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时浇水。播种玉米后,如果播种时土壤含水量比较高,可以不用浇水。如果土壤干燥,那就要浇水,一般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75%,这样可促进玉米苗发芽,提高发芽率,防止出现断垄情况。

2、拔节期浇水。玉米苗进入拔节期后植株开始快速生长,此时需水量增加,一般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如果土壤的含水量比较低则必须要浇水,拔节期浇水格外重要,因为不但会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还会影响到玉米的抽穗和花芽分化。

3、抽穗期浇水。玉米植株进入抽穗期后,此时不仅温度会很高,叶片面积也是最大的时候,所以玉米在抽穗期是玉米整个生长期间需水量最多的时候,一般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所以此时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则要及时浇水。抽穗期浇水不仅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还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授粉率,为后期玉米的灌浆提早打下基础。

4、灌浆期浇水。玉米进入灌浆期后需水量仍然比较多,一般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充足的水分可以更好地使玉米籽粒灌浆,从而提高产量。所以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如果土壤水分缺乏便要尽早浇水。

玉米什么时候浇水好?

玉米浇水时间

造墒水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进行播种,势必造成缺苗断垄,或玉米苗大小参差不齐,弱小株多,空秆率高。玉米播种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75%之间,播种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必须造墒后播种,夏玉米也可播后浇“蒙头水”。

拔节水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节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就要浇水,一般每亩浇水量55立方米左右,浇拔节水利于茎叶和雌稳生长以及小花分化,可以减少空秆,增加穗粒数。

抽穗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多、对水分敏感的时期。这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70%就要浇水,每亩浇55~60立方米。这时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丝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结粒;可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生产。有利于籽粒灌浆,减少籽粒败育,增加稳粒数和提高千粒重。灌抽穗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晚了。据试验,抽雄稳前后短期干旱,引起叶片萎蔫1~2天再灌水的,也会减产20%。

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一般情况下每亩灌水55立方米左右。这时灌溉。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较多的绿叶数,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速度,有利于提高粒重。

玉米什么时候浇水最好?

1、播种前灌水:春玉米在冬春进行蓄水、耙耱保墒的基础上,土壤水分一般可以满足全苗、壮苗的要求。但是由于冬季干旱、土壤保水性能差或耕作措施不良,也容易形成播种时底墒不足。玉米从播种到出苗,主要依靠土壤储存的水份,若土壤含水量不能满足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所需的水份时,就要采取播前灌水,以补充水份。只有通过播前灌水才能达到苗早、苗全、苗壮的目的。夏玉米因土壤中的水分被前茬作物吸收利用,特别是小麦生长后期消耗的水分很多,收获后土壤比较干旱,同时夏玉米播种时期一般缺雨,如不进行播种前灌水,难以达到适时早播和全苗、壮苗的要求。各地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巧灌麦黄水”、“渗墒灌”和“原茬畦灌”等灌水方法,掌握适当比例和灌水技术,保证苗全、苗壮,夺取高产。春玉米播前灌水的时间要依土质的不同、春风的大小而异。另外,还要看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播种前5-7天内进行。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也采用滴灌。

滴灌

2、苗期灌水:春玉米幼苗期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面积小,蒸腾量不大,耗水量较少。另外,苗期一般要控制土壤墒情进行抗旱锻炼—“蹲苗”,以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扩大肥水的吸收范围,不但能促使幼苗生长健壮,而且增强玉米生育中、后期植株的抗旱抗倒伏能力。所以除遇到底墒特别不足需浇水外(适宜田间持水量为60%),一般情况下不主张苗期浇水。

3、拔节孕穗期灌水:玉米拔节期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开始积累大量的干物质,叶面蒸腾也在逐渐加大,要求有充足的水份和养分。由于拔节孕穗期耗水量的增加,这个阶段若降水量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则须进行灌溉。另外,抽雄前半月左右,正是雌穗的小穗小花分化时期,要求较多的水分,适时适量灌溉,可使茎叶生长茂盛,加速雌雄穗分化进程,如天气干旱出现了“卡脖旱”,导致雌雄自身不调,不能正常授粉,对产量有很大影响。所以玉米拔节孕穗期应及时灌溉,提高授粉受精能力。

4.抽穗开花期:玉米雄穗抽出后,一般品种茎叶生长逐渐趋停止,植株不再增高,而转入开花、授粉、结实阶段。玉米抽穗开花期植株体内新陈代谢过程旺盛,对水分的反应极为敏感,加上气温高、空气干燥,使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加大,需水达到最高峰。这一阶段灌水很重要,是玉米增产的关键。如果这时土壤墒情不好,天气干旱,就会缩短花粉的寿命,推迟雌穗抽丝的时间,授粉受精条件恶化,影响授粉受精,导致空杆、秃尖。

