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探索主题 一般来说,面对题目,应从题干的每一个字去考虑,对题目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分析,准确理解其含义,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
二、结合现实探求主题 写作时尽量从正面表达思想,有时也可结合现实从反面立意。
三、变换角度去寻找新的主题 如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般考生经过一番思索之后都能根据“根”这一具体事物的内在含义去立意,得出诸如“做人不能忘本”之类的主题。
四、巧用联想去表现文章主题 这是指借
作文,救急,该怎么确定主题?
首先,我们看材料的关键是:
小孩:毕业,去外地工作
父母:不舍,留本地工作
进一步扩展,
小孩:毕业,去外地工作,机会更多,选择更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父母:不舍,留本地工作,细水长流,平淡是真,英雄不论出处,金子在哪都是闪亮。
到这里,我们的主题,立意,就出来了,
主题一、选择外地:男儿当自强,志在四方
主题二、选择本地:小地方也有大作为,金子终会闪耀
作文主题如何确定,以及论点怎么写
如何确立文章主题
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探索主题
一般来说,面对题目,应从题干的每一个字去考虑,对题目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分析,准确理解其含义,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
如要求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首先,要明确“位置”的含义.“位置”的含义有三:一是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二是地位(包括现实中的地位和在心中的地位);三是职位.“ 一”的位置是具体的,“ 二”和 “三”的位置则是抽象的.其次,要知道位置有相对性:如果你一直向上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因为目光而存在;座位有前后左右之分,职位则无高低贵贱之别.最后,还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位置上,就能够多一分爱心和耐心,多一分永不熄灭的希望;站在儿女的位置上,就能多一分真情和深情,多一分永不消减的愧疚.只有处在别人的位置上时,也许才会理解别人,才会留恋自己的位置;一个既不理解别人,又对自己的位置毫不留恋的人,就很难在别人的心目中有什么位置.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自己的位置炫耀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别人的位置贬低别人.经过分析,明确了内涵,就容易下笔了.
二、结合现实探求主题
写作时尽量从正面表达思想,有时也可结合现实从反面立意.比如以“农民工”为话题,一般同学都会围绕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大量农民可以脱离农活,进城务工,亦工亦农,既增加了个人收入,又缓解了城市对劳务工的需求紧张.而有一个同学则根据自己村庄的现实情况从另一方面立意:家乡许多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许多田园荒芜了.邻居王叔叔干脆让刚上初中的女儿辍学回家带小弟弟.文章写的是农民工带来的“田荒”、“园荒”、“人荒”,触及的是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立意独到,使人震动.
三、变换角度去寻找新的主题
如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般考生经过一番思索之后都能根据“根”这一具体事物的内在含义去立意,得出诸如“做人不能忘本”之类的主题.而有一位考生却能在此基础上做更深的挖掘,确立这样的主题:只有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才是对“根”的最好的回报.角度一变,自是高人一筹.
四、巧用联想去表现文章主题
这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主旨的立意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层内蕴,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的.比如以 “台阶”为话题写作,我们脑海里要立刻出现台阶的形象,然后分别抓其不同侧面:抓台阶的作用,可提炼出“赞人梯的奉献精神”;抓台阶的层级特点,可提炼出“要循序渐进”的观点;抓台阶的走势,可提炼出“不断跃向新高度”等观点.由此可见,抓住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展开丰富联想与想象,新观点就纷至沓来了.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恰如其分和层次分明.恰如其分,是指所咏物的品性与所歌颂的精神或人确有相似之点,不能生硬地拉在一起;层次分明则指咏物抒情时要由外形到品质,由物体到精神(人),一层一层深入写来,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
五、从所给的材料中确定主题
就是分析材料提供的情况,推断其性质、原因和结果,从而概括出一个主题.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确立主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文章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有力,是衡量一篇文章好坏的主要标准 。主题对于文章本身来讲,他又是文章的纲领和统帅,是全篇文章的中心 。
写诗应该“以意为主”写作 “以文传意 ”,《后汉书》的作者 范晔说 :“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
利益确立文章主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不仅可以给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和丰富人们的思想 。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人的直接经验和人类丰富多彩的经验比较起来毕竟是很少的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读书,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前人和有经验的人学习。
文章的主题来源于具体的写作材料,你要写某人就必须要知道某人的事例,懂得它的历史和现状,你要写某事,就得了解某事的前因后果及其发生发展的经过。文章的观点和主题是作者对线。所写的人或事的看法,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不了解哪里还会有什么看法呢?因此可以说没有具体的写作材料,也就没有文章的主题。
毛主席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 ”
一、主题要正确
一个作者假如没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正确的指导思想,就会迷失方向,就不能科学的处理材料,从具体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注意选择角度,注意分清部分与整体,主流与支流,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
二、主题要深刻
什么叫深刻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就事论事,只满足于表面现象的罗列一篇文章有个观点并不难,而要做到深刻,就需要对写作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和分析 。”
三、主题要新颖
好的文章读过之后应该给人新的启发,要少讲人人皆知的道理,少谈别人谈过的老调。韩愈提倡写文章要做到“唯陈言之务去”,要去陈言就要有心意,做到“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四、主题要有针对性
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地放矢。
作文的主题怎么选择?
