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乳菇可以人工种植。可以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松针水配制基水使用,环境温度也是栽培要点。

2、植株是可以进行人工栽培的,栽培的时间通常选择在夏天和秋天,可以进行野外播撒菌种来栽培。

3、植株在雷雨天气高温的后,会大量的生长,但是栽培过程中务必要注意,栽培地点要有一定的散射光照照射,环境要阴凉,不需要给植株喷洒任何药水,自然生长即可。

松乳菇可以大田种植吗?能不能以大棚人工规模种植呢?

松乳菇不可大田种植,也不能以大棚人工规模种植,人工种植需要野外撒播栽培,选树林栽培。

菌种制作:

松乳菇与其它菇类相似,菌种通常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配方一: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1;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o0ml。

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渗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

松乳菇组织分离:取野外采摘野生鲜嫩菌株,形态要好,不变色,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

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取一小块菌盖与菌柄相交处,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

由于松乳菇菌根属野性生物易碎,开始无需用刺激性太大的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

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全过程组织分离。

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松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栽培种的配制:配方一: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配方二:松木屑45%,棉籽壳25%,松林土18%,麦麸10%,过磷酸钙1%,糖、石膏各0.5%。

驯化栽培:

栽培时间一般在夏秋季,采取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菌种埋伏受气候影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播种期长期干旱和长期大雨,会对刚入土菌种造成损害,发菌不良,但栽培的松乳菇的优点与野生菇相仿。

野外播种,选自然生长松林地带25年以上,树林间长有少量茅草丛,抽出“t”沟槽播菌种,在松树根周围外,覆上地膜,盖上草和松针,待45d后检查菌丝是否萌发,如发现离菌种槽10--15cm处挖开土层如有菌丝形态,说明已发菌,这时候必须去掉地膜,让其自然生长,如遇雷雨天气,气候适宜,很快就会出菇。

开始现蕾大部分在抽槽周围,并且丛生菇比较多,往后菌丝扩散可以在松林周围普遍生长,它的生长与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气温25℃-32℃之间大量出菇。

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

一是选择松林地带要有一定散射光,即二分阳光,八分阴凉。

二是松林播种一定要造成“t”沟槽下种覆土。

三是菌种使用期一般2年1次。

四是留心观察,精心管理,无需在松林喷洒药物,让它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寒菌能人工种植吗 寒菌的简单介绍

1、寒菌能人工种植。

2、寒菌学名松乳菇,又称松菌、雁鹅菌,为世界性美味食用菌,湖南山丘之地多有出产。寒菌味很鲜美,质地柔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8%,碳水化合物80%左右。每500克可提供热量1500千卡,核黄素(维生素B2)含量也高于许多蔬菜。中医认为其味甘淡微酸,可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此菜以寒菌配猪肉同煨,味道更为鲜香爽嫩,系湖南的地方风味名菜。

枞树菌可以人工种植吗

枞树菌是目前不能进行人工种植的菌种。

一、简介:

枞树菌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一种真菌,枞树菌是这种蘑菇的名字,因为它多生长在一种民间叫做枞树,学名叫马尾松的树林里。有的资料里也叫松乳菇。夏秋季节农历6月--9月在马尾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夏季生出来的是橘黄色,秋天生出来的是褐色。夏天时晴时雨的季节,在幼枞树林(7、8年)里喜欢生长,在年龄老的枞树林里也生长,但是数量没有幼枞树林里长的多,秋季在气温较低的阴雨连绵的天气也生长,但是长出来的是褐色,外型跟夏季生来的一模一样,只是颜色不同。

二、生长条件:

需要马尾松树、沙性壤土、雨水,采集较为困难,产地老百姓一般夜间打手电上山,采下后应用冰袋降温,一般只可保鲜三天,所以弥足珍贵。可食用,味道柔和,香味浓郁,在烹饪时很远都可以闻到香味,是这种菇的特点,烹饪时不可以盖锅盖。往往野生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杉、铁杉、冷杉、高山松马尾形成菌根。

三、流通情况:

一般人不知道枞树菌,因为枞树菌属于原生态的野生菌类,现在市面上还有人工繁殖生产的产品,供应量少。再者,枞树菌采摘后,不管是常温或者冷藏都很难保存,所以无法大范围流通。

枞树菇可以人工种植吗?