5.成熟期:玉米受精后,经过灌浆、乳熟、蜡熟达到完熟。从灌浆到乳熟末期仍是玉米需水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抽雄期。但是此时春玉米区正进入多风时期,并且玉米雌穗逐渐增重,所以灌溉很容易造成倒伏,灌溉时一定要慎重。所以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主张灌溉,若必须灌溉那一定要掌握技艺,如灌溉时间(一般掌握无风下午),灌溉方法(一般要隔行灌)。

种植玉米什么时候浇水好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茎叶茂盛,一生中生产的有机营养物质多,因此需水较多。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有不同的需水特点。

玉米种子吸水占种子绝对干重的48%—50%时开始出苗。玉米多种植在旱地、岗坡地,灌溉条件差,一定要做好耕作保水措施,在水分适宜时播种,力保全苗。保持土壤水分在55%~

70%.低于41%时,出苗困难。从播种到出苗,玉米消耗水分占生育期所耗水分的5%左右。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生长慢,植株小,消耗水分较少,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20%左右。此期根系发育较快,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下扎伸长,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

拔节至抽雄,一方面玉米根、茎、叶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雌雄穗分化形成。此期玉米需水最多,达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30%以上,特别是在大喇叭口期,缺水会造成花粉发育不健全,雌穗小花减少,俗称“卡脖旱”,造成雌雄穗的出现间隔加长,甚至雌穗不出,造成严重减产。此期土壤水分以维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

抽雄至灌浆,此时玉米的叶面积最大,制造营养物质多,开花、授粉、籽粒形成均需较多水分,如缺水干旱,花粉、花丝败育,籽粒发育不良。此期玉米需水较多,占全生育期需水的20%~

30%。从抽雄前10天到抽雄后20天,是玉米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缺水将严重减产。此期土壤水分以维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 80%为宜。

灌浆到成熟,玉米营养物质向籽粒大量输送,缺水则叶片早衰,光合物质减少,造成秕粒,导致减产。此期玉米需水一般为全生育期需水的15%~

25%,土壤水分以维持土壤田间最大特水量的70%左右为宜。

干旱天气里,浇玉米地需要注意什么?一般什么时候浇呢?

玉米是在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许多地区都是有栽种。依据种植时间的不一样,苞米可分成春玉米和夏玉米。针对夏玉米而言,不论是浇灌后再栽种或是栽种后再浇灌都没有影响。针对春玉米而言也不一样了,种玉米这件事,不是一个人会干的了的工作。必须好几个人与此同时合作,种玉米的情况下,务必先提早豁沟或是刨土,那样到底豁沟和刨土哪种方法节省水呢。

前几日大家也去种玉米了,逐渐我们都是豁沟栽种的,豁开土壤一看,土壤层太旱灾,必须浇了底水才能够栽种。豁沟之后浇灌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地这头一直淋在地那头,中间都没有间断,必须许多的水。我感觉那样太浪费水水,因此建议刨土栽种,由于打水是件太辛苦的事儿,试一下刨土,看是否可以省一点水。旱灾地种玉米,提议栽种前浇灌,待土壤层充足潮湿后轻度晾干后铲土栽种。

要确保土壤层最少20%的水分含量。优良的土壤是完成苗全、苗齐、苗旺、苗匀的确保。若土地质量不太好开展栽种,必然导致苗尺寸良莠不齐、弱苗多,乃至死苗。旱灾地假如栽种后灌溉,非常容易导致土壤退化,因此不推荐栽种后灌溉。玉米播种后,有一段时间的清醒期,要在土壤层里闷上几日,在浇灌,有益于出芽。

即于这类缘故,我觉得不论是干早土地或是稍微有点苗情的土地,栽种后再开展浇灌经济效益好些。尤其是旱灾土地种玉米,自身土壤层的气温比一般土地高些,那样比较容易催醒处在沉寂期的种籽,使种籽早日出芽,这个时候洗涤有利于苞米出芽。再讲假如浇灌再栽种,种籽在土壤层里都还没度过清醒期,因为天气干旱水分流失快,会危害苞米出芽,还要再浇一次水才可以使玉米苗出全,提升成本费,耗时费力。

玉米田什么时候该浇水或排涝,掌握这几点,合理浇水

1、播种期:墒情不足要及时浇水,保证正常出苗。春玉米一般在播前浇水,夏玉米在播后浇水称之为“蒙头水 。”

2、拔节期【播种后25天左右】:抗旱能力比较强,若遇连阴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涝害。

3、大喇叭口期【播后45天左右】:比较怕旱,需水关键期,常与“卡脖旱”要及时浇水,促进果穗发育,雌穗小花分化。

4、抽雄吐丝期【播种后65天左右】:最怕旱,离吐丝期越近越怕旱,减产也严重,吐丝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开花不灌,减产一半”,“前旱不算旱,后旱减一半”,田间要见湿不见干,附则要浇水。遇连阴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5、灌浆期:保持合适的含水量,遇旱浇水,遇涝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