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

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

莫斯科的历史

1156年建城堡.十三世纪初为莫斯科公国都城.十五世纪末至1712年为俄罗斯帝国首都和最大工商业中心.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工业迅速发展.1918年3月起为苏俄首都.
莫斯科从最开始建立之初就首先考虑到了坚固性、可靠性,起初从莫斯科的南部和东部游牧部落的联盟经常威胁着它,而在西部的立陶宛和波兰的军队也虎视眈眈.所以弗拉基米尔、特维尔、诺夫哥罗德盟军同时建立了坚固的保垒.
在库林尔夫战役胜利之后(1390年之后及1480年《伊万三界观 鸟可拉》记载)当时一位象古不河洲米到了莫斯科,从此莫斯科公国迅速壮大起来.古十五世纪时莫斯科人口的数量、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伦敦、布拉格和欧洲一些大的城市.1861年农牧制度被废除后,资本主义在俄罗斯盛行起来,莫斯科逐渐发展壮大,它已经成为巨大的工业和贸易中心.
十九世纪米古莫斯科各类工业和贸易的企业已达2000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有10000多个,工人人数达到12万人,不少于16人的中小型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但只有2%的企业人数超过50人.
在莫斯科的工业企业中纺织工业占多数,多数是建筑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制革业、汽车制造、工具生产厂家等等.
在莫斯科工业发展百年历程中初期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社会化生产.
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业中集中了大约49%的工人.在那段时间里,超过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认为是大型的企业.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外国的资本工业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学企业和电子技术企业都掌握在外国财团的手里.(如德国工业巨头)
1917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莫斯科大力发展了汽车制造业(从车床制造到手表制造),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它极大地推动了金属加工业的发展.
莫斯科所谓的“印花的”大企业不得不退出了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技术业生产线,无线电技术,代表生产等领域.生产生活必需品为国家保障自给具有深远意义.莫斯科成为俄罗斯工业强劲的生产和技术基地.
在战争年代城市工业的结构转变到汽车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有关莫斯科历史的介绍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

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

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

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

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

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

历史概况: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始建于12世纪中期。

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语源,说法有三: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

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

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

“克里姆林”一词,一说源出希腊语,意为“城堡”或“峭壁”;一说源出早期俄语词“克里姆”,指一种可作建材的针叶树。

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

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

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 *** 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莫斯科的历史沿革

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
1156年,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今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铁路。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莫斯科至今有多少年历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一直担任著国家首都的角色。俄罗斯数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莫斯科为世界富豪最多的城市。

莫斯科以前叫什么格勒

莫斯科以前就叫莫斯科,“格勒”即俄语град,和俄语中“城市”(город)发音相似,作为斯拉夫国家的城市名的后缀。莫斯科(Moscow)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在希腊语中为“城堡”之意,斯拉夫语为“石匠的城寨”。

简介

1147年,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

莫斯科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是历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宫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规划优美,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誉。

莫斯科是哪个国家的

莫斯科(俄语:Москва;英语:Moscow),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1]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东欧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是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1147年,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国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
[2]莫斯科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是历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宫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规划优美,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誉。

莫斯科的资料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
历史概况: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始建于12世纪中期。
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语源,说法有三: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克里姆林”一词,一说源出希腊语,意为“城堡”或“峭壁”;一说源出早期俄语词“克里姆”,指一种可作建材的针叶树。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今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铁路。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教堂广场

