钱。说其这一点,曾经也真让胜本的渔师们懊恼不已,“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呢?”



(左)无论是测量还是搬运,都要靠机械操作。(右)近200公斤的庞然大物只靠一个人可是拽不上岸的。


“还是要眼见为实”,于是中村等人便来到筑地市场实地考察起来,问起市场里的各类评价,终于了解到自己的弱点——“冷冻不足”。其实想要在筑地市场立足,达标的冷冻手段可是最基础的。于是中村等人,便不断向筑地市场的老手们请教,为了供应最新鲜的鱼,达到筑地市场的行业标准,简直是把能做的一切都学到。筑地市场的渔师们,也乐于互相交流,传播经验技术。实际上,这样的举动带动的是这里全体渔师技艺的上升。在不断地努力之下,中村等渔师终于打响了自己的名声,在这里也慢慢有了“北大间,西壹歧胜本”的产地品牌之说。


中村等人通过“金枪鱼研究会”调查金枪鱼的捕捞、贩卖技术等。无论是老手还是新人,都在不断磨炼技艺。


最近的“一本钓”,最注重的是“可持续发展”。近十年间,海产量减少,从去年开始渔师们便自发在夏季的产卵期封海禁渔,自主对海洋资源进行管理。“十年后,二十年后也依旧想钓金枪鱼”,说着这话的是一位新手渔师,“捕得长远,比起大量,要重要得多。”在这里,渔师们一对一与鱼作战,只用一根鱼竿钓到的金枪鱼,经过一晚的冷藏,在第二天便在筑地进入了新的旅程。



(左)包裹鱼身的是写着“胜本町渔业”字样的保鲜膜。为了宣传产地品牌。(右)“金枪鱼资源思考会”的想法从壹歧传到了全国。会长是中村,负责宣传的是富永友和,他是一位大学毕业的渔师。


金枪鱼的捕捞流程


早上两三点便要出发。先要钓生饵,随后5点左右到达捕鱼点,一边用探测器寻找鱼一边开船。


在秋刀鱼或鱿鱼的后背上挂上鱼线,随后投入海中。鱼线若是有反应,就要下功夫捕鱼了。


钓上来的鱼要马上处理,去血、去内脏、拔掉头肉到尾部的神经,在肚子里放入冰块。随后在船舱的冰水中冷却,归港后也要马上塞冰块保鲜。


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弄破柔软的腹部,因此渔师们常用的方式是将腹部向上掉起。放入冰块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让皮肤表面的光泽退掉。


将100公斤的大金枪鱼放入到手工制作的木箱里。为了不让冰块破坏鱼身,无论身体还是尾巴,都要用保鲜膜包好。随后冷却。


筑地市场的金枪鱼拍卖



早上5点。数百条的金枪鱼整齐的排列在地面上矮矮的木板架上,周围集合的则是前来参加拍卖的买家,他们忙着验货,检查着每条鱼。这些人,在竞拍前,不遗余力的查看金枪鱼的状态,心里盘算着合理的出价。


所谓验货,检验的又是什么呢?主要还是看看剖开的鱼腹中略微可见的肉质和切掉的尾部呈现的断面。用手电筒照一照,行家们便能看出肉的颜色、鲜度、肉质,再用手指尖在尾部摸一摸、蹭一蹭,便可知油脂多少,甚至闻味道也是他们评判的标准——据说,上好的金枪鱼身上,是能闻到香味的。



筑地市场有着世界最大级别的“金枪鱼拍卖”,用外国人参观者的话来说就是Tuna Auction。从世界各处捕获到的金枪鱼,都会通过5大上货公司进行拍卖,叫价最高的人可以竞拍到想要的鱼。


鱼身上还放着标有产地和渔法、船名的纸。可不要小看这些信息。若是外观同等水平的鱼,来自捕鱼手段精湛、处理鱼血等手法地道的船的鱼,往往更得人心。当然,不考虑这些因素,只看鱼便知道金枪鱼好坏的专家,其实也不占少数。“眼色澄清,鱼皮锃亮”的,“身体丰满紧实,圆圆胖胖”的,根据各家的经验喜好和判断,各家也就选出自己想要的鱼了。一条金枪鱼能卖到几十万或者几百万日元,要做好这个买卖,掂量好货自然是重要的。但是,真正的价值,实际上“不切开不知道”。所以说,竞拍本质上,也是一场博弈啊。