枞树菇目前没有人工种植,只要能驯化分离出纯菌体,一定会人工种植。目前没有枞菇的驯化成功的报道。枞树菌在农村有人把它叫做枞菇,松乳菇,仙菇等等。它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一种真菌,是一种野生名贵食用菌之一,香甜美味,上等山珍产品。它是属真菌界,真菌门担胞子菌亚门的蘑菇类食用菌,是生长在马尾松林中的一种外型真菌,子实结构怪异,分离驯化工作十分艰难。到目前为止,有许多研究单位驯化分离提纯工作都没有成功的报道。


夏秋季节,农历6月~9月在马尾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在夏季生长出的是橘黄色,秋季生长出来的是褐色。颜色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不同。夏天时晴时雨的秄,在幼枞树林里喜欢生长,在年龄老的枞树林里也生长,但是数量没有在幼松林里长的多。秋季在气温较低的阴雨绵绵的天气也有生长,但长出来的是褐色,外型跟夏季生长的一模一样,只颜色不同。

枞菇是名贵的真菌,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还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有强身益肠胃,消炎止痛,理气化痰,驱虫以及治疗糖尿病、高血脂、降血压、抗癌等特殊功效,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目前,有许多食用菌研究单位长期研究和驯化提纯分离菌种,想实现人工栽培,均未取得成功。由于枞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结构与其它食用菌有非常大的不同,驯化分离极端艰难,还没有成功分离的相关报道。要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人工栽培,端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总之,枞树菇目前以野生采摘为来源,还没有人工栽培的先例

松蘑为什么不能人工培育

松蘑因其生长环境需求和生态习性的特殊性,故其目前无法人工栽培。松蘑是目前唯一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目前人工培植子实体未能成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松蘑的人工驯化栽培主要是在松蘑适生林内进行。

松蘑的生长环境较难模仿,生物学特性松蘑菌丝在8℃开始生长,适温约20-24℃,在32℃停止生长。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约85%。土壤主要为棕色林土、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土壤pH通常在4.5~5.5之间。

扩展资料:

松蘑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区群众将此菌火烤后蘸盐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日本视为菇中之珍品,经济价值很高。松蘑鲜食,可供烧、炒、配肉烹调菜肴或做汤等。

松蘑的肉质细嫩,菌香郁浓,口感滑嫩,是宴会上稀有佳肴。松茸菌营养丰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松蘑中含有铬和多元醇, 松蘑内的抗氧化矿物质还可以抗肉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松蘑

松乳菇的种植技术在那里可以学习

可以在农业网上学习,也可以购买相关教材学习,还可以在网上搜索视频学习。
培植
菌种制作
松乳菇与其它菇类相似,菌种通常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配方一: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1;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o0ml。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渗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松乳菇组织分离:取野外采摘野生鲜嫩菌株,形态要好,不变色,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取一小块菌盖与菌柄相交处,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由于松乳菇菌根属野性生物易碎,开始无需用刺激性太大的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全过程组织分离。
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松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栽培种的配制:配方一: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配方二:松木屑45%,棉籽壳25%,松林土18%,麦麸10%,过磷酸钙1%,糖、石膏各0.5%。
驯化栽培
栽培时间一般在夏秋季。采取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菌种埋伏受气候影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播种期长期干旱和长期大雨,会对刚入土菌种造成损害,发菌不良,但栽培的松乳菇的优点与野生菇相仿。
野外播种,
选自然生长松林地带25年以上,树林间长有少量茅草丛,抽出“t”沟槽播菌种,在松树根周围外,覆上地膜,盖上草和松针,待45d后检查菌丝是否萌发,如发现离菌种槽10--15cm处挖开土层如有菌丝形态,说明已发菌,这时候必须去掉地膜,让其自然生长,如遇雷雨天气,气候适宜,很快就会出菇。开始现蕾大部分在抽槽周围,并且丛生菇比较多,往后菌丝扩散可以在松林周围普遍生长,它的生长与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气温25℃-32℃之间大量出菇。
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选择松林地带要有一定散射光,即二分阳光,八分阴凉;二是松林播种一定要造成“t”沟槽下种覆土;三是菌种使用期一般2年1次;四是留心观察,精心管理,无需在松林喷洒药物,让它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松菌菇种植技术是什么?

