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

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中之王”?

牡丹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花卉,已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华花卉的国粹。牡丹雍容华丽,艳冠群花,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特别是洛阳牡丹更是名扬天下,洛阳市园林工作者总结出牡丹有十绝,这是其他花卉所不及的。

(1)花朵硕大,仪态端庄。

(2)品种繁多,花形多变。目前我国牡丹品种约有500个以上。

(3)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有深浅不同的过渡色及一花二色等。

(4)叶形秀美,碧绿千张。

(5)花品高雅,富贵强劲。

(6)开候相宜,总揽群芳。

(7)株态苍挺,干枝虬曲。

(8)绝少娇气,易于培养。

(9)花龄长久,寿逾百年。

(10)浑身是宝,根可入药。

牡丹能被称为花中之王,这究竟是为什么?

牡丹之所以会被称作“花中之王”,原因在于它的花色丰富且艳丽,能够给人带来富丽堂皇的视觉感受。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曾提及“牡丹味辛寒”,这一记载表明牡丹早期是作为药用植物进入人们生活的。此外,在《柏乡县志》这一书籍中也曾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经为了躲避王莽军队的追击而躲避于弥陀寺的牡丹花丛中。待刘秀成功建立东汉之后,他将这片花丛赐名为了“汉牡丹”。

野生牡丹转而变成家养观赏性花卉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后来经过古人的栽培,牡丹日益多样化。进入隋朝之后牡丹的栽培范围较之前已经有所扩大,与此同时牡丹也于这个时期开始被引种至皇家园林以及高官显贵的花园之中。除此之外,聚众欣赏牡丹的习惯也开始初步形成。继隋朝之后的唐朝因为社会繁荣的缘故,连带着牡丹种植也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

唐朝时期,专门针对牡丹栽培的花师开始出现。据《龙城录》这一唐朝小说可知,当时有一名叫宋单父的洛阳人十分擅长种植牡丹,为此唐明皇还特地将他召到骊山进行牡丹栽培。而宋单父“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由此可见其种植牡丹的“绝技”确实是非常厉害的。总的来说,唐朝时期的牡丹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民间庭院均有种植。基于这个时期人们的大量栽培,牡丹品种进一步增多,花色、花型均变得越发多样。

进入宋朝之后牡丹依旧深受人们喜爱,这个时期由于人们对牡丹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故而开始出现牡丹理论专著。这些著作汇集了牡丹种植时会涉及到的择地、浇灌以及防虫害等事项,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宋朝人对于种植牡丹一事是非常严谨的。也正是基于这份严谨,宋朝时期将牡丹栽培中心转移至洛阳之后该地牡丹依旧能够迅速闻名天下。洛阳牡丹在北宋时期其规模便已十分空前,待进入南宋之后洛阳等地的牡丹开始逐渐向南方地区扩种。

在宋朝之后的历史进程中牡丹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其品种也进一步增多。因为牡丹花大而艳,形美且色浓,所以这种花卉一直被视为富贵的象征,人们也因此将它视为“花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