行政区划和人口:1968年全市分为30个区(包括环城公路外的新兴城镇泽廖诺格勒),其中13个内城区的人口、面积均少于17个外城区。人口中俄罗斯人占89.2%,其余为犹太、乌克兰和鞑靼人。
从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从103.9万人增加到208万人。从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达到460.9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莫斯科的人口继续增加,但速度有所缓慢。1959年为613.3万人,1970年为719.4万人,1979年为814.2万人,1995年为887.5万人,1989年为897.2万人。自1989年以后,莫斯科的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1993年为871.7万人,1997年为863.9万人,1998年为850万人,2000年为838. 9万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常住人口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截至2002年12月,人口约850万。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占55%,比男性多77.4万人(1976),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2.5‰(1976)。
生态环境:莫斯科生态保护良好,在环保问题上执法严格。1997年俄罗斯全国对破坏生态的行为提出300多件刑事案,其中150件就是莫斯科立案的。一般大城市预算中生态保护费占百分之三,莫斯科达百分之五。早已实行汽油无铅化,但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污染汽体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城市加强了汽车废气检测,禁止污染超标车上路,限制二手车进口和老汽车登记。由于历史原因,市中心区64万居民人均绿地仅9平方米,市政府决定市、区政府每年各拨款200万卢布,把6000个小公园改造为自然保护地,禁止在那里修建任何建筑物。1998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签发了在全市新辟8个自然保护区的决议,其中包括市东工厂区附近1200公顷伊兹迈洛沃森林松园、叶利钦总统等领导人居住区所在地克雷拉茨科耶丘陵和莫斯科大学所在地的麻雀山(前列宁山)。新辟的自然保护区加上原有的四片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0公顷,再加上全市星罗棋布的街心花园和公园,使绿地面积共达达2万4千公顷,约占全市面积40%,人均绿地30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卢日科夫因此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最佳生态师”奖。
创建于1776年的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剧院

文化教育:莫斯科是全国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设施众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学校和84所高等学校。大学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学生2.6万余)为最著名。列宁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3570万册(1995年)。每年出版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除国家科学院外,还设有全国性的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
市内有121个剧院。国家大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央木偶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享有世界声誉。有110个电影院、31个歌舞厅和72个文化宫。电视以4个频道播出。莫斯科广播电台以多种国内语言和60余种外语播出。出版34种报纸。市内有65座博物馆,美术馆中以国立普希金艺术博物馆、特雷塔雅科夫美术馆以及兵器馆(克里姆林宫内)、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著名。
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500个以上)1970个(1997年),体育场96个(1997年),其中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面积达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还有65个游泳池、29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赛车场4个和1600个蓝球排球场。
医疗设施包括193所医院和1000个诊所。
工商业: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著名,被誉为“花布城市”。以后先后成为苏联、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拥有两万多家工厂。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为最重要,其他工业项目有汽车制造、化工、纺织、电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建筑、印刷等。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工业很发达,市郊农业也很发达。
当地发电站以经管道从中亚、北高加索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输入的天然气为燃料。建有大型天然气库和环城管道。伏尔加河上的乌格利奇、雷宾斯克、高尔基、萨马拉、伏尔加格勒水电站经高压输电线向莫斯科供电。市东有热电站。
莫斯科也是独联体最大的商业中心,俄罗斯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业办事机构都设在这里。设有全国银行、保险机构总部、66家大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中以“儿童世界”、中央百货公司和国家百货公司为最大。
“地下的艺术殿堂”——莫斯科地铁伏龙芝站一角