种植地选择:

选择一定面积的荒山荒地,一般每1hm2可栽三至五年生松苗10000株,以后根据需要,分期间伐。

原材料选择:

适宜松口蘑生长的赤松成林的密度约1500-3000株/hm2。要保持60%的荫蔽度。

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配方一: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置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

松乳菇组织分离:取野外采摘野生鲜嫩菌株,形态要好,不变色,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在菌盖与菌柄相交处取一小块,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由于松乳菇菌根野性生物易碎,开始无需用刺激性太大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全过程组织分离。

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松木屑78%,米糖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栽培种的配制配方一:

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

栽培种的配置配方二:

松木屑45%,棉子壳25%,松林木18%,麦麸10%,过磷酸钙%,糖、石膏各0.5%。

子实体散生或群生。菌盖直径 5-2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状的纤毛状的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较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壮,长 6-14CM ,粗 2-2.6CM ;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稍膨大。菌环生于菌柄商埠,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孢子呈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款椭圆形至近球形, 6.5-7.5mmx4.5-6.2mm。

松菇是几种松茅野生菌的俗称,平常人们经常将松磨和松口磨都称为松菇,因此常常这两张种野生菌的混淆。松口磨又名松茸,为牛肝菌科真菌褐环乳牛肝菌、点柄乳牛肝菌的子实体。松茸营养丰富,含粗蛋白 17% ,粗脂肪 5.8% ,粗纤维 8.6% ,可溶性无氮化合物 61.5% ,钾、铁等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实为野生蘑菇之王。另外松茸中还含有松茸醇、异松茸醇等药用成分,有强身、益肠胃、止疼等的功效,可用其治疗手足麻木、腰脚疼痛等病症。还发现松茸含有具备抗瘤活性的 " 松茸多糖 " ,能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是食药兼用真菌中抗癌效果较好的一种,可见松茸不仅味道鲜美,还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保健食品,不少国家已将其列为国宴上的珍馐,招待贵宾。

湖南有一种野生的食用菌,生长在松树林里,特好吃,农民叫它枞山菌,不知学名叫什么?可不可以人工繁殖?

叫枞菌,又称红汁乳菇,俗称美味松乳菇、雁鹅菌、枞树菌、松菌。

在我国,枞菌主要分布于安徽、台湾、广西、河北、云南、福建、广东、四川、贵州、湖南、西藏、吉林、河南、辽宁、江苏等地。

可以人工栽培,选择没有松科、壳斗科植物的荒坡荒地或杉木的采伐迹地、废弃果园、茶园等作为红汁乳菇栽培基地。有条件的可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段,方便灌溉的缓坡地,建立滴灌或喷灌系统。

扩展资料:

 

枞菌是一种典型的菌根食用菌,在其生命周期中离不开马尾松等松类树种的活体。即两者互相依存,形成奇妙的共生关系。

正是借助这种特有的共生作用,枞菌能通过马尾松根系获得必需的有机营养、生物激素,进而生长出独具风味的子实体。离开马尾松,枞菌便无法形成。反之,马尾松也必须与枞菌等菌根菌共生,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下正常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