大概5点半左右,铃声响起,竞拍便开始了。买家聚集在一起,一决胜负。随着竞拍人的声音,买家们不断变换着要价的手势,随着买卖双方的博弈进展,气氛也越发紧张。有时,高价能拍到上千万日元,且好货越多的日子,竞价越高。毕竟,金枪鱼鱼店的老板们,心中的信条是“今天不买哪天买呢”。稍微一不注意,涨上来的价格就超过起拍价一大截。


早上6点,竞拍到金枪鱼的进货商们便把这些鱼拉到货车上。金枪鱼的另一个崭新的清晨便又开始了。


从大间或者胜本等产地运来的金枪鱼,集合在筑地市场拍卖。大约4点左右,就有来验货估价的商人们了。


金枪鱼的拍卖场。生的金枪鱼和冷冻金枪鱼会分开放置。无论是生的还是冷冻的,买家都会先验好货。一般会使用手电筒,也会用手摸。


本日推荐的金枪鱼的样品。红色的肉质,色泽变化等都可以给买家以参考。有的买家钟情于红肉,有的则喜欢肥肥的腹部肉。



竞拍时候的手势。最后的“胜负”,其实还是来源于竞拍师的个人灵感吧。


金枪鱼的交易


早上六点半。自1861年创业的老铺进货商“樋长”店内,店主饭田统一郎带头下,几个伙计一起,手快又稳,非常仔细地用各种金枪鱼刀,把从竞拍处买来的金枪鱼进行分割作业。首先切下的是头部和鱼鳍,随后两条腹肉、两条背肉相继分割出来。切下来的肉,再从头至尾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左)筑地市场中老铺“樋长”的店主是店铺的第八代传人。用他的话说,“金枪鱼,白饭,渍菜,加上海苔,就是人间美味。”

(右)在金枪鱼的分割过程中,会用到各式各样的鱼刀。左侧的长刀最有切金枪鱼的刀的风范。


切金枪鱼,使用的是一种类似日本刀的大刀,使用这种大刀的好处是,不会在分割的过程中伤害到鱼肉的美感,这也可以说是筑地市场上独有的职人技能。饭田极其追求这种 “笔直的断面美感”,若是见到他精妙的手法,想必观者也会在心中暗暗鼓掌叫好吧。



今天要分割的这条金枪鱼是173公斤的大间产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用的是将近2米长的大刀,要靠三个男人一起切割。



竞拍到的金枪鱼,会根据当天的行情出售给寿司店或鲜鱼店。正是因为有了被称作“仲卸”的这些买手,才有高质量的鱼流通在市场之中。


“因为这可是渔师们拼了命捕来的金枪鱼啊。以最好的方式处理,切出好看的样子来,做出好货,卖给下家,这才是我们这些作为中间人的进货商应该做的。”


如何正确切割金枪鱼



头部、下颌等逐一分割出来,之后检验腹部。有没有预想的价值,在切开的一瞬间就能知道。接下来就要根据肉质等判断怎样进一步分割了。



使用非常长的金枪鱼刀将后背和腹部分离成4份。在切割的过程中不伤害鱼身,靠的是一把好刀。



将切好的肉放在冷藏柜中。客人来了之后也会根据客人的喜好分割,卖给客人。寿司店常喜欢软软的腹部肉,而制作生鱼片的店家,则多喜欢后背的红肉。



金枪鱼业者们常用的计量单位是“Take(丈)”,这里的“丈”指的是中指到小指的4指并列长度,正好是一贯寿司要用到的肉的长度。用身体作为计量工具,是这里自古不变的方法。


美丽的断面就像年轮一样。上部分是红肉,下部分是腹肉。切开后的肉,过一段时间会氧化,肉色会变得更鲜艳。


来购买这些金枪鱼的,基本都是零售商或者餐饮店。价格上浮动很大。也有不少是从东京以外的小城市或者海外来买货的。在筑地市场内,有大概200来家进货商,这些进货商为顾客提供着“好品质金枪鱼”。