内容摘要:作文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不喜欢作文,甚至一提到作文就“色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本文就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谈作文材料的选择,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技巧。
关键词:作文选材 表现主题真实典型新颖
文章一旦确立了主题,就要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来表现主题,离开生动具体的材料就不存在主题,离开材料就不会有血肉丰满的文章。因此老师在平时就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作文选材时才能够做到有材可选。至于如何选材,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之驱”。主题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服从主题的需要,凡是那些与写作主题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主题突出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否则就舍弃。即使是新鲜、具体、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 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我们写文章也要学习这种“ 剔”的艺术,无论是刻画人物、讲述故事、描写景物,还是列举事例、阐述道理,凡是能鲜明突出地表现主题的才留下来,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就舍弃,做到文无闲笔。新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我的母亲》一文为了向读者展示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表达母子之间的眷眷深情,作者选择了母亲平生的四个典型事例。第一件是元宵节“ 巡阅”,描绘了一个活泼、欢悦、柔和、青春的年轻母亲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赞美;第二件是生活的压力,母亲情感的宣泄,文中无
论是讲述家事还是给妹仔讲故事,都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理解和同情;第三件是母亲爱子而又无奈的复杂心态,通过对母亲行为、神态、心理的刻画,显示出她丰富的情感世界;第四件是母亲的辛劳,写出了母亲的伟大。文章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追念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选择真实的材料
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真实”,也即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严格地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或实际情况。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抗美援朝战斗中我志愿军攻克“三九一”高地确有其事,烈火烧身壮烈牺牲的邱少云,也确有其人。邱少云的事迹也远不止这一件事,但作者只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耳闻目睹的有真情实感有材料,使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指本质意义上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这是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允许对于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也即艺术加工或艺术虚构。如《金色的鱼钩》,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真切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记叙了“老班长”在长征途中照顾三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动人事迹,真实地表现出革命前辈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我们都知道,真实的材料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唯“真”才可情感充沛饱满,才可激情洋溢,才可感人肺腑,才可荡人心魄。情感是在“真”中孕育,情感更是在“真”中升华。而虚假的材料就由于编造而容易出现明显的破绽,文章也因虚假而大打折扣。所以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抒真实情感,写真情文章。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是具体的、个别的,又是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的,同时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能“以一斑窥全豹”、“以一目传精神”。典型材料不是轻易可得到的,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进行精选。典型的材料可以做到“以一当十”,以高度的概括力,通过个别反映一般。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因此我们选取的材料越典型,作品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魏巍同志写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堪称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主题的范例。当年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而魏巍同志只精选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冒火救朝鲜儿童,作者在防空洞与战士谈话三个材料就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他们的崇高品质,可见选择典型材料对于表现主题的重要作用。
(四)选择新颖的材料
材料要新颖、生动。所谓新颖,就是要创新意,发奇思。例如在一次以“20年后的我”为题的写作练习中,某个有60名同学的班级,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可以说,材料不新鲜就不能感人,新颖生动的材料像带露的鲜花能对广大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更能增强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写作材料的选择需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想提高写作水平,除了能选用恰当丰富精彩的材料外,还需要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然而选好了写作的材料,一篇作文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不能不掌握选择材料的技巧。