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岔尾黄颡鱼。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水系;吻短,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鼻须为黑色。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鱼类,尤以中、下游湖泊为多。

2、江黄颡鱼。同样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为底层鱼类。它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以江河为多。

3、光泽黄颡鱼。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均在江湖中、下层生活。4-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此鱼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

4、瓦氏黄颡鱼。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与长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喜栖息于江河缓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体底栖生活,其肉质细嫩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黄骨鱼什么鱼 黄骨鱼的种类有哪些

现在的鱼有分可食用的和喂养的,但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前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据说多吃会使人变聪明,而后者比较具有观赏的价值。那 黄骨鱼 大家有听说过么?它是什么鱼?种类有哪些?具有哪些食疗价值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1、黄骨鱼什么鱼

黄骨鱼 ,其实是黄颡鱼的别名,为鲿科,是杂食鱼类。主要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这种鱼体长约20cm,头大且扁平,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而且吻短、上、下颌略等长,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2、食疗价值

此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等流域。据悉,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利尿消肿。在《医林集要》里阐述到,它还可治水气和消浮肿,即对脾虚而肿满甚者尤其适宜。

3、黄骨鱼的分类

a、岔尾黄颡鱼

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水系吻短,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鼻须为黑色。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鱼类,尤以中、下游湖泊为多。

b、江黄颡鱼

同样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为底层鱼类。它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以江河为多。

c、光泽黄颡鱼

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均在江湖中、下层生活。4-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此鱼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

d、瓦氏黄颡鱼

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与长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喜栖息于江河缓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体底栖生活,其肉质细嫩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我结语:以上就是对什么是 黄骨鱼 及分类和它到底具有哪些食疗价值的介绍,希望我整理的内容可以增进大家的见识。毕竟现在的鱼种甚多,每一种都熟知,还是需要花点时间的,因此能了解一种是一种。

黄骨鱼是什么鱼

黄骨鱼(别名:黄颡鱼、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黄刺骨、昂刺鱼、昂公等)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它营底栖生活,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食性较杂,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等。

一、黄骨鱼是什么鱼

1、黄骨鱼(学名: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别名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黄刺骨、昂刺鱼、昂公等,分布于中国、老挝、越南、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我国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普遍都有分布。

2、黄骨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食谱较广,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二、黄骨鱼的形态特征

1、黄骨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大且扁平,口大,眼中等,颌须1对、向后伸达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脂鳍短,臀鳍基底长,胸鳍侧下位,腹鳍短,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活体背部呈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黄色纵带,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2、黄骨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岔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

黄色的鱼叫什么名字?

黄色的鱼叫黄颡鱼。

黄颡鱼,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摄食习性

黄颡鱼食性为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30月份黄颡鱼还大量吞食鲤鱼、鲫鱼等的受精卵。

黄颡鱼的食谱较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根据其对101尾黄颡鱼胃肠内食物分析,食物种类有幼鱼、鱼卵、虾类、水生昆虫、螺类、水生植物等,其中虾类出现频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