然而这里,并不一定是越贵的金枪鱼越好。“说起进货,怎样才能进到真正物超所值的金枪鱼呢,这都是要看买手的眼光的。”把问题抛向饭田,对于他来说,怎样的金枪鱼才算好呢?“脸小、皮薄而弹、身子厚实有肉。我所追求的不是肥脂满满的类型,而是脂部乳白纹理细腻的金枪鱼。”



在这里有200多家进货商。有的只有店主一人,有的则是大公司规模。从前有400多间店铺,如今减少了,但所有的水产批发商之中,金枪鱼批发商依旧占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


金枪鱼就像女人一样,人和人的不同点便是魅力的所在,但这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让人烦恼。拍卖来的金枪鱼,有可能打开腹部,却发现已经“烧”过,不能用,损失惨重,让人心痛。也有明明是让人觉得一般的中等品,打开一看却是想都没想到的极品,让人不禁喜悦兴奋得竖起鸡皮疙瘩。


一年之中365天,饭田有360天都在筑地市场之中度过。熟知每个季节该用的鱼饵,金枪鱼在海中游动的路径仿佛如地图一般映在他脑中。虽然蓝鳍金枪鱼的肉好,可是他心中也想着让人们能品味到黄鳍金枪鱼的味美脂肥。从江户的河岸市场到现在,饭田已经是第八代的传人了,延续着一代代的生活法则和累积的哲学,饭田在有着金枪鱼的路上一直奔跑着。


金枪鱼寿司



“金枪鱼就是寿司店的脸面”,江户派寿司名店“奈可久”的老板,铃木隆久断然说道。从学徒时期开始,铃木接触筑地市场已经有40多年之久。


问起这位行家,寿司店美味的秘诀是什么?“刚捕来的金枪鱼真是一点美味都没有!”铃木隆久说道,“都说鱼最主要的是鲜度,然而金枪鱼却是另一回事。从钓上来到买到手,要有三天的时间,随后,熟练的寿司师傅还要醒肉。”铃木比喻道,“腹部的肉,要醒个一周到10天。都说‘入棺四十九日’,对于金枪鱼来说,就要让他在‘食材棺’里味道得到升华。”那么红肉呢?“用酱油腌制50分钟左右,去掉酱油后,继续醒6至7小时才行。”



金枪鱼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吃法。


虽然说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话,最好吃的是大腹,但是最上等的金枪鱼的红肉是较之更美味的。“内含的铁质的酸味和甜味融合在一起。要是说做成生鱼片,大眼金枪鱼的红肉也美味。金枪鱼,其实根据种类不同、部位不同,美味也是各异的。”



从上往下,分别为太平洋蓝鳍金枪鱼(黑鲔)的中腹、大腹和大眼金枪鱼的中腹肉。



(左)根据金枪鱼的鱼肉纹理来切割。(中)制作寿司。铃木眼中,最爱的金枪鱼的大小为180公斤。(右)制成的寿司。



用太平洋蓝鳍金枪鱼(黑鲔)做成的寿司。眼前红一些的是渍过的红肉,远处浅色的是中腹(或称中肥)。


说起吃,另一引人兴致话题便是食物的季节性。“从前的料理师傅,都是夏天吃黄鳍金枪鱼,冬天吃蓝鳍金枪鱼,按照季节来分的。”为这些想吃到美味的外行客人一一说起这些金枪鱼的美味诀窍,铃木的话匣子打开便关不上了。


真正美味的金枪鱼到底什么样?想必也没有最终的答案。不妨从已知的金枪鱼知识开始,认真品尝,也许最终答案便揭晓了!

金枪鱼/吞拿鱼/三文鱼有什么区别?

