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木塔,历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
木塔的构造是怎样的?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现了佛教寺院建筑。佛教寺院其实和传统的宅第、衙署没有多大的区别。具有佛教特征的建筑,主要是塔。木塔是在中国固有的楼阁的基础上,吸取印塔特点而创作的。初期的木塔,比较低矮,呈方形平面,到南北朝,随着高层木结构技术的发展和佛教的兴盛,木塔也越来越大,高达几十米,呈八角形。
留传到今天的佛塔,总数在100座以上,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是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或称佛宫寺释迦塔)。
这座塔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作为一个建筑物的整体,它又显得壮丽、凝重、和谐。它坐落在山西大同市南百里的应县城内,经受了几百年的雁北狂风雨雪及严重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可谓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该塔是当时崇信佛教的统治者辽兴字命令修建的,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落成。木塔各层内外,共有斗拱50多种,塔平面是八角形,南面、底层副阶(外廊)前檐柱对边约25米。塔身外观是五层六檐(最下层是重檐),二、三、四层都有平座夹层。全塔9层,顶端有铁刹,从地面到塔顶高达67.31米,直径30米,重3000吨左右,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塔内底层竖立着一尊高约11米的释迦佛坐像,各层中部都有佛像群。除底层外,塔上各层都设有栏杆。各层外侧悬挂有大量的匾额和楹联。
这座木塔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骄傲。国务院已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应县木塔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木塔之基分为上下两层,均为青石砌筑,台基各角均有角石,上雕石狮。一层供有释迦牟尼像,高达11米,体态丰盈,端庄慈祥,衣纹流畅,彩饰艳丽,保持着辽代的风格。莲座之下八大金刚,身披甲胄,英勇威武;内槽壁面之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比例适当,色泽鲜艳,神采奕奕,如来画像顶端两侧之飞天,神采奕奕,形象逼真。
二层方形坛座之上供有一尊佛像和四尊菩萨;三层供有四尊佛像,目光如炬;四层供有一尊佛像、二尊菩萨和二尊弟子像;五层供有释迦坐像,慈祥端庄,八大菩萨分坐四周,神态各异,造型优美,顶上木制八角藻井朴实大方,实为古今罕见。
木塔塔门坐北朝南,内有木制楼梯,可以逐级攀登至顶层,二层以上均设平座栏杆,可供游人凭栏远眺。
应县木塔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应县木塔的设计,广泛采用斗拱结构,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木塔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
木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
应县木塔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