交通运输:莫斯科交通发达,是全国铁路、公路、河运和航空的枢纽,电气化铁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为俄罗斯铁路系统的中心,莫斯科营运货物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该市有9个客运火车站,在离市区约50公里的外围修筑了全长550公里的大环形铁路。铁路通往圣彼得堡、基洛夫、基辅、弗拉迪沃斯克、哈尔科夫、顿巴斯、明斯克、华沙、柏林等国内外城市和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亚、克里米亚、西伯利亚、波罗的海等地区。
地铁是莫斯科客运最大的交通工具,全市共有8条地铁线路,营运里程达212.5公里(1995年)。
莫斯科河流经市区,有3个河港。莫斯科运河的开凿,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沟通,水上交通可达海上。伏尔加河-顿河运河通航后,莫斯科成为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及里海的“5海之港”,当地3个河港年货运量2900万吨。
莫斯科作为独联体航空网的中心,拥有4座机场,与大部分欧洲国家首都和纽约、蒙特利尔、东京等外国城市有直达航线,与97个国家、122个城市有国际航运业务。市内交通较发达,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主要工具,私人汽车在稳步增加。
市政规划:1971年通过《莫斯科发展总规划》。城市布局严整,呈环形和放射状,从内向外分别为街道环、园林路环、大莫斯科环城铁路和莫斯科环城公路。每个环区的作用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发展阶段。克里姆林宫城堡处在全市中心,早期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后成为苏联国家的象征。
全市共分八个区,高尔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干道,也是最繁华的大街。列宁大街宽50多米,加里宁大街是全市最现代化的大街。市区内花园、街心花园、文化休息公园、绿化园林带比比皆是。
一位少女在地铁站前读书候车
主要建筑和景点:莫斯科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布局严整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伸展。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原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都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克里姆林宫城堡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装的报喜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克里姆林宫东侧是国家仪典中心——红场,红场内有列宁墓,南端有波克罗夫斯基教堂(1554-1560)。园林路环以内主要为政府机构和商业区,大部分国家机关和主要饭店、商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原经互会总部均建在此。园林路环和环城铁路之间多工厂、火车站和货场。
其他名胜有诺沃德维奇女隐修院教堂钟楼、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驻地、列宁中央体育馆、乌克兰饭店和国立莫斯科大学。环城铁路以外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厂和住宅区。
雕塑是莫斯科市内别具风格的装饰,市内多处屹立着用青铜或大理石雕塑的塑像和纪念碑。全市有11个自然森林区,近百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内有街心花园800多个。
在莫斯科近郊有新圣母修道院、特罗伊察东正教大修道院、西蒙诺夫修道院等。城郊的新村银松林、希姆基、奥斯坦基诺等地翠林茂盛,清幽宜人。

有关莫斯科的资料

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047.3万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莫斯科州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现有人口800多万,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 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占据了整个俄罗斯人口的1/7。莫斯科现有人口约1100万,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我们称之为“大环”,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比北京的5环路还要长。莫斯科市区面 积约1000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冬季寒冷,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3℃。夏季高温。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每年从9月底开始进入寒冷时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从11月底到 4月中旬为降雪时间,冬季结束时降雪深达35cm。

莫斯科有哪些历史传说?

玫瑰的传说,据说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于1825年继位后,派了一名将军护送母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回皇家离宫皇村(即今普希金城)。事毕,将军在附近散步,见一名持枪哨兵肃立路旁,可是在他守卫的地方却空无一物,将军甚感诧异.他问遍了所有的官员,但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那是宫廷礼仪的规定.后来他在圣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园这个岗哨设立已经有50年历史。设岗的根据是一纸命令“距东厢500步处设一岗哨”。由于将军每次来皇村都要去看一下这个神秘的岗哨,这样就使廷臣甚至于母后本人也感兴趣了。设岗的秘密终于是水落石出。原来最早命令设岗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女皇经常在花园里散步,一天,她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以免给被别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从此就年复一年地保留下来。女皇死后,玫瑰花丛当然早就枯萎无存,但哨兵却在原地不断的轮换着。

关于俄罗斯莫斯科的介绍

中文名称:莫斯科外文名称:Moscow,Москва别名:五海之港行政区类别:首都,直辖市,州首府所属地区:俄罗斯莫斯科州下辖地区:中央区,绿城区,西北区电话区号:495邮政区码:109807地理位置:北纬55度45分,东经37度36分面积:1081 平方公里人口:12 002 629(2007)方言:俄语莫斯科方言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克里姆林宫,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阿尔巴特大街机场:谢列梅杰沃,多莫杰多沃火车站:华沙,波罗的海海拔:130-253米市长: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卢日科夫时区:UTC +3(夏季:UTC +4)建城时间:11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