首先,金枪鱼的又叫鲔鱼,香港叫吞拿鱼,所以这两种鱼是同一种。

金枪鱼和三文鱼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几个点:

一、产区

1.金枪鱼:金枪鱼分布在印度洋、中太平洋和中大西洋,主要种类有鲣鱼、蓝鳍金枪鱼、马苏鱼、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大眼睛金枪鱼。

2.三文鱼:三文鱼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欧洲、亚洲和北美。主要品种有挪威三文鱼、芬兰三文鱼、美国三文鱼和三文鱼。

二、形态

1.金枪鱼:金枪鱼体型较长,粗壮,圆形,流线型,尾端逐渐变细,尾巴细长。尾鳍呈叉状或新月形,尾柄两侧有明显的脊状,尾鳍背面和尾鳍后方有一排小鳍,呈鱼雷状,横截面略圆。

2.三文鱼:三文鱼侧面平坦,背部隆起,牙齿锋利,鳞片小,呈银灰色,产卵期呈橙色条纹,密集而美味,呈粉红色,有弹性,鳞片小,有刺。

三、口感

1.金枪鱼:金枪鱼是一种深海鱼类,特点是肉质鲜嫩可口,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俗称“海底鸡”。

2.三文鱼:三文鱼味甜,性质温和,属胃经。具有滋补、健脾养胃、温胃等功效,适合消瘦、水肿、消化不良。

四、功效

1.金枪鱼:金枪鱼味甜,性质平坦,属肝肾经络。能增强肝功能,预防动脉硬化。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2.三文鱼:三文鱼味甜,性质温和,属胃经。具有滋补、健脾养胃、温胃等功效,适合消瘦、水肿、消化不良。

五、通俗来讲

金枪鱼和三文鱼的区别就是五花肉与肥肉的区别。但是,金枪鱼的营养价值是更高一些的,味道也更加鲜嫩一点。因此,金枪鱼要比三文鱼相对贵一些。

鲣鱼是金枪鱼的一种吗

是金枪鱼的一种,属于金枪鱼科。

鲣鱼,俗称炸弹鱼,属鲈形总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鲣属。它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上层水域中的鱼类,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广阔水域,属大洋高度洄游鱼类。

由于它们生活在水深100米~400米的大洋深处,其洄游范围限于盐度高的外洋,较少接触污染较严重的近海和沿岸水域,其肉质受到近海的污染程度非常低。因此,金枪鱼肉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绿色食品。

扩展资料

金枪鱼富含高蛋白质、高肌内脂肪和高维生素A、D,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比如蓝鳍金枪鱼,其背部少脂肉和腹部多脂肉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质及钙、磷、铁、钠都要高过许多鲑鱼、鲐鱼及牛腿肉、猪腿肉、鸡腿肉等肉类。

金枪鱼属于红肉鱼类,红肉鱼类肌肉中的脂质较白肉鱼类含量高,其脂肪酸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它们的主要代表物是EPA和DHA。DHA也就是脑黄金。从总体上看海水鱼中的DHA含量多于淡水鱼,深海鱼中的DHA通常要比沿岸的近海的鱼类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鲣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枪鱼,来自远洋的诱惑

什么是蓝旗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英文:BluefinTuna)是金枪鱼类中最大型的鱼种。

身体短而结实、锥状细长的身躯,尾鳍成交叉状;身躯底部至侧边的色彩明亮,上身躯则是深蓝色,鳍是深暗色,小鳍则是呈现微黄色,尾柄隆起嵴呈黑色。

全身被鳞,口相当大,眼不大,胸鳍短,末端不到第一背鳍的中央,这是本种的最大特点。

体长一般1—3米,大者长达3米多,体重700多公斤。
俗名:北方黑鲔

产地及产期

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海域,栖息的水温较低,主要渔场在北太平洋的日本近海,北大西洋的冰岛外海、墨西哥湾和地中海。

介绍:中国大陆名称:蓝鳍金枪鱼中国台湾名称:北方黑鲔日本语名称:クロマグロ英语名称:NorthernBluefinTuna蓝鳍金枪鱼是生长速度最慢的金枪鱼种类,寿命长达20年或以上。

成体的蓝鳍金枪鱼长度可以达到3米,重量达到400千克,是金枪鱼种类中体形最大种类。

鱼体呈黑色而胸鳍小的特征。

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海域,栖息的水温较低,主要渔场在北太平洋的日本近海,北大西洋的冰岛外海、墨西哥湾和地中海。

高脂肪期的蓝鳍金枪鱼味道最好,价格最高。

该品种捕捞量不到全球金枪鱼总捕捞量的1%,也称真金枪鱼。

主要适用于作高档生鱼片,其市场全部在日本。

如需高档的话可以看一下易实惠冻品商城以上的资料都是在那里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